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後注意三個方面 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講座現場。

過完暑假,不少孩子就要升入初中,即將邁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家長們對於這些變化有時會手足無措。

怎樣才能在這段敏感時期調和好家庭關係、給孩子做好引導、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近日,貴陽市雲岩區人民政府督學、原貴陽十九中校長黃邃鴻做客貴陽家庭教育大講堂,用她多年教育一線的經驗為家長指點迷津。

孩子逆反期

家長要學會冷處理

「雖然現在不少家長都很民主,但仍然有一些父母會比較強勢,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自己的觀點都是對的,孩子應該對自己無條件服從,但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黃老師說,家長這樣強制性的要求會適得其反,甚至導致家庭關係緊張。

黃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予家庭的恩賜,也是生活的恩賜,孩子要感恩父母把自己帶來世上,同樣,父母也要感恩孩子,因為孩子給家庭帶來了幸福和歡樂。

到了初中,孩子也到了青春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比較活躍,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會時不時與家長發脾氣、作對、鬧矛盾,此時家長應該給孩子多一些寬容。

如果爭吵很激烈,一時難以調和,就不要同孩子再爭論了,冷靜一段時間,可以出門散散心,或者保持沉默,待雙方冷靜一下再溝通。

在這一敏感時期,父母要多理解寬容,給孩子一些自我反省的時間,其實大多數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對,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比激烈爭吵下的指正更來得有效。

不要盲目攀比

「別人家孩子」要少提

成長的過程中,總有孩子聽爸媽說過這些話:「隔壁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人家去參加全國性的競賽名次在前列」、「天,那個孩子太厲害了,父母根本都不操心」、「怎麼我家娃娃這麼不懂事,成績也不好,操心得很」……

不少父母選擇用對比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以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殊不知這樣的方式是最令孩子反感的,還會讓孩子越發牴觸。

作為「過來人」,黃老師表示,初中階段的孩子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想法,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特別是被家長這樣拿來和別家孩子做比較,會令他們做出更加激烈的逆反行為。

因此,父母應對孩子施行正面教育,不要向孩子釋放過多的負面情緒。

「其實孩子更需要家人正面的褒獎與激勵,如果總是批評與比較,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為何總得不到最親近的人的認可,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黃老師說。

做到三點

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目前小升初階段的學生大都還是獨生子女,父母的關心與保護甚密,以及過度的呵護與溺愛,孩子從小沒遭受過什麼打擊,也少了被拒絕的體驗。

這也造就某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過脆弱,易產生輕生的想法,甚至選擇輕易結束年輕的生命。

針對這點,黃老師建議,父母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要做好這三點:

身體健康很重要:十幾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階段,除了飲食方面做到營養均衡,還要讓孩子加強體育鍛鍊,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

要有野性與狼性:現在的孩子心靈比較脆弱,但凡碰到一些挫折,可能心裡就無法承受,輕者抑鬱,重者輕生,發生家庭悲劇。

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一定要讓他們經受一些打擊教育,磨鍊心智。

要讓孩子學會忽略被拒絕和冷眼,一次兩次三次後,孩子就有應對此類事件的能力與方法。

還要放開手讓孩子面臨困難,他們會從中學會更多,進而成長。

提高孩子情商:情商無非就是待人接物的能力。

要放開手,鼓勵孩子與外界多接觸並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忍耐力與自制力,同時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此外,家長不要在外人面前責罵或體罰孩子,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總體而言,初中於孩子和家長都是很關鍵的階段,孩子即將步入初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里,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換個立場想想,也許很多矛盾就能巧妙地化解。

與此同時,家長自身也要不斷地學習,做好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更重要的是,彼此要多一些交流溝通,這樣才能使家庭關係更加和諧穩定。

曹吟秋 本報記者 羅海蘭來源:貴陽網-貴陽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