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能用嗎?清涼油、風油精、萬花油好用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驅蚊誤區(二):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能用嗎?純天然、無添加的植物防蚊藥,能用嗎?清涼油、風油精、萬花油好用不?國外的小蜜蜂驅蚊水值不值得買?

原創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

(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經的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復旦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後,二胎媽媽一起育兒!——這是同一個人……)

首先我們介紹個小知識。

為什麼蚊子找上你?它們對氣味敏感,也有一定視覺觀察「獵物」。

你的身體散發出代謝廢物——二氧化碳,有汗味(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林林總總幾十種都在誘惑著蚊子。

蚊子可以感應至少72種化學物質,其中一小半都是針對人類的汗液),皮膚潮濕有水分有熱量,這些都可以當做導航燈塔,把蚊子快速地吸引過來。

其中,最重要的誘惑當數二氧化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單純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氣流,蚊子通過辨彆氣流方向,才能鎖定目標。

在野外實驗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沒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類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

而給人戴上一個裝有鹼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可以讓他被蚊子叮咬的幾率大幅下降。

雖然不同種類的蚊子之間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靠著二氧化碳它們就能找到你,如果再配合上其他主要身體氣味物質,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尋找起目標來會更加容易。

因此,一個剛運動完的大汗淋漓的人是蚊子的最愛,大口喘氣會呼出二氧化碳,汗水中大量代謝產物都對它們有強烈的吸引力。

此外,一些二氧化碳排出量比較多的人,比如新陳代謝比普通人更快的孕婦、嬰幼兒,也可能更「招咬」。

這些驅蚊用的化學藥物,不會殺死蚊子,只是把原有的體味蓋過去,讓蚊子厭惡而已。

比如,避蚊胺起作用的原理就是抑制蚊子感受這些線索的感受器,讓它們「找不著北」。

我國超市及網絡上介紹的寶寶驅蚊用品,多半會提一句,「不含避蚊胺」。

曾經,新聞報導「寶寶驅蚊用品中含農藥?」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弄得人心惶惶。

這避蚊胺真這麼可怕嗎?

關於防蚊方法(尤其是化學防蚊方法),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醫藥機構,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兒科學會(AAP)等,都稱不上專業對口。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才是真正註冊並認證所有防蚊產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專業權威機構,幾乎所有主流醫學機構的推薦都是根據EPA的建議所做出的。

EPA註冊認證可以用於皮膚上的驅蚊成分,有且僅有7種

①避蚊胺(DEET):效力最長持續10-12小時;

②派卡瑞丁(KBR3023,也稱埃卡瑞丁):效力最長持續8小時;

③驅蚊酯(BAAPE、IR3535,也稱避蚊酯、伊默寧):效力最長持續4-8小時;

④檸檬桉(PMD、OLE):效力最長持續6小時;

⑤甲基壬基甲酮(BioUD,也稱2-十一酮):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⑥貓薄荷油: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⑦香茅油: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

還有一些未被EPA註冊認證的天然植物及其提取成分(比如橘子/柚子、檸檬、桉葉、茴香、大豆、雪松、薄荷、艾草、丁香、紫珠、檸檬草、薰衣草、驅蚊草/香葉/天竺葵、野菊花、金銀花等),有效性、安全性均不明確,根據經驗推算,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通常在20~30分鐘以內。

200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項實驗室研究顯示,包含香茅油、薄荷油、天竺葵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七款產品,對抗埃及伊蚊的保護時間都小於20分鐘。

一款大豆油的產品能達到近一個半小時的保護時間,略高於低濃度(4.75%)的避蚊胺。

另兩款使用檸檬桉樹油的產品則能達到約兩個小時。

不過這個實驗中,一款含有7.5%伊默寧的產品,平均趨避時間只有20來分鐘。

這些產品失效時間快,就要頻繁地重新塗抹,費時費力,還會增加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另外,天然驅蚊產品的成分往往要複雜得多,越複雜的產品,引起皮膚過敏等問題的機率也就更高。

EPA所認證的驅蚊成分中,CDC僅推薦前4種驅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檸檬桉)用於成人驅蚊,這裡包括孕婦及圍產期婦女;而AAP僅推薦前2種驅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用於兒童驅蚊。

