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剛剛吼完孩子後悔不已,現在又沒管住嘴巴,只用這一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說,不吼孩子怎麼就這麼難呢?我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呢?」

"我已經病入膏肓了,總是管不住自己要吼孩子!"

"昨天我吼孩子了,孩子一天都沒有跟我講話,我也整晚沒睡著覺,心裡好難受,我老了,他會不會也冤冤相報吼我?"

這是很多父母在吼了孩子之後的內心感受。

那些小時候被吼過的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會怎麼說呢?

哈巴:唉,我媽媽每次打完我吼完我之後,讓我冷靜一會兒,就會來哄我,跟我講道理,說打我罵我是為了教育我,給我分析錯在哪裡,然後我就信服地發現我真的錯了。

後來長大了,不管她說我啥,我多生氣和委屈,我倆怎麼吵架,我都知道她是愛我的,絕對不會不愛我,但心裡......

tory:被吼哭了還要被罵,讓我憋著不准哭出聲;

Carmen:對,他一吼我我就不想跟他說話了,可以冷戰好幾天;

歐皮:真是如此,可父母從不覺得他們的錯誤,只是在抱怨我為什麼那麼內向孤僻,反正還是我的錯!

傲嬌的洋蔥頭:我就是被小時候被父母吼得一聲不坑, 哄不好。

沉默的時候想的是死,性格很極端。

圖片來源:《放牛班的春天》

這些是微博上那些被吼過的孩子,那些「無辜、弱勢」的孩子!

他們同我們的孩子一樣,天天被吼,無力反抗,無人理解,只得被迫的順服,卑微的順服,被動的成長!

有的時候,孩子被外人「吼」了,還有父母為他們「出頭」,

但是孩子被父母「吼」了,會傷得很重很重,甚至失去了「痛覺」。

「吼」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毒瘤」。

一旦傳染給了自己的孩子,不但會讓家庭教育前功盡棄,

還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甚至會將這種「吼叫」的原生家庭基因遺傳好幾代,

實在太可怕了。

懲罰孩子會造成憤恨、報復、反叛、退縮、自卑等負面效果,

而「吼孩子「則是對小孩的情緒懲罰,會對小孩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和父母都灰心喪氣,充滿挫敗感。

在父母的大聲吼叫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經常會想:

「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這回父母贏了,下回我一定會扳回來的!」

「我偏要對著幹,憑什麼我必須要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我下次一定要小心,絕不讓父母抓到把柄。

「我反正在父母心中已經是個壞孩子了,那又能怎樣?」

圖片來源:《地球上的星星》

孩子被吼,心理會遭受種種創傷,表現出各種反常行為。

甚至有的孩子在被吼之後,用「不說話」來表示對父母的回擊。

孩子被「塑造」成了一塊靜音的「定時炸彈」。

想到這些,真是太可怕了!

要想讓孩子變好,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讓他由內而外的變好。

讓他們學會內在的自我控制,學會自律。

父母大吼大叫只是外在地控制、裹挾孩子的思想和意識,

這種外在的控制讓他們失去了思考和選擇的權利,失去了平等與尊重。

只能讓孩子變得情緒暴怒,反覆無常、無所適從......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天天監視著的孩子,

會花很多時間來觀察他們的行為,評判他們的行為,

判斷哪些是好行為哪些是壞行為?

好行為就給予讚賞,壞行為就給予教訓,甚至大吼大叫。

這樣,加大了父母對孩子的監控、評價的時間成本,

讓我們在孩子身上耗費很大的「心力」。

難怪很多人怕陪孩子「做作業」!

況且,這種監控與評價不能長期有效,

也不利於孩子習得各方面的技能,養成良好品格?

比如: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等等。

孩子被吼的行為背後的真實邏輯是:

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也不知道獲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正確方法論。

因此,父母一定不要簡單粗暴的大喊大叫。

要提供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達到這一目標。

「吼孩子」是陷入原始腦的操縱,是缺乏知識、意識和技能的表現。

當我們生著氣「大吼」孩子時,我們是在「啃掉」孩子的自信心、歸屬感和價值感。

那麼如何有步驟的割掉「吼孩子」這個「毒瘤」呢?

