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漫畫告訴你,你以為在親子溝通,其實只是在講「廢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博學少年」可以訂閱哦

許多父母都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想像,自己孩子明明是個「話嘮」,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喋喋不休一整天,但是回到家就變得沉默少言,問他話,哼哼唧唧敷衍,好不容易說上幾句,結果卻以「算了,不給你說了」而結束談話。

這讓父母很是困惑,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願意和我們溝通呢?看完下面的漫畫,你或許就知道答案了。

「那就算了吧」

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眼睛不離電視、手機。

你是孩子,你也會覺得很挫敗、氣餒吧。

所以孩子就「還是算了吧」,時間久了,他就選擇「閉嘴」了。

試試這樣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情。

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

只有讓孩子知道家長在真正的聽他說,他才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困難、感受告訴家長。

「別煩我了」

孩子給你講話時,家長的提問、責怪或者建議會打亂孩子的思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講事情、想問題,所以最後就是「別煩我了!」

試試這樣

以關心的態度,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做到只參與,不干涉,先讓孩子說完。

一方面表示了家長的關心,另一方面不打斷孩子,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不想訴苦

孩子難過,你說別難過;孩子哭,你說別哭了;孩子緊張,你說別緊張.......

奇怪的是,我們越是想讓孩子擺脫不好的感受,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也只會也來越來越難過,慢慢的,孩子難過了也不想給你說。

試試這樣

別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說出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聽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他的心思從你的口中說了出來時,心裡會非常欣慰和感激。

知道父母能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就更容易向父母敞開心扉。

同理心更重要

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時,家長往往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

但常常是我們越解釋,孩子越不聽。

不想聽你說,孩子也就不給你說了。

試試這樣

不解釋,用幻想的方式或日後的行動實現他們的願望。

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的接受現實。

其實比語言和傾聽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

如果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虛偽的。

慢慢的,孩子內心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只有認真的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產生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會建立。

除了漫畫所描述的四個技巧,小編還給大家整理了以下幾條方法,家長們不妨試試看,說不定,就逐漸拉近了與孩子內心的距離喲~

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

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

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

」「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

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

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

「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

你就可以藉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比如,一位媽媽跟孩子聊天的開頭是:

「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學校跟誰玩?早自習在做些什麼呢?畫畫課畫些什麼呢?」

「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啊?你喜歡誰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從別人的事談起

媽媽爸爸們如果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可以用一點迂迴手法喲。

比如,在聊天過程中,家長可以先問孩子:

「你們班上最調皮的是誰?」

她(他)說了一個名字。

「他做了些什麼事惹老師生氣呢?」

她(他)可能會如數家珍地說:「上課講話啊!還有昨天用東西丟同學的頭!」

「那老師怎麼辦?」「老師罰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課啊!超慘的!」

「啊!真的啊!好可憐喔。

都不能坐下,腳一定很酸。

「對啊,下課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們老師這麼凶啊?」

「還好啦!有一點凶。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凶過?」

「沒有!我很乖。

「喔!好險!所以你都沒有被老師罰過站嘍?」

於是,就從這樣的一段對話,家長可能可以約略得知孩子對老師的觀感、上課的情形,以及老師對於孩子的調皮行為如何處置等等。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

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她(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

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家長在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孩子。

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

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

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

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

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跟孩子坐在同一邊,比坐在相對位置來得好;躺在地上講話時,比坐在地上好。

讓孩子一邊畫黑板一邊聊,他們往往容易卸下心防。

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對談的時候,不要隨意亂髮笑;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要保持誠懇、一本正經,否則孩子很容易覺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願意繼續聊下去。

孩子也許很喜歡要家長們猜謎,會表演節目給家長看,家長們如果能每次都很認真地猜,即使早已經知道答案,或者在已經聽了很多次的歌曲,看了很多次的舞蹈後,依舊是忠實的觀眾,還不時問長問短,對他的演出表現得興趣盎然,那麼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也會增加噢~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時,有時孩子一時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事時,切記「不動聲色」 ──聲調平常、假裝毫不在意,這是很重要的。

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應對之道時,先保持朋友般的傾聽,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說教」或「講道理」的時候,最好跟聊天分開,這才能夠讓孩子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怎麼樣,寶爸寶媽們有沒有學到呢?

熱門閱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即可進入微店訂閱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幅漫畫告訴你,你和孩子說了多少「廢話」

許多父母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想像,自己孩子明明是個「話嘮」,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喋喋不休一整天,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就變的沉默少言,問他話,哼哼唧唧隨便敷衍,好不容易說上幾句,結果卻以「算了,不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