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疫苗接種後有副反應?別擔心,寶寶也需要接受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疫苗是寶寶的保護傘

是寶寶免疫形成的第一道防線

所以接種疫苗是寶寶必須要做的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接種疫苗後也會有一些副作用產生

不過家長不用擔心

當發現接種副作用時

做到心中有數

或及時詢問醫生就診即可

疫苗接種

有時

要打幾次

為什麼

一種疫苗

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

預防接種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

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

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接種反應

如何看待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接種疫苗是安全的。

不過疫苗畢竟是一種異物,部分兒童因個體差異會在接種部位發生紅腫、疼痛、硬結等,或出現發熱、全身不適、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這些都是預防接種後的一般反應,病情輕微,多在1-2天內自行恢復,必要時就醫。

極少數兒童在接種後可出現罕見的異常反應,如無菌性膿腫、過敏反應等,病情相對較重,需要及時治療。

另外,如果兒童在接種疫苗時正處於某種疾病的發病前期,或存在某種潛在的疾病,在接種後碰巧發病,被稱為「偶合症」,與疫苗本身無關,很容易與接種的不良反應混淆。

為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兒童家長應該在接種前了解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配合接種人員提供兒童的健康狀況並了解兒童的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後,兒童要在接種門診留觀30分鐘,一旦出現可疑反應可得到及時處理。

常見預防接種一般反應如何處理?

發熱:疫苗接種後,因為疫苗是外源性蛋白質,引起少數寶寶發熱是較常見的一般反應,多在接種後24小時內出現,24到48小時內自然消退。

如只是單純發熱,38.5度以下物理降溫,38.5度以上加服不含阿司匹林成分的退燒藥對症治療;如果以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38度以上服退燒藥並密切監測體溫,過高及時送醫院。

紅腫硬結:因為某些疫苗中的佐劑成分不易吸收,會導致少數受種者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輕微的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

較大紅腫硬結處理方法:接種24小時內冷敷,收縮血管,使紅腫硬結縮小;接種24小時後熱敷,擴張血管,促進紅腫硬結消散。

每天三次,每次十五分鐘。

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接種部位,以免感染。

卡介苗的「疤痕」反應很正常!

皮內接種卡介苗後,絕大部分受種者於2-6周左右在接種局部出現紅腫,以後化膿或形成潰瘍,3-5周結痂,形成疤痕,這是接種卡介苗後的正常反應。

少數受種者會推遲出現反應或反應時間延長。

注意:卡介苗的紅腫硬結不能熱敷,請脫痂前寶寶儘量不要游泳。

潰瘍時不要搽藥或包紮,保持局部清潔,穿寬鬆的衣服,如有膿流出,用無菌棉簽擦拭,不要擠壓。

結痂後痂皮一定不要提前揭去,等自然脫落。

但是不是每個人接種卡介苗都會出現上述反應,上述反應亦與接種效果無關,無反應者不需要複種卡介苗。

目前國家已規定,即使卡疤沒有產生,也不再複種卡介苗。

圖片:百度圖片;文:新浪育兒

我國政府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非常重視。

國務院於2016年4月13日修訂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強調建立完善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

江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財政廳聯合頒發《關於改革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機制的通知》(蘇衛疾控【2016】2號),從2016年1月起,在江蘇全省範圍內第一類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機制由「財政補償」轉變為「保險補償」。

在江蘇,政府已經為每一名在省內規範接種門診接種的適齡兒童購買了第一類疫苗基礎保險,同時鼓勵家長給受種者購買第一類疫苗補充保險,以獲得更高水平的保險補償,抵禦預防接種過程中的意外風險,並對自願購買補充保險者附贈額外的補償救助。

按保險條約,受種者接種疫苗後如果發生異常反應,除了可以獲得政府購買的第一類疫苗基礎保險的基礎補償,還可以獲得家長購買的第一類疫苗補充保險的高額補償。

疫苗接種

保險補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