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齡前寶寶(3歲——6歲)最全發育指標 飲食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3歲第1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常和孩子共讀圖畫書,可以促進他們對口語的理解和表達,他們不但會模仿共讀中所學來的新字眼與複雜的句法,更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嘗試與應用。
這些看似普通的閱讀能力,累積起來,對於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未來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力。
上幼兒園初常見問題
有一個廣告:媽媽領著怯生生的孩子,送到幼兒園,信任地把孩子的手放到充滿關愛的老師手上。
孩子跟隨老師走進幼兒園,再回頭跟媽媽招手再見時,神情已經放鬆,歡笑已經顯現。
這是每個媽媽夢寐以求的畫面,但實際的情況是,孩子初上幼兒園,整個家庭都仿佛過了一道難關。
■ 孩子得哭多長時間才能適應上幼兒園?
據資深幼教專家總結,孩子入園哭鬧一般分為六個階段:
⒈ 全天哭鬧階段:一般是在孩子來園的第1~3天。
⒉ 有時哭、有時玩階段:孩子對新環境有所了解,一會兒被新遊戲、玩具、食品吸引,玩得很開心,又因某句話、某個特定的詞(如故事中出現的「媽媽」「回家」等)或某個動作,勾起他想家的情緒。
這時,孩子往往會哭一會兒。
⒊ 早晚哭鬧階段:孩子已經喜歡上了幼兒園,但「分離焦慮期」還沒度過。
⒋ 過渡環節哭鬧階段:通常發生在戶外活動後,和午睡前後。
⒌ 早上來園哭鬧階段:孩子哭的程度取決於大人的態度,大人高興地跟孩子說再見,孩子哭一會兒也就過去了,但大人如果態度粗暴或露出妥協之意,孩子會哭鬧得更厲害。
等大人走了,也就不哭了,
⒍ 周一早上哭鬧階段:有的較敏感的孩子還會在星期一早上或休假回來第一天來園時哭上幾聲。
總之,入園大約兩周後,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停止哭鬧。
小建議:
入園之初,每天按時接送孩子尤其重要。
每天早上早點帶孩子來幼兒園,讓他在戶外的大型玩具處自由地玩一會兒,晚上接走時也讓他玩一會兒。
■ 孩子不會吃飯,老師照顧得過來嗎?
即便是會自己吃些飯的孩子的家長也有這樣的顧慮,總怕孩子因貪玩或認生而吃不飽飯。
經了解,大部分幼兒園,在新生入園初期,老師們通常會餵孩子們吃飯,並說些鼓勵、引導孩子自己吃飯的話,而且開學的兩周里,一般調派人手到新生班去幫忙,如園長、保健醫等。
怎樣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即使沒有這些措施,幼兒園每餐間隔時間較短,3頓正餐之間還有2頓點心,孩子不會因為一頓沒吃或沒吃好而餓得太長。
過來人語:
要相信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他餓了一定會吃的。
況且孩子餓一點比吃太多,反而更不容易生病。
小建議:
如果孩子哭得厲害,去幼兒園之前先給孩子吃早飯,並在間隔半小時後再送孩子去,避免他因為哭鬧而不肯吃飯,或是吃玩了嘔吐。
而且如果孩子感到飢餓,情緒就更糟了。
媽媽爸爸要知道
- 3歲時要給孩子加強注射乙腦疫苗。
- 不要給孩子喝鮮牛奶,因為牛奶中大分子結構的蛋白質不僅人體不易吸收,而且因為幼兒器官發育不成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此外,牛奶中磷含量太高會直接影響鈣的吸收。
所以最好選擇喝更接近母乳、營養更全面均衡、更容易被吸收利用的配方奶粉。
- 對孩子講話時,成人要表現出對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尊重,態度要親切誠懇,多用一些商量式、鼓勵式和信賴式的語言。
跟寶寶玩兒
區別男女
目標:讓寶寶學會從人物的外貌區別男女。
方法:準備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阿姨、叔叔、爺爺、奶奶等人物的看圖識字卡片。
先問寶寶:「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寶寶說對後,讓他從準備好的圖片中找出一張與自己同樣性別的人來,再讓他說說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外貌上有什麼區別。
然後讓他把所有的圖片按性別進行分類。
3歲第2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
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他們 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
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 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與幼兒園老師溝通
每當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看著他/她小小的身影走進教室,做媽媽的心裡就開始七上八下,特別是剛入園不久的孩子,整整一天時間裡,孩子究竟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受委屈?每天早晚的接送,我們都忍不住要跟老師叮囑、詢問,可是通常對交流不滿意,看看我們有沒有招兒能幫你:
大部分媽媽的感受和經驗:
■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交流
視時機和老師談一會兒,但還不適宜作長時間的交談,老師要顧及其他孩子和父母。
只有在下午班內的孩子全被接走時,可以跟老師較詳細地交談。
利: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一天的情況。
弊:時間短,人多嘈雜,還影響老師工作和下班時間。
■ 書面交流
許多幼兒園都有家園練習冊,用來做家長和園裡的溝通,通常托班是一周一交換,小班以後就是一月一次了。
對於渴望交流的家長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書信交流就充分多了。
利:交流的內容可以很充分,而且斟酌得較完善。
能引起老師重視。
特別適用於孩子轉園或換了新老師的時候。
弊:不夠及時,而且容易流於空泛。
■ 電話/手機簡訊交流
通常在有突發事情時使用,比如忽然變天了,請老師給孩子加衣服,或是臨時有事需要晚接孩子等。
如果老師不介意你打她的私人電話,那就可以交流得更充分些。
利:及時、方便、無干擾。
弊:擾亂老師工作,占用私人時間。
簡訊有被漏看的可能。
■ 約見面談
這通常是在出現較大問題時,或想就孩子的性格問題等比較複雜的問題與老師溝通時,使用的交流方式。
利:交流充分、全面,老師重視。
弊:家長老師雙方都抽出時間的機會不太大,也容易使老師感到牴觸。
■ 點評:
與幼兒園老師的溝通,真需要見縫插針,察言觀色。
有合適的時機來溝通時,媽媽要提前想好要問的問題,越具體越好。
具體建議,如果總是籠統的問:「老師我寶寶怎麼樣?」老師的回答,也通常是非常簡潔的「很好」、「不錯」。
把問題具體化,通常就能問出答案了。
媽媽爸爸要知道
- 不要認為維生素是安全藥,營養藥,用得越多越好,盲目超量給孩子服用維生素類藥物更是要不得。
維生素用多了也有害。
- 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不在別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不翻舊帳,就事論理地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不至於重犯錯誤。
- 不要給孩子多喝市面上的飲料,對於兒童來說,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料。
跟寶寶玩兒
伸指頭
目標:利用手指鞏固對10以內數的認識。
方法:媽媽與寶寶面對面坐著,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
兒歌是:「你拍一,我拍一,請你伸出指頭1;你拍二,我拍二,請你伸出指頭2……」一直到10。
動作為:念「你拍一」時,各自擊掌一次,然後互擊右掌一 次;念「我拍一」時,各自擊掌一次,然後互擊左掌一次;念「請你伸出指頭1」時,各自擊掌3次,然後伸出一個指頭,指頭隨數增加,超過5時用兩隻手表示。
3歲第3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3歲3個月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耐心的人。
首先,父母要記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做事無規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條嗎?還可以通過和孩子交談幫助孩子認識問 題,培養耐心。
如果孩子因為搭不好積木而發脾氣,把積木扔掉。
父母可以告訴他,積木搭不起來確實使人不高興,但是把積木扔掉也解決不了問題,然後引導孩子
完成積木搭建。
孩子還沒有建立時間觀念,讓他們學會耐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比如說,你正在收拾亂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卻要出去玩,這時不要說「等10分 鍾」,而要告訴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
」
戀物情結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漫畫《史努比》,其中的小男孩奈勒斯擁有獨特的「標誌」——那就是一條永不離身的毛毯。
奈勒斯帶著這條毛毯上學、遊戲、睡覺、甚至上台 演講,一旦毛毯離身,馬上渾身不自在,沒了自信也沒了風采。
這種「怪癖」或許也會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只是,他迷戀的可能是一個玩具、一條手帕、或者是一 個奶嘴等等。
你不會明白那條毛巾,那塊手帕,那隻玩具小熊,那個奶嘴……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寶寶們樂此不疲地天天都要見得著,摸得著,擁在懷裡或含在口裡。
要是你強硬把它們拿走,只會換來寶寶們強烈抗議和永無休止的哭鬧。
■ 一句話解讀
本質上,寶寶還是在尋求安慰,尤其當寶寶在學習分離而面對別人或是獨處時,他找不到更好的情感寄託,於是逐漸發展出一些轉移性的物體,如布娃娃、奶嘴、毛毯等,當照顧者不在時,可以通過這些物體提供象徵性的溫暖和親密,使其逐漸放棄身體上對父母的依賴。
■ 「戀物」解析
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寶寶對物品的依戀就不是異常的。
一般說來,多數寶寶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依戀物,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等等。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戀物」的 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必須時刻關注的。
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 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近了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 逐漸轉移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戀物情結會使寶寶變得膽怯、缺少安全感,造成寶寶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
另外,長毛絨玩具容易藏污納垢,有許多細菌孳生在上面,寶寶經常抱著它睡覺,不是很衛生。
據此,專家建議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雖不必大驚小怪,但可採取一些措施逐漸消除孩子的「戀物情結」。
總之,孩子的戀物情結,會隨著認知及人際關係發展而逐漸改善,只要不妨礙他的社會化及健康,不必強迫孩子馬上放棄,父母應從旁保護他、引導他,切勿發牢騷與責罵,以免造成孩子的壓力。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勿過多食用冷飲,冷飲是小兒喜歡的食品一定要限制攝入量。
過多攝入冷飲會引起小兒胃腸道疾病,也可傷害牙齒。
- 3歲孩子好問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
所提問題隨年齡增長逐漸深入,從「是什麼」到「為什麼」。
父母要積極面對孩子的提問,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 孩子視力不好,父母早察覺,有些時候不容易發現問題,只有通過視力檢查才能發現。
所以定期帶年幼的孩子去拜訪眼科醫生是絕對有必要的。
跟寶寶玩兒
看誰找得快
目標:鞏固對「1」和「許多」的認識。
方法:讓寶寶在家裡找出哪些東西是「1」的,如1台電視機,1台電冰箱,1張床,1隻花瓶,1張桌子,等等。
再讓寶寶在家裡找出哪些物品是「許多」的,如許多椅子,許多衣服,許多鞋子,許多碗,許多毛巾,等等。
3歲第4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對人的信任感,可從日常的小事做起。
例如,摟抱孩子的時候讓他有強烈的安全感,使他對陌生的世界產生信任,漸漸在內心建立起對人的信任。
對孩子來 說,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給他一些關注。
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變化多給予關注,例如有的孩子喜歡安靜,如果父母總是給予他過多的刺激,每天讓他做很多 運動,會引起他的厭煩。
要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讓他感到你很了解他,才能讓他對你產生信任。
賞識教育
■ 一些理論: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認同這句話,是接受「賞識教育」理論的基礎。
在「我是好孩子」的外界評價中,孩子會越來越優秀,而在接受「我是壞孩子」的外界評價中,孩子只會自暴自棄。
這是賞識教育的理論核心。
賞識教育的核心方法是: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
■ 為什麼賞識?
賞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小,心理還很幼稚,他們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賞識。
■ 賞識什麼?
孩子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每一點進步。
——強化好行為
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加以賞識。
——維護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尊重個性差異,讚賞孩子獨有的閃光點。
——使孩子更自信,培養正確的自我評價意識。
■ 怎麼賞識?
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如「經過努力你會成功的」,「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
多用積極性評價,要有針對性,而不是籠統、空泛地說「好」。
重視非言語的運用,如目光、表情、姿態、動作等。
■ 過猶不及的做法:
空洞、頻繁的表揚。
容易使孩子把得到讚賞作為惟一的目的。
忌用「你最棒!」「你比其他人都做的好!」等表揚,如此的讚美會使孩子變得自大和目中無人。
當孩子發現自己並非家長所說的「最好的」時,會產生疑惑、憤怒、無法接受。
讚賞孩子的耐心、專心、有毅力等優秀品質,而不是只讚賞他聰明。
過分及不當的鼓勵,和太過高調和誇張的鼓勵,要麼使孩子麻木,要麼使孩子在遭逢挫折的時候,無法振作起來。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儘量讓孩子養成與幼兒園同步的生活作息習慣。
- 孩子肚子疼切忌隨意揉,肚子疼,不少人就習慣性揉一揉,試圖緩解一下疼痛感。
殊不知,這種做法有可能加重病情。
- 不要讓孩子在噴泉里玩耍,儘管中水也和自來水一樣經過了沉澱、過濾、曝氣、殺菌等處理過程,但與自來水相比仍含有大量致病菌,很難達到可以在水中嬉戲的要求。
且有安全隱患。
跟寶寶玩兒
以字連詞
目標:啟發寶寶的聯想,練習使用名詞。
方法由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提出一個字,然後讓寶寶說出和 這個字相連的詞,說的越多越好。
如:「花」字,可以聯想說出:花籃、花環、鮮花、花壇、花布、花手絹、花邊、花蝴蝶、花盆、花架、玫瑰花……照以上的玩 法,還可以提出其他的字,讓寶寶來連詞。
如:車、水、火、木、紙、樹等。
3歲第5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你可能沒想到利用繪畫的遊戲方式,也能培養出性格較為穩定的寶 寶。
繪畫遊戲不但能幫助孩子宣洩不良的情緒,還可以滿足孩子在動作上自然發展的需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良好的操作態度及習慣,以提高孩子學習的信心,陶 冶優美的性情,增強孩子發表、創造、審美與欣賞的能力,並能擴充其生活經驗和活動力。
兩歲半~4歲為前圖示期,孩子能畫出略像實物的形象, 但只能畫出部分的圖案來代表全形體的全部,且其所使用的色彩也與原事物的色彩無關,題材多以人物畫居多。
其價值在於可幫助孩子了解人、事、物,並滿足其好 問及好奇心。
媽咪可在此時期讓孩子學習觀察形體的特徵與具體的構造及關聯。
孩子說謊
有專家說:「說謊作為一種性格因素,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也許,很多家長都認為說謊不是件好事,但從心理學角度講,撒謊的孩子在心智上比不會撒謊的孩子更高。
」孩子說謊,作為家長首先要分清小孩「說謊」的原因,這其中會有很多分岐,比如認知缺失,或者易受暗示,或者也僅只是孩子的想像。
■ 「我本誠實」
基本上,孩子說謊並不是他人格的缺失,而是行為上的錯誤。
人類的行為總是欺善怕惡,小孩也是如此。
假如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孩為什麼說謊,則不難理解孩子說謊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讚賞與注意,或是為了逃避責罵,以及想表達自己的願望等等。
■ 培養「誠實」
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更不會鼓勵孩子的謊言。
但是,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罰而試圖欺騙,謊話成了保護傘。
其實孩子欺騙他人的行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說謊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恐懼或希望受到重視的心。
所以,為人父母者應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
一旦小孩子說了 謊,應了解其原因與動機,父母與其發怒,還不如利用這個極恰當的機會跟孩子一起討論撒謊行為及由此引起的後果。
這是幫助孩子分辨是非的最佳時期,比較容易
養成誠實的好習慣,並將影響他的一生。
此外,對孩子的要求、期望要合理,免得孩子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只好矇騙、說謊。
提醒父母:平時就要花一些心思關注孩子的行為、在學校的種種情況或與人互動是否正常,盡到確實的關心與了解,才不會給孩子有機會說謊。
■ 保留「想像力」
當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向你述說一個並非真實的故事,或者敘述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時,這並不是在說謊,而是孩子的想像。
有時孩子還把他所想像的事物當做了現 實,因為這時的孩子還分不清想像的情景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千萬不要隨便責怪孩子,以免壓抑了孩子的想像力,並且還會妨礙孩子的心理發 育。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孩子不起床,可以每天早晨在寶寶即將睡醒前的10~20分鐘,放些輕音樂,每隔幾分鐘加大一些音量。
然後拉開窗簾,打開窗戶,誘導孩子從睡夢中自然醒來。
- 孩子流鼻血 頭不能後仰,孩子鼻出血時,應將患兒取坐位或半坐位,頭略向前傾,不能仰臥位,也不能頭向後仰,以免血液嗆入呼吸道。
- 要想寶寶頭髮長得好,媽媽應該從營養、清潔、休息、陽光這四方面做起,對提高寶寶的發質至關重要。
跟寶寶玩兒
分紐扣
目標:練習把物品按一定的特徵進行分類,培養思維能力。
方法:把家裡各種各樣的紐扣拿出來放在桌上,找一個有分格的盒子,如口服液的內盒。
和寶寶分析一下這些紐扣,有黑色、白色等多種;有的紐扣二個眼兒,有的紐扣四個眼兒;有的紐扣是圓的,有的紐扣是其它形狀的;等等。
然後讓寶寶自己選擇一個分類的依據,把紐扣分到盒子裡。
3歲第6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
選擇帶有音樂的玩具,或播放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與歌曲,如古典樂、流行樂、大自然音樂、歌劇、獨奏曲等,並且可以偶爾詢問寶寶是否能區分其中的不同及告知聲音的特色,與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讓孩子習慣生活中隨時有音樂的存在,在無形中訓練孩子的音感與聽力。
陪孩子欣賞音樂劇、舞台劇、相聲、說唱藝術,藉由文字與音樂的結合,讓孩子感受情緒與音樂之間的關係,也了解語言的語調、節奏與情緒的關係。
跟孩子玩歌唱接龍,挑選熟悉的歌曲,一人唱一句,也可以以一人唱兩句的方式試著改編歌詞。
孩子不愛上幼兒園
你可能碰到這樣的情況:經過一兩周的哭鬧、折騰,孩子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能高高興興地去和回了。
正當媽媽爸爸欣慰地以為天下太平時,小傢伙卻又鬧起了脾氣,宣布「我不上幼兒園!」於是,新一輪的考驗又開始了。
■ 為什麼?
