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果這樣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的教養方式貫穿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影響最深遠,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如果教養方式不對,好孩子也能被教成熊孩子。

教育孩子,請記住,這些行為要不得,父母這樣做,會讓好孩子被教成熊孩子!

1. 給孩子特殊待遇

現在的家庭中,大都是獨寵一孩,這也就導致孩子會經常享受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家裡好吃的東西全都是給孩子的,大人們誰都捨不得吃等等。

長此以往,這樣只會讓孩子毫無感恩之心,覺得大家對他做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變成一個自私自利、沒有同理心的小壞蛋。

2. 犯錯時當面袒護

很多家中常見的場景就是,父母分別扮演紅白臉,一個嚴格,一個溺愛,在平時的生活中,這也許會調節孩子生活的壓迫感和緊張感。

但犯錯了之後,父母就不能再這麼做了,明確孩子所犯的錯誤,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父母雙方態度要一致,不能出現一方嚴格,另一方偏袒的情況。

這樣會讓孩子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對是錯,進而導致無是非觀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3. 時刻以孩子為中心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媽媽會將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把夫妻關係及家庭關係都放在一旁,家中所有人都圍著孩子一個人繞,這樣不僅影響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和諧,更讓孩子認為自己才是整個家的中心,覺得所有人都必須圍著自己轉。

社會上經常發生的一些惡性事件,大都是犯罪方覺得對方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害人害己。

4. 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分對錯,毫無規則的去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會讓孩子養成不懂珍惜、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家長要理性地對待孩子所提出的要求,順便想一想,如果哪天他的要求開始超過了你的能力範圍之內的時候,你該怎麼做呢?

5. 允許孩子懶散生活

允許孩子挑食、睡懶覺、看電視玩遊戲沒有節制等行為,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懶散、不懂自律的人,這樣會讓他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人得過且過。

6. 央求孩子做某事

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應該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能以央求、哄求的方式去對待,這樣會讓你的威信全失,孩子越來越不聽你的話。

家長總是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孩子也只會不把你的要求當做一回事,你所有的說教在他的心裡都毫無作用。

7. 過分緊張孩子

孩子一摔跤了、生病了,家長就驚慌失措,這種過度緊張的態度,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嬌慣,最終會導致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變得膽小而懦弱。

8. 對孩子一切包辦

從來不讓孩子做任何勞動,一味地包辦孩子的所有事,三四歲了還給孩子餵飯,甚至開始上小學了,也不讓孩子做所有事,孩子只需要玩好、學好,其他事全都交給父母。

這樣孩子必然不會變得勤勞,動手能力也會很弱,可能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將來長大離家之後, 他的一切不還是需要他自己去解決嗎?

9. 孩子一哭就妥協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哭鬧,任何事情只要孩子開始哭鬧,就無條件的妥協,試過一次之後,孩子也會屢試不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以哭鬧來迫使父母妥協。

這是父母無能的表現,堅守自己的原則,為孩子建立邊界,是父母必須做的一件事,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10. 允許孩子打罵長輩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父母或長輩面前,肆無忌憚的打罵,尤其是那些寵愛孩子的祖輩們,對於孩子做出的一些不尊重他們的行為,只會寵溺的衝著他們笑笑,毫不在意,有的甚至還虧孩子力氣真大。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制止,並指出行為的錯誤性,以防孩子變成一個不懂禮貌的熊孩子。

有以上這些行為的父母,可要改變一下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想讓孩子成才,就要捨得對他說「不」!

做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成為有出息的人,真的是種莫大的幸福。那麼,家長想讓孩子成才,就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3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

孩子不聽話,家長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作者:程躍有的寶寶發起脾氣來讓家長難以招架,有什麼事好好跟他說他根本不聽,吃硬不吃軟,於是家長就感覺跟這樣的寶寶動用「武力」比動嘴要更有效。但是,家長們現在又普遍都接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