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給孩子的是假陪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晚上,小朋友和爸爸在玩「你來描述,我來猜」的遊戲,小朋友負責描述,爸爸負責猜。

他倆不亦樂乎地玩了一個多小時,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到,很多時候小朋友描述的並不是很準確,畢竟一個四歲小朋友的詞彙量和表達力是有限的,但是爸爸卻能很迅速地反應過來,第一時間猜出小朋友說出的東西,並且失誤率很低,這不得不讓我這日日陪伴在娃身邊的媽媽佩服。

後來,我認真地思考了這件事情,雖然爸爸每天陪娃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但是關於娃的一切爸爸都記在了心裡,不管是娃關注的食物還是玩具,不管娃看的電視還是讀的書,不管是娃去過的地方還是做過的夢,甚至每天玩的遊戲,只要跟娃相關的,爸爸都很上心。

說到這,還真有點慚愧。

在我心裡我一直都很清楚,陪伴是最好的愛,但是很多時候,我雖然陪在娃身邊,由於繁瑣的家務,不得不把娃丟在客廳里一個人玩;跟朋友聊天時,會忽視孩子的存在;陪孩子看電視時,也會心不在焉;在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想起未完成的工作……忙亂的生活步調,讓我總是陷入「人在,心不在」的假陪伴里。

有很多父母跟我一樣,選擇了陪伴,但缺乏「用心」地陪伴,有一份《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指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七成的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成為了低頭族。

手機確實讓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能夠全神貫注,不能及時回應孩子的眼神和說出的話。

長此以往,由於看手機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是持續性的,而是「片段化」的,一旦孩子製造了預料之外的麻煩,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先批評孩子,這樣一來只能讓孩子日後選擇更加危險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關注。

如此,我們「低頭式」的陪伴,只會給孩子帶去不可彌補的傷害。

這是一個靜下來就會讓人感覺到焦慮的時代,當我們跟孩子在一起,如果不能全心的放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人在,心不在」的教養冷暴力。

台灣有一項關於幼兒發展調查報告指出:「新手媽媽,一邊哺乳,一邊使用電子產品的行為和時間,列入可能不利於情緒教養的標準之一,因為缺乏眼神的交流和互動,孩子會感覺到被冷落,從而變得煩躁不安。

」所以,心不在焉的陪伴,時常會讓我們忽略孩子的情感,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受不到我們的愛。

愛爾蘭歷史學家威廉·勒基說過:「人生中很多時間,我們願意付出一切,只為換回昨天,然而多數的時候,我們的昨天,卻過得不知感激也不享受。

」如此,為了不給我們教養的歲月留下任何的遺憾,為了結束我們「人在,心不在」的假陪伴,我們需要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及時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真誠的陪伴。

每一個孩子都試圖爭取父母的注意力,當我們去觀看孩子的演出或者被邀請參加孩子的集體活動時,請好好注意孩子在場上的表現,不要只透過小小的螢屏來欣賞你眼前美好的一切。

每天晚上,放下手頭的事情,為孩子讀幾個故事,陪孩子進入夢鄉,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很期待的事情。

這對孩子來說,是除了玩耍以外,每天最幸福的時刻。

孩子性格的養成,一大部分時間來自於玩耍間的互動,當我們陪孩子遊戲的時候,儘量做到心無旁騖,全心地投入孩子設置的遊戲情景中去,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成長。

亦啟讀繪本推薦

《親愛的小魚》

《我爸爸》

《我媽媽》

《大猩猩》

《我想要愛》

《爺爺變成了幽靈》

《月下的貓頭鷹》

《小貝弟的大夢想》

《獾的禮物》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亦啟讀——您身邊的閱讀專家。

堅持,只為孩子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

前幾天象媽看到一個新聞,事情是這樣的:一位爸爸反映,自己3歲的兒子被同學的媽媽欺負了,那位媽媽拉著她兒子的手向自己兒子的頭上、臉上打,喊著「要打回去」,三天了一直等不到對方道歉。這位爸爸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