原因一:孩子就是孩子
家是孩子熟悉的環境,受到獨一的關注與照顧,上了幼兒 園,最初的新鮮勁兒過去後,孩子發現在幼兒園裡受到的干擾和阻礙很多,他想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同時有很多人可能會阻止他,包括動作快的,動作慢的,這時候 他遇到的情況肯定比在家裡更複雜一些了,這種不安全感和受約束感,會使孩子強調「我就是不喜歡去幼兒園。
」
對策:漠視一下,還是堅持送孩子去。
但在說法上要委婉。
不要給她這種可去可不去的選擇餘地。
原因二:幼兒園恐懼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老師對孩子的不當引導有關。
比如孩 子哭鬧,老師說「不哭,你再哭的話,那個毛叔叔不開門,你就回不了家了」。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來到幼兒園,總是有人會打他,總是有人會搶他玩具,總是有人 會推,受到碰撞的機會更多,這不單是小班會有,中班、大班都會有。
對策: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對孩子更多鼓勵,有針對性地通過語言和行動,消除使孩子感到恐懼的事情,建立他的歸屬感。
原因三:大人的消極暗示
你有沒有這樣問過孩子:「有小朋友打你嗎?」、「搶你的玩具了嗎?」「今天老師有沒有批評你?」這樣的問題多了,孩子會認為上幼兒園去簡直危機重重,更會加重不安全感。
對策:少討論幼兒園的話題,除非主動跟你說。
■ 不要這樣說:
「你不想去幼兒園,媽媽也不想去上班,但媽媽不上班不行,你也一樣。
」
這個方法會管一時的用,但長遠來看,給孩子非常被動和消極的影響,對他的一生都是不利的。
■ 好用的方法:
「嘴巴軟,行為硬」:允許孩子哭,理解他的心情,但堅持送他去幼兒園。
放大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早晨送孩子時說給老師聽,比如:「老師,旦旦昨天很棒,要表揚他,昨天他一個人自己吃完飯了,沒有讓爸爸媽媽餵。
」
媽媽爸爸要知道
- 3歲左右嬰幼兒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高達38.5%,是孩子腹瀉的重要原因。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的寶寶:需要長時間限制糖,可暫用不含乳糖的奶粉或豆粉餵養。
- 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含鉛,小孩子勤洗手可預防鉛中毒。
勤洗手比吃藥排鉛還要重要。
兒童玩耍後手上沉積鉛粉,如果連續用肥皂洗手三次,便可減少80%的鉛攝入
跟寶寶玩兒
滾球
目標:幫助寶寶掌握滾球的基本技能,鍛鍊手的肌肉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方法:在天氣好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到戶外。
媽媽用磚壘成一個小球門,告訴寶寶:「把球滾進球門裡去!」還可以指定其他方向讓他滾,如「把球滾到大樹那裡去!」。
3歲第7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發 現孩子的特殊天賦,無條件地支持它和鼓勵它,提升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繼續往前走,經常對他說「你在某某方面表現真是非凡」,孩子便越能經受與此相關的艱 苦訓練,並在訓練中找出類似「遊戲」的快樂來,孩子對此越來越沉迷、沉醉,越來越「樂此不疲」。
由於父母的勉勵,天賦派生了毅力,毅力反過來又不斷地挖掘 出天賦方面的潛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後,成功的到來,不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喜歡告狀的孩子
「媽媽、樂樂打我!」「老師,丁丁亂動玩具!」
中國的傳統,很鄙夷「告狀」的行為,所以當孩子動不動就將一些芝麻綠豆大的事情向大人告狀,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啊?真的嗎?」,繼而會想:「可不能讓孩子養成愛告狀的習慣!」那就來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告狀吧——
■ 孩子喜歡告狀的原因:
1、通過「告狀」這種訴說方式來渲泄緊張情緒。
這通常發生在與夥伴發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時,通常說完後也就心滿意足了。
2、通過告狀來表現自己,上幼兒園的孩子,對於是非,好壞與善惡的理解,都很直觀和膚淺。
所以喜歡告別人的狀,以示別人不好而自己好。
3、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遇到問題時常手足無措,他們便「告狀」,以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
4、引起大人對自己的注意。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平日被較多忽視的孩子身上。
■ 孩子「告狀」時,父母怎麼辦:
1、以尊重、理解的態度認真傾聽。
2、弄清事實,適當安慰孩子,幫助孩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3、了解孩子都在關注什麼,檢討自身是不是最近對孩子好的行為有所忽視。
4、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適度忽視,弱化他的依賴心理。
■ 小提示:
有時孩子告狀也是一種詢問。
因為自己不清楚某些事情該不該做,見別人做了,自己也想模仿,可又不知家長的態度如何,比如兩個孩子同在床上玩,一個光腳下地了,另一個向媽媽「告狀」,「他不穿鞋下地了」,意在探問,「我可不可以也光腳下地玩」。
這時,家長應明確表態,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到三歲半時,孩子能掌握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一千左右,而他/她能聽懂的詞還要更多。
孩子說話時要仔細聆聽,認真回應。
還可以多和寶寶作一些語言遊戲,如問答、繞口令等。
- 不要放縱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採用「轉移注意」法,對有攻擊性行為的獨生子女給予較多的關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來轉移其注意力,這樣可以培養興趣、陶冶性情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跟寶寶玩兒
娃娃過橋
目標:鞏固對1、2、3的數的認識,發展手的精細動作。
方法:玩積木的時候,媽媽用三塊積木搭成小橋,問寶寶: 「小橋是幾塊積木搭成的?」然後一起來數一數。
媽媽又拿起一個小積木說:「這是一個小娃娃」,說著拿著積木從橋的一邊走到橋的另一邊,停在橋下。
再走過2 個或3個,和第一個娃娃停在一起。
媽媽問:「一個娃娃走下了橋,又一個娃娃走下了橋,現在橋下有幾個娃娃?橋上有幾個娃娃?」
3歲第8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心靈與手巧是互動的,以此表明經常活動手指能促進智力發育。
同時,兩根筷子配合著夾東西,也會促進思維與動作的協調與注意力的集中。
所以,糾正孩子的握筆姿勢,教孩子正確使用筷子都可以促進智力發育。
上幼兒園總生病
有媽媽反映,孩子平時在家裡身體很好,養到兩三歲幾乎都沒生過什麼病,可一進幼兒園就不對勁了,沒完沒了地生病,嚴重的甚至每個月都得往醫院跑,難道這真的是孩子適應幼兒園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麼?有沒有辦法幫助孩子擺脫這個怪圈呢?你有過這樣的擔心嗎?
■ 入托前後:
在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單獨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 染的機會少,孩子受關注的程度高,這些都是減少生病的因素;入托之後,孩子將與十幾甚至幾十個同齡孩子生活在一起,無形之中,孩子受感染的幾率就相對增加 了。
事實上,父母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就做些預防工作,比如幼兒園軟硬體環境調查,提高孩子免疫力,事先多接觸幼兒園等。
■ 病因調查:
這個問題可能是生理上的問題,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
生理上:有可能是因為在園裡玩的太瘋,出了汗,阿姨顧不過來。
反了汗,就容易感冒。
另一個入園後,生活環境人群密集,交差感染是在所難免的。
解決方法:交待老師多留意,一般這種情況如果能留意一段時間不生病,以後就不會有事了。
同時還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確保孩子有健康均衡的營養,加強戶外鍛鍊慢慢幫助孩子增強體質,別越病就越怕,越不敢讓寶寶經受半點風雨。
心理上:有的小孩不願意上幼兒園,於是,由於心理壓力,就會讓自己生病。
有的孩子會體現為肚子痛;有的是感冒;甚至有發燒的。
孩子會知道生病了就不用去幼兒園,就會不斷暗示自己生病。
解決方法:抽幾天時間,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每天呆上一兩 個小時。
幫助自己的孩子和幼兒園的小孩交朋友。
當他在幼兒園沒有壓力後,就會喜歡上幼兒園。
以後就不會再這樣有病。
當然,要教會孩子社交才行,孩子終歸要 步入社會,去接觸各種環境和各種人,所以作為父母應多注意加強對孩子適應能力的培養。
■ 小貼士:
一般入園都在春秋兩季,雖然氣候宜人,卻也是傳染病的高發期,所以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很重要,如果得知周圍有孩子生病,可以給孩子喝點板蘭根或是吃點大蒜加以預防。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之後,最好把外衣外褲都換掉,勤洗手洗臉,減少感染幾率。
如果條件允許,對於初入園的孩子,在第一學期里可讓他每一周都在家休息調整一天,以恢復體力。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應該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
千萬別把家庭變成了學校。
過早地強迫孩子安靜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壓抑心理。
- 可利用冬季調整孩子的體重,適宜的體重是兒童健康的標誌之一,調整體重宜「擇時」, 冬季氣溫低,散熱效果好。
晝短夜長,孩子睡眠時長,會分泌出許多生長激素,促進身體生長。
跟寶寶玩兒
認識家庭
目標:加深寶寶對家庭成員的認識。
方法:爸爸媽媽平時結合家庭成員的情況,教寶寶認識家庭每一成員。
在此基礎上,爸爸媽媽隨時可問寶寶:「咱家裡都有誰呀?」「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呀?」 「媽媽做什麼工作呀?」「爸爸在哪兒上班呀?」「爺爺是誰呀?」「媽媽怎麼叫婆婆呀?」……
3歲第9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了解孩子的性格趨向與喜好之後,別忘了給他機會多加練習。
比如,人家生日時,鼓勵每個人表演一個節目,每周一晚上輪流朗讀短文並發表心得,讓孩子把當天經 歷的有趣的事敘述一遍或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隨時給機會讓孩子幫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
這樣越做越熟練,越有信心,孩 子才不會退縮在自卑自閉的角落裡。
本周特別話題:學英語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你不得不考慮一個現實,那就是孩子的學英語問題。
有些家長們覺得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的英語不夠用,還得在外 面報個英語班。
在一些培訓班,兩歲左右的孩子占大多數,因為怕孩子哭鬧,老師還要抱著孩子上課。
在教室外,家長們議論著:「什麼時候能考級啊?」「你們家 孩子一天聽多長時間的錄音啊?」在家長們的心裡有一個期望,讓孩子學一口地道的英語,將來就有了資本,現在英語人才太吃香了,早學習就是給孩子的前途「上 了一道保險」。
■ 孩子學英語並非越早越好:
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從小使用雙語,比使用單一語言的兒童,在5歲前更容易導致語言表達障礙。
「孩子學英語最好從兩歲以後開始。
」幼兒英語教育專家, 清華大學出版社兒童發展中心、清華幼兒英語教研中心主任姜秋筠說,「過早教孩子外語,容易對孩子的母語學習造成干擾,導致孩子出現語言表達障礙。
」孩子出 現口吃甚至失語,雖很少見,但確與家長過早讓孩子學習外語以及採取生硬的教育方式相關。
專家建議,兩歲以前,儘量用一種語言教孩子,最好是普通話,讓孩子打好母語底子,這樣對英語等外語的學習也非常有幫助。
■ 領跑孩子「語言啟動關鍵期」
國 內外研究均已證明:3—12歲是人生學習第二母語的最佳時期,其中,3-5歲是學習第二母語的最佳啟動時段。
3—5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語
言發展將會在這一時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待發音,詞彙量可能達到飛躍式增長。
及時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及交往和活動的機會、運用最先進和恰當的教育方式進行語言和技能上的訓練對孩子影響非常之大。
超過12歲很難再建立英語思維。
■ 誤區——逼孩子背單詞:
很 多家長乃至幼兒園的老師用大人學外語的方式教孩子:考察孩子英語學得怎麼樣,總是以會多少單詞,會多少會話為標準。
所以,每天逼著孩子背單詞,強迫孩子說 英語。
一位家長說,給孩子水果時,孩子要是不用英語說出水果的名稱就不給吃。
而有些幼兒園也是用教大人的方式來教孩子。
老師讓四五歲的孩子學單詞,一天學 10個單詞,還要能背下來,到一定的時間就進行「考試」默寫所學的單詞……
可憐的孩子們早早地就被學英語「嚇著了」。
■ 切記——漢語才是我們的「根」
逼孩子學英語在家長看來是很重要的事,只要有相關的課程就應該試試,而且不惜代價,然而,這期間許多家長卻忽視了母語教育。
這種幼兒教育中出現的誤區值得注意。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英文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
英語是一種技能,母語則是以後生活、學習、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視孩子母語教育的做法不可取。
■ 關於4—5歲孩子學英語的教材:
網友建議:最好是製作一些單詞卡片並且制定一些獎勵措施,我對我侄女實行了這個政策,很奏效的。
順便說一下,一定要讓他多聽一些英語的兒歌,英文動畫片等等。
卡片一定要是生活中的常用詞!