對於兒童而言,存在一些額外限制

①避蚊胺:AAP建議2月以下禁用;2月~12歲,推薦濃度10~30%(不能超過30%);12歲以上,等同成人;加拿大衛生部建議,2歲到12歲的兒童使用DEET防蚊產品,濃度應低於10%以下,且一天不宜使用超過3次;2歲以下的兒童一天使用不宜超過1次,6個月內嬰兒不宜使用此類產品;香港衛生署、日本、法國建議,6個月內嬰兒不宜使用此類產品;6個月以上,香港衛生署建議濃度不超過10%;日本建議濃度不超過12%;法國建議濃度不要超過30%,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2歲以上塗抹次數不超過2次

②派卡瑞丁:AAP等建議2月以下禁用;2月以上,推薦濃度5~10%;法國要求其只能用於2歲以上的兒童;

③驅蚊酯:法國建議6個月至2歲,可以使用低於20%濃度的驅蚊酯,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

④檸檬桉:AAP等建議3歲以下禁用;法國認為6個月至2歲嬰兒,可以使用濃度低於25%的產品,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

總結這些官方數據:2月齡以內,禁止使用任何驅蟲產品(我們一般不會帶著這麼小的寶寶,去野外等蚊蟲多的地方,不過有些人過年過節會帶著寶寶回鄉下);2月齡至3歲,各已開發國家意見不完全一致——美國AAP認為2月齡以上可以使用避蚊胺和派卡瑞丁,多數國家和地區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使用任何驅蚊產品,法國認為6個月以上的寶寶避蚊胺、驅蚊酯、檸檬桉都能用,2歲以上這4種藥都能用,只是濃度和使用次數有嚴格的要求;3~12歲,各國意見較為統一,理論上可以使用任何驅蚊成分,選擇哪種成分根據實際需要來做決定。

每日最多使用次數不得超過2~3次。

12歲以上,等同成人。

其實,EPA根據相關研究,認為0~2月兒童,也可安全使用避蚊胺;但是AAP從安全角度,保守地將年齡下限設置在2月。

檸檬桉名字看起來很「天然」,權威機構認為它不適用於3歲以下的兒童。

加拿大、香港、日本的要求更嚴格些。

各種藥物的具體使用情況和安全性如何呢?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1

避蚊胺:因為媒體「曝光」驅蚊水含「農藥」避蚊胺,國內驅蚊產品爭相與其劃清界限。

避蚊胺的確是一種農藥,1946年由美國農業部開發研製,1957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登記註冊開始民用。

在中國,驅蚊液歸農業部監管,因此會有農藥批准文號。

在美國,驅蚊液歸環保局監管。

世界範圍內避蚊胺使用時長超過70年,在所有這些EPA認證成分中,有效性最好,安全性最佳。

2002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者馬克·弗雷丁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研究聲稱,含有避蚊胺的驅蚊水,即便少量也能保護人體免受蚊子侵襲達5小時。

不含避蚊胺的驅蚊噴霧劑,效果則差很多,有的甚至不足20分鐘。

此外,避蚊胺預防蜱蟲叮咬的作用也可圈可點。

只是避蚊胺使用時會有些粘膩感,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會刺激皮膚。

另外,避蚊胺對一些塑料、橡膠、皮革等製品有一定溶解性,因此使用避蚊胺後,摸電腦、眼鏡等之前,應好好地洗個手。

國內外使用避蚊胺的產品種類非常多。

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品牌花露水,比如隆力奇、百雀羚等,以及雷達歐護等驅蚊水,裡面都含有避蚊胺成分。

這些大公司監管相對較為嚴格,產品成分說明書寫得比較明白,沒有隱瞞消費者;不過很多小品牌產品即使添加了避蚊胺,也標榜自己「植物驅蚊」,成分表和說明書寫得十分含糊。

國外的驅蚊產品,往往大大方方標註著避蚊胺,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翻譯下試試看。

避蚊胺濃度增加,效果不會明顯增加,濃度約30%達到平台,不過保護時間可以延長。

10%濃度,有效時間約為2小時;24%濃度有效時間約5小時;98~100%濃度,有效時間約10~12小時。

其實,日常生活中10~35%的濃度基本夠用了。

市面上這些驅蚊產品濃度多處在這個區間內。

其保護力度和持續時間還會受到昆蟲類型、溫度、排汗、暴露於水等其它因素的影響。

戶外野營露宿,權衡利弊,被花腳蚊子咬一身或被蜱蟲咬了划不來,兒童用30%濃度,12歲以上大孩子和成人,可以用到98~100%的濃度(小嬰兒和幼兒最好別帶著去深山野遊了。

