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跟孩子無法有效溝通,盛文堂提醒要疏導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時常會遇到孩子或多或少帶有消極負面的情緒,一般我們對情緒的處理有兩個辦法,一是選擇壓抑,一是選擇發泄,壓抑容易導致自殘,也就是自我攻擊;發泄容易對別人產生情緒性的攻擊傷害,也就是攻擊他人,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和孩子的溝通互動中,經常會出現因為父母不會疏導孩子的想法和情緒,而往往扮演了著指揮者、批評者、說教者、審判者、安慰者。

這幾種角色往往會指出問題的來源是孩子自身,如此不但無法疏解負面情緒,反而會增加孩子內心的煩躁。

在疏導過程中的家長要多學會對孩子的情緒運用開放式的回應如「你感覺......是嗎?」 「你的意思是......吧?」等多一些傾聽,用這種方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武斷的抱怨批評威脅孩子。

用心傾聽並學會情緒表達孩子的感受,然後以開放式回應表示,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不在情緒衝動之下強行處理問題。

這樣做有助於孩子真正做到「三思而後行」。

很多孩子一開始自己沒有整理情緒和想法的能力和習慣,但是在父母這樣的啟發下整理好思路和情緒再指導接下來的行動後,孩子如果發現結果不錯,體驗良好,就會慢慢地學會做事情之前也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衝動的解決問題。

以上內容大部分是父母在說的環節需要扮演的,其實比起說真正更重要的是聽。

良好的傾聽本身就有凈化作用,父母可以利用「反映傾聽」來譯出孩子的表情和語言中表達的訊號,試著理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觀意思和想法。

比如,孩子哭著說「爸爸不讓我玩遊戲」,母親說「你一定很生氣,因為爸爸不讓玩」,孩子說「對啊」;先表示理解和接納,然後讓孩子思考一下爸爸為什麼不讓他玩,最後根據孩子的思考給出正確的引導。

再比如,孩子說「媽媽我考了班級第三名!」母親說「你看起來很開心啊,媽媽也為你高興」,孩子說「嗯,這次考試我準備了很久」。

家長不只是重複孩子的話,而是歸納整理,敏感的嗅到孩子隱藏感受,也要利用非語言表現,比如眼神、表情、坐姿、語調、手勢等等。

良好的傾聽可以使得孩子有安全感,更願意訴說,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協助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也會使得孩子願意聽父母的意見和交流。

註:本文由盛文堂老師撰寫整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其實就這三個原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

孩子不聽話?錯的可能不是孩子,是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

其實親愛的孩子,你不必天天開心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說起孩子發脾氣的話題,總會有父母一陣頭疼,認為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溺愛,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真的是一件壞事嗎?其實不見得。首先孩子對你發脾氣,代表著對你的信任;其次發脾氣才更有利於情...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我們經常說的代溝這種東西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年齡、成長背景、教育程度、看問題的角度或多或少都會導致我們和孩子想法的不同步。既然差距無法避免,作為父母就應該適應並且接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