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家庭衝突,家人們做好這些,就沒那麼多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這輩子頭一回為人父母

之所以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

前不久一老同學(女)在網上與我閒聊。

說起我《大雅小頌》展示的親子教育。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她隨後便開始:

BBB、BBB地跟我嘮叨

在她家那孩子的親子教育上,

她與老公、與公婆之間的各樣「衝突」。

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層出不窮,

簡直像「親子教育大戰」博覽會。

少不了的,苦惱啊、埋怨啊……

我好半天回了一句:

家人之間,沒必要如此劍拔弩張的吧。

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然後她說:

這些道理我都知道,可就是……

你不知道……

然後就是陳芝麻舊穀子地,

從眼下已入學的孩子的接送、穿衣問題

扯到她坐月子時婆婆月子飯都沒做好過

她公公連來都不來……

最後她自己總結一句:

我自己生的孩子自己養,

哪輪到他們說三道四

好吧。

夠強勢!

事實上,這種親子教育上的衝突,

在很多原生家庭中存在著。

年輕父母和老人們有衝突;

年輕的父母之間,有不同教育理念。

在這個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

矛盾、衝突便客觀存在。

其實,說到底,也就一條:

這些家庭成員在這個問題上

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十年樹人,親子教育,一家之間

是一個協同作戰的過程。

對於孩子這個個體而言,我們這些家長

全是這輩子的頭一回。

祖父母輩這輩子頭一回做爺奶外公外婆;

年輕夫妻這輩子頭一回為人父為人母。

就算是家有二孩兒三孩兒,那也是

孩子不同,個性不同,教育方式自然不同。

作為家長,誰又比誰「經驗」豐富多少呢?

又憑什麼非要誰去說服誰呢?

所以,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

家人之間,做好分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互相幫襯,協同作戰,減少家庭矛盾

給孩子一個和諧、幸福的成長環境,

才是最重要的。

02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教子理念

脾氣火暴的、任性的年輕父母們,

便總會忍不住。

在夫妻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另一方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

「該出手時就出手」,衝著「對方辯手」

便開起了火炮。

指責、爭論、爭吵……

甚至大打出手鬧到離婚的,大有人在。

好在,年輕的父母們,尚還年輕,

很多做法,多處於學習、摸索階段。

無論何種教育觀念,皆非根深蒂固。

畢竟成年的我們,要清楚最基本的點,

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

如此,一切的一切,夫妻二人之間

至少還可以商量、溝通的。

當一方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當著孩子的面,夫妻之間爭論不休

會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引導:

第一,爸爸(媽媽)說的不對。

因為媽媽(爸爸)都說「他不對了」。

所以,我沒有必要聽。

第二,倔強。

就算爸爸(媽媽)說的對,我也不聽。

反正他一吵我,媽媽(爸爸)就會出來

吵他,為我助戰、解圍。

第三,讓孩子無所適從

夫妻二人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的爭論,

孩子都看在眼裡、聽在耳中,

他會進行自我的分析。

夫妻二人的「公理」「婆理」,

到底誰對?父母都說不準,

孩子如何分得清?

03

與老人在教育上的衝突不能得過且過

如果說夫妻間還存在商量溝通的可能,

在教育孩子時,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那麼,在很多家庭中,還有一股「力量」,

對年輕父母來說,基本是無商量餘地的。

那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

老人比我們這些年輕父母經歷過更多事,

他們有他們傳統的對子女的教育觀念。

並且,在漫長的歲月里,

他們親眼目睹了自己這種教育觀念的

「成果」——你我。

他們以自己的切身經歷,

以自己半個多世紀的閱歷為基礎,

以「隔輩親」的自然血緣感情為紐帶,

積極地投入到對孫兒輩的教育大業當中。

老人與孩子的「親近」程度,

大多數的時候,是主動的;

但也有時候,則是被動的。

比如:

當我們這些年輕父母中有那麼一些人,

是不配為人父母的;

或是自己還沒有玩夠、

不願意輕易負起父母責任的。

代溝,無法忽略。

即便老人是曾經的知識分子、有學問;

或是目不識丁的他們

也曾經培養出過優秀的天之驕子。

在對孫兒的教育中,

依舊不可避免地與自己兒女發生碰撞。

因為我們總在強調一個問題,

那就是:

時 代 不 同 了!

