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寶成長課堂」寶寶的「頑皮行為」 家長們應該怎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臍寶說

寶寶小時候都會有一些行為,例如喜歡爬高、咬人、扔東西、不好好吃飯等等,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應該如何去教育寶寶呢?臍寶在這裡給各位寶爸寶媽們一些建議~

寶寶學步時喜歡爬高

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在寶寶學步的時候,隨著腿部力量的增強,寶寶會比學爬時更喜歡爬高。

這種體能上的鍛鍊,有利於寶寶額葉和小腦的發育,並且有助於增強寶寶對空間感的認知。

所以,這時父母千萬不能一味地覺得太危險不讓寶寶爬高,以免打擊寶寶的自信心,挫傷積極性。

但是,在寶寶玩「攀爬」遊戲時,媽媽與寶寶的距離要保持在一臂之內,且要營造一個安全的活動場所,以免引發危險。

例如,不要在窗戶和陽台上擱置可以墊腳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軟墊包好、所有尖銳或易碎的「危險品」都要收起來、給地面鋪上厚厚的遊戲墊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滿足寶寶攀爬探索的慾望!

寶寶扔東西可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

不建議嚴厲制止

當寶寶成長到9月齡左右的時候,會喜歡扔東西。

寶寶會覺得這件事情很有趣,所以凡是能抓到的東西,都會被寶寶有意識的丟出去。

這時候大部分家長都會制止寶寶這麼做,有的家長還會很嚴厲的批評教育。

但是寶爸寶媽們不要擔心這是不是寶寶攻擊行為的開始,在寶寶扔東西的過程中,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了鍛鍊,並且對每個不同物體都有了全新的認知。

臍寶建議各位寶爸寶媽,當寶寶開始扔東西,可以陪孩子玩「扔扔撿撿」的遊戲,引導培養孩子東西扔出去還要收回來的好習慣,讓他知道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

不過要注意的是,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能扔,要選擇耐摔的物品給寶寶玩哦!

當寶寶出現咬人行為時

要制止

在寶寶將要長出牙時,寶寶會因為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

這個時候制止他不讓他咬是完全沒用的。

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一些蔬果片、餅乾,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膠,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機會。

這樣寶寶緩解了出牙的不適,也就不會咬人了。

但寶寶到1歲左右時,有的寶寶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為,這其實是寶寶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為。

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搞清楚寶寶咬人的原因,是發脾氣,還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才能引導寶寶正確對待「咬人」這件事。

寶寶不好好吃飯父母需恰當引導

而不要嚴厲斥責

在國內,很多家長都是給寶寶餵食,因為寶寶在1歲左右不會自己乖乖吃飯,而是喜歡「玩」手裡的飯。

但在國外,都是讓寶寶自己去吃飯,不管將食物弄成什麼樣,將自己身上弄得多髒,都靠寶寶自己動手。

其實,寶寶到了1歲左右時,會對自己動手吃飯產生興趣,進餐時,會忍不住去抓盤裡的食物,這是寶寶探索認知的一種方式,也是愉悅的體驗。

被允許用手熟悉這些食物,對養成寶寶不挑食的好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當寶寶成功地捏起一小團米飯放進嘴裡時,他會充滿成就感哦!這和被餵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父母應該同意寶寶用手抓食物吃。

如果怕寶寶弄髒衣服,可以給寶寶戴上圍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塗」,父母也不要指責,以加強寶寶對吃的興趣。

當寶寶喜歡藏東西時

請不要去制止

在寶寶1歲半左右時,會喜歡藏東西,不論是自己的玩具還是媽媽爸爸的手機鑰匙等東西,都喜歡藏起來。

寶寶這個時候會在藏匿物品的過程中,記憶力得到鍛鍊,並且當他找到所藏物品時,能生強烈的成就感,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所以,父母應該信任並鼓勵寶寶藏東西的行為,不要用「不可以」來打擊他。

臍寶建議父母們不妨陪寶寶一起玩「藏東西、找東西」的遊戲,這樣做不但能促進親子關係,還可以摸清寶寶藏匿物品的規律,萬一有重要的東西被藏起來了,也能很快從寶寶的「秘密基地」里尋找到。

但要注意的是,父母要把貴重的或者對寶寶來說危險的小物品有意識地收好,以免寶寶看到後產生興趣而隨意觸摸、藏匿,引起麻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怪癖」

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怪異」的行為,令大人不可思議、一籌莫展,比如酷愛廢棄物、垃圾,有異食癖等等。父母雖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對改變孩子的怪毛病卻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