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你做對了幾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談起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有什麼技巧?不就是和孩子說話嗎?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啊,送他上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孩子很多。
記得一位來諮詢的十六歲男孩媽媽說,:「我每天都想跟孩子聊聊,但是他根本不想和我說話,我只好每天在孩子上學前跟他叮囑幾句,可是他好像不太喜歡聽。
」這位媽媽說,孩子剛上學的時候還願意跟她說說一些學習的事情,但是慢慢的孩子就單方面拒絕跟她交流了。
而我在跟這位媽媽溝通的時候,發現她的言語中傳遞的是慢慢的焦慮的情緒,和不恰當的言辭,言語中不時夾雜著:
「我說的這些都是為他好啊!」
「我讓他好好學習把名次提高也是為了以後升學能夠順利些......」
「他不好好吃飯,餓壞了怎麼辦?」
……
大家看到這些話語,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我們平時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也多是想到什麼就直接傳遞給了孩子,而且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這位媽媽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所以孩子會很反感。
記得有句現在網上的流行語「世界上有一種冷叫你 媽媽覺得你冷」就是這樣的一種感受。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聽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
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內心的擔憂和語氣的急促,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聽者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
這一基礎意味著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著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如此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
什麼是有效溝通?
有效溝通大多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這也是作為管理者必備的一項素質要求。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就是我們的溝通目標,而有效溝通就是必備的素質之一。
溝通不善,會出現交流障礙,造成誤會和曲解,有效溝通是孩子和家長雙方語言和情感交流的橋樑,幫助你雙贏解決問題衝突,輕鬆實現目標方式。
在講家長和孩子如何有效溝通的方法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現場的剛才還笑的東倒西歪的觀眾,此時都沉默了,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才真正的聽懂了孩子的話。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
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1. 聽話不要聽一半;
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大家看完這個故事後,就能夠了解,有效溝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聽
你是否誠心交流,並且是否能夠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並進行有效表達,不僅包括理解孩子的處境、思想狀態、同時包括維護孩子的自尊,加強孩子的自信,再請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聆聽期間,雙方應相互正視,相互傾聽,神情專注。
不要左顧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動作,更不要漫不經心的對待,不要在孩子說話時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評價,這些都不是好的傾聽表現,
真正的溝通高手是一個熱衷於聆聽的人。
善於傾聽,才是父母對於孩子最基本的素質。
如果你在聽孩子說話時,可以聽懂他話里的意思,並且能夠心領神會,同時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應,表示你掌握了傾聽的要領,那麼跟孩子的溝通也會更加有效。
有效溝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緒
作為父母在溝通中要儘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強烈的詞彙。
不要在生氣時溝通,有的家長因為暴怒的情緒無法控制自己,容易語無論次,說很多傷害到孩子心靈的話。
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這時候的「溝通」,往往是父母發泄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經常說:「你讓我很難過」;「你傷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瘋了」。
這容易讓孩子產生被指責的感覺,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許還會讓孩子反唇相譏:「是你自己要生氣的」,或「你難過可不干我的事」。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沒有辦法負責,就不要在這個時候指責孩子,因為你這個時候的狀態是不適合進行良好溝通的。
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著父母的情緒、心態。
幼小的孩子,雖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
即使是襁褓中的嬰兒,聽不懂媽媽的話,但是媽媽說話時是充滿耐心的關愛,還是很不耐煩的厭倦,小嬰兒都能體會。
如果爸爸把在單位里的不公待遇的情緒帶到語言中;如果媽媽把在家庭中的疲憊感或者對配偶的不滿帶到語言中;這都是你們自己的情緒問題,你的言語中的破壞性情緒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孩子只是聽見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要麼是心裡不服激起強烈反抗,爆發親子矛盾;要麼是照單全收無限懊惱,減低對自己的評價。
與孩子說話,父母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很多父母因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當看見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現,著實的著急,恨鐵不成鋼就會出現焦慮情緒。
焦慮的情緒會傳染,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更難以專注於自己的發展。
欲速則不達,人處於焦慮狀態中,不要說發揮潛能,往往連原有的能力都無法正常發揮。
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常常讓孩子對自己有更多的負面評價,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好父母最要緊的功課。
有效溝通第三大技巧:準確的表達
成人面對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這樣表達,就很難保證有效溝通。
孩子根本沒有聽懂,自然沒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
因此,父母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
儘量把話說得明白準確,少繞彎子。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小事例,你們就可以感受到語言的準確表達有多重要了。
小強的媽媽對他說:「你可真懶,你這是什麼學習態度呀?」。
這樣說小強會摸不著頭腦,心裡還會犯嘀咕:我又犯什麼錯誤了?
