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仟葉學校:孩子的壞習慣正在形成,家長怎樣干涉改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程先生的孩子剛剛滿一歲,各方面發育都很好,家裡多了個小天使,讓程先生一家非常開心。

但是,小寶貝最近愛上了掐大人,動不動就在爸爸媽媽臉上,手上揪一下,還挺使勁,這讓程先生非常頭疼。

家長嘗試了很多種方式,比如和孩子講道理,比如孩子掐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掐回來,讓他去感知疼痛。

這種方式對於小寶寶來說,作用並不明顯,而且有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會不斷地養成一些習慣,有些是好習慣,有些是壞習慣。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強化這些好的習慣,讓孩子保持下去。

並且幫助孩子去改正一些壞習慣。

找到壞習慣形成的原因

在孩子習得壞習慣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並不是斥責孩子,懲罰孩子,而是要先找到造成這個習慣的原因,我們要知道兒童是怎麼學習到這些行為的,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藥。

認知理論之父班杜拉說過:兒童的行為主要是通過觀察學習的。

孩子通過觀察他人所表現的行為以及其後果而進行的學習。

所以說小孩子喜歡掐人,可能是生活中在某一個地方學習到的。

我們可以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可能,然後我們再來解決問題。

在程先生的描述中,我們得知,他們經常會和孩子玩一個小遊戲,輕輕地去捏一捏,掐一掐孩子的小手心,和孩子唱童謠。

小孩子在模仿別人行為的時候會去觀察後果,如果這種後果得到社會承認,孩子就會傾向於學習,模仿這種行為。

反之,如果這種後果受到社會的責備,那麼孩子就不會去模仿這個行為。

當我們在和孩子做這個遊戲的時候,會歡笑。

這讓孩子認為,掐別人是一個好行為,他就會學習,模仿。

至於力道方面,他這個階段還是很難控制的。

當然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可能性。

一歲前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精細動作的發展階段,兒童精細動作能力主要就表現為兒童憑藉手以及手指燈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到一歲左右,孩子普遍可以將大拇指和食指併攏起來像個小鉗子那樣去捏一些小物品,

這時候如果孩子在成人身上練習這項技能,家長可能會覺得欣喜,我的孩子學會新技能了,這個時候,就給孩子了一個錯誤的信息,他們會覺得,原來這樣掐爸爸媽媽,他們會開心,就養成了咱們成人眼中的壞習慣。

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說了,孩子模仿是會觀察後果的。

孩子學習會有一個榜樣,我們可以採取不懲罰孩子,而懲罰榜樣的方式。

下次做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們就要假裝生氣的去責備做這個遊戲的人,多次以後孩子就會接受到這個是不被父母所認可的行為,他們也就不會去模仿學習了。

如果孩子還獨立完成這個動作,我們要很嚴肅的告訴他,這樣不對,媽媽不喜歡。

有些家長會說了,這樣的話沒有用,孩子聽不懂,那就要仔細看我們的注意事項了。

1.我們在說不的時候,一定要是嚴肅的!

因為過小的孩子跟成人交流並不完全依賴語言,他們能根據你的表情,語氣來判斷你的情緒,孩子是很聰明的,所以我們說話的時候要配上肢體語言,和表情。

這樣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這個信息。

如果家長在制止孩子的時候,是笑著的,那孩子就沒有辦法判斷你的態度,也就更不說改正了。

2.懲罰要跟孩子的行為對應。

比如說孩子吃奶時咬媽媽,那我們就應該及時停止餵奶,告訴孩子,你咬疼了媽媽,所以媽媽不能給你吃奶了。

直到下次吃奶的時間再餵。

這樣多次,孩子就知道,咬了媽媽就會沒有奶吃,就會停止吃奶時咬媽媽的行為。

3.很多家長使用了我們的方法,在短時間之內無法獲得一個很好的成果,這個是很正常的。

改正這些壞習慣,就和治病是一個道理,我們給您的方法就和吃藥一樣,治標治本,但是藥效沒有那麼快。

所以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

我堅持使用幾個「療程」,你就會看見效果。

希望我們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多一點耐心和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愛孩子,我們要用對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懷有很深的感情,並把它全部表達出來,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的成長就足夠了。但是,當人們談到「愛」這個字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深思對孩子的愛是否與其他的「愛」是一樣的。常常聽大人們討論說「要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