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家媽媽專欄 | 孩子上幼兒園的實用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結果,對孩子的培養,早期投資越大,孩子今後的成長就越順利,以後的投資就越少。

這裡談的投資,當然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你作為父母的心智的投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容輕視,每一個選擇和決定,都需要你慎重考慮和斟酌。

現在,是將幼兒園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了。

畢家媽媽

作者介紹

畢家媽媽立夏,親子作家。

主張理性、自然的育兒觀,推崇在遊戲中學習的教育方式,相信兒童學習應是快樂的過程。

著有《畢家媽媽育兒經》和《跟著直覺做媽媽》。

育有二子,曾旅居澳大利亞、日本、德國,現客居上海。

畢家媽媽微信號:LeiciaMama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小夥伴們分享擴散!

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結果,對孩子的培養,早期投資越大,孩子今後的成長就越順利,以後的投資就越少。

這裡談的投資,當然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你作為父母的心智的投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容輕視,每一個選擇和決定,都需要你慎重考慮和斟酌。

現在,是將幼兒園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了。

問: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也許我可以自己照看孩子,不送幼兒園。

畢家媽媽:做這樣的選擇之前先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你準備好了一連數年一天24小時面對一個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的孩子嗎?第二,你有能力給孩子提供一個富於激發性的學習環境和足夠平衡的學習課程嗎?一兩歲的孩子,也許滿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再一個星期上一次早教課就皆大歡喜了,但等孩子再大一點,她要的,你會發現,可能會比你能給的多。

父母當然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但一個好的幼兒園可以提供給孩子更為廣泛和平衡的教育和發展,同時也讓親子時間更輕鬆、更有效率。

問:幼兒園究竟可以帶給我孩子什麼?

畢家媽媽:一個理想的幼兒園是你孩子上學之前那最後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

幼兒園帶給你孩子的,不是她是否學會了ABC或100以內的加減乘除,而是她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技巧和信心。

建立和發展自信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目標。

孩子需要在這一時期對自己感覺良好,並對自己解決問題、應付學習的挑戰充滿信心,而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夠學好,她就真的能學好。

幼兒園往往被視作孩子正式入學前的準備,是的,幼兒園為入學做準備,為孩子一生的學習奠定基礎。

問: 一般人都在孩子三歲才送幼兒園,我兒子一歲多,可以送嗎?

畢家媽媽:相信你做為母親,要把一歲多的孩子送到保育場所去,一定有自己的考慮。

也許你做全職媽媽鬱悶了,也許你做職業女性不能兩全,而你又覺得孩子需要比保姆和外婆能夠提供的教育更多一點的東西,總之,如果你願意,你其實可以在任何時候把孩子送到某種形式的保育場所去。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安心離去,那麼確保你的孩子在遭遇困難和需要幫助的時候,已經懂得告訴照顧她的人。

這樣你至少知道,雖然她還不懂自己上廁所,但卻不會默默地穿一下午濕褲子。

問:我的孩子上幼兒園總生病怎麼辦?

畢家媽媽:生病的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孩子之間的互相傳染,上半年學,請半年病假是耳熟能詳的故事。

有人把孩子索性接回家去,等孩子大一點抵抗力較強之後再送幼兒園,這當然可行,但幼兒園裡除了偶然情況之外,大多數的「流行病」不過是各種形式的感冒,讓孩子在幼小時期接觸各種病毒,對她未來的成長未必是壞事。

在保證你的孩子該打的預防針針都打了之後,把孩子上幼兒園生病當作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吧,到了三四歲之後,情況自然就會有好轉。

另外,孩子上幼兒園愛生病,有時跟孩子自身抵抗力降低有關。

一個沒有休息好過分疲勞的孩子愛生病,一個不快樂的孩子愛哭的同時也愛生病。

問:別的孩子咳嗽,唾沫四濺,我看著心焦,又不能把孩子接回家怎麼辦?

畢家媽媽:如果老師沒有教的話,你自己教孩子吧:「咳嗽打噴嚏的時候,用你的胳膊彎捂住嘴和鼻子。

」「為什麼是胳膊彎?」「因為用手擋住咳嗽的話,你的手上就會有細菌,當你觸摸玩具或夥伴的時候,細菌就會傳染給他們。

」等到每個孩子都這樣做的時候,你的孩子被傳染的機會就減少了。

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就是這個意思。

問:孩子上幼兒園一定得哭嗎?

畢家媽媽:當然不。

第一次跟媽媽分開,孩子自然會有分離焦慮,但她不一定必須哭,尤其不必一直哭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當你聽到老師跟你說「讓他哭哭就好了的時候」,你可以立刻開始懷疑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手段。

有時,為了紀律孩子,讓孩子哭哭也無妨,但當孩子為第一次離開父母而哭的時候,不是顯示你或者老師心有多硬原則性有多強的機會。

如果老師願意,分散孩子注意力,給孩子安排緊湊有趣的活動,都是辦法,最怕的是簡單地讓孩子哭到絕望而終於不哭。

問:我兒子上幼兒園回來一口髒話怎麼辦?