媽媽爸爸要知道
- 3-4歲的孩子,儘管身體各方面還比較稚嫩,但要使孩子長得健壯,力所能及的鍛鍊是不可缺少的。
孩子的體格鍛鍊應該採取綜合的形式來進行。
通過室外走、跳、跑、攀登等體育運動來達到健身的目的。
- 教孩子學會自我介紹,逐步教孩子能說 出自己的名字、性別、年齡、住址、爸爸名字、媽媽名字等,要分開一次一次學,反覆學習,最終能完整地掌握。
跟寶寶玩兒
拍拍手
目標:學習「相等」、「一樣多」的概念,練習聽音計數。
方法: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媽媽拍手,寶寶數出媽媽拍手的次數,先說出媽媽拍了幾次,然後再拍出同樣的次數。
如果寶寶能連續拍對三次,就與媽媽交換角色,由寶寶來出題;如果寶寶說錯或拍錯了,就得重新開始計數。
3歲第10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 練習等形式,讓他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孩子充分理解作品
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他受到感染、教育。
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他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
在幼兒園學什麼?
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爸爸媽媽每天回來都可能發現孩子有進步:會自己吃飯了;會穿襪子了,會背新的兒歌了……看來集體生活對孩子真有促進。
那麼,幼兒園整天在教孩子什麼呢?
■ 國家規定的內容:
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幼兒教育是對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涉及體智德美方方面面。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共5個領域。
■ 學習四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一、掌握民族本土語言,學會與人交流、交往和溝通。
二、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培養其基本的生活、生存等方面的能力。
三、掌握更多的感性知識,為6歲以後的「智慧型學習」打下基礎。
四、學習一些生活規則或稱為規矩,如禮讓、團結、尊重他人,公私分明等禮貌性的行為。
■ 舉個例子——幼兒園小班的數學課:
1.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比較2~3個物體間量的差別(大小、長短、高矮),並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
2. 學習按物體的相同點分類(如顏色、形狀);
3. 體驗物體的對應關係,比較物體多少、一樣多;認識「1」和「許多」及其關係;學習手口一致地從左到右點數5以內的物體,並說出總數,並能按數取物;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點,會進行簡單的拼搭活動;
4.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前後方位;在日常生活中,會區分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知道正確表示時間概念的詞。
■ 小提示
興趣幼兒主動學習的惟一動力。
跟寶寶玩兒
教教小猴
目標:讓寶寶理解動詞所代表的動作,練習使用動詞。
方法:媽媽手拿玩具小猴說:「小猴最喜歡學人的樣子,今 天寶寶來做老師教教它。
我說出一個詞來,寶寶就做動作給他看,好不好?」然後媽媽說出一個簡單的動詞,如說:「蹲。
」寶寶即相應地做出動作,立即蹲下。
媽 媽也操縱著小猴做出同樣的動作,口中同時說:「小猴也學著做呢,看,它也蹲下去了。
」孩子會感到極有興趣。
照此玩法,可以說出一系列的動詞。
如:跳、停、
走、爬、摸、舉、撓、踮腳走、叉腰、吹喇叭、打鼓、彈琴等。
3歲第11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孩子的左右腦須平衡開發,左腦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包括數學、符號、邏輯分析等,右腦注重形象思維開發。
由於經常使用右手,孩子的左腦相對地會得到更多鍛 煉,那麼,可愛的小傢伙是不是特別喜歡研究家裡的電話,想模仿大人給別人打電話?聽音樂、感受色彩等活動都能開發孩子右腦的潛能。
如果幼時起左右腦都能得 到均衡發展,長大後的創造力、記憶力和協調能力都會比同齡人高出許多。
給孩子養寵物
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路上或在別人家看到可愛的小狗或其它小動物,就會要求說也想養一隻,看著孩子那麼迫切的表情,你是不是有些動心:就養一隻吧?據有關調查,70%的中國家庭只要有了孩子就不養小動物,他們的觀點是,寵物對孩子的健康有威脅。
而一些西方國家幾乎家家都有寵物,對於他們來說,寵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玩伴。
如何在孩子和寵物間有一個安全的保障,對於有養寵物打算的家長,確實需要一番考慮。
■ 寵物帶來的煩惱:
很多父母決定放棄養寵物的原因是覺得寵物身上帶有太多的細菌。
因為醫學研究表明,動物身上帶有許多致病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對人特別是兒童的健康威脅。
尤其是家庭中常養的寵物:小狗和小貓。
另外,對於大多數雙職工家庭來說,在決定生養孩子之前他們把寵物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餵養,當家中出現了兩個「孩子」,一般都會出現照顧了這個照顧不了那個的手忙腳亂現象,所以最終決定放棄養寵物。
■ 寵物帶來的歡樂:
儘管寵物有可能給人的健康造成威脅,但人們還是喜歡養,小孩子也願意接近,主要是因為動物可以改善人的情緒,帶給人們歡樂。
育兒專家認為,作為孩子的夥伴, 寵物確實有助於孩子培養愛心、激發責任感的作用,同時,對待寵物死亡的問題上,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挫折教育,家長合理地引導,對孩子成長很有好處。
從對動 物的態度,學會對人生的態度,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
孩子常常把寵物當作好夥伴,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會經常與小動物說話,與寵物一起分享內心的情感,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平日孩子與父母缺少溝通的遺憾。
■ 充分考慮:
儘管飼養寵物有好處,但若說到是否真的要養一隻寵物了,無論是爸媽或是孩子,都還要好好想一想,要從幾方面檢查自己是否有飼養寵物的心理準備和客觀條件,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夠承擔這份責任。
這決不是玩玩了事。
你是否勤快?家裡是否有足夠大的空間?是否能面對寵物的生老病死?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抵抗力弱,或是孩子身體狀況不佳,還是不要飼養寵物為宜。
或者要看寶寶的年齡決定養什麼寵物。
還有,孩子與寵物應該保持距離!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別總對孩子嘮叨,這樣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反叛心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
- 絕對減少孩子看電視時間,孩子每天看3小時電視,就會影響睡眠荷爾蒙降黑素的釋放,該荷爾蒙在步入青春期的時間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可能會促進兒童早熟。
跟寶寶玩兒
滾球
目標:幫助寶寶掌握滾球的基本技能,鍛鍊手的肌肉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方法:在天氣好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到戶外。
媽媽用磚壘成一個小球門,告訴寶寶:「把球滾進球門裡去!」還可以指定其他方向讓他滾,如「把球滾到大樹那裡去!」。
3歲第12個月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
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
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
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吧!
能力「加油站」
讓孩子玩結構遊戲可以培養他的動手能力。
父母可以設計一些結構材 料供孩子遊戲,如硬紙板、卡紙剪出各種幾何圖形的小塊塊,讓孩子做拼圖遊戲。
幫助孩子從事手工製作,進行摺紙、剪紙、穿珠子等手工製作,讓孩子在這些活動 中滿足好動的心理需要,實現他的某些創造性設想,培養他的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能使孩子獲得一雙巧手,更能促進其大腦的發育成熟,使孩子真正成為心靈手巧的人。
怎樣安排假期
假期又到了,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成了許多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
許多父母趁著孩子有了業餘時間,趕緊制定給孩子報興趣班的計劃,這一行動也許代表了大多數父母的計劃。
可是,您有沒有想過您的孩子是怎麼想的呢?尤其是像子這個年齡的孩,他願意被你剝奪了玩耍的權利嗎?
除非孩子自己願意,否則,假期,請和孩子在一起。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參與設計自己的假日生活,給孩子儘可能多的自由,並要求他對自己的自由負責,與他一起制定活動計劃和要遵守的規則,讓孩子信守承諾,增強責任心。
不妨做做以下幾件事:
■ 與孩子一起去遊玩:
假期對孩子的一個最大誘惑恐怕是可以暫時告別幼兒園生活 了。
與他一起走出戶外,到大自然中看看或到博物館參觀會使他的假期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也可以帶孩子到附近的鄉村看看田園風光,或領略一下與城市迥然不同的 農家生活。
總之,戶外活動能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家長與孩子間的交流更順暢、自然。
這樣的假期才是最美好的,當然愉快渡過假期少不了安全。
孩子在家時間多了,安全防範就非常重要。
同時,還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讓他明白大人不在時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安全加愉快,才是完美的假期。
■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
孩子這麼小,能做家務嗎?能!不要懷疑自己孩子的能力。
在他那雙胖乎乎的小手上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呢,爸媽要學會善於發掘它。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與他一起完成一項家務。
不僅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整潔、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逐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 讓孩子參與社會交往:
家長要有意識改變孩子回家後「獨來獨往「的家庭環境,一方面帶孩子去朋友、同事家做客,一方面歡迎朋友、同事來家玩耍。
到別人家作客時,要教給與人交往的禮節。
使孩子增強與社會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從小養成待人文明禮貌的習慣。
■ 與孩子一起完成一份學習計劃:
爸媽可以有目的地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可以形式多樣,比如說一塊看2本書,看完後互相交流讀後感。
如果您的孩子還太小,與他一起重溫幼兒園學到的舞蹈、歌曲或手工製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別給孩子穿氣墊鞋,氣墊鞋底的高度對脊柱產生間接性影響,隨著高度的增加,腰椎和頸椎的受力越來越集中,形成慢性損傷,最終導致腰痛和頸椎病的發生。
- 三四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強,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
常常任性,不聽話,甚至開始「鬧獨立」,不必奇怪,此時父母應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免加劇逆反心理的現象。
跟寶寶玩兒
找朋友
目標:練習簡單社交禮儀,增加社會交往意識。
方法: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寶寶一邊蹦蹦跳跳地走,一邊拍 手念兒歌:「拍拍手,向前走,向前走,找朋友,找到朋友握握手。
」念完,寶寶握住爸爸(或其他人)的手說:「我和爸爸是好朋友!」爸爸就跟寶寶一起說: 「好朋友,好朋友,握握手來點點頭!」便說邊做動作。
然後寶寶再重複念兒歌,找其他人做朋友。
4歲第1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軟弱孩子強大訓練
如果寶寶身體 瘦弱,性格偏內向,不會保護自己的權利,在爭執中總受欺負,說明寶寶缺少應付受欺負的經驗和技能,媽媽就該在家裡傳授他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你手持 玩具讓他搶,或他手持玩具你來搶,最好讓爸爸一起參與遊戲,爸爸的力量傳遞給寶寶的程度是媽媽無法取代的。
什麼時候學認字
現在講究「快樂教育」,認為幼兒園的孩子就應該純粹的玩兒,不應該讓他學習,尤其是幼兒識字,被認為是會「束縛幼兒想像力」。
但根據美國著名兒童智力發展 權威格林?杜曼博士的研究證明:越小的孩子越早開始學習效果越好,尤其以0-6歲的寶寶最佳。
因為6歲以前,正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的自發學習時期。
我們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例子:剛滿4歲的孩子,已經認得2000個漢字,能自己閱讀一般的圖書了。
■ 贊成學前識字的理由:
1、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神經系統的網絡化過程主要發生在出生後的頭三年,聽、說、讀、寫各神經中樞在幼兒5歲時已趨於定型。
從大腦皮層的發育順序看,閱讀神經中樞的發育先於說話神經中樞。
2、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所以識字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或幫助幼兒更好的閱讀。
3、兒童識字的最佳時期是3-6歲,少兒閱讀的最佳時期是6-12歲,在3-6歲之間,所有正常的幼兒沒有明顯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幫助,就能完成對符號漢字的掌握。
從6歲以後進行識字學習,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錯誤認識。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是怎麼說的?
1952年,中央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暫行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不進行識字,不舉行測驗」以後,識字教育一直作為一個塵封的課題在幼兒園無人涉足。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幼兒園提倡幼兒學英語,但是反對學母語,識漢字。
近幾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培養幼兒的學前閱讀技能。
■ 幼兒識字的目的:
閱讀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孩子就能自己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但閱讀必須要先識字,讓寶寶儘早學會識字,孩子就得到了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
■ 教幼兒識字的原則:
不必注重寫;
不必按先教漢語拼音、再教漢字的順序;
不要考試;
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和興趣。
媽媽爸爸要知道
-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通過感覺、知覺以及各種操作活動來探索周圍世界,建立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概念。
家長應首先培養孩子對周圍世界及各種操作活動的興趣,比如多給他/她講一些有趣的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的遊戲等。
- 不要輕易地把幼兒虛構事情與故意說謊等同起來,父母言行上的無意差錯,也會被孩子看成是說謊,從而給他們帶來道德認同上的混亂和心理壓抑。
跟寶寶玩兒
五個小朋友(傳統遊戲)
玩法
1.以五個手指頭分別代表五個小朋友
2.當念到一個小朋友時,用兩隻手的手指做相應動作。
後面依次類推。
4歲第2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
孩子生活 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孩子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鐘錶,滴答滴答;上樓時,嗵嗵嗵嗵,感知完節奏,可以讓孩子用身體的 各個部位來表現,如拍手、跺腳、身體晃動等,並隨之教給孩子認識二拍、四拍、三拍,讓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告訴他們這是幾拍,讓孩子一邊拍手一邊聽或者一邊
拍手一邊唱。
除了用身體表現,還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充分利用打擊樂器,先讓他們了解各種樂器的聲音,並判斷這些音是清脆還是渾厚、是長音還是短音,然後讓 孩子自己給小樂曲配上伴奏,練習合奏。
跟寶寶玩兒
打大灰狼
目的:
練習投擲,發展小兒臂力。
方法:
準備大灰狼的模型一個,沙袋若干。
小朋友每人拿一個小沙袋,阿姨說:「小朋友,大灰狼來吃小羊了,大家把它打走。
」小朋友每個走到離大灰狼模型一米遠處的起點線上用沙袋打。
注意:
投沙袋時要舉手過肩。
4歲第3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增強記憶力
依次說出名稱。
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辨顏色。
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
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遊戲的更大興趣。
找物品。
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應對磨蹭
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經歷:吃飯時間到了,孩子還在一邊玩玩具,你叫了好幾遍,他還是磨磨蹭蹭地不肯過來;早上上班,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
出門前,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孩子還在磨磨蹭蹭,不肯出門……
■ 大部分孩子都會「磨蹭」
常言說,10個孩子9個磨。
很多孩子做事的時候慢條斯理,磨磨蹭蹭,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
大人的提醒、警告、好言相勸、獎勵、懲罰、威脅等等,在孩子磨蹭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見效,要麼短時間內有效,之後又會重複。
■ 孩子「磨蹭」的原因及對策:
原因:動作不熟練。
對策:幫助孩子經常創設鍛鍊動作的情境,以便於孩子的神經肌肉得到及時的協調發展。
原因:沒有時間緊迫感。
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只是在延續著從前的習慣而已。
對策:多設置獎勵情境,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報。
原因:就是慢性子
對策:要想從根源上改變磨蹭的習慣是不現實的。
但一定要堅持給予寶寶幫助與鼓勵,不要嘲笑寶寶的慢,而是對他的每一點進步予以最大的表場,從而激發寶寶做事加快速度。
原因:注意力不集中
對策:引入競賽心理,讓寶寶和爸爸媽媽比誰快,或跟他以前的表現比,但不要根別的小朋友比。
原因:爸媽指令太多,寶寶無從應付。
對策:少而明確的指令,注意在求快的同時,依然要以做得好為最終標準。
原因:對正在做的事情缺乏興趣
對策:試著用寶寶喜歡的事物去激發寶寶做事的積極性,例如答應寶寶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鐘動畫片等。
原因:依賴性過強。
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緊,爸爸媽媽會給我做的。
寶寶們的普通心理。
對策:堅持原則,該是寶寶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做,不要讓他養成投機取巧的心理。
■ 提高孩子效率的小竅門:提前知會
凡是要孩子參與配合的事情,事先跟孩子打個招呼,並明確時間的概念,比如:「還有五分鐘就準備吃飯了!」「再玩兩分鐘就要回家了!」「再過三分鐘我們就要出門了!」。
媽媽爸爸要知道
- 不可太過挑剔孩子的發音,兒童的發音器官未充分發育,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是沒有道理的。
家長應該高高興興地聽他說或唱。
也可以用標準的音調和他一起說唱。
他在反覆聽正確音調的過程中,自然就改過來了。
- 多聽聽他人說你的孩子,以便從別人那裡聽到客觀的判斷,有問題及時糾正。
跟寶寶玩兒
為故事結尾
目的:
鍛鍊想像力,促進語言敘述能力
玩法:
先在孩子聽熟的故事中設下「如果」,例如龜兔賽跑故事中「如果兔子中途不睡覺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講下去。
或者在講新的故事時講到一半把書合上讓孩子想像,自己把故事講完。
鼓勵孩子背誦故事,孩子往往邊聽邊背誦,先會背誦故事,然後才會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4歲第4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強化記憶訓練
■看圖說話。
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
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儘可能準確地敘述一遍。
■「飛機降落」。
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
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
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看櫥窗。
這個遊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
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里陳列的東西。
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4歲孩子玩兒什麼好?
