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攻擊性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學前兒童身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幼兒的侵犯行為,如打人,罵人,用東西砸人,毀壞別人的物品等。
對孩子這種行為若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制止,任其發展,等孩子長大後,就容易成為一個驕橫無禮、脾氣暴躁、冷酷無情的人,嚴重的還會出現反社會行為,對孩子本人、家庭及社會都極為有害。
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束手無策,不知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往往使用責備、打罵來教育孩子,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
兒童侵犯行為的產生,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幼兒的社會性模仿。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是最富於模仿的生物,人是藉助於模仿來學習他最早的功課的。
」如在一個家庭中,若家庭成員間經常吵架、打架,父母也經常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一個居民區鬥毆成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就極富侵略性、攻擊性。
另外,孩子接觸到渲染暴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如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等)較多,也極易產生侵犯行為。
二是幼兒的挫折感。
所謂挫折感就是一個人在從事某一項活動時,遇到障礙或干擾,使其目的不能達到所產生的一種失敗感。
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多拉德等人曾著有《挫折與侵犯》一書,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挫折——侵犯」假設。
假設認為:「侵犯行為的發生,總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總是導致某種形式的侵犯。
」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就往往通過侵犯行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這就是上面所舉的那個例子中,為什麼在讓幾組幼兒進入放玩具的房間,要先讓他們經受一些挫折的原因。
這樣能將幼兒的侵犯行為激發出來。
三是不正確的強化作用。
按照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幼兒侵犯行為的結果對其侵犯行為的過程來說,是一種獎勵性強化。
如幼兒通過侵犯行為,達到了一定目的,滿足了某些要求的話,那幼兒還會繼續採用這種手段的。
有的父母對與鄰居孩子發生的糾紛中占上風的孩子得意地誇獎,這也強化了孩子的侵犯行為。
還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罵出一句髒話,受到人們的注意,引起夥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訓斥,都會增強其自我表現欲。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內心是忐忑的、不安的,深怕自己不小心就會把寶貝娃給傷害了。那麼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又踩過多少形形色色的坑呢?一、過分嚴格有...
90%以上幼兒有行為攻擊傾向,孩子家長們要特別注意引導
分類處理「攻擊」黃女士 33歲 公務員兒子長得人高馬大,坐在教室里的最後一排,平時調皮又搗蛋,總喜歡惹別人。每次去學校領他總是讓我頭很大,因為常常會有小朋友睜著一雙無邪的眼睛來告狀說兒子欺負他們...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它最常見於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的行為之中,所以也是歷年的幼兒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高頻考點。那麼今天我們就專門針對於學前兒童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