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吉拉|孩子3歲前安全感的建立,比什麼都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前天,我和球球去樓下公園玩,球球和公園的其他小朋友玩,而我和媽媽奶奶們聊起了一個關於孩子安全感的話題,為什麼聊起這個話題呢?起因是這樣的:
在那些孩子中有一個叫華華的孩子,已經3歲了,至今不敢獨立自己上廁所、怕黑、怕陌生人,也沒有上幼兒園。
華華大多時間是由奶奶帶著的,奶奶是強勢的女性,言談舉止中一派大家長的風範,如果華華稍有反抗,奶奶就會說:你再…我就走了,或者你再…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再…就不給你…了。
平時出來玩,只要奶奶不在身邊,華華就會有強烈的反應,哭嚎著往地上滾,奶奶在身邊陪著,他就會安心。
安安玩耍時,奶奶也會不時從旁指點,應該這樣這樣那樣那樣。
我們街坊鄰居也曾經委婉的進行過勸說:不要和孩子說走了,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孩子玩耍的時候也不要打斷他,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奶奶說:沒辦法,孩子不聽話啊。
奶奶講了一個例子:
爸爸拿了一盒冰激凌給華華,跟華華說只能把一半挖出來放到小碗裡吃,另一半下次再吃。
華華不從,軟硬不吃。
爸爸沒辦法,只得放大招,說:奶奶來了。
華華一聽,迅速把一半挖出來,另一半趕緊遞給爸爸,讓爸爸拿走。
同樣是3歲的孩子,為什麼表現差距那麼大呢?
對於涉世不深的孩子而言,未知和恐懼常常伴隨左右。
沒有安全感的庇護,孩子容易陷入封閉的自我保護狀態,不敢接觸新事物,不敢交流,缺乏自信。
孩子對外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正來源於父母給予的安全感。
如果他們的內心有父母給予的安全感,會將這種安全範圍一點點擴大,延伸到家庭、父母之外的環境中去,就能堅定勇敢地邁出去。
02
很多家長就會問了,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覺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有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安全感來自我們成長的經歷,即自懷孕開始到3歲-6歲,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我們的愉悅還是痛苦的感覺和感受。
如果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那我們就有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鬧、痛苦的、缺少愛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卻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每一個人都是從受精卵孕育成生命,然而每個人最終獲得的安全感是不同的。
有的人自信獨立、落落大方,而有的人膽小自卑、畏畏縮縮。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孩子3歲前。
所以,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3歲前安全感的建立,因為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
03
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
前段時間小恩的閨蜜和小恩說了她家寶寶的一些情況:
寶寶快三歲了,別人一抱他就哭,平時不喜歡在外面跟小朋友玩,專注度不夠,每隔幾分鐘就要找媽媽,找不到就哭,在家裡脾氣大,一生氣就亂摔東西,這是缺乏安全感了嗎?
沒錯,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能真正獨立。
通常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表現為:
特別黏爸爸或媽媽,一刻也離不開;
在家小霸王,在外小老鼠:害羞膽怯、唯唯諾諾;
犯錯後不肯認錯,甚至逃避,拒絕道歉;
……
對孩子來說,安全感莫過於:
我需要你的時候,我可以找到你;
我說話的時候,我知道你在聽;
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確定你一直都在。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勇敢對外探索新事物。
然而對孩子影響非常大的安全感,卻經常被家長忽視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多地會感知到孤獨和被拒絕、占有欲強、不自信、獨立性差;
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敵視的態度,較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同時也缺乏冒險精神,謹小慎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沒有建立好,4~6歲是一個補救期,只是走進孩子的內心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是盡最大努力呵護孩子的安全感。
04
孩子的安全感需要愛的呵護。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卻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很多家長說:「我下班回家也會陪著孩子,但是他怎麼還會缺乏安全感?」
問:「你是陪他們做遊戲還是閱讀?」
家長回:「這倒是沒有,一般我在他旁邊玩手機,他在看電視。
」
這種並不是我所說的「陪伴」,我所說的陪伴是指「高質量的陪伴」,是和孩子有互動的,而不僅僅是陪著。
這個「高質量的陪伴」指的是父母放下其他事情,專門和孩子一起放鬆地互動的時間,但不是漫不經心地放鬆,而是隨時注意孩子的表現,包括孩子的講話、表情、語調、姿勢、動作等,權當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
在這個時間裡,讓孩子做主,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現出對孩子的欣賞,不去指導孩子的行為,甚至扮演弱勢的角色。
管教孩子時少用威脅或回拒
孩子安全感的建構很難,要破壞,卻很容易。
生活中,很多父母經常說一些摧毀孩子安全感的話:
「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再這樣媽媽不理你了」
「你不是我生的,你是撿來的」
威脅、嚇唬孩子是損害安全感最簡單的做法。
父母要給孩子傳達的應該是「我們永遠愛你」「永遠在你身邊」「無論怎樣都會和你站在一邊」的信號,而不是被拋棄的恐懼感。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3歲以前的孩子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理解問題、做事情等比較慢,還容易做錯事,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和引導。
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十分敏感,尤其是女孩,如果家長不耐煩,孩子會感受的到,所以你的耐心等待也是一種傳遞愛的方式。
尊重孩子,多溝通多傾聽
在呵護孩子安全感時,尊重孩子是父母最應該學習的課題。
因為得到了尊重,才有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比如:強行逼孩子分享玩具、逼孩子跟人打招呼……
作為父母,更應該做的是溝通和傾聽,懂得孩子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給他充分的自主權。
做決定時,可以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或者給孩子有限的選擇,讓他來決定。
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內心安全感會更加富足。
父母真心地去愛孩子,擁抱孩子,接納孩子,是所有安全感的來源,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心有了棲息的地方,孩子必定能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從容。
總而言之,給予、守護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件易事,卻是教育中最正確的選擇。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生兒育女,最困難的就是前幾年,卻也偏偏就是這幾年決定了大多數人人生的歸途。
但願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用心教導和關愛,安全感很足,心靈有棲息,未來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篤定自如。
各位寶媽們,你認為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了嗎?下方評論區告訴小恩吧!
—————————————
恩吉拉國際早教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機構、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微博話題#恩吉拉育兒#專家問答全天
缺乏安全感的寶寶會有這些表現,寶媽們要呵護寶寶的情緒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小寶寶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特別沒有安全感,媽媽們要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實對於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小編個人認為,是由於在寶寶幼兒的時候缺乏爸爸媽媽的陪伴,總是有一種患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