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您了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季。

不少寶媽留言說,家裡寶寶已中招,有些幼兒園也因此停課。

一則名為「願不在兒科相見」的消息,更是刷爆朋友圈:

消息中,「不隨意親吻孩子手和嘴」的部分,是我們一直提倡的。

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就會高燒40℃嗎?主要是通過大人親吻傳播嗎?甚至有人發文稱,已有皰疹性咽峽炎致小兒死亡的案例發生,隨後被醫學專家闢謠。

接下來,我們就深入了解一下小兒皰疹性咽峽炎。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類病毒引起——都是由腸道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所致,都是急性傳染病。

常見於夏季,每年4~7月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5歲以下兒童是高發人群。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主要有哪些症狀呢?

家長怎樣第一時間發現,孩子感染了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呢?

1、發燒、厭食、流口水

孩子突然發燒,體溫在24-48小時內一下子竄到39-41℃,有的孩子會出現高熱驚厥。

孩子發燒的同時,還伴有流口水、厭食等表現,有的孩子還伴有嘔吐,甚至抽搐。

2、咽喉部有皰疹、潰瘍

大概在孩子發燒的1-2天內,孩子的咽喉部會出現灰白色小皰疹、潰瘍、化膿性白斑。

除了咽喉部,軟齶、舌頭等其他口腔部位也會出現,這些小皰疹、潰瘍非常疼,導致孩子咽喉痛、厭食。

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狀和皰疹性咽峽炎相似。

但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潰瘍只出現在咽峽部位——如果孩子的手、腳等部位出現皰疹,就要警惕孩子是手足口病了。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程

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在剛開始的3-5天是潛伏期。

然後的1~2天,孩子會突然高燒38~40℃,並開始出現咽痛等症狀。

隨後,孩子上齶黏膜開始出現水皰,水皰爆開後就形成潰瘍。

潰瘍的極度疼痛,會讓孩子不想吃東西,甚至嘔吐。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很強,一些幼兒園也因此停課。

但它主要在兒童之間傳播,所以大人親吻孩子導致感染的幾率較小。

雖然大人親吻孩子,導致此種疾病的幾率較小——但大人還是不要隨便親吻孩子,特別是嘴和手。

因為除感冒、口腔疾病、腸胃疾病、流行性肝炎等會通過唾液傳播——90%以上的成年人體內都攜帶有皰疹病毒,而這種病毒就潛伏在唾液腺中。

孩子免疫力很弱,皰疹病毒一旦通過親吻進入孩子體內,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致命的傷害。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就不能去幼兒園了,要在家退燒、休息,家裡如果還有其他孩子,也要及時做好隔離。

因為是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對抗細菌)沒有用,不要給孩子隨便服用抗生素。

在孩子1-2周的病程中,家長要把握兩個重點:

1、退燒

高燒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突出特徵,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物理降溫——比如溫濕敷、溫水澡、少穿衣服等(高燒捂汗容易脫水)。

但孩子體溫超過39℃時,應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以防孩子高熱驚厥。

2、補水

高燒的孩子要多補充水分,防止脫水,但因咽喉潰瘍非常疼痛,孩子大多會拒絕喝水、進食。

所以要給孩子選擇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牛奶、菜粥等,少量多次的哄餵孩子喝涼白開。

如果孩子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頻繁嘔吐、抽搐、渾身發軟或嗜睡,就要及時就醫。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預防

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皰疹性咽峽炎的疫苗,主要以預防為主。

1、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手,可有效預防此類疾病。

孩子飯前、便後、進門都要養成先洗手、洗乾淨手的好習慣。

孩子的日常用品、玩具等,及時做好清潔和消毒。

2、高發期少出門

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動性差、兒童聚集的公共場所。

人越多,接觸患兒的幾率就越高,就越容易交叉感染。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通過對症處理1-2周內可以自愈。

但因為孩子潰瘍疼痛難以喝水、進食,孩子非常痛苦,所以很讓人頭疼,但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提前預防,讓孩子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孩子免疫力是關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嘴裡起小水泡、發高燒 當心1種急性傳染病

前段時間在北京休息,我負責接4歲的侄女上下學。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們回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出現高燒、嘴裡是否有小水泡。原來,園裡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正在流行,患病的小朋友最明顯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