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你不知道這些就去接種,我只能說你膽子真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爆發、減少其造成的殘疾和死亡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疫苗接種後,部分寶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到底打疫苗有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出現這些反應家長要怎樣處理?

免費和自費疫苗都推薦接種

免費疫苗又稱為Ⅰ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必須按規定接種。

自費疫苗指的是Ⅱ類疫苗,是指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Ⅱ類疫苗雖然是以自費自願原則接種的,但是並不代表不重要,只是因為國家經濟能力有限而決定的。

接種疫苗後發熱正常嗎

發熱是接種疫苗後最常見的全身反應,一般在接種疫苗後的24小時內出現,通常體溫都在38.5℃以下,持續時間1-2天,一般不會超過2天。

如果體溫未超過38.5℃,可讓寶寶多休息、多飲水,使用退熱貼、泡溫水澡等物理降溫的方法讓寶寶儘可能感覺舒適,等待反應自行消失。

如果體溫超過 38.5℃,除採取上述措施之外,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

接種疫苗後局部紅腫

寶寶疫苗接種部位出現紅腫是機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免疫反應,因為各種疫苗都是屬於生物製品,而這些生物製品是用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或一些外毒素經過特殊處理後製成的,對於人體來說都是異體蛋白,在進入人體之後就會使人體產生相應的反應。

如接種部位紅腫範圍較小,一般幾天內會消退,家長無須擔心;如果紅腫範圍較廣,較為嚴重,應到醫院就診,但看醫生前要告訴醫生疫苗種類和接種時間。

卡介苗接種後2-3天局部皮膚會發紅,2-4 周形成紅腫硬塊,注射局部會開始紅腫、化膿、破潰、結痂,最後形成卡疤。

破潰、流膿是卡介苗接種後正常的反應過程,只要注意清潔避免局部感染即可。

除卡介苗以外,其他疫苗的接種部位都不會出現膿包樣改變。

接種疫苗後產生硬結

有些疫苗接種後,接種部位皮下會出現硬結,沒有壓痛,這種情況屬於疫苗接種後的正常反應,主要與所種疫苗的種類有關。

家長不需特別擔心,硬結會於疫苗接種後幾周至幾個月內自行消失,不會給孩子造成任何後遺問題,也不會影響到下次預防接種。

疫苗接種後若局部紅腫可冷敷,若局部無紅腫有硬結可熱敷。

同時多種疫苗注射安全嗎

美國兒科學會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孩子同時接種多聯疫苗注射是安全的。

事實上,每一種疫苗在獲得安全資格和推薦使用資格之前,都必須有充足的試驗證明它與其他推薦疫苗合用時也是安全的。

而且現在的疫苗都是經過凈化和改進的,所以孩子在每次接種疫苗時接收到的抗原實際上更少了。

不良反應在大規模的人群接種中客觀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不要把疫苗接種後出現的任何現象歸結為疫苗副作用而懼怕疫苗接種,疫苗接種對孩子來說,一定是利大於弊。

只要我們嚴格掌握禁忌證、在寶寶健康的狀態下接種,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地發生。

文/芳妍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疫苗又出事!上海男嬰接種後死亡

前段時間,山東毒疫苗事件讓很多要給寶寶注射疫苗的媽媽們「心驚肉跳」的,最近,上海又發生某男嬰因接種卡介苗死亡一事,更讓媽媽們憂心不已。一時之間,「卡介苗是什麼,接種卡介苗有危險嗎,要不要接種卡介...

寶寶接種疫苗,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怎麼辦?

寶寶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乏力、哭鬧、吃奶差、睡眠稍差、發熱、注射局部輕微紅腫等「不適症狀」,這是大多是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出現這些反應時,一般情況下不用帶孩子到醫院,除非出現劇烈的咳嗽、嚴重腹瀉等情況。

寶媽必看:寶寶疫苗接種後的反應

疫苗本身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和病毒,接種進入身體之後,能夠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和免疫因子,當病原體再次進入身體時,這些抗體和免疫物質就會消除和控制病原體,從而避免了對人體的傷害。但由於...

寶寶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

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一些傳染性很強、對人體危害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因為疫苗本身就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或病毒,當它進入人體時會對免疫系統進行攻擊,迫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從而達到預防相應細菌或病毒再次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