小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兒,在玩兒中成長,在玩兒中學習。
但是,通常在我們看來,這時的孩子總在「瞎玩兒」。
■ 孩子的玩耍心理
4歲以後是孩子接受各種事物的最佳年齡,形象知覺發展最敏感,機械記憶能力也較強,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好奇心、求知俗慾望較強烈,肌肉的靈活性及用眼的協調性增強,運動量及注意的持久性加強,玩玩具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
■ 適合玩兒什麼?
1. 發展小肌肉系統,完善各種動作的協調性、準確性和靈活性的玩具:各種球類,羽毛球、桌球、毽子、跳繩、自行車等。
2. 能夠豐富寶寶生活經驗、培養各種技巧、發展寶寶智力的玩具:玩娃娃家的各種用具,小鍋、小碗、小家具,木工玩具;各種交通和運輸工具,大卡車、消防車、警車等;各種組裝玩具,積木,建築模型,七巧板等;各種棋類,如跳棋、五子棋等。
3. 激發寶寶數學興趣和科學愛好的玩具:計算器、學習機、電腦、遙控汽車等。
4.
4. 培養興趣、陶冶性情、發展審美能力的玩具:電子琴、鈴鼓、木琴等。
■ 適合的遊戲:
1. 適合孩子身心發育年齡特點的語言遊戲;
2. 訓練孩子正確姿勢和練習精細動作,如結構遊戲。
3. 智力遊戲,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如「什麼不見了」。
■ 家長的作用
1. 多與孩子一起玩兒,有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
2. 啟發孩子在玩前有個計劃,怎樣布置遊戲場地,有哪些角色,有點什麼情節;
3. 幫助孩子加深對角色的理解,豐富角色的內涵,如司機叔叔不開車時還幹些什麼等;
4. 鼓勵幼兒找鄰居小朋友一起玩,並教導孩子分配角色時應協商,發生爭吵時,家長可幫助一起解決;
5. 缺少遊戲中的玩具時,家長應啟發孩子動腦筋尋找代用品,或者用廢舊材料自己製作玩具,來豐富遊戲的內容。
媽媽爸爸要知道
- 讓父親多帶孩子,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責任,母愛可以使人變得溫柔、體貼,而父愛可以使人變得剛強、堅毅。
相信好父親的角色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
- 人前莫教子,和孩子起衝突,等沒人的時候找個切入點,再和孩子重新講道理。
跟寶寶玩兒
送禮物
目的: 培養禮貌行為,複習已學短語。
玩法:準備小貓,小兔頭飾,魚,蘿蔔,白菜。
先請幾位小朋友戴上頭飾,扮小貓,小兔。
然後把魚、蘿蔔、白菜放在盤裡,請小朋友來送。
如小朋友拿蘿蔔送給小白兔時說:「小白兔我把蘿蔔送給你」小兔接到後說:「謝謝」,遊戲繼續玩。
註: 小貓 、小兔可輪流請小朋友飾。
白菜、蘿蔔應給小兔;魚送給小貓。
4歲第5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當孩子的行為及言行都很恰當、合宜時,父母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沒有哭鬧,很乖地聽大人的話,做自己該做的事,或靜靜地在 一旁遊戲,父母就可以適時地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
如:看電視中的兒童節目,或適合兒童觀看的說、唱、跳教學錄像帶等,讓孩子能夠一邊滿足他的需求,知道
自己是因為表現合宜,才會得到父母允許自己做想做及喜歡做的事,長期下來,寶寶就能內建一種固定而正確的行為模式。
此外,小寶寶在做喜歡做的事時,也算是 同時在培養興趣。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隨著孩子長大,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了,我們也漸漸放鬆警惕,然而,小孩子的能力和體力都十分有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常常 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誘發危險因素。
即使我們周詳的保護,也無法使孩子永遠躲在我們的懷裡,想要保護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學會自我保護。
■ 隨時隨地教孩子:
1、超市
超市是一個巨大的「食品安全教室」。
你可以在購物過程中教孩子看食品的保質期、生產日期,讓孩子懂得過期商品對身體有害,不能買,更不能吃。
同時教給孩子什麼是易碎的東西等常識。
2、馬路
馬路是「交通安全學習教室」,告訴孩子最簡單實用的交通規則,如過馬路要走橫道線、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的作用等等。
同時,你也可以就地取材,帶孩子認識各種交通標誌以及它們的用途,並告訴他如果看到這些標誌,應該怎麼做。
3、商場
對孩子來說這是個危機四伏的地方,也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地。
要教孩子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如果與你分散了該怎麼辦?發生緊急問題時要怎麼做?告訴孩子「緊急出口」、「小心碰頭」等標誌的用途。
4、浴室
浴室是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身體的好地方。
當你在給孩子洗 澡時,給孩子講講身體的奧秘,讓他了解人體各個器官的名稱和功能,懂得每個器官都很重要,都要保護好。
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可能傷害到身體的事、物和動 作,以及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你還要提醒孩子,他的身體是自己的,如果大人對他的身體做了一些令他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告訴父母。
5、廚房
廚房基本上是孩子的禁地,因為這裡常有意外發生,如打破 碗啦、打翻牛奶啦、聞到煤氣味啦……不過你別忘記了,這通常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最佳時機。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意 外?該怎麼處理或應變?最重要的,是怎麼防止這種意外的發生。
這麼一來,孩子就知道在廚房裡該怎麼保護自己了。
■ 特別提醒:
安全教育,就是實事求是的告訴孩子規避危險的辦法,不要誇大事實,恐嚇孩子。
跟寶寶玩兒
螞蟻搬家
目的:練習鑽爬的動作。
玩 法:準備螞蟻頭飾若干,藤圈兩個,墊子兩個。
小朋友站成縱隊,遊戲開始,阿姨說:「今天我們來玩螞義搬家的遊戲,你們扮小螞蟻,阿姨扮螞蟻媽媽(戴頭飾) 接著說:「小朋友們,天快要下雨了,我們快來搬家吧。
」螞蟻媽媽帶著小螞蟻一個跟著一個鑽出洞口,爬過螞蟻路(手、腳著地)。
一個跟著一個鑽進洞口。
進入 新家,來回進行幾次,結束。
4歲第6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孩子上幼兒園時,老師覺得寶寶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有時候會為孩子蓋「好寶寶章」,讓孩子培養榮譽心。
同樣地,在家裡,父母親也可以用這種方式,為小寶寶准 備一本生活公約小簿子,只要寶寶有好的表現,媽媽可以在上面蓋上一個好寶寶章,象徵性的鼓勵品,來給寶寶做為鼓勵,從而激發孩子的榮譽心。
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心人天生都有,不同的是,成年人知道這不好,不受人歡迎,所以嫉妒心隱藏的很深。
但小孩子不是,他們的嫉妒心很外露,不加掩飾。
雖 然人皆有之,但必竟這種心理會把孩子折騰得不高興、不愉快、擔心害怕,直至影響孩子的人格發育、身心健康。
所以,幫你的寶貝克服他的嫉妒情緒吧。
■ 什麼時候開始嫉妒?
嬰兒從16-18個月就開始出現嫉妒表情,
2-3歲的寶寶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經很明顯、很複雜。
■ 造成孩子嫉妒的原因,很可能是大人「招惹「的
「寶寶,你再不吃了這口飯,我就把它送給隔壁的茗茗了。
」果然,寶寶把這口飯吃了。
「寶寶,你要是不跟媽媽走,媽媽就做露露的媽媽了,不做你的媽媽了!」果然,寶寶趕緊跟著媽媽的腳步。
在一項小比賽或者小遊戲中,孩子輸了以後比較傷心,大人說:「他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也行!」 ……
不論你的初衷有多好,但類似的言語和行為,的確「招惹」出了孩子的嫉妒心理,並進一步帶給孩子焦躁和不安。
■ 幫助孩子克服嫉妒,這樣做:
1、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發展內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
2、培養移情能力,使孩子能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3、多參加小夥伴之間的競賽型遊戲,培養協作精神。
4、遊戲時別總是讓著孩子,讓孩子輸得起。
5、賞識孩子的同時,也常常念叨別的小朋友的優點。
6、不當著孩子面,議論別人的不是,特別是這裡包含你的嫉妒心理時。
7、把你的愛表達給孩子,有安全感的孩子嫉妒別人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媽媽爸爸要知道
- 跟孩子要說話算數,不要許不切實際的承諾。
- 每個家庭都必須有一套自己的規矩,吃飯、睡覺,一切事務都應該有作息時間和一定的行為規範。
這樣才便於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
跟寶寶玩兒
大家嘗一嘗
目的:發展小肌肉動作,培養小孩模仿能力。
動作:
卷子這麼長、 兩手併攏手心向上握拳。
包子這麼大、 兩手併攏手心相對握拳。
打開一包糖、 兩手心向上五指展開作棒狀。
大家嘗一嘗、 兩手五指展開做吃的動作。
感謝好老師、 兩手從胸前展開向上舉。
4歲第7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遊戲中培養孩子勇敢自信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各個擊破,讓孩子逐漸增強信心。
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玩會一樣東西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學會耐心等待。
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放得開,不能保護過度,如果孩子後面老是跟著一個大驚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麼會勇往直前呢?
在幼兒園不合群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你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
不要著急,孩子的不合群是可以改變的,但需要父母做更多具體的事情。
■ 實際情況是:
絕大部分孩子是渴望交流的,只是他們因為年紀小,還不知道怎麼和別人交流,遇到一點挫折又沒有得到及時緩解,就極容易封閉自己。
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很有關係。
父母如果不太合群,孩子長期生活在一種封閉的環境裡,很難融入同伴中。
社會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心裡有無能感,逐漸變得自卑,或者富有攻擊性。
■ 引導孩子學會交往,媽媽們的高招兒:
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
比如利用孩子過生日的時機,同孩子商量請幾個小朋友來家裡過。
媽媽可以帶著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因為有了小主人的感覺,孩子在交往上就會有主動性,慢慢地就有了玩伴。
從一個玩伴開始
媽媽主動地與別的家長交流,與大方、講道理的小朋友媽媽交上朋友,每天讓那個小朋友和孩子多在一起玩兒,小孩是喜歡小孩的,很快,兩個小朋友就熟悉了,成為好玩伴。
慢慢的,在那位小朋友的帶動下,孩子的小夥伴從一個發展為兩個三個,最後融入了集體中。
多帶孩子參加朋友聚會 封閉的環境通常會造就孩子不合群的性格,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是有好處的。
經常帶孩子去朋友家串門,最好選擇朋友家也有差不多小朋友的,讓小孩在一起玩,多打交道,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是一種很好地鍛鍊。
帶孩子玩集體遊戲 「老鷹捉小雞」是非常好的遊戲,媽媽爸爸可以先帶著孩子玩兒,為了遊戲更有意思,就需要更多「小雞」,沉浸在遊戲中的孩子,會忽略了自身的羞怯,去積極主 動的邀請小朋友來參加。
需要合作的遊戲很多,對小孩子很有吸引力。
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就交到了朋友。
■ 培養孩子「合群」的原則:
1、不合群的孩子通常適應能力差,強求只會起反作用,循序漸進,找到合適的契機來促進。
2、父母是孩子社交的導師,父母的合群會很好地帶動孩子,多帶孩子見世面,多與人交往。
3、與幼兒園老師溝通,請她幫助安排孩子在園裡多做一些給小朋友分碗筷、幫老師收玩具等事情,創造孩子多與小朋友打交道的機會。
4、打造一顆樂於交往的心,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交多少個朋友並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他擁有良好的心態,樂於與人交往,這對他才是終身受益的。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切記,現在給孩子吃花生、瓜子類零食仍然是危險的。
- 孩子犯錯,要以媽媽自己的名義來責備,不要用「大灰狼」、「警察叔叔」等名義來嚇唬孩子,容易給孩子的對錯判斷帶來混亂。
跟寶寶玩兒
美麗的紙碟
目的:1、練習繪畫,發展幼兒的想像力;2、培養幼兒的耐性。
玩法:1、家長與幼兒商量在快餐紙碟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塗上顏色;2、畫完後,用包裝帶繫著紙碟,吊在房間內作裝飾物。
4歲第8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遊戲中培養孩子勇敢自信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各個擊破,讓孩子逐漸增強信心。
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玩會一樣東西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學會耐心等待。
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放得開,不能保護過度,如果孩子後面老是跟著一個大驚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麼會勇往直前呢?