畢竟,時代真的在發展。

而大多數的老人,在教育觀念上,

又無法與時俱進。

這是無可避免的現實。

遲早有那麼一天,我們也會成為

思想僵化、無法與時代同步

且又容易固執己見的老人。

在教育問題上,祖父母和年輕父母們,

溝通不暢,便會形成了以下幾個結局:

一、得過且過。

算了吧,為了家庭的大和睦,不爭論了。

私下裡告訴孩子,少聽爺爺奶奶的就好。

二、牢騷滿腹。

雖出於對老人的尊重,不當面「指責」,

但小夫妻二人私下裡

則會把不滿的情緒傾訴給對方。

指責爺爺奶奶,爸爸受夾板氣;

指責外公外婆,媽媽受夾板氣。

嚴重影響夫妻感情。

三、家庭大戰。

由孩子的穿多穿少、吃熱吃涼、

學玩如何結合等等「雞毛蒜皮」的問題,

導致的家庭大戰,絕對不在少數。

年輕的小夫妻再沒有敬畏心、孝順心,

對老人橫加指責;

或是老人強勢霸道,

對年輕父母的教育理念沒有起碼的尊重。

最終,老的不像老的,小的不像小的。

吵得沸反盈天。

結果,落得個孩子受不完的夾板氣;

或者是二大爺放牛——隨便溜。

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留守兒童」。

04孩子成長每階段家庭成員角色分工

胎教——周歲

這一階段,給予孩子陪伴的主力軍是:

媽媽。

關於孩子的事情,媽媽多操心。

除了生產與坐月子期間,

奶奶或外婆或者爸爸,

在新生兒及產婦的營養補充方面,

加以力所能及的協助之外,

餘下的時間,在陪伴孩子、帶孩子方面,

媽媽則需要付出90%的努力。

理由:

a.孩子剛離開母體,

與母親的親近最急需,

這是無可替代的。

b.孩子需要母乳餵養。

c.新媽媽本身在休產假(多為半年),

要第一時間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母親。

明確了這一責任,

新媽媽的就會少一些埋怨——

埋怨老人不幫忙;

埋怨老公不體貼。

所有的埋怨,皆是因為不清楚:

自己本該負有的責任是什麼,

皆是不珍惜這最初的、最集中的

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1歲——3歲

這一階段,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

媽媽已經開始正式上班,

自然無法給予孩子全職的陪伴。

白天裡,對於孩子的照顧,多由老人。

老人如何帶孩子,甚至如何教育孩子,

年輕的父母們大可不必過於敏感,

我們要相信老人有那個能力

給予孩子最充足的關愛,

與最原初的教育。

1-3歲,何談教育?

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

心無旁鶩的幼兒時光,

比什麼都好。

但晚上,孩子必須跟著自己的父母睡。

最好,可以睡前給予孩子

最基本的親子陪伴時光。

別讓孩子忘了,你是誰?

最好不要把孩子全部丟給老人,

甚至讓老人帶回老家去養。

因為,無論你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

三年之後,等孩子該上幼兒園

回到你身邊時,

你會發現:

無論對於你,還是對於孩子,

你們彼此,都是嶄新的。

作為父母,

你錯過了孩子最初三年的成長;

因為太過嶄新,你手忙腳亂間,

或許還會錯過

接下來孩子的幼兒園時光。

最重要的是

你錯過了為人父母者,

最初的三年的成長時光。

這三年,基本上屬於

孩子最自由自在的成長時光。

這班那班的學習,

只能是某些以盈利為最大目的、

危言聳聽的宣傳。

這三年,年邁的祖父母給予你的孩子

最好的陪伴。

這一點,

你除了要感激他們對你的養育之恩外,

對他們三年里對你的兒女的照料,

更要感念終生

3——6歲

基本上,這三年是幼兒園時光。

這三年,年輕的父母要迅速成長起來。

爸爸、媽媽和祖父母的陪伴力量分配,

基本上持平,各占33%。

如果是女兒,

媽媽的力量要多一些,占40%;

