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最忌諱的是父母的短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什麼叫做父母的短視?短視對孩子的成長會出現怎樣的影響和危害?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作者:心心媽
我見過這樣的父母:
-
超市里,看到堆在貨架上的堅果,就隨手剝幾個給孩子吃,沒人看見就以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孩子是多吃了幾個堅果,可這種偷偷摸摸占便宜的行為會給他的未來帶去多少「自卑」?
-
小區里,倆娃搶玩具,一孩子著急了,揮手就打過去,家長忙過來讓孩子跟對方賠禮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別人說:「我家娃是不會吃虧的,厲害得很呢!」保護自己是需要的,可「不肯吃小虧的人終究要吃大虧」,這樣的道理父母不懂嗎?孩子是最敏感的觀察者,他聽出了你的肯定,未來就會變本加厲。
-
斑馬線邊,綠燈還沒有亮起,媽媽就急匆匆地抱著孩子過馬路,孩子稚嫩地聲音響起,提醒媽媽:「綠燈還沒有出來呢!老師說了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媽媽應付著:「我這叫隨機應變懂不懂?沒有車就可以過了!」你是多搶得了幾秒鐘,可未來,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會不會在「虎園下車」?
育兒先正己,父母的價值觀若是偏離了,就無法避免教育中的短視。
孩子是我們的救星,有了孩子,我們便擁有了生命中第二次成長的機會。
我也見過這樣的父母:
-
孩子不吃飯就追著喂,孩子鬧著說要邊看電視邊吃飯,父母妥協:「開了電視就要自己好好吃哦」,孩子答應,電視打開,孩子心不在焉的幾分鐘塞一口飯,一頓飯吃上一個多小時,冷了又熱,熱了又冷。
下次吃飯照舊還吵鬧著要看電視,要不就不吃。
久而久之,看電視成為吃飯的標配。
飯是勉勉強強吃了,好習慣呢? -
一次飯局上,一位母親半開玩笑地和大家說,3歲的女兒想買一個玩具,她承諾女兒明天就買,等到第二天到了,女兒問起,她又說我答應你了明天再買啊。
女兒分不清時間,每天都被這「明天」打發。
她笑3歲小孩好哄,自己如此機智,卻不知已失去了最寶貴的信任。 -
朋友跟我說,每次她出門,姥姥就會故意轉移孩子注意力:「我去帶你看小狗!」其實並沒有小狗可看,只是把孩子哄進房間,好讓媽媽溜走。
如此幾次之後,孩子更加粘人,媽媽在時,他一刻不停的盯住媽媽,生怕媽媽突然消失,對姥姥的「誘惑」也無動於衷,任何人都哄不走。
家人都說這孩子太黏媽媽了不好,可是是你們沒有給她最起碼的尊重和安全感啊。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短視地認為hold住當下就好,我們或懲罰、或賄賂、或妥協、或哄騙……,無規矩無下限。
因為認認真真的堅持原則、耐心溝通遠比本能「應急」反應複雜得多。
可這樣養出來的多半是「熊孩子」,他們漸漸長大,開始學會把哭鬧當手段,與大人講條件討價還價,隨著「博弈」升級,大人越來越力不從心、難以應付。
我還見過這樣的父母:
-
她說自己是全職媽媽,成就感已無從實現,但孩子就是她的價值體現。
她給孩子英語啟蒙,用力之大,孩子的英文水平已超過了中文。
就連日常中普普通通吃個香蕉,也硬要孩子遵從她設定好的關於「剝香蕉」的英文對話,回答上了那幾個關鍵單詞,才能痛痛快快的吃。
力氣都用在娃身上,卻放棄了自我提升,這樣的教育讓孩子窒息,也最終會失控。 -
還有一個媽媽,在孩子很小就教娃認字學拼音,家裡掛滿識字圖。
朋友圈也滿滿全是孩子背詩說英文的視頻,自稱孩子學習熱情相當濃厚,可我卻留意到視頻里孩子背誦時的不情不願。
沒有孩子喜歡家長刻意去考察她的知識掌握度,不僅功利且會顯示出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
而我們過分地去展示孩子習得的知識,其實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教育成果,但孩子的心理你在意了嗎? -
另一個媽媽在生娃之後也加入「曬娃」大軍,可她不曬日常,她曬的總是孩子幾個月就會有意識的喊爸爸媽媽,幾個月就會翻身、爬行、走路。
各種超常表現,讓她自豪不已。
可這真的是最重要的嗎?
那麼,為人父母的職責到底在哪?起跑線上的教育絕不是知識、技能的領先,而是生活教育、體驗教育。
如果暫時的領先那麼重要,那四歲才會說話,七歲才識字的愛因斯坦如何解釋?童年口吃的邱吉爾最終成為演講大師又如何解釋?80歲才開始成名的原始派畫家摩西奶奶是不是很失敗?
你可以說這都是個例,但不得不承認人的一生的發展是持續性的、終生的,每個階段對未來發展都具有同樣重要的影響。
這一場厚重而持久的積累,需要我們踏實走過。
我們要知道,育兒中父母正確的價值觀是根本,無聲無息地被孩子吸收著。
也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是整個生命長度的考量,而不是階段性流水線般的闖關。
唯有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多地看到品格、習慣、價值觀這些軟實力對一個人的終身影響。
唯有這樣的思考,我們才能不盲從、有主見,時刻從容地掌握著育兒的大方向!
(作者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是不是也被育兒大號騙取過?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育兒理論五花八門,可是最重要的基礎部分你做好了嗎?由育兒大號的信任危機談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做好孩子價值觀的建設。一個有原則,有道德,會自律的孩子自然會茁壯成長。作者:心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