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必看:寶寶疫苗接種後的反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疫苗本身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和病毒,接種進入身體之後,能夠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和免疫因子,當病原體再次進入身體時,這些抗體和免疫物質就會消除和控制病原體,從而避免了對人體的傷害。

但由於疫苗有病原體的一些特性,注射之後人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特別是孩子,由於接種疫苗頻繁,更容易出現相關反應。

接種疫苗之後出現的反應,多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幾天之後隨著藥物代謝,會慢慢好轉。

但有些可能是較嚴重的過敏反應,或其它疾病所致,家長要能夠識別。

發熱

發熱是接種後最常見的反應,主要是疫苗本身是細菌或病毒,能夠產生一些活性物質,擾亂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和散熱機制,導致發熱。

但接種疫苗之後的發熱,一般只是低熱,很少會出現高燒。

接種疫苗之後,孩子的體溫在38.5℃以內時,可以用溫開水給他擦拭腋窩、肘窩等部位,再多喝一些溫開水,密切監測體溫,一般在24小時內會好轉。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8.5℃,或持續發燒時間超過2小時,應給他服用一些退熱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等。

再多喝水、注意休息。

如果依舊發燒或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治療,可能孩子還有肺炎、支氣管炎等其它引起發燒的疾病。

如果孩子以前接種某疫苗後,有明顯的高熱,下次接種該疫苗之後,要格外注意體溫變化,加強防護,出現發熱早處理,。

孩子第一次接種某疫苗時,不用特意服用退熱藥,接種完之後,密切觀察情況,再隨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紅腫

紅腫是疫苗接種之後較常見的反應,主要表現是孩子接種的皮膚局部發紅、腫脹,有時會有滲出。

接種疫苗後出現紅腫、丘疹等,主要因疫苗本身是一種病原體,會刺激身體有炎症反應,導致局部皮膚血管擴張、液體滲出增多,出現紅腫反應。

此外,注射疫苗時,針管對皮膚有輕微創傷,某些孩子可能對該刺激較敏感,也會引起紅腫。

孩子注射完疫苗之後,家長要看護好,一定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潔,不要穿太緊的衣服,或用衣物覆蓋注射部位。

如果注射點發紅、腫脹時,要密切觀察紅腫範圍的大小以及有其它反應。

同時注射完的前3天,用毛巾冷敷紅腫部位,能減少局部血管擴張和滲出,緩解腫脹。

3天之後再熱敷,腫脹會慢慢消退。

如果孩子注射疫苗的部位紅腫難以消退、或症狀嚴重,且同時伴有高燒、皮膚瘙癢等嚴重併發症時,要及時就醫。

硬結

有些孩子注射完疫苗之後,沒有發燒或局部皮膚無紅腫、壓痛,但出現了硬結,這種情況也是疫苗接種之後的正常反應。

硬結的出現主要還是在疫苗的刺激下,孩子的皮膚出現了炎症、修復等反應。

硬結出現後,一般持續時間較長,大約需要2~4周才能消退,有的孩子可能會更久,幾個月之後才能徹底消失。

這種情況家長不用過分擔心,硬結不會給孩子身體造成損害,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在注射完疫苗3天之後,熱敷結痂部位,則有助於硬結消退。

需提醒的是:卡介苗注射之後,局部會出現紅腫、化膿、破潰、結痂、疤痕等反應,整個過程大約持續3~4個月。

除此之外,其它疫苗注射之後不會出現膿包樣改變,家長需提高警惕。

其它反應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提醒:有些孩子注射完疫苗之後,會有輕度的乏力、精神狀態差或很容易激惹哭鬧,有時睡眠、吃奶也稍差。

這均是疫苗注射後的正常反應,一般在2~3天之後會好轉。

如果接種後,孩子出現了劇烈咳嗽、嚴重腹瀉等,應及時去醫院。

可能是孩子對該種疫苗過敏,或體內免疫反應過於強烈所致,需立即採取治療措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寶寶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原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漸減弱或消失,因此,必須適時地給他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他的防病能力,維護他健康成長。兒科專家表示,預防接種是目前幫寶...

寶寶接種疫苗,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怎麼辦?

寶寶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乏力、哭鬧、吃奶差、睡眠稍差、發熱、注射局部輕微紅腫等「不適症狀」,這是大多是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出現這些反應時,一般情況下不用帶孩子到醫院,除非出現劇烈的咳嗽、嚴重腹瀉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