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你的「好」正在一點一點毀了孩子,說不定就是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溺愛是中國人傳統的育子方法,自古就有慈母敗子的說法,所謂慈母指的是一種過分的溺愛,古時候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從小被母親溺愛嬌慣的孩子,臨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親的奶,他媽媽解開衣襟餵他,這少年一口把母親得奶頭咬下,是恨母親的溺愛嬌慣害了他。
現在二胎政策剛剛放開,獨生子女家庭還是上個時代的主流,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呵護有加。
愛護過度,我曾聽這樣一個事情,一個小女孩在幼兒園裡看著桌上的雞蛋在發獃,老師問她是不喜歡吃雞蛋嗎?小女孩說:「不是」老師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吃呢?孩子說「我家的雞蛋是軟的,這個雞蛋怎麼是硬的,這怎麼吃啊」,老師聽了哭笑不得,原來這個小女孩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見過剝雞蛋的過程,都是家裡人剝好了拿到桌上直接吃的,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樣的事情跟可笑呢?可是這樣的事情確實就發生在了我們的生活中。
還有一個小故事說給大家聽聽,第一次住校,媽媽把孩子所有的衣服都編上號碼,周一穿哪件,周二穿哪件,上衣穿什麼,褲子配什麼,從周一到周五,每件衣服都編上數字,可是中間有一天突然變了天,結果孩子還是按照編碼穿的衣服。
結果呢,孩子感冒了,打電話質問媽媽,說「你為什麼讓我穿那麼薄的衣服,導致我都感冒了」他媽媽說「對不起啊孩子我也沒想到會突然變天啊」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我們身邊肯定都有很多,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作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要反思下了,自己為孩子操碎了心,都是值得的嗎?這樣教出來的孩子還知道什麼是困難挫折嗎?這些過度的一廂情願的「愛」,是可怕的,會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缺失。
(一)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由於父母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孩子到了小學仍然不能自己穿衣吃飯,造成孩子膽小,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差,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二)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
由於父母什麼好吃的好穿的都是讓孩子先來,這樣以來他覺得所有的一切都理所應當,父母的付出他根本看不到,所以也不懂得感恩,當長大成人以後,不懂得友愛,想不到別人,心裡只有自己,處處以我為中心,很容易成為一個沒有社會道德和公德的人。
(三)讓孩子價值觀混亂。
因為長期生活在溺愛中的孩子,他想怎樣就怎樣,覺得自己滿足就行了,甚至他的思維只是停留在那個階段,他接收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薰陶,那麼將來他走向社會後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他對很多問題都是沒有原則性的,是混亂的。
(四)形成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由著孩子性子來,慣著孩子。
只要孩子喜歡的都隨他去,例如不想吃飯,以零食代替,家長也不阻止,總是由著他,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溺愛的危害不是危言聳聽,如果父母還是意識不到其中的危害,特別是家裡有老人的話,更容易袒護孩子,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可行就是可行,不可行的,堅決制止,否則當孩子長大後會各種埋怨各種恨,到那時為時已晚,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想到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這才符合教育規律,溺愛的是可怕的。
是為人父母的瀆職,害的是孩子,毀的是家庭,影響的是社會,不要做親手毀了孩子一生的家長!
你對娃的溺愛,長大後都會變成傷你的利劍,刺心痛
做老師二十年了,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家長,感觸最多的還是被溺愛的孩子,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看下面這個例子:
慣子=殺子?溺愛孩子原來是因為......
💫 肉指頭們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噢 🌟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還有不少家庭屬於「4+2+1」的模式,也就是一個家庭是四位老人和爸爸媽媽共同照顧一個小寶寶。這樣的模式不免嬌慣孩子,更有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