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的「第一逆反期」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叛逆期」這個詞時,相信很多人立刻會聯想到處於「青少年階段」的這個群體。

眾所周知,「青春期」也被稱之為「叛逆期」,所以大家都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有所了解。

其實「青春期」已經是人生髮展的「第二逆反期」了,早在青春期之前的「兒童期」已經有了「第一逆反期」。

第 一 逆 反 期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的控制,這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其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

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會,3~4歲的孩子是在幼兒時期最愛「鬧騰」的年齡。

「夠門鼻,氣死人」這句俗語對他們的形容簡直太形象不過了。

處於「第一逆反期」的孩子主要的特徵就是「不聽話」,尤其是不聽父母的話。

photo 1

叛 逆 表 現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有這樣幾種叛逆的表現:「你讓ta幹什麼,ta偏要對著和你干」。

例如3~4歲的孩子跑著容易摔倒,所以爸爸媽媽們千叮嚀萬囑咐的對孩子說:「走路的時候看著腳下面,走路時一步一步的走,千萬不要跑」。

結果呢,孩子總是把父母的話「扔在一邊」依舊「我行我素」。

所以大家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剛學會走路時,很少摔倒,但是學會了走路到了三四歲時,身上卻總是摔的「青一塊,紫一塊」的。

我四歲的小侄女就是典型的例子,走路總是愛跑,小腿和小胳膊都磕了好幾次,為此他爸爸經常狠狠的批評她,但效果依舊不明顯。

什麼事情都搶著自己做」。

孩子到了三四歲,「自我價值感」特彆強烈。

總是愛在父母面前擺出一副「我長大了」的樣子,希望父母能接受「我很能幹」的「現實」。

例如在吃飯時,父母怕孩子把飯弄撒了,所以經常餵孩子;但是到了三四歲孩子可能就「不領情了」,他們會強烈要求自己拿餐具吃飯。

即使飯吃的滿臉都是,餐具拿的十分吃力,把餐桌弄得滿目狼藉。

看到孩子認真努力「獨立自主」的樣子,總是會把父母們逗的哭笑不得。

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這是最讓爸爸媽媽們頭疼的地方。

三四歲的孩子自以為別人能幹的事情自己也能幹,並大膽的付諸實際行動。

父母做家務時,孩子也會跟著「湊熱鬧」,媽媽拿著掃把打掃衛生,孩子也主動幫忙;媽媽正在洗衣服,孩子也會在水盆里學著搓衣服。

photo 2

意 想 不 到

三四歲的孩子經常會做出一些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這之前嬰兒處處依賴父母,父母緊密的控制兒童的行為,這是依賴和控制的平衡期。

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心理發展出現「躍人」新階段的動力和趨向。

這個時候,兒童的認知、言語和行為等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所以他們便躍躍欲試的趨向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不容易的照看的,也是父母最容易忽視的。

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出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車禍」、「被拐」、「被騙」等情況。

photo by 3

理 解

認識到這是兒童發展的正常現象」,父母可以聯想自己兒時的表現,這樣就會產生「同理心」,就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了。

積極理智的面對有利於和孩子形成融洽的溝通氛圍,避免在解決問題時給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

父母要因勢利導、徐徐善誘的進行教育」。

既然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那麼父母就給ta一些「大人的工作」。

父母可以給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掃地、刷碗、疊被子等,這樣不僅可以鍛鍊ta的自理能力,還能滿足ta「很能幹」的價值需要,何樂而不為呢!既然孩子想要「獨立自主」,那麼就偶爾讓孩子住在親戚家,嘗試一下離開父母,自己生活的感覺。

這樣可以改善部分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的情況,減輕孩子內心的叛逆心理。

幼兒時期的社會化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遊戲來完成的」。

遊戲是幼兒時期的主要任務,所以如果父母發現幼兒園的老師字教的不多,但卻能通過各種遊戲讓孩子玩的很開心時;請不要武斷的批評這樣的老師,因為這樣的老師才是真正懂得幼兒教育的好老師。

對於解決三四歲孩子的叛逆問題,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通過遊戲活動,特別是扮演社會角色的遊戲活動,以滿足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活動的需要。

這些遊戲父母可以和孩子在家裡面做,也可以讓孩子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做。

例如我們熟知的「警察抓小偷」、「捉迷藏」、「過家家」等幼兒遊戲,看起來挺簡單甚至有些幼稚,但是這些遊戲對於孩子們來說卻有著影響深遠的教化意義。

「沒有遊戲的童年是灰色的」,所以父母要認識到幼兒遊戲的重要性。

photo 4

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特長,把孩子叛逆的方向引導成為發展優勢的力量。

以「民主型」良好的教育方式,正確的選擇,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度過人生這一重要轉折期,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管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

怎麼提高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

怎樣教孩子表達情感1.教孩子學會提要求當孩子需要什麼物品或需要父母給予什麼幫助時,即使父母能夠覺察到,也不要主動給孩子買,而要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並講明理由。例如,如果孩子想買一個新的鉛筆盒,不要...

幼兒時期 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

導語:寶寶的心理發展已經得到父母很高的重視,特別是2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可以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那就會幫助父母更好的和寶寶溝通,給寶寶一個及時...

3-4歲的寶寶總是不聽媽媽的話是什麼原因?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心理發展會經歷2個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發生在3-4歲左右,「第二」逆反期發生在青春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

幼兒第一叛逆期時反抗父母怎麼辦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其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