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被育兒大號騙取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育兒理論五花八門,可是最重要的基礎部分你做好了嗎?由育兒大號的信任危機談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做好孩子價值觀的建設。
一個有原則,有道德,會自律的孩子自然會茁壯成長。
作者:心心媽
前幾天,刷朋友圈得知,育兒類微信公眾號團購遭遇信任危機,當時沒太在意,但一瞬間腦子裡還是閃過:難道是「**媽媽」?昨天翻微博才發現「**媽媽賣假貨」已上了熱搜榜。
很多媽媽爆出從「*媽優選」上買的花王尿不濕寶寶穿了紅屁股,發現膳魔師保溫杯是假貨卻被拒絕不給退貨等等。
昔日的粉絲排好隊講述自己「被騙」的經歷。
是啊,你所能辜負的,都是信任你的人。
為什麼談起信任危機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她?一是因為她的號大,百萬粉絲,影響必定很大。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是因為她在我心裡早已無誠信,早年就爆出各種抄襲。
如今百度「**媽媽」,「抄襲」、「賣假貨」兩詞都與她如影隨行。
她號稱是中國著名育兒專家,名校醫學碩士,每天跟百萬媽媽分享最靠譜的育兒知識。
可是就算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又怎樣?道德問題上有了污點,一切名利便轟然坍塌。
就算你科學育兒,是最懂孩子的媽媽又怎樣?沒有最基本的價值觀指引,教育便無從談起。
價值觀到底有多重要?它能決定一個人的善與惡,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取與舍,一個人窮其一生追求的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事後了解到,當時很多猶太人是有向德國人尋求幫助的。
有的德國人拒絕了,但有些德國人卻選擇了幫助,把他們藏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幫助他們躲過一場浩劫。
心理學家對這些救助的英雄們進行調查,最後發現,這些英雄普遍談到小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教育,父母告訴他們:我們應該去幫助別人,傷害別人是不好的。
而那些拒絕幫助的德國人,說起父母的教育,想到的多是小時候定的那些規矩:我們不能怎樣,我們不應該怎樣等等。
我們總把培養孩子「有規矩」作為教育的目標,卻不知,比這更重要的是豐富的價值觀。
價值觀能由內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而規矩是外在的約束,只能幫助我們培養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
如何向孩子傳遞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呢?看似抽象,卻能踏踏實實地落實在我們日常的行為中。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
」
先做好自己,從價值觀層面深刻地覺察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無可估量。
有時候,磨破口舌講的那些道理,遠不如孩子看見你買菜時主動退回多找的零錢對他觸動更深。
其次,不要強硬的定規矩,而要溫柔地解釋為什麼有這個規矩,解釋的過程即價值觀的傳遞。
比如本來不踐踏草坪的孩子在同伴的影響下開始了不恰當的舉動,我們是生硬地禁止:「不能踩草坪!」,還是「怡吾聲,柔吾色」地勸說:「你這樣踩小草,小草會疼的,我們不能傷害它」?
比如孩子睡前不願意刷牙,我們是堅決地說:「睡前是必須要刷牙的」,還是向他耐心解釋:「我害怕你不刷牙牙齒會蛀掉,健康是很重要的。
」
當然,單純的表達價值觀有時無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需要我們配合更多的溝通技巧。
但潤物細無聲,當我們多傳遞,孩子就會逐漸內化。
最後,學會用價值觀來引導孩子的行為。
當原本急躁的孩子耐心地等你幹完家務再陪伴她時,你可以鼓勵他:「看到你一直在等待,媽媽覺得很開心,你這種行為就叫做耐心」,這比「剛剛你表現的真聽話!」更有效。
同樣,當我們否定孩子的一些舉動時,上升到價值觀層面,才會引起他們的重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要教會孩子從小追求道德的純凈度。
現在的很多成人,喝了一點酒,心想自己還清醒,於是酒後駕車。
做銷售的年輕人過分地向客戶誇大產品優勢,卻極少談到風險,卻還認為自己總體來說算是個正直的人。
一旦沒有了道德上的絕對追求,人就很容易一點點的迷失掉。
我們跟孩子說:「不要做一個不正直的人」,這比「你不能撒謊」更有效。
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做一個貪心的人」,這比「不要一下子拿這麼多糖」更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直接說:「你是一個不正直/貪心的孩子」,這是在給孩子貼標籤。
在孩子自我認知初步建立的童年,這樣的標籤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是對事不對人的。
當這些價值觀深入孩子的內心,孩子便有了內在驅動力。
他會自發自願地依據自己的道德標準決定所作所為,而不是靠著家長的獎懲來權衡,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會被社會的利益所牽引,不會盲從於自己不認同的價值觀,由此便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
(作者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孩子這麼小就已經管不了了,原來根子在這裡!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
警惕!你的這些行為正在塑造「熊孩子」!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