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學習能力上

比如什麼時候會寫字

什麼時候會數數

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

其實,我們最不應該忽略的

是孩子的教養問題

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不會受到人們的喜歡和歡迎

一次禮貌的讓座

一句貼心的問候

這些細節之處

都是孩子教養好的表現

做父母的

有責任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有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對孩子進行教養教育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孩子的關鍵

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在家庭中,父母傳遞給孩子最重要的信息

往往不是說教,而是行為

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

都是孩子觀察的對象

其中有一些被孩子模仿成習慣

聚集一起就成為孩子在社會上的形象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通過實驗發現

孩子通過觀察榜樣進行模仿來學習

央視曾經有個特別經典的公益廣告

廣告中一位媽媽給兒子講故事

講完後,媽媽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水洗腳

當她回來房間時,發現兒子不見了

回頭一看,兒子正端著滿滿的一盆水

用稚氣地聲音說:「媽媽洗腳」

為什麼廣告中的孩子那麼孝順?

因為媽媽給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機

耳朵是錄音機,嘴巴是復讀機

你對待父母的樣子

也慢慢地變成孩子對待你的樣子

在孩子整個成長期

都是通過效仿最親近的人的行為

建立自己最初的觀念

教養與家境無關

而是與每個孩子背後各具形態的父母有關

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管理好情緒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有教養的人總是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

想要孩子有「紳士風度」

家長自己先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觀察

父母是如何處理關係和情緒的

當父母清楚理性地表達思想和情緒

孩子很容易學到

相反

情緒化的家長很難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如果父母一次次地謾罵、詆毀、出口傷人

孩子會認為這就是解決問題之道

也會樂施暴力惡言

家長恰當地表達情緒、表現衝突

向孩子展示良好的溝通技巧

對於孩子的成長環境很有裨益

身教遠遠大於言傳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想要孩子表現出有教養的行為

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你想孩子愛上閱讀,自己請先捧起書

你想孩子以後孝順,就去孝順家中的老人

你想孩子不沉迷於電子產品

就別在家孩子面前狂刷手機

父母的以身作則、現身說法

比任何教育都有用

你想要什麼樣孩子,就做什麼樣的父母吧

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

不代表他們可以沒有規矩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

孩子還無法知道一些行為的界限

如果能在剛開始時就做出規定

規矩就可以變成習慣

比如,見到長輩要打招呼

比如,家裡的東西是有歸屬的

並不全都是他的

比如,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

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界限

也懂得建立內在的道德約束

「育兒先育己」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

好家長總是不斷學習、不斷反省

不斷調整策略

教育孩子

是父母和孩子兩代人共同的成長

作者:錢教授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令許多家長頭疼的事,更多時候家長總是在說自己的孩子多麼調皮、多麼不聽話、很難管教,但總是很難找出其中問題的根源在哪,今天來探討一下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