畢家媽媽:髒話總是很有吸引力,成人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的時候,可能的情況下,最先學會的也是髒話,因為髒話最有效果—聽的人要麼憤怒,要麼大笑,一定會有反應。

要對付孩子的髒話,最好的反應是不反應。

他說他的,你當沒聽見,孩子往往並不真的了解髒話的意思或威力,他們對髒話感興趣,一般是為了聽那一陣哄堂大笑,如果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們會很快放棄並忘懷的,因為真正讓孩子憤怒到要用髒話來表達情緒的時刻並不多。

問:我怎麼選擇幼兒園?

畢家媽媽:看師生比例。

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單獨的關照。

班級太小不好選擇朋友,班級太大老師會太忙,忽略個體需求。

西方已開發國家一般要求每8-12個三歲以下的孩子至少有兩個大人照看。

看課程安排,是否多樣化,吃飯午休上廁所之類的時間是否太長太多,因為當孩子排隊等候到無聊的時候,就是做點小「壞」事自我娛樂的時候,也就是你的孩子被批評和打擊的時候。

看學校是否鼓勵老師與家長的真實交流,是否歡迎並有制度保證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表現和處境。

如果哪個幼兒園大方地允許你在教室里待上一天,那就選這個幼兒園吧。

大孩子上課怕打攪,但兩三歲小孩子的課堂,本就應該輕鬆隨意,我實在看不出一般幼兒園排斥偶爾拜訪的家長的意義—他們在害怕什麼呢?

問:我怎麼選擇老師?

畢家媽媽:愛心:看老師和保育員是否從照顧孩子跟孩子玩耍中由衷地得到樂趣—因為幼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一種職業。

語言:一個善於聆聽的老師會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經常被「聽」的孩子更願意說話。

學習:對低幼孩子來說,玩耍就是學習,如果老師覺得孩子們全都應該背著手坐上30分鐘聽她講課的話,那麼你犯了錯誤—提前把孩子送進了學校而不是幼兒園。

社交:看老師是否注意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合作精神。

排隊等待自己的機會,分享並聆聽他人,這些在我們時代少見的技巧或美德需要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從小培養。

問:我們家小朋友很內向,我很擔心她要是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

畢家媽媽:不管幼兒園如何,先做好你自己的功課。

先想辦法讓孩子熟悉幼兒園,上適應班、有空去附近走走看看小朋友們放學,都可以幫助小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

其次,在家裡創造一個積極的態度和氣氛。

孩子對幼兒園的態度,跟父母的態度有極大的關係。

大人一方面應該表現出對幼兒園的熱情,告訴小朋友那裡有多少好玩的事情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做,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截了當地傳達給孩子一個意思: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要上幼兒園,就像爸爸上班媽媽做飯一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問:怎麼應對分離焦慮?

畢家媽媽:當然會有少年老辣身經百戰進幼兒園跟進自家廚房一樣自在冷靜的孩子,但如果你的孩子捨不得離開你,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她如果毫不在意地拜拜就走了,傷心的恐怕就是你了。

跟小孩子分手,重要的是一定要說再見。

悄悄消失可以避免孩子哭一時,但明天怎麼辦?孩子知道媽媽會悄悄溜走的話下次一定始終都不會鬆開媽媽的手。

跟她說再見,告訴她媽媽下午來接她,然後下午一定來接她,幾天堅持下來,她就可以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我就可以放手了嗎?

畢家媽媽:生孩子這事就好像上了單行道,沒有回頭路,而且還沒有出口可以下去,孩子生出來了,一般來說就是一輩子的牽掛,更何況不過才上幼兒園。

做一個幼兒園孩子的合格家長,你的任務有很多:你要了解幼兒園。

老師是誰,教室在哪裡,每天孩子要帶什麼東西去學校,都是基本常識。

你要幫助孩子自己照顧自己,比如避免給她買紐扣太多的衣服,如果分不清左右腳的話就幫她在一隻鞋子上畫條顏色鮮艷的小金魚。

你要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千萬不要嫌麻煩。

老師有什麼要求,一定答應,比如萬聖節大家要穿特別的服裝,野餐要大家帶一盤菜去。

這不是為了討好老師,而是為了讓孩子看到你喜歡幼兒園,讓老師看到你關注你孩子的教育—因為只有你愛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別人才會愛她。

來源:畢家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詛咒敏感期」--說髒話

【康Q母嬰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但需註明出處】姍姍今年三歲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姑娘,最近讓媽媽很頭疼,因為與姍姍對話時,經常會說髒話,如「找死啊」「狗屁」「你個狗屎」等,這讓媽媽很驚訝,這麼點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