《少年說》成「吐槽大會」,為什麼與父母溝通這麼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假如

你能回到上學那段懵懂的歲月,你敢把一些埋藏在心裡的話說出來麼?不管是對父母、老師還是同學?

近日,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節目在網上引起熱議。

在節目中,中小學生們站在高台上,面對台下的老師、同學、父母,大聲喊出自己的「心裡話」,其中不乏對家長的「控訴」和「吐槽」。

究其原因,出現這些「控訴」和「吐槽」的背後意味著日常溝通的缺失。

一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不敢和父母溝通,而父母也沒有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

而下面這些褒貶不一的案例,也能幫你來理解為什麼孩子與父母溝通這麼難?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麼要做家務?

一個姓付的男孩走上天台,向媽媽呼喊:「我不想再做家務了!」

在兒子看來,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不應該在家務上浪費太多時間,而且自己未滿18歲,還是個孩子,憑啥要做那麼多家務?

沒想到這位媽媽在聽到兒子的「控訴」後,不僅回答了不可以,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問及原因,媽媽講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

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會培養你的感恩之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

還順便撒了一波「爸媽牌狗糧」:

媽媽結婚的時候已經37歲了,為什麼要結婚呢?是因為你爸爸,他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碗,所以你爸爸才娶到了這麼優秀的媽媽。

媽媽那時候身體不好,一直到你10歲的時候,媽媽都沒有擦過地,因為爸爸有擔當。

他做家務,還有你姥姥生病的時候,爸爸24小時在醫院照顧姥姥,所有這一切,都讓媽媽特別感動,所以我嫁給你爸爸沒有後悔。

我希望你將來找到另一半的時候,她也會在大家面前說,我沒有後悔嫁給你。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嬌萬寵的孩子,她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跟你受委屈呢?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呢?她也要工作,也要學習,還要帶孩子,你現在做家務,就會有責任感,將來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這就是媽媽現在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

這位媽媽的一番話,不光讓兒子敗陣下來,還贏得了陣陣掌聲。

網友們也展開了熱議,紛紛誇讚這位媽媽的三觀簡直太正!可謂是好婆婆的典範!

但在這位媽媽漂亮的回答的背後,其實有一個問題被太多人忽略,那就是既然父母的出發點本來就是好的,可為什麼孩子不能理解呢?

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孩子處於叛逆期聽不進媽媽的解釋,還是因為媽媽根本沒想去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做家務呢?

最終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能夠知道的是,如果能夠雙方在此之前能夠有一次良好的溝通,孩子懂得了做家務的意義,父母也打消了孩子的疑惑,那就不會有廣大網友對這個問題的熱議了。

所以,在這個熱點事件的背後,隱藏著的還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缺失,孩子不敢主動問為什麼,這位媽媽可能也沒有與孩子解釋清楚這件事情。

蘋果和雞蛋,不想吃也得吃

當這個孩子喊出「我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真是讓人倍感無奈。

男孩精確地計算出了自己吃了多少個蘋果和雞蛋,想必在幾年中,他一定也抗拒過,但並未得到同意。

看到孩子如此控訴,媽媽也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家長的神邏輯:因為吃了雞蛋和蘋果,你看你現在長得多帥。

這件事其實看上去很小,只不過是吃和不吃的問題。

可為什麼會成為「槽點」?這背後是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意志:我不管你覺得如何,我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父母與孩子根本就是兩個維度的人,家長忽視了孩子的表達權和背後的意志。

孩子其實根本就不想要這些,而父母非要以「愛」的名義強加給他,又不給他解釋明白,你讓孩子如何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呢?

考到前150名才能繼續跳舞

一個女孩跳了 7 年的拉丁舞,跳得很好,都過了 12 級,但她媽媽為了讓她專心學習,讓她先放棄。

當孩子說出還想跳舞的心愿時,媽媽說你考到年級前100,我就答應!女兒表示太難了,200可以嗎?媽媽說最少前150名,才能繼續跳。

孩子內心大概依舊是崩潰的。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總是缺乏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有的只是「必須考進前150名」這樣的「不平等條約」。

但是這樣壓抑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一定就能換來理想的成績。

對於家長來說,與其講條件,不如平等地與孩子好好聊一聊,如何平衡興趣和學習,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

這才是正確的引導和對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成績為籌碼,討價還價。

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包括表達、溝通、傾聽三個環節。

當我們和孩子進行面對面溝通的時候,雙方接收到的三種信號包括:面部表情、語氣聲調、遣詞造句。

這三種信號對溝通的影響比重各有不同,分別是:55%,38%以及7%。

由此可見一些非語言因素(面部表情、語氣聲調)對溝通效果的影響極大。

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蘇格拉底認為: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就是讓我們少說多聽。

傾聽能夠讓對方把鬱悶、壓力等不良情緒發泄出來,從而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抖擻。

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傾聽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關心。

父母與孩子溝通過程中,應養成積極傾聽的習慣。

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少指揮、命令。

傾聽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回應,可以重複孩子的話,鼓勵孩子說出他的想法。

如何說,孩子才肯聽?

很多家長苦惱:和孩子說過的事情,提過的要求,孩子都不聽。

其實家長和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反覆說,一件事重複很多遍發展為嘮叨的模式。

有時我們的話說得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減少了語言的力量,不適合進入孩子的大腦。

所以平時少說,重要的情況,談一次話,完全透徹解決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動圖來自SOOGIF,文章人物故事及圖片均來自節目《少年說》,文章內容綜合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我們。

暑假班開課啦!點擊這裡了解更多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溝通太難了,四招幫您高效解決(原創)

親子間高效溝通的四種品質——傾聽、感受、詢問和引導某種程度上,言傳勝於身教。因為,語言是塑造心靈的工具。——作者「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幾乎不給我和他溝通的機會。」「有的時候,還沒有等我還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