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孩子越「懂事」,媽媽越心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李維榕
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聞名國際的結構派家族治療創始人米紐慶的唯一華人入室弟子,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
著有《為家庭療傷》、《家庭舞蹈》、《家庭與夫妻治療》等書。
我又見到那個自稱倒楣的小男孩,他只有八歲,卻堅持我不可稱他為小朋友,起初我以為這只是孩子的胡扯,後來才發現,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個小孩子。
小孩的身世極度坎坷,他來自暴力家庭,父母離異,長期母子相依為命。
母親說,一直以來,很多心事都無法向外人訴說,孩子很自然地就成為自己的心腹。
這是一個超級聰明的孩子,想像力豐富,不知不覺地,他變得自己比大人更加成熟,老氣橫秋。
那天,母親把獨居內地的外婆帶來,三代人共處一室,母親一方面要處理孩子,一方面又要照顧老母親,只感到心力俱疲。
她不停地數落老母親的種種不是,孩子周轉在她們中間,對兩代女性都是照顧有加。
為她們提供茶水,呵寒問暖。
不停提醒我對外祖母要說國語,我與其他人說話時,他又叫我不必再用國語。
對於大人的行為,不但觀察細微,而且習慣性地不斷給你提示,監管著你的一舉一動。
在家庭治療的研究中,有一個parentified
child的概念,基於種種原因,有些孩子變成「父母的父母」,而不是父母的孩子,這個八歲小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孩子對家庭忠心耿耿,由於長期擔任安慰及保護大人的角色,他們的位置,從父母的後輩,轉為平輩,甚至長輩。
很多父母管教不了的孩子,都與這個現象有關,怎樣把這些孩子放回孩子的位置,卻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
首先,我們要細微觀察,這個現象怎樣出現在孩子與父母的互動當中。
像這個案例,我們很快就發現在他們母子的交往中,只有孩子不停地吩咐母親做事,卻很少見到母親成功要求孩子做事。
母親與我們談話,孩子也不停干涉。
他說,母親是他的,只能聽他的。
母子的緊密程度,像兩個連體嬰。
我與孩子的關係本來不差,但是當我要求母親制止孩子不停介入大人談話時,這個簡單的要求,即時引起孩子全力的對抗。
一個本來討人喜歡的孩子,立即就變成無法管制的小霸王。
他在背後攔腰抱著母親緊緊不放,母親怎樣也甩他不下。
母親不論怎樣避開,他也隨之跟上。
母親叫他坐下,他就咿咿啞啞地自說自話,不肯罷休。
母親投訴,快被兒子弄到精神崩潰了!但是她也長期習慣於與孩子糾纏,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很難斬釘截鐵。
一句簡單的指引,總是加上很多解釋,然後眼睛盯著孩子不放,她不知道,這正中孩子下懷,因為孩子要的就是她的專注。
我們越是支持母親管教孩子,孩子就越是千方百計阻止我們。
他不是死命拉著母親不放手,就在我們旁邊摔東西,搬動家俱,或挑釁外祖母。
我們示意母親不理他,他就坐著那裡大聲痛哭,咆哮著罵我們:你們每個人都在針對我!
一哭二鬧都不成功,母親說他在演戲。
孩子終於使岀他的殺手鐧。
他雙手擁抱著母親,深情地說:我愛你,我們是一起的,我們兩個人一起就夠了!
然後按住母親要吻她,他吻一次,就數一,二,三,說要吻她一百次!
母親掙扎著要推開他,面上卻表露著無比的享受,孩子最後成功地用自己的身體把母親壓倒在沙發上,吻個不停。
甚至跪在地上向母親求婚:你嫁給我吧!
旁人都問這孩子是否戀母狂?我卻想;這母子二人經歷了很多悲歡離合,他們互相依賴,在彼此身上尋求安慰,又有何不可?況且孩子這次行為,有很大成份是針對我們,我答應過幫他離開兒童院回家團聚,條件是要把他變回一個母親管教得了的孩子。
怎麼讓一個母親的「老伴」,還原為母親的「孩子」?整個過程就是削減他的影響力,把他降位,他又怎會乖乖就範?怪不得他使出渾身解數,一定要打敗我們。
我們費了很大的勁,陪著母親與孩子大戰幾個回合,到最後,還是孩子占上風;不過在這過程中,母親真正體會到不能再與孩子合成一體。
她說,自己一直都知道不應該與孩子貼得太緊,要有彼此的空間,但是執行起來才知道有多困難,因為母子之情千絲萬縷,長期彼此依賴,又怎能忍心一下子就把孩子推開?
不單是母親,我們工作人員也是於心不忍。
孩子在成長中,自己需要保護時,反而要去保護母親,在自己情緒混亂時,反而要去照顧母親的情緒,他自己的需要一直被忽略,在無助中他學會指使別人,用自己的行為控制別人的行為,結果因為母親應付不了,就被送入兒童院;現在助他岀院,我們又要把他打回原形,強化母親的權威,讓她成功做母親。
他的不甘心,他的忿怒,他的掙扎,他費盡心機的反抗,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讓我覺得好像出賣了他的信任。
而這只是工作的開始,我們仍需再接再厲,堅持把他放回孩子的位置,怪不得他說自己是這世上最倒楣的人!
人是應該越長越大的,我們卻要把這過份早熟的傢伙變回孩子,這過程實在有點荒謬,怪不得如此吃力。
關注十分心理,收穫更好地生活
《心理月刊》創始團隊攜手優秀心理從業者
我們了解痛苦,更了解快樂
微信:shifenxinli
懲罰: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對於懲罰二字,在學習正面管教的內容之前,我也是不提倡懲罰孩子的媽媽。但是有時候我們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在當下,大腦蓋子掀開的時候,我們都會忍不住的大吼甚至懲罰孩子。在我家,孩子受到過的最大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