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太聽話」的孩子很失敗 這類孩子會比同齡人少了這四樣東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聽話、乖順。
「聽話」二字似乎概括了所有「好孩子」的品質,也成為檢驗父母教養孩子是否成功的最大標準。
有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可是孩子各有迥異,給家長的生活帶了很多愉快或者麻煩的事兒,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選擇嚴肅苛刻的教育——凶孩子,這種方式雖然立竿見影,可是這種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壓抑,漸漸地不敢表達出內心的真正情緒,成了父母眼中「聽話」的孩子。
筆者並不是說孩子聽話不好,只是反對將孩子培養得「太聽話」了。
因為「太聽話」的孩子可能會失去這些東西。
一、缺乏獨立性
親自帶過孩子的寶爸寶媽可能會發現當孩子兩歲時,好像變得不那麼「聽話」了。
這時孩子剛會說話不久,有時他們會把「不要」掛在嘴邊。
比如,給她穿上黃色的衣服,她非要脫下來穿她喜歡的紅色;門太沉她打不開,順手幫她開了,她也會哭到不行。
其實這是因為小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有了將自己和媽媽剝離開來看待的能力,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喜好與意願,其實算是孩子心理發展的正常階段。
如果這時我們一定要去和孩子硬碰硬,明明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也非得本著要維護大人的「權威性」而要求孩子必須「聽話」,孩子一開始可能會反抗,但漸漸地會屈服於大人,只做你想讓她做的,也只懂得聽從大人的意見,逐漸失去自主獨立性。
二、缺乏主見
一個人缺乏主見之後會是什麼樣呢?詳見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寶媽男」,其主要表現為缺乏主見,什麼都聽父母的,從而失去了自己做判斷的習慣,養成了依賴父母的可怕慣性。
在家庭中,他尚且表現如此,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及工作中,他的性格必然會是其前進的一大阻礙。
而這一切的源頭應歸咎於其性格養成的過程——太過於聽話了。
三、失去童年的樂趣
在一些聚會上我們會發現「乖孩子」的存在,當別家小孩聚集在一起玩遊戲時,他很少參與,幾乎是和大人們坐在一起,安靜地坐著,不吵不鬧。
難道他不喜歡玩嗎?別忘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他只是牢記著家長說過的話:"要做一個乖孩子,到別人家裡不許亂跑亂動,乖乖坐著就好。
」
任性是孩子的資本,貪玩更是孩子的天性,各位家長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天性,童年本該是快樂的,是存有白雲和幻想的日子,可以肆無忌憚的想父母索取玩具,零食,每天可以和小夥伴們遊蕩在小區的公園裡,早出晚歸,無憂無慮。
四、會放棄自己的喜惡
太過於聽話的孩子大多有一個「專制」的爸爸或媽媽,嚴格管教著孩子。
而孩子也逐漸屈從,爸媽的話就是「聖旨」,不敢反抗,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也不懂得反抗。
也許剛開始他們還會將「不願意」表現出來,但當他們發現這會引起家長的極度不滿(或是大發雷霆),漸漸地他們不敢了。
在這類孩子的眼中,已經沒有自己的喜惡之分了,只有父母的「喜怒」。
對於孩子「太聽話」這件事,各位寶爸寶媽怎麼看呢?您是否也有相同的經歷呢?歡迎在文後留言評論。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因為「聽話」,竟然釀成「驚天大禍」!
還記得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事故嗎?,當時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客輪發生嚴重傾斜後,船上300多名學生中大多數仍然按照船方指示留下船艙中待命,最終與客輪一同沉沒;一些沒有聽從指示的學生反而因此獲救...
乖孩子等於好孩子?原來這麼多年家長們都錯了
不久前,遇到了一位做心理諮詢師的老師,從他口中聽到了一位媽媽的故事。1.這位媽媽是他的一位客戶,她擔心自己的女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女兒很聽話,但是一直改不掉吃手這個習慣,已經三歲了,可是還每天睡...
請別再妖魔「乖孩子」了!
文| Jo媽最近很流行一種育兒觀點:不要再培養乖孩子了,乖、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更讓人操心,他們沒有創造性,只會聽父母的,內心其實很壓抑。而「不聽話」的孩子有糖吃,他們不循規蹈矩、有創造性,以後更容...
別人家的「乖」孩子?驚醒無數家長!
深圳母嬰卡 | 深圳的媽媽都關注了這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永遠打敗不了。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勤奮刻苦,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聽話又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