EPA還認為野營時可以在裝備上噴氯菊酯殺蟲,保障安全,比如在帳篷、推車等上面噴洒。

不過梧桐媽媽個人認為,太小的孩子,大量長時間吸入這些藥物,仍然可能存在風險)。

注意,AAP對嬰幼兒推薦濃度是30%以下。

2

派卡瑞丁:高濃度(20%)的派卡瑞丁和避蚊胺的驅蚊效果基本一樣,但持續時間短一些。

研究認為,派瑞卡丁比避蚊胺更安全,對皮膚刺激較少,另外,避蚊胺那些缺點,比如使用感覺粘膩、損壞塑料等,派卡瑞丁都沒有。

不過其對泌沖的效果不如避蚊胺。

目前,國內還沒有含派卡瑞丁的產品。

3

驅蚊酯:目前有關驅蚊酯有效性研究,多數認為其比避蚊胺略遜一籌,但同等濃度情況下,持續時間略長。

它的安全性較好,不過兒童方面的研究較為欠缺,AAP未作推薦,但也沒有像檸檬桉那樣,明確指出嬰幼兒不能用。

自從避蚊胺被曝光了「醜聞」,國內許多商家選用驅蚊酯。

我們耳熟能詳的強生嬰兒驅蚊花露水、六神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都含有此類成分。

這些東西,我們給寶寶用得多頻繁啊!不過,按照國際上的主流意見,因其對嬰幼兒毒性效應並不明確,是不建議使用的。

反倒不如當初鬧得人心惶惶的「農藥」避蚊胺研究的透徹,並被國際權威機構推薦。

4

檸檬桉: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取了個好名字!聽上去好像檸檬提取物哩,純天然哩,都可以吃,咋不能抹呢?很多商家都標榜含檸檬桉的產品「純天然、無毒無害」!事實上,檸檬桉並不像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樣,來源於天然的食物,絕大部分檸檬桉是人工合成的。

檸檬桉的驅蚊效果大概只有 避蚊胺的一半。

最重要的是,FDA、CDC、AAP都明確提出,3歲以下兒童禁用檸檬桉!至於為什麼這些權威機構義正辭嚴地說檸檬桉不能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嬰幼兒毒性研究並不透徹。

另外,檸檬桉對皮膚及眼睛的刺激性相對較大。

國內的雜牌驅蚊水很喜歡使用檸檬桉,國外也有些時髦的嬰幼兒產品添加了檸檬桉,購買之前可別只聽商家吹得天花亂墜,一定得拿著成分表和說明書,仔細閱讀甄別。

5

中藥驅蚊水,白醋,天然植物精油等等「純天然」產品:我國本土的防蚊、驅蚊、治療蚊蟲叮咬的產品,如果標榜為純中藥製品,往往大受歡迎,比如數十年間火遍全國的清涼油、風油精、紅花油等等,以及後起之秀各種花露水、寶寶金水。

這些東西抹在皮膚上,涼涼的很舒服,貌似蚊子叮得真的少了;抹在咬過的小包上,也能減輕瘙癢。

這些用品製作的初衷,主要是針對蚊子已經咬起來的小包,減輕瘙癢用,後來很多照料者喜歡在寶寶身上抹這些玩意,或者在洗澡水中加點,希望能預防蚊蟲叮咬。

近年來,這些商家在原有商品基礎上,添加了避蚊胺、驅蚊酯等,成為如今非常風靡的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

這些東西究竟有沒有用呢?風油精、紅花油中添加了水楊酸甲酯,可以外用,有減輕瘙癢的作用。

其他的一些成分,比如冰片、薄荷等,也會讓皮膚感覺很清涼,減輕瘙癢的感覺,涼涼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出汗;其他一些揮發性油性成分、酒精或酸性成分(如白醋),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皮膚的味道;藥品揮發會帶走熱量,也能略微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讓人感覺清涼舒爽,減少出汗。

出汗少了,溫度低了,皮膚味道變了,蚊子的確有可能光臨得少了。

不過這個持續時間有多久呢?事實上我們並不確定,根據經驗一般不超過十幾分鐘至半小時。

這些藥的有效性,有害性,老外自然是沒有研究的,因此國際權威機構也沒提這事。

這些東西,到底對寶寶有沒有害處呢?梧桐媽媽是這樣看待的——

首先,寶寶皮膚非常薄,藥品很容易透過皮膚,吸收入寶寶體內。

這些脂溶性的藥物、酒精,自然也可能透過皮膚滲透到寶寶身體裡面!這些成分這樣複雜,進行嬰幼兒較大規模毒理研究自然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倫理要求。

