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秘密16:做到了這8個規誡,離好父母就不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教智慧

孩子要上一年級了,這是一個轉型期,對於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也意味著一次重大的轉型,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想一想該如何適應這樣的成長,而不是成為阻礙的力量。

接待過不少來訪的父母,他們的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孩子的成長感到迷茫,自己無所適從,用原來的方法已經不適應孩子的變化了,自己又沒有找到相應的路徑匹配這種變化,所以就焦慮了。

孩子成長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然而現實中年輕的父母們常常等不及,會用各種手段拔苗助長,希望非常快速的看到結果,例如今天剛進興趣班,一個月就希望獲得鋼琴第一名。

這種著急的心態會體現在臉上,體現在眼神里,體現在語氣里,最終會傷害到和諧的親子關係。

那麼,有的父母會問:「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好,應該避免哪些行為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也是父母開始尋找解決之道的起點,我這裡羅列8種值得父母規避的行為,對照參考一下,在日常陪伴中務必避開這些行為,給孩子一個健康積極、充實有序的氛圍。

姑且稱之為八戒行為,便於記憶。

第一戒:過度保護

有時候,爸爸媽媽由於太注重表面的安全,忽略了孩子看不見的心理需求,即使孩子具有優秀的先天條件,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大人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

如果確實是危險活動需要父母保護好,但如果是一些比較普通,父母可以預見的危險係數比較低的活動也一併禁止,孩子便會養成不運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

我們必須明白,關懷更多是心靈上精神上的溝通和認同,並不是具體行為上的過度干預。

過度的干預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保護,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礙他發展潛能。

第二戒:過度寵愛

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於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自私、不能忍讓、也不懂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就可能出現性格突變。

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

我所遇見一位做企業的朋友,反而堅持讓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刷碗,作為一項任務,孩子的其他學習習慣也非常好,不溺愛就會形成好習慣。

第三戒:揠苗助長

孩子年齡越小,身體心理的發育都是弱小的,基本動作也越少受學習或訓練影響,因為還不具備這樣的基礎。

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強迫他過早的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產生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嚴重的會拒絕學習,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這樣的例子在實踐中遇到過,有的父母炫耀孩子三四歲就已經回了不少特長,不斷地趕場培訓,上午舞蹈,下午書法,晚上圍棋,這麼折騰下來孩子已經非常疲倦,日積月累,他已經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煩。

後來上了小學中學,再一次見到他時,已經是一個平常不說話的孩子,甚至成績都不如一般中等生,父母這時也沉默了,因為之前的透支太厲害,生命都是有各自成熟期的。

第四戒:過度專制

父母經常以權威口吻規範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之中,無法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懂唯唯諾諾,不懂快樂;並使他失去自信,變得緊張、沒有安全感,面對事情不知所措,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等。

在專制家庭環境裡成長的孩子,為了發泄被壓抑的不滿,有時會欺負比他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父母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一股腦兒的報復回來。

過去有媒體報導一些悲劇事件,如果真正追根溯源,這些家庭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專制,不允許有不同意見,小時候父母控制得住,但到了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例如青春期或者更大一些,就會形成很大的負面作用。

第五戒:過度嚴厲

嚴父慈母,父母中需要一個對孩子有嚴厲的約束力,但這李德嚴厲趨向於嚴格規範,而不是過度的嚴苛要求。

要知道孩子作為一個生命體是無法在過度嚴厲的家庭氛圍中當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反而會心理扭曲,父母始終擺出嚴厲的臉孔,只會令他望而卻步。

父母應避免用苛刻字眼責備孩子,尤其是一些尖銳而無用的字眼,諸如「你比豬都笨」「你怎麼還有臉回來」等等,即使他犯了錯,做得不夠好,也應溫和地給他意見,使他容易接受,並且肩並肩的坐在交流,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我見到過最嚴厲的父親,動不動用鞭子打自己的孩子,甚至捆在樹上打,結果現在這個孩子成年以後犯了法,已經在監獄裡待了好多年了。

第六戒:不見亮點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孩子沒什麼長處,因為從小在自己眼皮底下長大,可能見多了孩子的缺點,對於優點往往忽略了,就算有,也視之為理所當然,使其天賦無從發揮。

有的父母比較謙遜,不在人前稱讚孩子,有時還會不經意地當眾批評他,以顯示自己的家教嚴格,這實際上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是他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據,如果經常提及他的缺點,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僅影響其自信心,甚至會認定自己一無是處,更不思進取。

在這一條上我給許多年輕父母的建議就是表揚孩子要當眾,批評孩子要在背後,找個單獨相處的時段,心平氣和的說,效果很不一樣。

有的父母為孩子建立優點儲蓄,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值得分享給大家。

第七戒:忽略孩子說話

孩子喜歡問問題,有些父母會覺得很煩,而打斷孩子的話,或要他閉嘴;在一些聚會場合,人家問孩子問題,有的父母經常替孩子回答,久而久之,等於剝奪孩子練習對外交流的機會,導致孩子自我表達能力差,孩子漸漸不再跟我們說話,嚴重影響親子間的溝通。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沉默的狀態,相反那些注重孩子表達與思考的父母會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獨立表達,在交流中也能做到大方得體、言之有物的要求,幾年下來,差別就會很明顯。

第八戒:經常對孩子嘮叨

有的父母誤以為多對孩子說幾次道理,他就應該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時,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過失,叮嚀告誡他應該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真正的難處。

其實,過度嘮叨會讓孩子感到麻木,變得毫無生氣,喪失自信。

另外,嘮叨還會使父母的脾氣變得暴躁,情緒變得無法控制,尤其一些父母喜歡當眾嘮叨,更會在圍觀者的慫恿之下,說出許多出格的話,孩子聽在心裡會非常難受。

嘮叨不解決任何實質的問題,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父母首先要學會好好說話,這當然本身也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本身在自己父母的嘮叨聲里長大,總算可以出頭自己做主嘮叨了,還不多說幾句,這樣的惡性循環往往是代際痛苦的傳承寫照。

以上這八戒,實際上每一點都可以細細展開寫不少案例,限於篇幅,這裡只是把主要的一些問題展示出來,給年輕的爸爸媽媽作參考,在日常的陪伴過程中,可以做一個對照,自己已經做到幾戒了呢。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

也可關注公號「陳老師家長匯」,或在喜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緯32度半」,給您最合適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克服軟弱性格 幫助孩子克服軟弱性格的方法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生來都有弱點,何況是孩子。在當下的政策和環境下,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都非常的寵愛自己的孩子,這在某些方面也造成內向、不愛說話的寶寶卻越來越多。那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