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給你家孩子亂貼標籤嗎?趕緊停止這種行為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課外活動中,有的孩子不太守規矩,家長就大聲訓斥:「你這個搗蛋鬼。

」日常生活 中,有的孩子起床後不疊被子,家長往往不耐煩地說,「你真是條大懶蟲。

"有的孩子接受知識慢,家長也會忍不住批評說:「你怎麼這麼笨?!"家長如此「批評"孩子其實是希望孩子能改掉這些缺點,可家長也慢慢發現,搗蛋的孩子依舊很搗蛋,懶惰的孩子依舊不疊被子一一有的家長說,這孩子真沒治了,越說越差,這可怎麼辦呢?

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當一個人類似地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而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案例中的家長也許是想通過這樣的「激將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但是,這樣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消極的標籤,不會有正面的效應,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此,家長不要輕易對孩子下結論,不要給孩子亂貼「黑標籤」。

因為這樣輕則會毒化親子關係,嚴重的還可能促使孩子向消極方面發展。

1,教育和評價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貫性

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就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培育,當兩者不同步甚至發生衝突時,就會導致孩子觀念上的模糊和混亂。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灌輸都不能自相矛盾,那樣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也會使教育引導失去應有的權威性。

2.不輕易對孩子下好或壞的結論

頑皮、好動的舉動是孩子的天性,無所謂好、壞,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行為或對成人的簡單模仿。

家長干萬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的行為貼上「好"、「壞"的標籤,那樣,很容易使孩子故意或不自覺地往被劃定的類別成長。

3,強化「好"行為,淡化「壞"行為

心理學家忠告說:「兒童聽了鼓勵的言辭,會精神煥發;受了懲罰或聽了貶斥的評語,則會垂頭喪氣。

"對孩子要少批評、指責,多表揚、肯定。

對他們的不良行為,不要簡單訓斥,而應找到他們的「閃光點",用一個「好"的「標籤"來激勵他們不斷發揚,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發展。

4,批評要「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

家長儘量做到只批評孩子具體的不良行為,不要貶低孩子的品質和能力。

一些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像「你這個搗蛋鬼"、「像豬一樣懶"等等,實際上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傷害非常大。

怎樣批評孩子才科學呢?那就是「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用「對孩子提出希望"來代替嚴厲的批評。

這樣,不但批評的效果會好得多,而且能給孩子的行為指明方向。

5,表揚不要虛誇、過分

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應當給予稱許,但是讚賞之言也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虛妄誇大。

常受稱讚的孩子,一旦發現贊語並非事實,立即會感到十分沮喪,從此對家長的話失去了信任,對自己的優點也失去了信心。

不實的表揚,還會讓孩子迷失自我、愛慕虛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你想毀掉孩子,就給他貼標籤吧!

著名心理諮詢師金韻蓉曾說過「每個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觀沒有形成之前,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斷語都會在他或她的額頭上貼上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可以伴隨著他或她一輩子。」我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前些天,...

警惕「貼標籤效應」,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