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男孩有條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在孩子的學業和個人成功方面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放手讓孩子們自己主動採取行動,讓他們儘可能地自我激勵。

我們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幫助,不需要的時候不要過度參與。

讓孩子自己去找出適合他的方法和措施,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說出面臨的困難,主動尋找方法來幫助自己。

主持人:趙晶

親子電台節目《親親寶貝》主持人

喜馬拉雅《文靜說》個人電台主持人

嘉賓:張穎(愛無界心靈導師,「21天改變自己」課程主要帶領人)

趙晶:大有好,我是趙晶,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

給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張穎老師,張穎老師是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資格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特聘講師,親子家庭教育顧問,幼兒園教師培訓及家長學校專業指導師。

張穎:大家好!

趙晶:如果您的孩子是個男孩,那麼他很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第二天就要考試了他卻不知道複習哪些重點知識,再比如說到了學校才想起來老師交代的學習用品又忘記帶了,當我們的男孩子出現這些狀況的時候,我們家長可能會說,因為他是男孩子嘛。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讓我們的男孩子也變得有條理呢?今天這一期的節目,我們就和張穎老師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想問一下張穎老師,您覺得讓男孩子也變得有條理,難麼?

張穎:其實並不難,因為我自己也是兒子,他從小到大做事情就特別有條理,舉個例子,比如說他有一盒36色的彩色鉛筆,他可以根據顏色的深淺,比如說紅色有深淺,他根據紅色的深淺,綠色的深淺來排列,我自己都沒有辦法去這樣排。

他的書包書本從大到小,再到本子,全部是排好的,我也沒有辦法按照他這樣去排,因為他整理的都比我還要好。

從他上小學第一天起我就沒有管過他的書包。

如果孩子0-6歲的父母,只要方法和方式得當,男孩子也能變得很有條理。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當他們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就去培養孩子,不過度干預,那麼男孩和女孩一樣有條理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趙晶:有條理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如果我們家裡有一個和有條理的孩子,那麼我們會覺得家長做起來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男孩子通常沒有女孩子那麼有條理呢?

張穎:男孩和女孩最根本的不同是女孩可以同時應對多項任務,而男孩只能一次處理一項任務。

男孩和女孩的大腦存在著差異,女孩更容易應對基於語言的多項任務,比如女孩可以邊聽邊寫;男孩更擅長應對基於空間的多項任務,比如體育項目和電子遊戲往往都是男孩更為出色。

但是男孩所擅長的很少能在課堂上發揮作用。

男孩更多的通過動手、做,肌肉的運動來學習,而女孩是通過看和聽來學習。

大家都知道,無路是在哪個領域,比如說做裁縫,做廚師,最優秀的都是男性。

男人的大腦,他可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極致。

但是女性就是多任務的,所以很多媽媽,她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家裡面,做很多的家務,她還要去照顧孩子,因為她可以是多任務同時去處理的,如果你要一個男人他又要做這些,又要做哪些的話,他是要瘋掉的。

他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就沒有辦法再去照顧家庭和孩子了。

如果你要他照顧孩子和家庭,那麼工作就沒有辦法做好了。

這就是由我們大腦很本質的一個區別來決定的。

趙晶:看來,如果我們的媽媽們了解了男人和女人的差異,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降低對老公的要求。

一些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兒子有的時候看起來很氣人,事情安排沒有先後順序,自己的東西不懂得安排和整理。

但同時他的另一面可能是學生團體里的領導者,或者是電腦問題方面的專家,也可能是一個詭辯的天才。

沒有條理性的孩子與孩子之間也存在著不同,我們怎麼分辨我們的孩子屬於哪種類型,再對症下藥呢?

張穎:每個孩子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天賦和優勢,同時也面臨獨特的挑戰。

有的孩子表現拖拉,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時間安排過滿;有的孩子表現散漫,總是忘記帶課本或學習資料;有的孩子雖然在某方面的技術上是個專家,但他的學習卻一般;

有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般的學習壓力對他們都是一項挑戰;有的孩子可能在音樂、繪畫方面是天才,但對於學習卻一籌莫展;有的孩子很擅長辯論,是個語言的天才,但在考試時卻達不到一個好成績;有的孩子很懶惰,只在學習上付出一點點的努力;最讓父母束家手無策的孩子就是屬於班級的差生,他們付出很少的努力,甚至不努力,對於學習完全無所謂。

只有了解了你的孩子是怎樣的狀況,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幫助他制定為他量身定做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表。

有的可能需要給他定一個高一點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的呢需要制定難一點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來對待。

趙晶: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的是有條理的,懂得很好的時間管理,但有些時候一些男孩子表現出來的沒有條理可能恰恰是因為家長的過度參與。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實現獨立,變得有條理,我們家長需要做哪些努力呢?

張穎:家長的過度參與反而會使學生的能力變弱,因為家長在不經意之間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孩子自己沒有學習能力,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在孩子的學業和個人成功方面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放手讓孩子們自己主動採取行動,讓他們儘可能地自我激勵。

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在彈鋼琴的時候,他彈完一個曲子以後會自己給自己鼓掌,這樣就很好。

當孩子們在作文、背誦或處理問題時,很容易覺得孤單。

如果父母總圍在孩子身邊,等於更加印證了這種無能的感覺,過度的呵護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也阻礙了他們更好地激勵自己。

也使孩子變得沒有效率,因為他們的作業和準備工作一直依賴於父母、老師或其他人的認可。

如果他們不發展出一套適用於自己的方法,那麼就不得不依賴他人。

這樣孩子越來越大,到了成年期,在職場中工作就比較被動。

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幫助,不需要的時候不要過度參與。

趙晶: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孩子創建一個怎樣的環境幫助他變的有條理?

張穎:讓孩子自己去找出適合他的方法和措施,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說出面臨的困難,主動尋找方法來幫助自己。

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重要安排,幫助他減少焦慮並找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和他一起規劃學習進度時間表或者日常生活安排時間表,幫助他一起找到最好的方案。

比如說,當孩子遇到期末考的時候,與興趣班有衝突,我們可以讓他自己去跟老師溝通。

這樣一來,他會把學興趣班當成自己的事情,一旦方式改變,孩子很有參與感,主動地去規劃。

在一定的限度之內,自己去安排。

無論是自己玩還是學習,他都有一個統籌。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案。

越大的孩子越不願意在父母面前暴露他的脆弱,那麼你可以協助孩子找到專業的人士尋找幫助,大孩子更容易在其它人面前說出自己的需要。

根據孩子的年齡,讓孩子自己做事情,停止那些已經不符合孩子年齡的照顧,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生活和學習上的成功。

對於小年齡的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做出他自己的選擇,比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水果。

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給孩子一些選擇,到了小學之後,孩子就可以在更多的更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上,為自己做出選擇。

如果沒有訓練過,那麼小學之後還需要家長去幫助。

他長大以後也會成立自己的家庭,不能被人照顧一輩子的。

趙晶:我們會在孩子身上有很多的寄託和希望,很多家人會說孩子大了就好了,但其實我們需要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培養。

我們真誠地希望每個做父母的人,都能從培養孩子的條理性和好的學習習慣開始,讓孩子能夠把學習變成一種辛苦但不痛苦的事情,享受學習,充實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細介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