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是愛「臭美」,是進入審美敏感期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兩天豚豚氣呼呼地說「不跟小姐姐玩了」,咦,他們之前不是玩得很好嘛,一副中國好鄰居、傳統青梅竹馬的調調,怎麼不玩了呢?

一問,是小爺嫌棄人家太磨嘰,「穿衣服半天才穿好,太慢啦!」

小姐姐的麻麻哈哈大笑,說女兒現在是越來越「臭美」了,沒小時候那麼好糊弄了,「以前給她穿什麼就什麼,現在不,要穿裙子,裙子還要她喜歡的,不喜歡的不穿。

喜歡啥裙子呢?粉色的,最好還有bingbing亮的小東西,衣服挑好挑鞋子,鞋子挑好挑頭花挑來挑去的「別說你們家豚豚急,我都急,我笨手笨手的,扎的辮子還被她嫌棄。

好吧,這種「臭美」啊,其實是她家娃進入審美敏感期啦。

也就是小傢伙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美和不美的理解,然後就會本能地按照這種理解來打造自己,這個階段一般出現寶寶2歲半-5歲之間。

具體表現呢,就是女寶寶們開始「臭美」啦,還會偷偷學麻麻化妝,比如塗口紅啦、穿麻麻高跟鞋、要戴小項鍊等等,男寶寶麼「臭美」現象倒還好,但可能更會去搶別人的東西,因為在他們的審美觀里「呀,那東西比我的更好看哎」。

有些寶寶甚至還會有完美主義傾向,比如玩具一定要擺放整齊、水杯里水不能灑出來等等,變得有些挑剔起來,用隔壁麻麻的話就是「難伺候」。

這是虛榮嗎?有些粑粑麻麻會擔心寶寶會不會受到什麼不好的影響,以及寶寶這樣是不是反常。

放寬心,這是寶寶正常發育的一個階段呢,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覬覦過麻麻的漂亮衣服和首飾?

這也是寶寶探索和發現自我的機會,追求美好的事物能提高審美能力呢,即便小傢伙們所謂的審美和我們大人的審美偏差很大,也別去指責或批評他們。

不然寶寶遭遇挫折後,除了會喪失探索的勇氣,說不定還會變得膽小、孤僻,以後想有個人魅力、氣質就要花一番大力氣了。

那就放任不管?當然不是,需要給寶寶選擇自己穿什麼的權利,更需要粑粑麻麻引導寶寶形成健康的審美觀,這其實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啦,讓寶寶在發現、嘗試、否定中最後養成自己的審美能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也不難,就是多花些時間精力讓寶寶多接觸一些美好的東西,比如出去旅遊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看一些展覽、音樂會、博物館等等,哪怕是最基本的把家裡收拾乾淨整潔,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對寶寶而言都是一種薰陶。

所以某些好幾天不洗頭髮的粑粑們,你們還看得下去自己那頭油鬧鬧的頭髮嗎?

至於寶寶之間,也別讓他們盲目攀比,跟寶寶說自己乾淨整潔都是美的,有活力、落落大方就行,不能為了外表忽略內在美。

但也別走另一個極端,有些粑粑麻麻熱衷用成人的審美把寶寶打扮成「潮童」,這種成人化跡象還是停一停吧,寶寶有適合自己年齡的穿著打扮,要是偏成熟不光剝奪了寶寶童年期的審美,說不定以後會早熟。

而且一些大人喜歡的東西,比如鉚釘、水鑽、亮片等,對寶寶會有威脅,萬一吞咽了會有窒息風險的;彈性材料的緊身衣服,也會阻礙寶寶的生長發育。

幸虧豚豚是男寶,不然小南也扎不好辮子啊,囧。

不知道家有女寶的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寶寶的這個審美敏感期呢?都好好引導寶寶吧,爭取讓小傢伙們都成為內外兼修的人,今天就到這裡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孩子多「顏控」,麻麻怎麼辦?

文/李驚 繪閱讀以前我在幼兒園工作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小女孩兒穿一件很漂亮的裙子來到教室,她的女伴兒準會非常多,甚至是在去衛生間的路上,也會多出幾個小姑娘相伴而行。這一整天,她都會...

寶寶愛「臭美」?請把「臭「字」去掉

導讀每天在鏡子面前扭來扭去,偷偷地塗口紅、染指甲,拿媽媽的化妝盒當寶貝,逛商場看到花花綠綠的裙子和閃閃發亮的水晶鞋,她更是挪不動腳……小妞咋突然變得這麼愛打扮了?文/練麗丹(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