世界範圍內,避蚊胺相關的研究更為全面些。

消費者對於避蚊胺的擔憂,來自2001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認為大劑量高濃度的避蚊胺有可能損害神經,以及導致極少數的癲癇發作(億分之一)。

儘管這種劑量遠遠大於我們日常使用的劑量,不過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提示——避蚊胺等藥物還是存在風險的,只是風險很低,對於小月齡寶寶一定需要謹慎抉擇。

這些驅蚊藥對孩子有沒有毒我們尚存爭議,容易引起表皮及機體過敏肯定是真的。

蚊子沒咬兩口,濕疹長一身,也得不償失。

我們在前述也提到過,酒精可以透過寶寶皮膚,吸收入身體裡面。

花露水中含有大量的酒精成分,因此,很多家長給寶寶全身大面積抹花露水,隔一小會就抹一次,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次,這些複雜的成分,很多還帶有一定刺激性,比如一些油脂、酸性物質等,可能會刺激寶寶皮膚,引起過敏。

即使沒過敏,大人皮糙肉厚,抹了沒事,小孩可是經常「辣」得跳腳,嚎啕大哭。

夏天寶寶身上容易出汗,這些藥水還會隨著汗液到處流淌,流到哪兒辣到哪兒。

最讓人畢生難忘、心有餘悸的就是風油精和紅花油。

有些父母還會想心思往溫熱的洗澡水中滴幾滴,那透肉刺骨的酸爽感受,很多大人都消受不起,更別說小孩子了。

另外,寶寶經常喜歡撓抹了藥的地方,一不留神再吃吃小手,揉揉眼睛,弄到口裡、眼睛裡,也是常有的事情。

辣皮膚還「是可忍」,辣眼睛和嘴巴可真是「孰不可忍」了!

因此,即使不考慮裡面有沒有「農藥」,梧桐媽媽也非常不建議給孩子用這些複雜、效果不一定又刺激的玩意。

寶寶用物,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

這麼看來,花露水被pass了,風油精、紅花油被pass了,寶寶金水成分較複雜,很多配方還不透明,最好也pass。

至於滴點白醋或泡點茶葉、菊花、八角、茴香什麼的洗澡,只要寶寶皮膚不過敏,危害的確很小,看個人選擇吧,不過對效果也不要抱有太多期待。

白水洗掉汗液,一樣有效。

只是,梧桐媽媽幼時,外婆給我用白醋洗澡的回憶,真心美好。

國外也有這種純天然產品,比如賣得非常火的小蜜蜂驅蚊液等產品,也是靠散發蚊子不喜歡的氣味,減少其叮咬的。

不過它們防護效果較弱,持續時間較短,想要保持效果,得不停地抹。

這些純天然藥物,多數未被EPA註冊認證,有效性和毒性研究並不充分;小蜜蜂驅蚊液中的香茅油,是被EPA註冊認證的,不過也因為針對嬰幼兒的研究不充分,各大權威機構並沒有推薦用於嬰幼兒。

除此之外,這些油的確很難聞,抹身上滋味並不好受,刺激性通常要大於避蚊胺等藥物。

同時也它們也存在成分複雜,可能經皮吸收及過敏等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到現在並沒有認可香茅油作為驅蚊噴霧的效果,而且明令禁止香茅油用作生物除害劑。

所以這類以香茅油為主要成分、經常做成寶寶用品的「天然環保驅蚊劑」,實際上在歐盟是被禁止的。

因此,這些國外生產的針對嬰幼兒的天然驅蚊藥品,沒被EPA認證,也沒被國際權威機構推薦,效果不一定,持續時間短,副作用不明但可能存在,是否需要選用,全看個人選擇。

6

CDC、EPA推薦的安全使用驅蚊劑的方法如下:

①驅蚊劑每次不要使用太多,大致能夠覆蓋薄薄的皮膚就足夠了;

②在不增加塗抹次數的前提下,選擇低濃度的產品給寶寶。

驅蚊劑不要頻繁使用,理論上,任何驅蚊產品每日塗抹次數都不應該超過2-3次,具體間隔時間可以參照說明書。

無論使用哪種驅蚊劑,如果開始再次被蚊蟲叮咬,就可以重新使用;

③驅蚊劑可以塗抹於皮膚或衣服表面,但不要塗抹、噴洒在衣服裡面(裡面起不到什麼作用……);