在幼兒園不合群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你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
不要著急,孩子的不合群是可以改變的,但需要父母做更多具體的事情。
■ 實際情況是:
絕大部分孩子是渴望交流的,只是他們因為年紀小,還不知道怎麼和別人交流,遇到一點挫折又沒有得到及時緩解,就極容易封閉自己。
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很有關係。
父母如果不太合群,孩子長期生活在一種封閉的環境裡,很難融入同伴中。
社會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心裡有無能感,逐漸變得自卑,或者富有攻擊性。
■ 引導孩子學會交往,媽媽們的高招兒:
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
比如利用孩子過生日的時機,同孩子商量請幾個小朋友來家裡過。
媽媽可以帶著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因為有了小主人的感覺,孩子在交往上就會有主動性,慢慢地就有了玩伴。
從一個玩伴開始
媽媽主動地與別的家長交流,與大方、講道理的小朋友媽媽交上朋友,每天讓那個小朋友和孩子多在一起玩兒,小孩是喜歡小孩的,很快,兩個小朋友就熟悉了,成為好玩伴。
慢慢的,在那位小朋友的帶動下,孩子的小夥伴從一個發展為兩個三個,最後融入了集體中。
多帶孩子參加朋友聚會 封閉的環境通常會造就孩子不合群的性格,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是有好處的。
經常帶孩子去朋友家串門,最好選擇朋友家也有差不多小朋友的,讓小孩在一起玩,多打交道,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是一種很好地鍛鍊。
帶孩子玩集體遊戲 「老鷹捉小雞」是非常好的遊戲,媽媽爸爸可以先帶著孩子玩兒,為了遊戲更有意思,就需要更多「小雞」,沉浸在遊戲中的孩子,會忽略了自身的羞怯,去積極主動的邀請小朋友來參加。
需要合作的遊戲很多,對小孩子很有吸引力。
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就交到了朋友。
■ 培養孩子「合群」的原則:
1、不合群的孩子通常適應能力差,強求只會起反作用,循序漸進,找到合適的契機來促進。
2、父母是孩子社交的導師,父母的合群會很好地帶動孩子,多帶孩子見世面,多與人交往。
3、與幼兒園老師溝通,請她幫助安排孩子在園裡多做一些給小朋友分碗筷、幫老師收玩具等事情,創造孩子多與小朋友打交道的機會。
4、打造一顆樂於交往的心,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交多少個朋友並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他擁有良好的心態,樂於與人交往,這對他才是終身受益的。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切記,現在給孩子吃花生、瓜子類零食仍然是危險的。
- 孩子犯錯,要以媽媽自己的名義來責備,不要用「大灰狼」、「警察叔叔」等名義來嚇唬孩子,容易給孩子的對錯判斷帶來混亂。
跟寶寶玩兒
美麗的紙碟
目的:1、練習繪畫,發展幼兒的想像力;2、培養幼兒的耐性。
玩法:1、家長與幼兒商量在快餐紙碟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塗上顏色;2、畫完後,用包裝帶繫著紙碟,吊在房間內作裝飾物。
4歲第9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圖式思考
在認識功能中,先著眼局部後顧及整體是左腦功能,而先把握整體再類推局部是右腦功能。
圖式思考遊戲可使左右腦功能更加協調地溝通。
爸爸媽媽做:先給孩子看虛線的圖案,讓她判斷是什麼,然 後再做連線練習,看看她猜的對不對。
也可以把隱藏的圖形讓孩子看,如蝴蝶隱藏在蝴蝶花中,讓他找找,畫面上有幾隻小蝴蝶,幾朵蝴蝶花呀?或者把一張複雜的 圖片給孩子看,裡面有人物、動物和色彩的變化等,先讓他看整體,再把局部給他看,讓他說說這是整體的哪一部分。
凡事爭第一的孩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代社會的話,「競爭」大概是最合適的了。
成年人之間的競爭,往往令人身心俱疲,喪失對生活的感受和熱愛。
無可避免的是,上幼兒園的小孩子們也開始競爭了。
看著總是要當「第一」的孩子,你的心情是不是很複雜?
■ 感到喜悅的父母:
社會機制就是優勝劣汰,寶寶只有在比拼中才能不斷挑戰自己,在較量中才確立自己的自信,最終稱為強者。
■ 感到憂慮的父母:
競爭帶給孩子的壓力很大,破壞孩子的人際關係,可能使孩子的心靈扭曲,難以獲得人生的幸福感。
■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的競爭有時顯得赤裸裸的,甚至有點「殘酷」,但是這個年紀的競爭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寶寶在競爭中受益匪淺: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競爭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方式);學會面對壓力;學會自信;學會應付失敗和成功;學會自我展現等。
競爭如同一個刻度表,時刻標誌著孩子的成長,以及衡量成長是否適齡,所以阻止孩子的競爭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 孩子愛爭「第一」的秘密:
3歲到3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開始不斷地跟別人比較,孩子需要不斷地用比較來評價別人和自己。
孩子不斷和同齡小朋友較勁,這是一種本能。
大約在4歲的時候,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評價的依據就是競爭。
孩子理解的競爭大都和能力有關,屬於一錘子定輸贏的「競爭」,時間和學習對競爭的影響,孩子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
孩子競爭的標準是奇特的,不像成人世界那麼「唯利是圖」:他們會比繞著椅子轉圈跑而不頭暈;看誰濺起的泥漿更多……這些比賽雖然無用,甚至有點「無聊」,但它們是孩子成長中的禮物。
孩子對成人世界缺乏想像力的競爭感到厭惡。
■ 競爭的負面影響:
如果事事競爭、時時競爭,就會過猶不及,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偏執。
■ 家長做什麼?
對競爭中的「常勝將軍」給予鼓勵,但不要強化「第一」「你最棒」!
對「敗軍之將」予以疏導——你雖然在幼兒園跑步很慢,但是你的手工做的特別漂亮。
不插手孩子的遊戲和競爭。
■ 核心觀念:
只要競爭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就聽之任之。
如果父母的虛榮心煽風點火,或者父母禁止孩子與別人競爭,那都是有害的。
缺乏鬥志的孩子會面臨很大的問題,有的甚至會用拒絕和逃避來對待挑戰與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學會相信自己。
媽媽爸爸要知道
- 適量吃一些糖類食品,有助於孩子發育(如葡萄糖即為腦細胞的重要能源),但並非多多益善。
吃入過多引起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
- 家長應了解新的教育觀念,不斷學習,跟得上孩子發展的步伐。
跟寶寶玩兒
變一變,想一想
目的: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初步掌握長度守恆和數量守恆的概念。
玩 法:媽媽和孩子分別把10粒鈕扣一個對一個地排成兩排。
當孩子確認兩排扣子一樣多後,媽媽再把其中一排扣子分成2個一組,其餘3個另一組,問孩子:「兩排 扣子現在還一樣多嗎?」媽媽再將兩支一樣長的鉛筆平行排列,兩端對齊後,讓孩子看看兩支鉛筆是否一樣長,當孩子確認一樣長時,再把鉛筆分開不對齊,問孩 子:「現在還一樣長嗎?」
4歲第10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記憶
左腦的記憶為「背記能力」,遺忘率很大。
右腦的記憶是以形象記憶為主,它包含有:形狀認識力和類型識別力。
爸爸媽媽做:在孩子已經有了形象記憶和類型識別的基礎上,可以開始這個遊戲了。
如給他看一張圖片,上面有動物、食物、用品等,讓孩子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再換另一張,上面比第一張有增有減,讓孩子說說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上什麼興趣班?
上幼兒園以後,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也開始招生了。
特別是在孩子中班以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報了名目不一的興趣班。
怎樣將孩子的「興趣」與「學習班」結合的好,真令人心裡沒底。
■ 「興趣班」的動因:
學齡前(0-7歲)是兒童學習能力和基本思維能力的窗口期。
正如3歲前是兒童獲得語言能力的關鍵期,7歲前的這段時間決定著兒童的智力水平,在遺傳因素確定的情況下,後天發展到什麼程度。
這樣的機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過了這村,沒了這店」。
■ 什麼是「興趣班」?
契合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能給孩子帶來樂趣的課堂。
但常常被家長誤認為是「特長班」。
■ 幼兒園「興趣班」的種類:
1. 音樂教育類:學習樂器、形體舞蹈、聲樂演唱等。
2. 運動教育類:如輪滑、游泳、桌球等。
3. 美術教育類:如蠟筆畫、水粉、國畫等。
4. 語言教育類:如口才訓練、第二語種訓練等。
5. 其它教育類:啟蒙教育綜合訓練、創造力邏輯力訓練、書法等。
■ 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基本原則:
1、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尊重孩子的意願。
2、 優秀的師資配置,同時老師的教學要符合幼兒生理及心理。
3、 結合孩子的「興趣敏感期」:人的一生有許多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只要抓住這些敏感期,給以相應的培養,學習效果會更好,可以達到終身效果。
敏感期大致為:
3~4歲:色彩、語言、內省智能敏感期
4~5歲:數學邏輯、音樂智能敏感期
5~6歲:語言、自然智能敏感期
■ 警句:
日本的木村久一:「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
」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將一天的吃鹽量限在6克以下,吃入過多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升高,不僅與高血壓、胃炎、感冒等產生掛鈎,也有害於腦。
- 鼓勵寶寶的提問和探索。
尤其不要對寶寶提出的「古怪問題」潑冷水。
- 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許多孩子幻想成為偉人名人,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是這些幻想常常成為孩子沉重的包袱,使其失去童年的快樂。
跟寶寶玩兒
搶椅子
目的: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增添家庭的歡樂氣氛。
玩法:把椅子(比人數少一)背靠背圍成圈放好,參賽者圍著椅子朝一個方向跑。
音樂一停,參賽者立即搶椅子坐下,搶不到椅子的人算輸,然後搬一把椅子下去,遊戲重新開始,堅持到最後的為贏。
4歲第11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直覺判斷
直覺能力實際上是右腦類型識別能力瞬間完成判斷的能力。
爸爸媽媽做:與記憶練習不同,直覺是短時間看圖,如給他一張圖片,上面有幾樣用品,讓他看幾秒鐘,之後拿來另一張,讓他說出與剛才的那張有什麼不同,也許是數量不一樣,也許是圖案大小不一樣,注意,開始時不能太難,重點在於讓孩子立刻判斷,練習要從簡單逐漸增加難度。
故意忽視你做過嗎?
所有的養育原則,都在告訴父母:關注你的孩子,無時無刻!因為忽視孩子所帶來的心理問題、社會問題等等,也有連篇累牘的報導。
可是,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 為,媽媽們發現,即使百般勸說,無限耐心,對古怪精靈的小傢伙都不起作用,甚至有的時候,你越關注反而情況越遭,我們該怎麼辦?
■ 故意忽視:
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心理學依據是「行為改變技術」,意思是通過關注和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使孩子越來越強化好行為,而通過忽視寶寶的不良行為,使孩子感到這種行為並不能引起大人關注,從而逐漸放棄不良行為。
■ 你是不是這樣:
當孩子向地上摔東西發脾氣,你想盡辦法給予同情、理解、勸說、甚至威嚇,但都無濟於事,最後你忍無可忍暴跳如雷,一頓暴風驟雨後,大家都覺得又傷心又後悔又疲憊?並且,你還感到自責:覺得自己沒用,是個不合格的媽媽?
實際情況是,你是太有自律精神和犧牲精神的媽媽,只是中了「孩子的圈套」——引起大人關注,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護手段。
■ 試試這樣做:
孩子發脾氣時,保證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那麼你就可以離開去另一個房間,直到他停止發脾氣你再回來。
或者你轉過身,假裝在做其他事情。
當他的不良行為終止時,再給予他充分的關注。
切記一定不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妥協而給予任何形式的獎勵。
■ 「故意忽視」能避免:
由於無意中所給予的注意,而加重了孩子的印象,間接地助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 「故意忽視」的要點是:
1、轉移對孩子的所有注意力;
2、拒絕爭辯、責備或交談;
3、將頭轉開並避免目光接觸;
4、不要表現出生氣的樣子;
5、假裝專注於其他事情或離開房間;
6、保證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獎勵;
7、當孩子的不良行為終止時,給予極大的關注。
■ 特別提醒:
「忽視」的另一面,多關注孩子好的行為,否則孩子會做出更多的不良行為還吸引你的注意。
媽媽爸爸要知道
- 不要讓孩子過度飽食,一日三餐頓頓飽食,致使血液過久的積於腸胃以助消化,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妨礙腦細胞發育,降低智商。
- 遇到意外,媽媽首先要鎮定自若,不要在孩子面前驚叫、責罵。
- 應該鼓勵的不是分數,而應該是孩子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基本素質的提高。
跟寶寶玩兒
小水槍
目的:捲筒衛生紙、透明膠帶、塑料飲料瓶各1個,圖畫紙、彩色筆若干。
製作:1、讓孩子用彩色筆在圖畫紙上畫幾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剪下。
2、把衛生紙撕下,疊兩折,成長條,把小動物圖形用膠帶粘貼在衛生紙上;再把它們用膠帶粘掛在細繩上,或者直接粘在浴室的牆磚上,這就是靶。
3、在塑料飲料瓶的瓶蓋上用燒熱的針扎一兩個小孔,在瓶子裡灌滿水,再蓋緊,這就是小水槍啦!
玩法:1、用力擠捏瓶子,讓水噴射到衛生紙上,使它濕透、斷裂,小動物就被水槍打下來了。
誰的小水槍噴射得又快又准,誰就贏了。
2、再做一把水槍,和孩子大打一場水仗!
提示:也可用孩子的小玩具或小用具來做靶子。
像粘貼、灌水之類,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
打水槍不光好玩,還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4歲第12個月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像力驚嘆不已。
與3歲或5歲時相比,4歲的孩子特別不「溫順」,他們有無窮的精力和求知慾,「麻煩」當然也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可以小心應對了!
能力「加油站」
兩歲多的孩子詞彙還不豐富,對語言的理解也不到位,有時不願意表達。
語言練習的重點在於幫助孩子鍛鍊表達能力、理解能力。
爸爸媽媽做:媽媽拿一張畫,上面有幾隻小兔子在做不同的 事情,讓孩子說說每隻兔子在做什麼,他可能開始時表述特別簡單,只告訴你「拿著花」、「睡覺」等。
媽媽可以向他描述畫面上他說「睡覺」的兔子:「你看,春 天太陽多溫暖呀,草地上的小草綠絨絨的,一隻小兔子可高興了,他躺在草地上邊高興地打著滾,邊告訴其他的小兔子,『你們快來呀,草地可軟啦!』」媽媽繪聲
匯色地描述後,讓孩子去找媽媽說的是哪只兔子,找到了,讓他試著複述媽媽的話,這樣經常練習,孩子的詞彙量自然而然就豐富了,表達能力也就隨著增強。
要不要學鋼琴?
雖然國家教育部規定,鋼琴已經不算「特長」了,但還是有非常多的小孩子在學鋼琴,還有更多的媽媽在孩子「要不要學鋼琴」左思右想。
我們來幫你分析分析吧——
■ 學鋼琴的理由:
1. 做父母的都不想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不用跑在最前邊,但也不能從開始就掉下來」。
2. 培養孩子的藝術感覺與氣質。
3. 提高人的整體能力:彈鋼琴可以同時鍛鍊左右手、增進整個大腦發育,也能促進聽覺、視覺、記憶、思維的發展。
4. 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
■ 幾歲開始學鋼琴?
