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一定得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荀營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伊坂幸太郎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專家建議父母多賞識孩子,因為鼓勵和誇獎能帶來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

但許多父母不僅做到了這一點,甚至發展到溺愛孩子,加之孩子在小時候多數是調皮的,所以,這樣溺愛著孩子,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

雖然專家建議父母忽視孩子輕度傲慢、不敬的行為。

可當你察覺到孩子的不敬已越界,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那就必須採取措施了,當孩子出現下面3種錯誤行為時,其實我們也可以適度的懲罰孩子。

1、孩子的舉動會危及自己生命

孩子年齡尚小,好奇心重,對外面世界的認知較成人存在一定偏差,什麼事物都想摸摸、看看。

尤其是危險的電插座、開水瓶、煤氣罐等等,當父母反服叮囑孩子,有些東西暫時不能碰,而孩子仍舊一意孤行,管不住自己時,父母絕不能再妥協了,應該給予其一些懲罰,讓孩子記住。

否則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2、孩子存在嚴重壞習慣或行為偏激

包括但不局限於,欺負懼怕自己的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據為己有等等。

關鍵是,很多孩子做這些事時,屬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經過父母和老師多次批評教育仍屢教不改。

這時候父母就必須嚴懲了,然後,再好好教育。

不然的話,孩子久而久之可能會養成偷雞摸狗的惡習。

3、犯同樣的錯,屢教不改

有的孩子爺爺疼、奶奶愛,被家裡寵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當犯錯時,家長提醒後,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認錯態度惡劣。

犯過的錯仍然重複犯錯,甚至故意犯錯。

像這種情況,你就非常需要讓他知道重複犯同一樣錯的後果了。

有的孩子說,罰孩子下不去手。

可假如家長任由這樣的孩子發展,孩子就會自我膨脹,挑戰權威,尤其是在孩子頂撞父母幾次之後,發現父母也不敢把他怎麼樣,就更大膽的任意妄為了。

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隨之產生的後果是什麼,而無論什麼後果,他們必須承擔。

當然,就算孩子必要時需要教訓他一頓,但也要注意一點,千萬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或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這樣一來,即使錯誤改了,也會給孩子心理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如果您正為養育孩子的事兒發愁,推薦您添加父母課堂的微信公眾號:

fumuketang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即可關注,那裡有50萬家長與你一起探討教子方法,值得擁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