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孩子多「顏控」,麻麻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李驚 繪閱讀

以前我在幼兒園工作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小女孩兒穿一件很漂亮的裙子來到教室,她的女伴兒準會非常多,甚至是在去衛生間的路上,也會多出幾個小姑娘相伴而行。

這一整天,她都會相當地開朗和自信。

我帶的班級為大班,多是5歲+的孩子。

這些小人兒的審美意識萌芽之早,常常讓家長感到驚訝和無可奈何。

所以,經常有媽媽們過來吐槽:

「她呀,趁我不在家就偷偷地穿著我的高跟鞋走來走去,這兩天還非要纏著我買一雙兒童跟兒鞋!」

「我家寶寶用我的腮紅把自己的臉蛋兒塗抹的活脫脫一個猴屁股,自己還覺得可美,在鏡子前一個勁兒傻笑,可樂死我了。

「兒子看我染了頭髮,也喊著要去。

這可怎麼行?」

「最近買衣服他都要自己挑來挑去了,不然還不願意。

兒童行為研究領域,把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為兒童審美敏感期,這一時期往往從3歲多、4歲的樣子就開始了。

在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遇見上述類似的情況,於是不少家長感到擔憂,四五歲就這麼臭美,長大可要怎麼辦?到了小學,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哪有那麼多心思和精力去穿衣打扮?

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不見得非常有必要。

至少在我看來,小孩兒愛「臭美」這件事兒,家長無需大驚小怪,更加不要妖魔化。

你想想,孩子愛臭美說明她的審美意識正在覺醒啊,這樣一件好事兒,完全沒必要去「打壓」。

殊不知,父母的過分壓制和獨裁,很可能會阻滯孩子在審美敏感期對美的探究慾望,甚至因此而毀掉孩子的審美。

別把孩子的審美不當回事兒

進入審美敏感期後,家長們可能會突然發現,女孩兒開始對媽媽的高跟鞋、化妝品有了興趣,把腳丫子伸進媽媽的鞋子裡走來走去,或是想要塗一個紅色的指甲;男孩兒開始評價比較自己和同伴的玩具哪個更炫酷,喜歡和漂亮的女孩兒做朋友,和顏值高的大人更容易親近……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並不是大人的專利,孩子的種種「臭美」行為,其實是對美的探索。

這種探索在一開始可能稍顯笨拙,甚至有些搞笑。

同時,因為對「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面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難免會表現出各種挑剔,比如早上穿衣總是選來選去,稍不如意就表現出不高興、不配合甚至惱怒和哭鬧。

這時候,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要求,直接加以打壓或禁止。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敏感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到達一定的年齡階段開始對一個領域產生強烈的興趣,並形成認知。

如果順利地度過,兒童的心智便會出現飛躍,從一個層面上升為另一個層面。

也就是說,父母完全有可能利用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引導和培養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觀。

父母不妨對孩子看似奇葩的審美堅持給予一點小小的縱容,同時也別忘了,小到家中的陳設品味,大到日常的文學藝術薰陶,都可以成為激發提高孩子審美的生活媒介,基於生活無孔不入浸入式影響,比規定孩子必須穿什麼、用什麼有意思得多。

帶著童心看待兒童審美

兒童的審美與成人審美肯定會有出入,如果你順著記憶往回倒一倒,不用說四五歲的年紀,就是四五年前的審美,很可能都已經有點辣眼睛了。

既然審美是一個持續進步和提升的過程,我們就完全沒必要對孩子目前的審美過於著急。

處在審美敏感期的孩子,已經對自己的形象有了具體的願望與標準。

為裙子挑選一個發卡搭配,為上衣搭配一雙鞋子,其實都是他的一次創造。

家長們也就先別管她是不是紫色的裙子搭配了大紅的發卡,紅色的衣服搭配了綠色的鞋子,先懷著一顆童心,來肯定一下這個「了不起的進步」吧!

這可是在創造自己呢!

之後,咱們再來做一個引導,什麼樣的衣服配什麼鞋子,什麼顏色搭配在一起更好看?有太多的書在講述這些啦,給娃講起來也完全不費勁兒!