據非正式統計,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者開始學琴的年齡是5~15歲左右。
因為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動開始,再到小肌肉的細膩動作,而彈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動作,需要相當的耐性。
因此,過早送寶寶去學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等樂器是不適宜的。
■ 常見問題:
1、 寶寶的手不夠長,適合彈琴嗎?彈鋼琴對自然條件的要求嚴苛嗎? 的確,寶寶初學時老師會先看寶寶的手指、手型是否適合學鋼琴,因為手的條件對學琴有一定的影響,但彈鋼琴並不是手指越長越好,只要手掌寬厚就可以。
但是, 對學習鋼琴有更大影響的是寶寶的性格、情緒、心理等因素,而具有較好條件的學生應是:性格不偏不倚、不急不緩、注意力高度集中,做事極有耐力、情緒平和、 心理穩定性強。
2、寶寶學鋼琴要具備哪些條件? * 寶寶的注意力能持續集中10分鐘嗎? * 當電視、電台里播出好聽的音樂時,他是否有律動感、是否在聽數遍後自己能哼唱? * 寶寶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嗎?例如握筆時能很正確把握住嗎? * 他是否表現出喜歡彈琴嗎?如經常自己在琴上摸彈幾個音,或模仿成人演奏時的姿勢邊彈邊唱等。
* 家裡能有人花功夫帶寶寶練琴嗎?
——如果以上幾點大部分都可達到,孩子順利學琴的可能性就很大。
3、學鋼琴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 為孩子營造一個愉快的音樂環境,讓家中長時間充滿優美的音樂。
* 培養孩子唱歌的能力也很重要,其目的是通過唱歌來接觸旋律,體驗到確切的音準、音程以及節奏,這一點對日後樂器的學習非常重要。
* 在學琴前,一定要對經濟上的花費有心理準備。
>>大致情況 * 需要一位相對固定的家長如父親或母親抽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輔導孩子學習。
■ 來自專家的建議:
1、慎選授課老師
一個寶寶是否喜歡音樂,能否愛上音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第一位音樂老師,因此授課老師的選擇至關重要。
2、堅持家庭輔導
學鋼琴是個漫長的過程,手形的塑造、基礎的訓練、對節奏的把握、對音樂的理解,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父母在輔導過程中切勿急於求成、過於急躁,要寶寶自發性的操練,在培養興趣與練習技巧間取得平衡。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孩子放學後或節假日,不要把家庭變成孩子的第二課堂。
- 獎罰不宜太多。
罰得多,會使孩子心灰意懶;獎得勤,孩子會覺得平淡無味。
跟寶寶玩兒
分果果
目的:理解「一半」的意思,發展幼兒比較和判斷能力。
時間:約10分鐘。
準備:2個蘋果或其他水果、小刀。
方法:1、家長將1個蘋果切成兩半,讓幼兒拿出半個蘋果。
2、請幼兒分蘋果給家人,並引導幼兒說出數量。
3、和幼兒共同品嘗。
提示:1、也可分其他食物,如:蛋糕、餅乾等。
2、分食物前,成人應提醒幼兒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歲第1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說完整的話
父 母可以在遊戲中要求孩子說完整的話。
例如媽媽和孩子說「奇妙的口袋」遊戲。
在口袋中裝進若干玩具,媽媽與孩子輪流摸,每摸到一樣玩具必須說:「我摸到了 XX,我們可以幹什麼。
」例如摸到皮球就說:「我摸到一隻皮球,我們可以拍皮球。
」摸到積木則說:「我摸到了一塊積木,我們可以搭房子。
」這種遊戲能培養 孩子說完整的短句。
經常給孩子講生動有趣的故事。
當孩子對某個故事比較熟悉時,成人可以用提問的方法,叫孩子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成人還可以和孩子表演故事中的情節,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培養孩子的講述能力。
讓孩子「自律」
當你正在為你的孩子從你的懷抱中掙脫,一天天長大,準備鬆一口氣,認為可以不用再圍著他團團轉時,您可能會發現他越來越不聽話了。
世 界是複雜多變的,但社會需要統一的秩序,人類需要一種共同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來約束自身。
生命是豐富多彩的,但個體行為要置身於公共準則之下,人需要追 求自身的完美,於是,「自律」成為通向自我完善的階梯。
關於這一點,相信沒什麼可爭議的餘地,那麼就讓我們去認識自律並身體力行去培養孩子。
■ 一個概念
自律,其我約束的能力。
有所為,有所不為。
只有自律,才能在將來控制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
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主客觀原因的干擾,很難在某一方面做出傑出的成績,很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常省察自己
善於自我控制
堅持道德準則,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 ■ 兩點建議
灌輸給兒童正確的價值文化
家長要有意識地和孩子多談各種規則、遊戲規則、交通規則。
最初是從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種準則出發。
告訴孩子要遵紀守法。
孩子大些了,要給孩子講人生,講社會,講國家大事。
讓孩子有愛國心,學會道德準則,德準則,懂得法律法規。
具體地,比方說不能隨地吐痰,不要私拆他人信件,不能闖紅燈等。
做好孩子自律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開始的榜樣,所以父母自己要規範自己的行為,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可以和孩子來個約定,如孩子做到了某一方面的自律,父母也同時堅持做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進步。
■ 三個技巧
孩 子喜歡吃巧克力,有的父母會把它藏起來,儘量不要孩子發現。
可是一旦被孩子拿到,可能就會吃個沒完了我們不如換一個方法。
把10塊巧克力一次給孩子。
然後 告訴孩子多吃的壞處,和孩子商量好一天只能吃兩塊。
孩子答應了,就要求他按規定去做。
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遵守,家長不要斥責。
要繼續鼓勵,做對了就表 揚。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所進步。
延遲滿足,即不要總是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避免孩子的慾望膨脹。
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見了一個玩具娃娃,很喜歡。
提出要爸爸媽媽買給他。
父母不一定當時就答應。
不妨也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每天都能按時起床,過生日的時候就把這個娃娃送給孩子。
類似的做法不僅使孩子懂得了有付出才能有收穫,還讓孩子學會了節制。
每到過年或是生日,孩予又要大一歲了。
問問孩子,過去的一年有什麼收穫,有什麼進步?有哪裡做得不好?新的一年有什麼新的打算?從而培養孩子反思的習慣。
媽媽爸爸要知道
- 食慾與神經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如果你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採用哄、騙、罵,甚至打等方式強迫小兒進食,反而會引起小兒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
吃飯不規律也會擾亂消化吸收的規律。
- 請不要將家長的興趣強加給你的孩子,一定要明確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性情,還是為了有一技之長,勉強要求孩子達到幾級水平,而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是不合適的。
一起玩兒
用10個數字來畫畫——1、2、3、4、5、6、7、8、9、0,用10個數字來畫個畫,簡單、有趣、還能啟發寶寶的智慧。
具體做法:先將0放大畫出一個圓圈,(這便構成人的臉部);然後在圈頂部畫出三個1(頭髮);在圈兩側各畫一個3(耳朵);在圈內1/3處畫兩個臥著
1(眉毛);眉毛下面兩個0,0內各畫一個1(眼);圈中部畫一個例7(鼻);鼻下畫兩個臥著的3,再在兩個3之間畫一個臥著的1(嘴),一幅簡筆人頭像 便完成了(見圖1)。
這只是一種畫法。
若能將十位數巧妙地排列組合,還能畫出趣味無窮、形象各異的頭像來。
如頭髮可用3、0、7等數,鼻子可用6、8等 數,嘴可用2、3、7等數……畫人如此,畫物也是這樣。
5歲第2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學第二種語言要點:
孩子吸收語言的能力在3~6歲之間最強,如果你有幸獲得機會教他第二種語言,這個時期則最為理想。
處於這個年齡,你的孩子學第二種語言幾乎跟學母語一樣容易,並且無需正式上課。
他只需經常聽見有人象說本國語一樣地自然、準確地說出這種語言。
父母、幼兒園的老師、鄰居,只要用第二種語言對孩子,就能成為很好的老師。
你的目標不是幫助孩子擴大詞彙量,而是讓他在不斷發育的大腦里建立起第二種語言的基本概念。
此後,他可再繼續學習這種語言,而無需在少年或成年時使用母語發音或語言結構來毫無趣味地學習第二種語言。
天生的?教育的?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在激勵孩子努力的時候,常常會這樣說。
但事實上,你不得不承認「天賦異稟」這件事,愛爾維修在強調環境對孩子成長的作用時,忽視了他們在天賦上存在的差異。
好在,任何事情都不絕對,天賦和教育環境是可以相互作用,並最終相互助長或抵消的。
■ 關於孩子的稟賦
孩子的天賦當然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多一點,有的孩子少一點。
假設我們最幸運地生下一個稟賦為100的孩子,那麼生就的白痴其稟賦大約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稟賦大約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確命運就決定於其稟賦的多少。
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揮出來。
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
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孩子的稟賦。
■ 結論:天才的失敗來自於父母的極度催逼
如 果對生下來就具備高超稟賦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發展就是不可估量的。
但遺憾的是人們對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
父母總是只著眼於孩子的天賦,而不 注重全能培養,對他們過分挑剔,要求太高,最終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壓抑與怨恨。
因父母施加的壓力過大而半途而廢的天才不是少數。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古諺說樣:「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後的樣子。
」孩子到3歲時,就已形成了長大之後一些基本性格的要素。
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所有的人,都毫無例外地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他們3歲以前的環境,以及這種環境對他性格形成及素質的影響。
所以,模式時期決定了人的一生。
給3歲以前的模式時期「硬灌」些什麼呢?大致是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反覆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
■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
需 要注意的是,兒童雖然具備潛在能力,但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 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
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
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
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
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
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
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
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凡是那些已被明確診斷患有食物過敏症孩子的家庭,除了要隨時備有腎上腺素等藥品外,必須確保家中不能存放任何能引起過敏的食物。
- 不要要求孩子同時學習多種技能,一次性給孩子報多個興趣班,會分散他的注意力,結果都是「一瓶不滿、半瓶晃蕩」。
一起玩兒
種 樹 啦 !
[活動目的]:1、學習正確地運算方法理解加減的概念,讓幼兒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美化環境,知道樹的用途,鼓勵幼兒進行植樹造林。
[活動準備]:1、算術題目若干(廢舊廣告紙)2、兩張「光禿禿」的山坡圖紙和小樹若干(書面紙、發泡苯乙烯、雌雄搭扣等)
[活 動方法]:玩法一:家長和幼兒兩人猜拳開始遊戲。
贏的先開始拿一題算術題,做對了種一棵小樹,錯了「砍倒」一棵小樹。
兩個幼兒互為接力著玩,比比誰種的小 樹多,就獲勝了。
玩法二:幼兒先翻開一道算術題,兩人同時計算。
先有答案而且計算正確的種上一棵小樹。
答錯或速度慢的不記分。
最後誰把「光禿禿」的山坡先 種滿小樹的獲得勝利。
5歲第3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不要忽視過家家的作用:
準備過家家的玩具,如果能有其他小朋友參與就更好。
您在玩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引導:「能把你的小鍋借我一用下嗎?」看孩子怎麼回答。
孩子可能會說:「這是我的,不給您玩!」也可能會痛快地答應您:「好吧!」
根據孩子的年齡,您準備一些孩子可以聽懂的話,穿插在遊戲中。
遊戲最終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回答問題,而是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和孩子之間或是孩子和成人之間形成平等的交流關係。
你可以創設遊戲環境,讓孩子在群體遊戲中學會交際語言。
「聽話」與「自主」
■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的。
如今還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孩子有什麼不好嗎?