但如果如果媽媽換種方式來表達:「小強,最近三天,你連續三次作業都寫到10點了,可以說下為什麼嗎?」這樣你要表達的意思就具體清楚了,小強就知道是講什麼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溝通的是寫作業慢的原因。
同樣,如果您想表揚一下孩子說:「小強,你的學習真棒!」。
你用這樣的方式表揚小強,他定會不痛不癢的。
但是你如果這樣說:「小強,媽媽對你昨天寫作業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樣做節省了1個小時的時間」。
這樣小強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他能夠明確知道學習方法對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尋找更好的學習途徑,自我成長。
父母平時對孩子說話,語言越準確越好。
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
而且,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有效溝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說話
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內容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即使成年人也會有這種感覺,更何況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沒有能力分析父母說話的良苦用心。
父母如果對自己的語言方式作些講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結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結果表達給對方。
比如,你想讓孩子幫你洗碗。
如果你說「你去把碗給我洗了」,這種命令性的言語總是讓人不舒服有抗拒感。
同樣的意思換一成巧妙的表達:「如果有人幫我洗碗,我會很高興」,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說,如果直接要求別人做某件事,通常會遭到拒絕。
但如果你清楚地說出你希望的結果,對方就會知道怎麼做,還會樂意去做。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親子溝通,也適合夫妻之間的良好表達。
我們還可以巧妙餓使用反向表達和反向思考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語言:
比如,你這麼問孩子:「作業還沒有做完嗎?」,他肯定會說「沒有,還差一點!!」這可不是您想要的結果。
但若換句反向表達或反向思考的提問方式,說:「作業全做完了吧?」。
那麼孩子也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我已經完成了多少,離全部還差多少。
家長要做一個彈性溝通者,談話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過」,這樣的詞語。
我們經常跟孩子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類的話後,很容易會再加上「但是」或「不過」這樣的字眼。
如果使用這些字眼,你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認為他的觀點在你的眼中是「錯的」,或者不關注他所說的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你說:「媽媽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這句話的意思讓人聽起來就變成「你說的沒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換成「也」,這麼說:「媽媽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我這裡也有一個很好的主意,不妨我們再討論討論?」。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聽起來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說話方式,能夠獲得不同的溝通效果。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和技巧,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這種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輕鬆和愉快,而不是出現了不滿或者牴觸的情緒。
有效溝通第五大技巧:真誠的讚美
人性的弱點是喜歡批評人,卻不喜歡被批評;喜歡被人讚美,卻不喜歡讚美人;因此,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但如果把我們親切的眼神帶給對方,冷漠就會因此而消失。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甲乙兩個獵人,有一天他們都打了兩隻野兔回家。
甲的妻子看見甲後冷冷的說:「就打到兩隻嗎?」。
甲聽了心理埋怨到:「你以為很容易打到嗎?」。
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獵,但這次他故意兩手空空回家,讓妻子覺得打獵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
乙的妻子看見乙帶回兩個兔子,驚訝的說:「哇,你竟然打了兩隻?」,乙聽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說:「兩隻算什麼!」。
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獵,這次乙卻帶回了四隻兔子。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張缺乏熱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而發自內心的真誠讚揚,卻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會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家長會習慣性的誇讚:「寶寶你真棒!」那麼孩子聽多了這樣不走心的誇獎,其實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
如果小明和小蘭兩個孩子在爭奪玩具,小明看到小蘭哭了,就把玩具讓給了她,這個時候你一句誇獎:「你真棒」,可是沒辦法撫慰孩子的內心的。
不如說:寶貝,你能夠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為他人著想,真是個好哥哥(具體,讚美孩子的
品質,讓孩子明白自己被誇獎的意義,這才更真誠)。
很多年幼的寶寶都喜歡吃飯的時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總是馬上批評,說
"這樣可不好,不要這樣做。
」他就會很生氣,也並沒有改變行為的意願。
如果你
試著說:「我家寶寶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
」那麼你多觀察下,是不是他會順著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這就是所謂批評什麼得到什麼,而讚美什麼得到什麼。
好的讚美開始於細節,有細節說明你用心,仔細,真正地關注孩子。
所以,爸爸媽媽要在讚美孩子的時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誠在裡面。
以上五個技巧,就是我今天要教給大家的。
希望在生活中家長們巧妙的去運用,跟孩子良好而有效的溝通,讓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在年幼的時候,還是在進入青春期後都能願意跟我們交流,把自己的心裡話對你說出來,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學習優秀的孩子!
父母須知:孩子智力的高低,跟3歲前接收到的語言多寡有很大關係
4歲男孩球球(化名),由爸爸媽媽和奶奶帶到了醫院門診求醫。家長告訴醫生,球球幾乎不開口說話,到現在也只能叫一聲「媽」,連「爸爸」都不會叫,更別說其他詞句了。眼看著其他小同伴說起話來像爆豆子一樣乾...
這3種媽媽再累也養不出聽話的孩子!很多家長第一條就中了
作為新手父母,當孩子在零到一歲的時候,我們最關注的是孩子吃什麼最有營養、吃什麼對大腦發育更好,更關心健康。而當孩子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我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想了解孩子為什麼那麼愛說不...
寶媽寶典第三課:十個月大的寶寶如何早教?
十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會走路了,這個時候寶寶走路還不是很穩,只能站立一小會兒;寶寶這個時候能聽懂媽媽說話的意思,與媽媽可以簡單交流了。這個時期寶寶的好奇心很大,對什麼東西都感興趣,而且會主動要求到...
控制不住脾氣、愛發火的家長,請用輕聲教育試試!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吼孩子幾句心理憋得難受!但是「大吼教育」的結果往往並不理想。其實這麼做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反而讓更加自己生氣,所謂得不償失。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孩子,並且讓自己很快心平氣和的,...
做媽媽的要知道,出生的孩子多大可以聽懂大人說話
對於剛出生的孩子很多做媽媽的都以為他們聽不懂大人說話,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就是連剛出生的嬰兒其實也可以聽懂我們的語言,首先孩子聽懂與大人的聽懂是不一樣,我們大人都是直接用語言來溝通,嬰兒其實也...
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我不知道其他的家庭是否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在我的家庭裡面,出現了一種這樣的現象。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而總是和父母對著來,再加上父母不會和父母溝...
寶寶出生多久可以聽懂大人講話的意思呢?
現在的人都是通過語言交流,比如微信,很多老一輩,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都會選擇語音的方式發信,為此也讓微信的使用更為廣泛,所以說語言其實真的很重要。成人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增進大家的社交關係,那麼剛出...
寶寶不會說話,該如何表達自己呢?多大的寶寶能聽懂大人講話?
現在的人都是通過語言交流,比如微信,很多老一輩,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都會選擇語音的方式發信,為此也讓微信的使用更為廣泛,所以說語言其實真的很重要。成人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增進大家的社交關係,那麼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