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偏偏是你的孩子不合群?(深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想分享3個小故事。
1
一個小男孩,4歲了。
平時不會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哪怕其他小朋友喊他,邀請他,他都會跑開。
要是去遊樂場,他也多半黏住父母,不肯走遠。
媽媽問:我的孩子是太內向了嗎?我和他爸爸人際關係還可以呀?這位媽媽其實講了兩個事。
一個是孩子顯得「內向」,不太合群。
一個是孩子黏父母。
兩個事之間,是有關聯的。
如果一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那麼他就會更傾向於抓緊和父母的相處時間。
他們需要從父母這裡首先得到安全感和心理能量的滋養,才有能力去面對外部世界。
果然,媽媽緊接著就告訴我,夫妻倆平時很忙,陪娃的時間都不多。
讀幼兒園也多半老人幫忙接送。
所以,當父母終於忙完了,能夠陪伴自己的時候,孩子會寸步不離地守在父母身邊。
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外界。
不小夥伴身上,也不在遊樂場上頭。
他一邊守住父母,一邊可能還會隱隱地擔憂:我跑遠了,父母會不會就又離開我了,不見了。
只有和父母玩夠了,孩子才可能放心去跟他的同齡人一起玩。
2
一位媽媽,兒子3歲半。
媽媽本身是個很熱鬧的人,人緣也很好。
但是,她很為兒子的「高冷」頭疼。
比如,同一個班上的小朋友喊他名字,他愛理不理。
比如,遇到大人跟她說話,他很多時候乾脆不回應。
媽媽憂心地問:這樣子以後長大了還了得?人際關係太糟糕可不行啊!
我見過小男孩幾次。
每次見面的時候,媽媽的眼神都緊緊追隨著孩子。
她的注意力幾乎都在小傢伙身上。
雖然時間很短,我卻能明顯感受得到那份濃密的關注。
後來了解到,這位媽媽生這個孩子歷經了不少坎坷,因此格外珍愛上天賜予的這份禮物。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照料,她果斷地放棄不錯的事業,選擇全職在家。
因為付出的多,期待自然也多,控制隨之而來。
這個孩子的空間,幾乎被媽媽占滿了。
他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應對」媽媽。
然而,一個小孩,他的能量是有限的呀。
當他的空間裡有一個大號的媽媽在那裡,顯然無法再容納其他人了。
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高冷」,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避免過多的內在消耗。
唯有媽媽試著一點點放手,撤離,孩子才可能逐漸地向外界開放自己。
3
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老師反映,班上一個女孩,這學期狀態不太對。
課堂上總愛打瞌睡。
作業經常出錯。
在班上沒有要好的同學,多數時候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老師疑惑:孩子的爸媽看起來對孩子也很上心啊,平時都會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會上也都會積極去跟老師溝通。
那,到底怎麼回事?
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個讓人操心的孩子,和很用力的父母。
但是,最後的真相揭曉後,邏輯整個反過來了。
這個女孩的父母正在鬧離婚。
為了孩子,他們一直勉力維持著千瘡百孔的婚姻。
表面上,他們仍然像以前一樣相處著,但是孩子的直覺是敏銳的。
她感覺得到家庭關係的變化。
她還發現,當自己的學習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會開始統一戰線,並肩站到一起。
於是,這個孩子無形中成為了整個家庭的主心骨。
她發現了自己的影響力。
她幻想著,也許她可以決定這個家的未來航向。
所以,整個事情的真正邏輯其實是:一對讓人操心的父母,和一個很用力的孩子。
這個女孩,她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操心」父母上頭。
她放棄社交,放鬆學習,只是為了鎮守住自己的家,隨時防止家裡大鬧一場,或者乾脆分崩離析。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在積木育兒的微信後台,我們收到過成千上萬條留言。
問過的問題不僅有: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合群?還有: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聽話?為什麼我的孩子愛哭?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偏偏我的孩子就……?
特別多的父母,很著急地想要一個答案,一個解決辦法。
他們期待,一旦找對了一個辦法,孩子就會改變了。
孩子改變了,我們就爽了,舒服了。
一切問題就都搞定了。
現實才不是這樣。
孩子是活在關係里的。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決定了孩子跟世界的關係。
如果父母不改變,家庭關係不調整,孩子很難真正改變。
打個比方的話,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放風箏的線。
這根線足夠堅韌,強大,風箏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否則,孩子可能起飛都困難。
鑒於此,我們能做的,只有試著去覺察自己,然後好好珍惜跟孩子此生的遇見。
孩子社交困難,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怎麼辦?
十一放假期間,和幾個同為寶媽的朋友相約帶孩子出去玩,一方面是想和許久未見的朋友們小聚,另一方面是想給孩子找幾個玩伴。本以為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會迅速融入到一起愉快地玩耍,誰知情況卻不盡人意。
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社交
0-3歲是培養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發現孩子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是時候幫助孩子交朋友了。也許孩子對於交友的確有困難,那麼父母就要給寶寶適當的指點和幫助。小雨今年三歲,可以和小朋友...
原創:寶寶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能夠迅速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中,不愛與其它的小朋友講話,不愛與其它小朋友一塊玩,對於別的小朋友主動的問話也不回答,顯得很不合群,很孤獨。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不合群,是...
有效提升孩子「學習方法」的技巧,你知道嗎?(一)
孩子有好的「學習方法」有多重要呢?《禮記•學記》中這樣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意思是說,會學習的人,老師不用費力教,他自己的收穫卻很大;不會學習的人,即便是老師再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