「聽話」的確可以算作孩子的一個優點。
它使孩子在某些方面避免犯錯。
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還要做講道理、有主見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卻不見得懂道理。
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才聽話。
這是新時期對孩子的新要求。
■ 必須「聽話」
家 長必須要孩子聽話的情況也是有的,第一種情況就是孩子還小的時候,要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刷牙、吃飯等。
第二是一些基本的行為準則,如不拿別人的東 西、禮貌待人等。
第三是在緊急情況下,沒有時間詳細說明,家長必須要求孩子絕對的信任和服從,不過,這份特權要在特殊的情況下使用,若經常使用,很快便會 失去效果。
還有一個重要的 概念,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責任。
孩子剛出生時完全沒有應付生活和環境的能力,假如家長希望當孩子二十左右、成人的時候能夠100%照顧自己,走自己的人生 路,那麼,孩子從0歲到20歲,家長每年應該培養出孩子5%的自主能力,也就是每年少了5%的聽話,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長,發展自主能力,學會照顧好 自己的人生。
毋庸置疑,孩子聽話可以從家長那兒學到很多知識和經驗。
但是——不聽話同樣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 未必要「聽話」
如果把不聽話理解為「不一味地聽從別人,不依賴他人,善於運用自己的頭腦並有自己的獨立性,同時敢於並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即使孩子有不聽從自己的時候,家長也不會抱怨了。
用「真乖、真聽話」來讚賞孩子,言下之意有你聽從我的話才是做得好的意味,而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所以不如用「你做得真棒、你真能幹」來鼓勵孩子,這樣孩子便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不聽話」的好處
有頭腦、有主見;
有勇氣,因為要表達不同的意見;
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要闡明自己的理由。
多聽話便少用腦,多依賴,每一人都不認為自己很完美,假如孩子百分之百的聽話,頂多只是父母的複製品。
過多的「聽話」教育,容易使學生失去獨立的人格、自主的判斷能力、自我設計的素質,自我教育也就難有存身之所。
記住一點:寬容孩子「不聽話」並非放任自流、縱容犯錯。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
在這個世紀裡,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
」這就說明,時代變了,對人的培養模式也得隨之而變。
如今的孩子,長大以後就將面臨那樣的自主創新要求很高的社會。
他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公司,是創業還是加入公司,是學工還是學商……每天面臨的都是這些無盡的選擇,需要很強的獨立性、責任心、選擇能力、判斷力來做出選擇。
媽媽爸爸要知道
- 晚餐太晚可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
因為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4至5小時,如果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吃夜宵,當排鈣高峰到來時,人已睡覺,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積下來,最終形成結石。
- 不要給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標,以防孩子因為太難而失去信心,從而放棄努力。
家長可以時常為他制定一個近期容易完成的目標,這樣,孩子會充滿信心地去學習。
一起玩兒
玩繩圈
學小鴨走路。
先教孩子將繩兩端各打一個結成繩圈,爸爸媽媽和孩子每人兩個繩圈,雙腳各踩住一個圈,雙手各拉一個繩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鴨搖搖擺擺向前走路。
父母做鴨媽媽鴨爸爸。
跳 繩圈。
把3個繩圈放在一起或間隔一定距離,跳的方法可以變化經,單雙腳跳或交替跳;繩圈排列方法可變化,如直線、三角形等,繩圈也可變化成半圓形、三角 形、梯形等。
套繩圈。
父親說:「看誰套繩圈套得快。
」三人把繩圈從腳套入,通過身體,再從頭上套住,也可以從上往下,展開比賽或挨次進行。
「鑽山洞了」2人將繩子套於
腰間或腋下,表示山洞,另一個人可鑽過或爬過山洞。
爬過者作山洞,第2人再鑽山洞,依次輪流進行。
5歲第4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爸爸多跟孩子玩 :
因為爸爸能夠給寶寶更多的自由去探險,不會傾向於溺愛和過分保護。
與爸爸的共同活動,對孩子的主要好處有:獲得高智商、減少暴力行為、建立良好的社會行為,使寶寶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生活的挑戰。
關於智商
客觀地說,雖然90%以上的孩子都是在正常範圍,他們既不超常也不遲滯。
但孩子的智商是有很大差異的。
■ 大多數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一些特點:
遠血緣婚配生育的孩子。
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
吃母乳長大的孩子。
體重適中的孩子。
堅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勤於活動的孩子。
孩子的智商高低、除與遺傳、營養以及早期智力開發等因素有關外,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也特別重要。
■ 最好不要給孩子測智商
國內為孩子測智商的機構不少,但真正權威的不多,其科學性和嚴肅性也大打折扣。
因為,測智商,絕不能像查視力、測身高、體重那麼簡單和機械。
已開發國家對智商的測定是極其嚴格的,而且軟硬體都非常過硬。
即便如此,孩子當時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都直接影響到測試結果。
專 家殷紅博觀點:當今智商測試內容僅包含語言、數字和圖像,不夠全面,人的智力因素大大超過這三方面。
單純以此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智力,對孩子本身有失公允, 如果再有意無意地給孩子某種心理暗示,很可能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不利。
因為,2至15歲的兒童處於成長發育的鏡像自我認知階段,他們要通過他人的反應來認識 和判斷自我。
重要的是:人的智商是變化的,一次測試只能說明孩子此時此刻的智力狀態,不能由此一錘定音,把它視為對孩子一生智力的評判。
建議年輕父母:如果沒有明顯的超常、弱智或心理問題,最好不給孩子測智商。
■ 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商
孩子的智力能不能提升,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方法要科學和適度,否則欲速則不達。
首先掌握幾個要點:
親情交流
興趣第一
遊戲加玩具
外出寫生
聽曲填詞
讓孩子動手 ■一則故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察某高校時,隨意從學生名單中抽出18人的名字寫在一張表格上,告訴校長:「根據科學檢測,他們都是高智商的優秀人才。
一年後,羅森塔再次來到該校時,從校長那裡證實了這18位學生的進步確實非常大。
數年以後,這18位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所作為,做出了不同凡響的成績。
這就是有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它說明了充分肯定對人才成長的激勵與促進作用。
可見,人的智商是離不開激勵和培養的。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孩子胃口不好,可以適當在膳食中增加小米,小米既能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
小米富含維生素B1、B2,可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能。
- 珍視孩子的 「發現」。
家長重視和認真對待的神情;鼓勵和誇獎的語言;引導和傳授知識的態度,對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一起玩兒
注意力訓練——翻牌遊戲
步 驟:1、把撲克牌中對子挑出來,比如一對5、一對9等,一般來說開始時12張到16張之間的數量比較合適;2、然後把這些牌依次反轉,和孩子一起玩,每人 可以連續翻兩次牌,如果翻到一對就收下牌,如果翻到不同的就把牌放回去,再反轉扣上,誰最後手中的牌最多,誰就贏。
道具:撲克牌
小提示:這個遊戲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記憶看到的每張牌的位置,可以說相當難哦,不過很有趣,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遊戲作用:發展孩子的注意力。
5歲第5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父母在引導孩子觀察時,語育要生動有趣,常常可帶有驚奇的口吻,好象突然發現什麼似的,吸引他去看一件很平常的事。
如果能讓孩於摸、嗅、聽、嘗,充分利用 感官去感知事物,就更能引起孩子興趣,使觀察細緻、持久。
當孩子注意力不再集中時,應轉向另一事物,引起他對周圍事物廣泛的興趣。
興趣愈多,知識面愈廣。
教養中的原則
對於孩子的教養首先是從培養親密關係開始,而不只是一項方法。
但一定要遵從一定的原則。
■ 規律的生活
讓孩子依自己的慾望、需求去做每件事,固然也能達到成長的目的;但問題是這是人們所希求的生活過程嗎?以這種方式成長的孩子,將來能有健全的人格嗎?這是很值得懷疑的。
如果任他隨心所欲地生活,必定會使他的生活發生許多困擾,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雖然我們不能將每一項活動的時間都劃分得一清二楚,但是也要有個大概的安排,使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活動能分配得很恰當、協調。
這樣才能讓孩子過規律的生活,有了規律的生活才能維護孩子的身體健康。
■安全
儘量防止孩子接近危險,凡是一切危險性的東西(建築物、各種設施、使用的工具),都讓孩子遠離它。
這是教養孩子的基本要件。
■合時代的生活方式
時代日新月異,傳統的教養方式一定存在問題。
今日的父母必須留心社會的變化,傳遞給孩子新的生活方式;須知,要想讓孩子在這「適者生存」的時代中生存,你就不得不給他一個合於時代的生活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將 心比心,沒有任何人的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帶給別人相同的困擾。
雖然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但是誰都不願意吃虧,更 沒有人喜歡麻煩或接受不平等的待遇,這是一定的。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務必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牢記在心裡。
■明辨是非
一定要不斷地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判斷力,直到他能自然地反應出應有的行為,不再需要請教任何人。
即便不能讓他真正了解為什麼這件事這樣做,那件事卻要那樣 做,但是這種是與非的判定觀念一定得建立起來。
當然,並不是說對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需加以嚴格限制。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配合孩子的發育階段及其身心發展 的實際狀況,尤其是要強制地讓他接受某些觀念,此外應該以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教導它。
■培養自立能力
也許將來孩子們會遭遇到父母所無法想像的生活型態,即使父母和老師沒有教導他們獨立生活的基礎,在發生狀況時,他們仍必須活下去,必須自己去思考、判斷、 行動,除此別無他法。
教導孩子能過獨立生活的目的,就在於使孩子能夠著實學會父母傳授給他的生活方式之規範,同時也能學會自己本身去開發更好的生活方式; 必有如此的自主及創造性才行,而教養的目的,就在使他們有這樣的基礎。
■各項教養要有統一性
教養孩子就在使孩子學會生活的規範,而且無論孩子喜不喜歡,都要讓他學會這樣的規範。
各種教養方式都需配合,才能教養出有自主性、創造性的兒童,並養成理想的人格。
媽媽爸爸要知道
- 當你看到孩子可能要做一些壞事了,馬上表揚他的相反行為。
比如孩子看上去不願意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對他說:「你昨天和妹妹一塊玩的時候很大方,我很喜歡你。
」一般情況下,他會收斂。
-
了解一些教育技巧:假設孩子拒絕你提供的兩種早點選擇,邏輯的結果是隨他不吃早飯,實事求是地告訴他:「我恐怕到午飯之前你得挨餓了。
」接受孩子的選擇,然後做你自己的事,孩子一兩個小時不吃東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一起玩兒
動作情感訓練——媽咪!我長大了!
步 驟:1、可將和穿在身上的東西(衣服類)及穿衣服的動作語言學習卡放在桌上或地上,當小朋友拿起卡片時,可問他應穿戴在哪裡;2、也可用實物替代語言學習 卡,讓小朋友穿戴在身上,並藉由實際行動學習如何穿、脫衣服;3、並可準備各式不同的飾品及衣物,讓小朋友發揮創意,並有機會模仿爸爸或媽媽的衣著,放鬆 心情和小朋友同樂吧!
道具:衣服類語言學習卡
遊戲作用:發展孩子的動作能力
5歲第6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理解力訓練
在家裡,可以經常利用各種時機有意識地對孩子提出一些「為什麼」,讓她進一步思考、動腦筋,而後養成他自己發問的習慣,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逐步加深了他對事物的理解。
你可以不時地檢驗一下孩子的理解水平。
從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關係、矛盾關係以及對數學題意思的領會等來考察他理解能力的發展水平。
了解了以後,就能更有的放矢地針對他的水平做進一步啟發了!
「特長」培養
就兒童的藝術教育而言,美國幼教界就主張把藝術活動看作是創造性 活動的一種形式,讓兒童在松馳的狀態中去進行,在玩中要求得發展。
因為在這玩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各種潛能,如探求、創造、發明、愉悅、好奇等才能得到充分 的表現,從而獲得發展,所以,從這點上來講,最主要的是需要父母的一種態度。
■ 培養兒童特長應注意適齡期
孩 子增加一些才藝特長是一件好事。
有的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的孩子覺得是負擔,孩子如感到是負擔,就不太好了。
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當,可 能會適得其反。
因此,家長在送兒童去學習的同時,還應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
而且,家長還應根據孩子生理髮展的特點,理智地選擇學習時間。
■要避免對孩子進行強迫教育
若 想讓孩子形成某種特長,就必須重視對孩子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
不論讓孩子學什麼,都要先啟發,培養興趣,不能硬逼著孩子去練寫字,畫畫、彈琴等。
如果父 母不顧幼兒的心理特點,採取強迫,命令,甚至威脅的手段硬逼孩子學習,那麼其結果是扼制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效,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注意孩子的天賦
從 所在的環境條件和已有的興趣傾向性出發。
在這方面,父母常犯的失誤是沒有對孩子進行充分地觀察和了解,一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什麼,或者聽到畫壇上出現 了個小神童,就馬上急於效仿,抓起一個項目硬逼著孩子去掌握學習。
但是對孩子來講,這根本不是他的所長,學起來十分吃力;或者他的興趣並不在此,因而總感 到索然無味。
■ 不要試圖迫使孩子滿足父母不合理的期望
孩子的成長誰也代替不了,不是家長自身能與不能的問題。
作為家長最主要的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潛在特長,鼓勵孩子、引導孩子,為他的發展創造條件。
父母都沒有特別的專長,同樣可以培養有興趣的孩子。
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等於學習專業技能。
家長要對孩子多觀察,了解哪些是真正的興趣,即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
然後給孩子創造機會,如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並適當加以引導,鞏固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傾向。
媽媽爸爸要知道
- 每次要管束孩子之前都要表達你真誠地關心他。
如「我愛你,我擔心你做的事會給你惹上麻煩。
」可能沒有什麼比愛的宣言更能保證雙贏的結果了。
- 有機會要讓孩子看看成人是怎麼勞動,怎麼製造出產品,怎麼出售產品,將產品變成錢,再跟孩子講講,這些錢又怎麼分配給所有參加勞動的人。
家長可結合故事,讓孩子知道勞動是不容易的,勞動過程中還要靠大家齊心合作。
5歲第7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思維能力訓練
孩 子的腦海里不斷會有「水果」、「蔬菜」等事物印象。
你可以檢查孩子是否清楚這些不同概念之間的界限,不妨與孩子做這樣的遊戲:列出壁虎、葡萄、蔥頭、蝴 蝶、西瓜、茄子等事物,要求他分別地把它們歸入「動物」、「水果」、「蔬菜」類里。
這種訓練方法可使孩子初步判斷掌握事物的屬種關係,粗略地知道它們之間 的區別與聯繫。
家有「淘氣包」
先收斂一下你的煩亂心情,換一種眼光看看你眼前的「淘氣包」。
常言到:「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
」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有個人主見,意志比較堅強,家長只要善於引導,頑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
調皮歸調皮,畢竟不是惡劣的壞行為,只要不是經常地出自憤怒、殘忍或懷有惡意的、會使人身體受到傷害的行為,家長都應當大度一些、寬容一些,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淘氣行為是天生的,它是孩子不斷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
■ 解析你的「淘氣包」
- 下意識的淘氣行為。
歸根結底,還是孩子認知能力不足,不能明辨是非,你得等孩子「長大」。
-好奇心驅使的淘氣行為。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往往愛到處亂跑,看見什麼都想摸一摸;對什麼問題都愛問個「為什麼?」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舉動,也愛偷偷模仿。
這有什麼不好呢?孩子畢竟是在「學習」。
- 惡作劇式的淘氣行為。
有些孩子了解到,他可以從一些搗蛋、惡作劇的行為中獲得「整人」以取悅自己的樂趣,這是他最新發現的表現幽默的方式。
從孩子們翻新的「整人」功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智力增長極為神速。
- 挑戰成人權威的淘氣行為。
孩子常以他的新點子、一些調皮搗蛋的做法,顯示自己比「大人」強,尤其當家長不在時。
他可能將一個一個汽車模型用強力膠黏在一起,自製了火車,也可能將你心愛的大衣或外套拿出來,架成一頂露營帳篷。
不要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 不正確教育方法引發的淘氣行為。
有的家長過於順從孩子,孩子自然只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而不加理睬。
還有的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並且違背孩子的興趣和願望,孩子不願意照著做也屬事出有因。
■對可接受的淘氣行為
讓孩子在想像中發揮創造力。
讓孩子充分思考。
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
■「淘氣包」闖了禍?
- 接納孩子已犯的錯誤,給予改過機會。
責備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場設想一下,想想他們的能力、感覺。
- 與孩子共同承擔責任。
替孩子負擔一小部分責任,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亦有助於他們反省。
在孩子年齡較小時,不應給予太大的責難,目的只在於給他們認錯、思考、吸取教訓的機會。
-注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智能。
■實在太淘了?
注 意,淘氣的孩子很健忘,不僅忘記你所制定的規矩,也會忘記你對他的懲罰。
一個小時之前你告訴他應該這麼做,一個小時之後你又會追著他再次告訴他。
對於淘氣 的孩子,你需要不斷地去告戒他,去提醒他。
他將會很驚奇地發現自己又做錯了,然後很快就會向你表示道歉,並且深感後悔。
你所應該做的就是欣然接受,並且表 示理解。
那麼,淘氣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明白他們那樣做是錯誤的呢?作為父母,始終不要使用體罰,欲速則不達。
但是可以收回你對他獎勵的諾言,嚴肅告訴他你是認真的,當他能夠真正改正錯誤的時候才能恢復對他的諾言。
媽媽爸爸要知道
- 此時,寶寶可以適當的接觸電腦,但是,如果發現家中的寶寶一個人孤獨地玩電腦時,父母應抽空在一旁陪伴,或者和孩子商量,邀請他的朋友與他同樂。
- 教育孩子時,應明確提出的是要求而不是請求,這樣就使孩子感到目標明確,沒有商量的餘地。
避免使用選擇性語言,如「玲玲,你能不能快點做功課呀?」這就意 味著能與不能兩方面,看起來好像家長很和氣,實際上是一種不肯定的要求,不利於對孩子的培養。
5歲第8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推理力訓練
邏輯推理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抽象思維,這方面可以設計些有趣的題目讓孩子做。
比如可以念這樣一組話,讓孩子仔細聽: ① 所有的動物都會死去。
② 狗是動物。
③ 所以狗會死去。
讓孩子判斷這個說法對不對; 接著,說第二組話,讓他接下去—— ① 所有的桂花都在八月開花。
② 現在公園的桂花都開了。
③ 所以…… 這是「從總到分」 式的推理。
還有從另外 「從分到總」的角度進行的,比如: 家長念: ①
蘋果、梨、香蕉、西瓜都是水果。
② 蘋果是水果。
③ 梨也是水果。
④ 香蕉、西瓜也都是水果。
讓他接下去—— ① 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都是交通工具。
② 汽車是交通工具。
③ 火車也是交通工具。
④……
關於「財商培養」
這絕對不是一個愚蠢的計劃。
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指有財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最多最後也會敗在無財商的子孫手中。
財商財商(簡寫成FQ)是一個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們忽略的能力。
■ 培養財商從兒童開始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尚未形成穩定的習慣。
如果此時進行理財教育,那麼孩子學會安排10元錢的用途,明天給他10萬元、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都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
■開發財商重於智商
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越來越多中國家長也注重孩子財商的培養,那該怎麼做呢?
