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幼兒安全感、歸屬感的建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與人進行交流,建立信任關係的前提就是安全感,安全感也是心理健康所包含的重要部分之一。

今天我主要是解決一下幾個家長的問題和孩子常出現的問題。

上次有個媽媽問我孩子睡覺吃手指,用了各種方法,都不行。

其實這就是孩子安全感的問題。

孩子睡覺有吃手指的,有摸耳朵的,有抓頭髮的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孩子覺得這樣做有安全感。

那位家長最擔心是孩子手放嘴裡怕有細菌。

我不建議家長恐嚇、大聲呵斥孩子改掉習慣。

孩子在母體的狀態就是身體蜷縮,手放嘴裡的。

孩子出生後部分孩子保持這種睡覺吃手的習慣。

我建議:1、睡前洗手;2、找孩子喜歡的玩具、娃娃或者媽媽的衣服來替代孩子吃手。

就是取代法,用孩子喜歡熟悉的、同樣可以保護孩子的東西,來替代吃手指。

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娃娃會保護他,放在小朋友床邊就會很安全,慢慢過渡,等孩子過渡到睡覺抱娃娃,就可以慢慢想辦法過渡到自己睡覺了。

其實孩子大了就不會吃手了,也不會找娃娃抱著了。

這種行為只在孩子小時候才有,不會終身跟著孩子的。

另外側面已經給了我們一個信息,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孩子安全感的方法方式很多。

像蔡偉忠示範班,有個孩子自打入園就抱著小熊,寸步不離的抱著小熊,不跟大家玩,一個人抱小熊在一邊自己玩。

這樣的孩子在新環境中很難適應,缺乏安全感。

那麼新生入園,對於一些苦惱的孩子就需要他們熟悉的物品。

在自己的班級,可以帶一些全家福,帶一些熟悉的玩具物品等。

等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再拿去這些東西。

對於這類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無論是有依戀物品,或者睡覺吃手,抱娃娃等,解決方法很簡單,從生活中入手,秘訣就是:讓孩子感到愉快。

新的環境如何讓孩子愉快?

1、一起玩遊戲,這個新生入園家長可以陪的,幫助孩子適應, 2、告訴孩子每個小朋友長大都要來幼兒園的,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愛他,不是不要他,有的家長不說清楚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搞的孩子以為媽媽不要他,有的可以哭一整天。

3、撫愛是交流,就是到了新環境,媽媽笑著摸孩子頭,拉她小手,微笑,用肢體語言暗示孩子沒事的。

如果到了新環境家長說「別怕,沒事的」,慘了,你在暗示孩子害怕。

你越說別怕孩子越怕,不說,就是微笑鼓勵孩子。

另外我要說幾個特殊情況的,第一個是老人或者媽媽,總該嚇唬孩子 「再不聽話不要你了」,再不。





就。







這樣的話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大家儘量避免,對孩子心裡發展實在很不利。

最真實的例子,示範班有個孩子,他媽媽總說不聽話不要他,結果搞得孩子做什麼是都害怕媽媽不要他,有時自己想著想著就會哭。

這樣的孩子最缺乏安全感。

所以對於性子急的家長,和缺乏耐心的家長,我給的建議是,儘量不要說威脅孩子的話,不要大聲呵斥孩子。

實在改不過來,我建議家長用語言替代法。

把「再不聽話就不要你」換成「你這樣媽媽很難過,不要這樣了好嗎」。

白天孩子唄家長大聲呵斥,膽小的孩子晚上會做噩夢的、會哭醒或者驚醒。

另一種特殊情況就是,二胎。

就是孩子上小班,媽媽懷了第二胎,這種情況孩子也會感到不安。

突然多了個小弟弟或小妹妹,什麼都要讓這他,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具體做法:給孩子一個憧憬,有小弟弟多好,找些哥哥照顧弟弟的故事說給孩子。

另外配有使命感,「我長大了可以照顧更小的小朋友,感到很光榮」。

這中使命感灌輸給孩子,等小弟弟出生,媽媽邀請孩子一同照顧小弟弟,這樣就會順其自然的過渡哥哥照顧弟弟,謙讓弟弟的。

如果缺了這部分鋪墊,孩子就會看到全家照顧弟弟,他被冷落,弟弟有吃的他沒有,孩子會欺負弟弟,甚至自卑去發安全感。

所以鋪墊是不可取少的。

第三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回應。

如:媽媽陪孩子上某些課,老師講話時,孩子叫媽媽,這種情況通常媽媽會不理或者很兇的教孩子坐好。

孩子什麼感受啊?如果孩子叫你,簡單回應一聲就好「哦,媽媽在」, 就可以了。

一會對孩子好一會對孩子凶,也會讓孩子缺發安全感的,所以家長的情緒態度,要保持一致。

第四點,無論到了哪裡的新的環境(幼兒園,電影院,媽媽同事家裡等),大人先把自己的感受和安全感傳遞給孩子。

用語言,如「這時電影院,一會就可以看電影了,放電影的時候燈會滅掉,媽媽很勇敢,寶寶呢?」;再如「這是媽媽好朋友的家,我們來做客,這就是媽媽常跟你說的那個很有意思說話總會把人逗笑得阿姨家」。

到了陌生環境,一定要事先跟孩子鋪墊一些語言,讓孩子覺得這個地方沒想的那麼糟糕。

再如孩子快上學之前,先帶孩子到學校、幼兒園去看看、走走、玩一下,持續幾天。

然後多和孩子說些關於學校幼兒園的有趣的事情,給孩子一個憧憬,這樣等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情緒就不會那麼糟糕了,也不會那麼害怕。

第五種,就是與陌生人,換句話就是與第一次見面的人打招呼。

孩子通常會躲在媽媽身後,這時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問好,媽媽先主動跟那個人說話、聊天。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孩子未來的老師,但孩子不知道,先不理孩子,媽媽先跟老師說話,讓孩子觀察,讓孩子想,哦,原來這個人跟媽媽是認識的啊,然後慢慢的孩子就會熟悉適應,安全感也隨之而來。

前面我已經說了,安全感是人與人進行交往,建立信任關係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語言,就是溝通。

平時媽媽邀約幾個同小區的媽媽們,或者孩子同班級的媽媽們。

大家都帶著自己的寶寶一起去公園玩,一起交流,一起遊戲,慢慢的孩子很快就會適應新的環境,熟悉適應接觸不同的人。

孩子的交往圈子先擴大些,不要老是老人或者而父母陪孩子,那樣的話,孩子的安全感範圍永遠都是那麼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園5種絕密止哭招數!

入園前的親子活動,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玩得都很開心,但是第一天開始上幼兒園,便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了,他們覺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從爸爸媽媽離開幼兒園那一刻起,就開始不停地哭,這樣的情景短則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