父母和孩子發生衝突時,應該:

積極暫停,延遲解決

當我們心緒煩燥想「吼」孩子的時候,一定收到了原始腦的支配,這個時候要去解決問題是很困難的。

積極的暫停,就是用「理智腦」告訴自己:我馬上要生氣了,我應該停止對孩子生氣。

策略是迅速讓自己和孩子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各自進入情緒的「冷靜期」,待各自的感覺好起來,然後再去延遲解決問題。

當衝突發生之時,尤其是當錯誤目的是保護父母權威、尋求打擊報復時,父母和孩子都會感到特別憤怒。

只有積極的暫停,在一段「冷靜期」之後,溝通才能被令人滿意地接受,

你的鼓勵和說教也才真正的有了價值。

解決問題才有了最基本的前提。

積極的暫停,就是在負面情緒爆發之前,調用「理智腦」對孩子多一份沉默和寬恕,少一份評判或責備。

一旦雙方的感覺好起來之後,或許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如果問題仍然存在,雙方可以試著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做出彌補。

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參與進來,共同探討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

盲目的把後果強加給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反叛和戒備心理,不利於探索式的思考。

可以通過以下啟發式問題幫助他們想清楚以下問題:

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們想要什麼?

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

他們當時想要完成什麼?

他們對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覺?

他們從這件事情中學到了什麼?

他們怎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於將來?

圖片來源:《四百擊》

剛剛吼完孩子後悔不已,現在又沒管住嘴巴,頑症背後很多父母只用這一招就受益了!!!比如

我的一個朋友在陪孩子作業時候,由於孩子把水打倒在書桌上,他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吼」了孩子,孩子特別生氣,還罵了他一句「瘋子」,朋友非常生氣......

朋友覺得很受傷,自己在孩子身上花了太多的「心力」,卻得到了孩子這樣的對待,氣憤地衝出了家門,選擇了積極的暫停,到了辦公室,打開電腦,看了一部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同桌的你》。

當他看完回家的時候,孩子一把抱住他就不斷的認錯,一切如初,先前負面情緒都煙消雲散了......

通過這種積極的暫停,孩子由極糟的情緒緩過來了,並思考了這件事的解決方案......

朋友呢?也從電影中了解了孩子的不易,學會了換位思考。

這種溫和的解決矛盾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積極的暫停

作為父母,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要他們具有良好的習慣、優異的成績、高貴的品質、精湛的技能……

我們更希望他們有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一個在父母吼叫聲中成長大的孩子,

或許幾十年後,他們也會大聲地吼叫老去的父母,

大聲地吼叫自己的孩子。

一旦我們把這種「吼叫」的原生家庭基因日復一日的植入到了他們的成長,他們將像細菌繁殖一樣影響身邊的人,

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幸。

我們對孩子的大吼大叫,或許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是「自己的不完美「」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這樣投射既不能讓我們變得完美,

無意間還嚴重殺生了我們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觀,何必呢?

「孩子的心是一塊柔軟的絲絨,

具有亮麗的色彩和良好的手感,

如果我們用舌頭肆意的去戳上它,

千瘡百孔之後,

想縫補如初,你的心一定會很痛,很失望,

即使從外形上看縫好了,可再也恢復不了原來手感、光澤和色彩。

教育孩子沒有王道,只有潤物無聲的愛。

面對孩子,我們

拒絕吼叫滋生的遺憾,擁抱溫柔帶來的的改變。

如果你想進一步探討有關孩子教育,筆者精心整理了海量的優質育兒資料,有視頻,音頻,及PDF格式電子書(內容涵蓋英語、音樂、數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可以免費贈送給有需要的朋友,請關注「朗朗爸媽」,並在留言區留言,即可領取。

在孩子教育路上有任何困擾,我們會邀請你加入我們的大家庭,與世界各地的優秀家長碰撞出更多智慧的育兒火花!為了孩子的幸福,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時,怎麼讓自己情緒穩定,不吼不叫?

相信大多數父母在育兒路上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在教育孩子時,有時候遇上孩子頑皮、不聽話或者做錯事情等情況時,無法穩定自己的情緒,大吼大叫。而大部分父母在很多時候,大吼大叫完情緒穩定了,又愧疚不已,...

父母們吼孩子時,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一、有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面分享說:「剛剛吼完孩子,真的很後悔,心疼兒子成為了我情緒不穩定的犧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的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講真,孩子真的需要你去罵嗎?其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