■對比一下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看看你的孩子能達到這些要求嗎:
3歲時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時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必須在購買時作出選擇;
5歲時知道錢幣的等價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幣電話等。
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時能夠找零;
7歲時能夠看懂價格標籤;
8歲時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學會把錢存到儲蓄帳戶里;
9歲時能夠簡單制定一周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時懂得每周節省一點錢,以備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時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
12歲時能夠制定並執行兩周的開支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如果達不到,那麼從現在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財商。
媽媽爸爸要知道
- 父母要多溫習功課,充實自己,給孩子做個博學多才的榜樣,千萬別被自家孩子問倒,如果他比你還「博學」,在教導孩子方面你會處於下風。
除了看自己喜歡的書之外,大人還要多了解和閱讀兒童讀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幼兒喜食快餐會導致高膽固醇。
一起玩兒
知識訓練——蹦蹦床上的字寶寶
步驟:1、將字卡字朝下放在蹦蹦床中間,幼兒站在字卡周圍;2、家長發出預備跳的口令後,幼兒便使勁兒彈跳,直到字卡字朝上,這時幼兒停下認讀上面的漢字,認錯了,老師幫助糾正,幼兒繼續玩。
道具:將要複習的漢字字卡若干。
遊戲作用:複習有關漢字;鍛鍊幼兒的彈跳力。
5歲第9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培養孩子想像力
父 母應多和孩子一起做想像遊戲,如關於鳥的話題,鳥會飛、鳥有各種顏色、鳥的品種等。
還可模仿家庭生活,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過家家」。
還可以模仿社會 活動的「看醫生」、「當警察」、「扮老師」、「打電話」等;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畫簡便易行的「想像畫」;或著續編小故事;有時還可與孩子一起看圖說話。
多動症
你的孩子是不是比較頑皮、活動太多,一刻也停不下來,以至於你擔心他患了多動症?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一定要區分孩子多動與多動症,至於多動症,你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症狀,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症狀。
根據國際診斷標準,這類兒童必須有注意渙散、衝動任性和活動過多三個特徵。
■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間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遊戲或玩耍。
■衝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聲叫喊。
6.在遊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在允許活動的場合,如下課時、放學後,不管孩子的活動多麼厲害,也無診斷意義。
只有在不該活動的場合,如上課時、做作業時,而他仍約束不住,始終動個不停,才有診斷意義。
如只有活動過度,而無注意力渙散,不能診斷為多動症。
相反,若注意力渙散明顯,而無活動過度,才應考慮有多動症的可能,因為有的兒童屬所謂「不伴多動的多動症」。
若懷疑有多動症,要儘快查明原因,以便及早採取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媽媽爸爸要知道
- 睡覺前給寶寶多講講故事、看圖畫書,在看看講講中,與孩子對話、提問,讓孩子模仿、複述。
- 讓孩子有主動權。
比如:「孩子,前天爸爸洗碗,昨天媽媽洗碗,今天呢?」孩子自然會愉快地主動提出「今天該我洗碗了」,其效果就比分配式的口氣好得多。
一起玩兒
情感訓練——夾長生果
步驟:1、長生果(花生)是過年常備的吉祥食物;2、全家人吃完年夜飯玩猜拳遊戲時,讓猜輸的人把花生殼剝開一點點夾在耳朵、鼻子、下巴等處,夾得越多越長命;3、最後,來個全家合影,留下濃濃親情。
道具:花生果
遊戲作用: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
5歲第10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聽音完成動作
媽媽說,寶寶做,並且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物品充當道具。
A.拿毛巾幫洋娃娃洗臉(不是拿香皂,不是給小熊洗,是給娃娃洗臉); B.拿盒子裡的果凍給小熊(是盒子裡的果凍,不是盤子裡的果凍;果凍是給小熊,不是給洋娃娃); C.拿茶几上面的書講故事(不是床頭的書)。
【講解】在這類遊戲中,家長結合日常生活過程來設計就可以了。
當孩子比較配合的時候,我們在給孩子下命令的時候想想用什麼語句,才能收穫好的效果。
要不要上學前班
面對一股「學前風」,你是不是也覺得應該讓孩子上學前班去『規矩規矩』。
還有,別的孩子上學前班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怕他以後上小學跟不上啊……但是,我們聽取了眾多幼教專家以及過來媽媽們的經驗,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不是最差,最好別上學前班。
■不上學前班:
-幼兒的生理原因。
5~6歲的幼兒小肌肉群、脊柱、大腦尚在發育過程中,如果他們此時長時間握筆、靜坐,每天不能午睡,不利於其健康地成長。
- 幼兒的心理原因。
5~6歲的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此時最適宜他們的學習形式是遊戲,在遊戲中他們能獲得有益於終身發展的知識,也可以提高能力。
如果孩子過早地進行書本學習,很容易造成其厭學。
- 師資方面的原因。
學前班的老師一般由小學老師或從社會上聘任的人員來擔任,他們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學習方式很可能不十分了解。
幼兒園的老師大都是幼師畢業 的,能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遊戲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同時,由於幼兒園老師與孩子已經相處一段時間了,所以師生間的感情會很好,對老師提出的學習方面 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讓孩子發言
孩子已經是一個可以「拿主意」的小人兒了,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看他願意上學前班嗎?他的意見基本可以決定他在學前班是否過得順利和快樂。
■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幼兒園生活
其實,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學前班,孩子都能學到很多知識,豐富自己的情感,兩者的差異就是前者更側重在玩中學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後者則在教學形式上更貼近小學的學習方式,孩子們坐在教室里,在老師的引領下讀書、寫字。
孩子的一生都可以學習,但他的童年卻只有一個。
因此,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長,我會選擇讓他擁有一個完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在七彩的童年裡盡情撿拾成長的快樂。
■幼教專家岳穎觀點:
大班幼兒(5~6歲)正處在從學前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他們的身心要發生一定的質變,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把握好其身心發展的特點及教育規律,幫助幼兒克服這一銜接的困難。
孩 子的成長是有其自身規律的。
五六歲的孩子是應該發展興趣、愛好,培養思維方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階段。
這一時期的孩子應該在「玩中學」,而不是像小學生 一樣規規矩矩坐在課堂里。
違背孩子年齡規律,強制孩子要「坐得住」,很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最終得不償失。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精力過盛,可以 讓孩子進行廣泛的涉獵,而不應該是「為學習而學習」,讓他過早接受所謂的「正規訓練」。
媽媽爸爸要知道
- 留意孩子放屁,對做好孩子的飲食調理和保健是有重要意義。
- 不理不睬也是一種管教方式,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時或干擾你時。
一起玩兒
創造力訓練——畫圓比賽
步驟:1、圓是吉祥的象徵;2、每人輪流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畫圓,例如:用手指畫圓、打滾、跑一圈或自轉等,一人一次,動作不能重複;3、最後,要過關,做動作者必須能自圓其說。
遊戲作用: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5歲第11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兒歌和動作——它們走路真奇怪!
您給孩子準備一些有應答形式的兒歌,讓孩子配合您的兒歌完成動作,比如:
「小白兔,真可愛,兩隻耳朵豎起來,白兔走路真奇怪,白兔怎麼走過來?」
「春天到,春天來,洞裡的小蛇要起來,小蛇走路真奇怪,小蛇怎麼走過來?」
「春天到,花兒開,美麗的蝴蝶飛過來,蝴蝶飛飛真可愛,寶寶也學著飛過來!」
家長每念完一句,就先引導孩子討論一下這些小動物是怎樣走路的,教寶寶模仿動物走路。
然後您再反覆練習兒歌的時候,您提問「白兔怎麼走過來?」引導寶寶完成動作,您在一旁配音回答「白兔這樣走過來!」反覆幾次以後,讓孩子邊做動作,邊配音回答。
【講解】用兒歌的形式讓孩子在遊戲中產生應答,促進寶寶言語交流的興趣。
孩子社交爸媽做什麼?
你的孩子是整天把「我的朋友×××」掛在嘴上呢?還是從不提及別的小朋友?許多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絕,不僅會造成情緒上的傷害,出現害羞、恐懼、自卑等等的不良心理症狀,也會影響日後其他性格的發展。
作為父母,在寶寶交朋友的問題上,究竟能幫上什麼忙? ■應當引起注意的事情:
1、 孩子幾乎不說關於其他小朋友的話。
這表明孩子可能沒有朋友,交往出現障礙。
2、 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持久。
這表明孩子在交往上出了問題,在某些方面「不受人歡迎」,或是過於自我。
■正確評估孩子的交往能力:
1、朋友不一定越多越好。
能夠維繫較長時間的友誼,說明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沒有問題,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也不必太擔心。
2、敢大聲說話,表現開朗的感覺,不一定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
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3、 禮貌周全是基礎。
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孩子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通常禮貌周全的孩子更容易交上朋友。
4、 對人說話的時候是不是能看著對方的面孔?
正視對方,傳達出誠意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孩子如果在說話時不看對方,感到羞怯,也不要著急,給孩子時間,並注意引導。
■不要這樣做:
1、只同意孩子和「聰明」、「優秀」的小朋友交往
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內心也更平靜。
2、過多介入孩子之間的交往
如果孩子遭到同伴的欺負,不能在旁邊煽風點火,當孩子抱怨同伴的不是時,父母只需作個聽眾而不要加以任何評價,才不會讓孩子走向孤立。
3、給孩子加「標籤」
當著孩子的面,評價孩子膽小、內向、羞怯……只會給孩子心理暗示,使之更封閉自己。
■提醒: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最佳教練,以身作則是不二法寶。
媽媽爸爸要知道
- 孩子做錯了事應及時進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辦完。
事過境遷再進行教育,會使孩子失去真實感。
- 孩子不宜多吃味精。
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大量食入谷氨酸鈉,能使血液的鋅轉變為谷氨酸鋅,從尿中過多的排泄體外,造成鋅缺乏。
一起玩兒
想像力訓練——比手劃腳
步驟:1、全家分成兩組,每組在10張卡片上寫10句吉祥話或成語;2、然後請對方組派一人看卡片表演給組員猜;3、猜完10張卡片後換組進行,為防止表演者說話,可以讓他口含奶嘴、餅乾、水果等東西,以增加趣味性。
道具:寫有10句吉祥話或成語的卡片;
遊戲作用:發展孩子的想像力。
5歲第12個月
5歲的孩子,像一個學有所成的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
尊重與平等的態度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在最後一年,要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了。
轉折有困難,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能力「加油站」
聽音拍手——訓練孩子分類能力
隨意選擇詞組,要求孩子聽見能吃的東西就拍手。
香蕉、大象、青蛙、餅乾、蝴蝶、小狗、麵條;
桌子、鉛筆、牛奶、果凍、蘋果、橡皮、白紙;
可樂、哥哥、警察、果汁、醬油、牛奶、工人。
【講 解】完全憑藉語言詞彙就做出快速反應是比較難的,孩子對詞彙可能有印象,但要回憶它是什麼東西又需要一個思維過程。
這樣的訓練方式促進了孩子對所學知識的 鞏固和形象記憶,發展孩子言語的快速反應能力。
家長在設計詞組的時候,可以把同類詞組安排在一起促進孩子的分類能力。
怎樣「幼小銜接」?
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他入學後能不能儘快適應新環境?會不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相信這是大多數家長的疑慮,尤其是那些比較理智沒有選擇學前班的家長,即便家長再理智,也必須面對一個「幼小銜接」的問題。
■家長應該相信:
-多數學校會在「幼小銜接」方面會下功夫。
幼兒園和小學相比,由於教育任務不同,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
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向小學過渡,有些小學從小班、中班就開始著手,並在大班強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完成任務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等。
實例:工運學院幼兒園請大班的孩子一年級的小姐姐、小哥哥和小朋友們對話,回答小朋友的種種疑問,像怎麼上課呀,課間十分鐘怎麼休息呀,怎麼才能不遲到呀等等。
從小朋友羨慕的眼光中可以看出來,他們對自己將成為小學生是那麼渴望和自豪。
- 幼兒園大班強化孩子上小學的基礎準備。
有的學校也曾經辦過學前班,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完全和小學一年級一樣。
實踐證明,這對學齡前兒童是不合適的,因為,學生到了一年級又要重複學一遍在學前班學過的東西,這即浪費了時間,又實在沒有必要。
一年級學生入學後,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一般經過兩個學期就能適應學校環境了。
如果幼兒園在培養兒童執筆、學習、衛生習慣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就更有利於他們入學後樹立一個很好的信心,產生上進的願望。
■家長應該做的
家長應該配合老師,著眼於幼兒的終身發展,在以遊戲為主導形式的學前期學習過程中,做好兩個準備:
做好孩子的學習適應性準備,即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興趣和能更好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
做好孩子的社會適應性準備,即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任務和人際交往等能力以及遵守規則的意識。
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較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媽媽爸爸要知道
- 不能讓孩子們完全自由地成長,需要教他們從尊重他人做起,學習和發揚傳統美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才是優秀父母對孩子應盡的教育職責。
-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音樂,音樂可以讓寶寶變得更聰明,這是因為音樂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令他們的小腦袋變得更靈敏更協調。
一起玩兒
生活能力訓練——郵局之旅
步驟:1、讓每一個小朋友寫一封簡訊或畫幅畫給自己或父母;2、幫助他們寫好信封,並貼上郵票;3、完成之後,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去寄信了。
道具:信封、郵票
遊戲作用:發展孩子的日常工作能力
寶貝兒童(2歲——3歲)史上最全成長情況 跟寶寶玩兒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這時更喜歡跟比自己年齡稍大的孩子玩,開始是在一旁很感興趣地觀察大孩子的遊戲,想加入又不敢,總是拉著大人陪著自己和小朋友玩, 慢慢地也敢跟著大孩子們跑來跑去了,但一般還不會與...
美國幼兒園讓孩子模擬大排檔做生意
中國「幼兒園暴強試題」讓人目瞪口呆:「有1到 9九個數,將它們分類,如1,3,5,7,9 / 2,4,6,8是按奇偶數分的,現問1,3,7,8 / 5,9/2,4,6,是按什麼把它們分成3類呢」...
幼兒園到底在教什麼?3歲入園的科學依據在哪裡?
一轉眼幼兒園已經開學快一個月了,基本上哭哭啼啼不願意去的寶寶們也都適應並愛上了吧?恭喜這部分的媽媽,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相對幸福的階段!咳咳,還沒解放的媽媽們咱還得繼續做好準備啊。要知道,幼兒園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