賦予兒童適當選擇權

在孩子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權力,比如自己搭配衣物、挑選適宜的物品。

家長也不用擔心給了自由,孩子就會變得不受控制了。

要知道,他們也會及時反思、總結。

我的「顏控「小侄子,在父母給出了一個月可以自由挑選一件玩具的權利之後,第一個月就開開心心地挑選了一輛他所認為的顏值最高的小賽車。

悲催的是,他拿著好看的小賽車與同伴一起比賽,次次都是倒數第一。

這之後,他自己反省了一下賽車的意義,等到第二個月挑選時,便開始主動詢問售貨員它跑得快不快了。

還有以前我班裡的一個小姑娘,剛來時只喜歡穿著快及地的長裙子。

我不吭聲,只多安排了幾次好玩兒的戶外活動,在發覺自己的長裙子嚴重影響自己與小夥伴兒們快樂玩耍之後,小姑娘漸漸明白了什麼場所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告訴孩子,美不是跟風

在幼兒園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個女孩兒穿了漂亮的裙子,過不了幾天,班裡總會出現幾件相同的。

《冰雪奇緣》熱映時,班中大半女孩兒都穿上了艾莎女王的同款。

一個男孩兒說哪個小女孩兒漂亮,結果大半男孩兒都爭著過去成為好朋友了。

而化妝、衣著成人化,這些也與家長的行為密不可分,屬於對大人行為的模仿。

模仿本來就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有效途徑,如果孩子出現成人化的審美、或是跟風審美,家長不妨多包容理解,適時地引導孩子認識美,幫助她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獨一無二的美。

我有一個朋友,她正在念幼兒園的女兒一天湊到她耳邊,小聲地表達了自己想要染頭髮的心愿。

朋友很淡定地詢問為什麼,女兒說覺得很美,班裡的另外一個小姑娘染了黃色的頭髮很像洋娃娃。

原來是模仿呀!朋友心想,於是認真地告訴女兒:」金黃色的頭髮很好看,但可不是所有人染都好看哦!「話一說完,朋友還手動搜集了幾張高清黃髮」殺馬特「照片,用圖說話。

小姑娘一看嚇一跳,朋友又趁機說道:」染色很傷咱們的頭髮,以後就沒有這麼黑這麼順滑了。

而且媽咪覺得你的黑色頭髮特別好看!「

那以後,小姑娘再沒染髮的心思了。

審美遠不止穿衣打扮這種事兒,它是人類對自然、社會、人文、藝術等事物持有的觀念,是人們形成的對美的理解與評價。

人類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向」美「奮鬥,更美的心情,更美的創造,更美的生活......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內生的成長慾望。

退一萬步來講,為人父母如果不具備引導孩子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至少不要因為自己的狹隘和偏執而毀掉孩子的審美。

繪本

《神奇的色彩女王》

國際大師的名作繪本系列之一,書中描繪了色彩女王瑪琳達和顏色大臣之間的波折故事。

大臣們都擁有獨特個性:藍色柔和又安靜、紅色熱情又危險、黃色溫暖又調皮……瑪琳達剛開始並不能遊刃有餘地與它們相處,面對灰沉沉的王國,瑪琳達哭了……她眼角流下了第一顆藍色眼淚,周邊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隨後開始了一場色彩的狂歡。

《走進生命花園》

孩子從他的島嶼觀察世界,他看到了海洋、森林、眼淚、戰爭和饑荒……孩子想像世界上的災難與不完美,也想像應該為這個充滿缺憾的世界做什麼,他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記述著世界的美麗與醜陋,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故事的結局令人驚奇!作者以鮮艷的濃彩描繪真實的世界,對照書中主角簡單近乎無彩的鉛筆線條,呈現現實與虛擬世界並存的效果。

聯繫我們

投稿/徵集:[email protected]

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轉載說明

非常感謝您喜歡我們的文章,「繪閱讀」的文章都是原創出品或授權轉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轉載中,請遵循以下規則:

在文章前註明作者:

文/繪閱讀(搜公眾號繪閱讀或手動輸入:xiaolaba_huiyued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小孩要是臭美起來,也真是沒sei了

孩子越來越愛「臭美」了!●以前,給她什麼穿什麼;現在,人家要自己挑衣服,還說媽媽挑的衣服不好看,然後就在鏡子前照來照去。●孩子開始對媽媽的口紅、指甲油感興趣,如果給她抹一點點的話,可高興了,有時...

寶寶愛臭美讓媽媽們頭痛不已,需要制止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寶寶突然變得注意起外表來,常常在鏡子前臭美,有些女寶寶還會偷偷拿媽媽的口紅,並模仿媽媽的樣子來塗口紅。有時會將口紅塗得滿臉都是,還會通過鏡子欣賞自己。寶寶皮膚嬌嫩,有些寶寶會...

寶寶愛臭美讓媽媽們頭痛不已,需要制止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寶寶突然變得注意起外表來,常常在鏡子前臭美,有些女寶寶還會偷偷拿媽媽的口紅,並模仿媽媽的樣子來塗口紅。有時會將口紅塗得滿臉都是,還會通過鏡子欣賞自己。寶寶皮膚嬌嫩,有些寶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