如果是兒子,則是爸爸。

因為這個階段,

是孩子們性別意識的首次萌芽,

最基本的男孩或女孩性格區分階段。

切不可,把女兒養成漢子,

從小就強勢無比;

把兒子帶成娘娘腔,

動不動就哭哭啼啼。

這三年,

年輕父母要接過祖父母手中的接力棒,

要逐年遞減

祖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所占的比重。

讓日漸年邁的父母徹底地

從養兒育女的辛勞中解脫出來,

享受本該屬於他們的幸福、

自由的晚年生活。

小學階段

教育,終於成了主角。

十年寒窗,有足夠的時間,

讓孩子們去學習知識,

學習做人,學習做事了。

未來,永遠沒有那麼糟糕。

活到老,學到老,

永遠不必擔心,孩子在進入小學前,

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小學階段教育,如能做到位,

那孩子的成長甚至一生,

將會少走更多的彎路。

在這個時候,

祖父母要基本退出對孩子的教育。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一生,

每個階段,都有他該應盡的義務,

更有他應該享受的自由。

孩子是你的,你的陪伴,

才是必須的、必然的,

也是天經地義的。

每一個生了孩子

卻把孩子拋給祖父母的父母,

都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如果這樣,有一份殘缺,

註定會陪伴孩子一生;

有一種報複式的回饋,

遲早會投射到這樣的父母身上。

在這個時候,

夫妻之間也磨合最起碼七八年了。

在這個家庭里,誰主內誰主外,

基本上有了不明文的「協調」;

誰更適合去教育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起主導作用,

以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為前提,

也基本上可以第一時間確定。

敲定誰主要負責孩子的知識教育,

另一個就負責孩子的營養供給。

至於做人方面的教育,

以負責知識教育者為主導,

夫妻二人共同負責。

而在性別意識的培養上,

則女兒由媽媽為主導;

兒子由爸爸為主導。

切不可全職媽媽帶兒子,

或是全職爸爸帶女兒。

另一方則千年加班不著家,

難得給孩子陪伴時間,

而使孩子變相成了「單親家庭」孩子。

切忌:

今天你負責,明天我負責。

今天我一套學習態度的理念,

明天我一套。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

一方發現對方的教育出了問題,

夫妻二人私下溝通、協調。

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任何人無權一言堂,

任何人都是:

在學習中成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容許失誤,不容許錯誤;

容許進步,不容許滯步不前,

甚至放棄。

而且,這種力量的分配,要隨著

小學低中高年級的不同學習重點調整。

更要隨著孩子年齡增長,

自我意識、自主管理意識的成長,

而調整。

要逐步增強

孩子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能力。

初中階段

這個時期,處於孩子的青春期階段。

父母要學著放手,

給孩子更多的自我管理與教育機會。

但這也是個危險的年齡段。

爸爸的強勢介入與威懾,

要隨時給孩子以督促。

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

多是為人處事的點醒,

至於知識的教育,

家長無從幫忙,也無須幫忙。

這三年,如果孩子還學不會自主學習,

未來的高中三年,又該如何順利過關?

媽媽的溫柔更要及時作為補充,

給孩子以愛的點醒,

不至於讓這個時期倔強的小孩兒感到

孤立無援的失落感。

孩子註定要逐步遠離這個家,

而走向社會的。

他的所做所為,

要逐步接近成人的權力與義務。

高中階段

到了高中,知識的教育方面,

家長可以完全放手。

為人處世的教育,也可退居二線了,

但適當的點醒還是必要的。

父母的整體教育力量加起來

占個百分之三四十,

已足夠了。

大學至畢業

學費,力所能及地給予。

其他的給予,給了是人情;

不給,他也無權要求。

至於大學畢業之後,

孩子已成人,和你我一樣的成人。

做人處事上,我們就省省吧。

至於經濟支持上,想給就給,

不想給,他們無權要求。

如果你不給,他們就翻臉,那只能說:

這輩子,在親子教育上,你是失敗者。

你培養的這個孩子,是個廢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