④避免寶寶自己使用驅蚊液。

臉部可以塗抹少量驅蚊劑。

建議用手抹,不要直接噴洒,避免進入眼睛、嘴巴,也儘量避免經鼻吸入。

噴霧式的應該先噴在大人手上,在塗抹到寶寶的皮膚上。

也不要將驅蚊劑塗抹於孩子雙手上,否則難免會誤入眼睛、嘴巴;

⑤使用驅蚊劑後要充分洗手,避免殘餘藥物接觸眼睛、嘴巴、生殖器;

⑥皮膚破損區、感染或炎症、嚴重皮疹區避免使用驅蚊劑(不要用在已經被叮咬的包上面,破潰皮膚藥品吸收率會增加,皮膚刺激性也會增加);

⑦塗抹過驅蚊劑的皮膚,一旦不需要驅蚊劑時應當及時清洗;

⑧驅蚊產品可以和防曬霜合用,通常先抹防曬霜、再抹驅蚊液,具體需要根據使用說明決定。

但是,應當避免使用驅蚊藥物(尤其避蚊胺)與防曬霜的混合產品,因為防曬霜通常2小時塗一次,對驅蚊藥而言,這個頻率可能過量。

另外,避蚊胺會降低防曬因子的效力。

含有避蚊胺的驅蚊產品和含有二苯酮(Qcybenzone)的防曬產品,不要同時使用,否則兩者透皮吸收率會協同增加,都將在體內代謝為一系列具有毒性的產物。

⑨所有驅蚊產品均可能導致過敏,需要先試用,一旦發現過敏則禁用,及時就診,就醫時帶上使用過的驅蚊劑以便醫生診斷;

⑩驅蚊產品見水後,比如洗澡、游泳、出汗、雨淋等等,驅蚊效果持續時間會縮短;

⑾預估要暴露在戶外的時間,如果要出門8小時,建議選擇至少8小時有效的驅蚊液,而不是拿一瓶2小時有效的低濃度驅蚊液塗4次。

前面那種方法更為安全和有效。

無論濃度高低,都要限制驅蚊液塗抹次數;

⑿回家後用清水和肥皂徹底清潔寶寶的身體和衣物,確保沒有藥物殘留。

7

上面是國外官方意見。

梧桐媽媽自己是個什麼意見呢?對寶寶,用這些玩意還是得考慮下信價比。

①這些驅蚊藥毒性很低,但總歸是有毒的,且脂溶性成分較多,皮膚透過率較大。

毒性副反應以局部皮膚症狀和神經系統症狀為主。

寶寶個體差異很大,敏感性不一樣,又處於生長發育非常快的時期,身體的確容易受影響,研究卻不容易做。

②寶寶小手不可能太老實,夏天出汗,藥在皮膚上流得到處都是,難免不會用小手撓一撓,再揉揉眼睛,舔一舔小手。

避蚊胺、驅蚊酯之類,弄進身體里肯定不好。

風油精、紅花油之類,非常刺激。

③寶寶忍不住撓破皮膚,也是常有的事情,藥物吸收率會更高,而我們並不會一個個去檢查寶寶身上的包包破了沒有。

另外,這些藥對破潰的皮膚,刺激性更大。

④很多媽媽海淘驅蚊水,或者塗國產花露水、紅花油之類,並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作用,只當是蚊子咬了以後抹包用。

避蚊胺、驅蚊酯之類的驅蚊藥,對蚊子咬的包並沒有作用。

紅花油、風油精之類,裡面添加了一些外用抗炎藥物,的確會有些作用。

不過,它們對嬰幼兒而言實在是太刺激了,寶寶難受得嗷嗷叫,刺疼代替了癢感,未必比蚊子咬起來的包舒服。

因此,實際操作起來不會像理論寫得那麼不操心。

風險一定是有的,所以用這些藥,一定要考慮獲益遠大於風險的情況下才用。

如果能用物理防蚊解決的很好,比如使用推車蚊帳、便攜蚊帳等等,去樓下遛遛彎,大可不必在寶寶皮膚上抹藥;在家裡支個大蚊帳,把小月齡寶寶放進去玩耍,寶寶睡覺前把蚊帳里的蚊子啪啪啪打一遍,也基本不需要用到殺蟲劑和驅蟲藥,不放心,還可以點個滅蚊燈,有關它的爭議性,我們會在下述提到。

實在要用藥,可以噴洒一點驅蚊水到推車或推車蚊帳上,噴點兒花露水什麼的也行,只要蚊子不喜歡的氣味都可以嘗試,隔半小時或幾小時噴一次也容易做到,不過儘量避開寶寶小手扶的地方比較妥當。

(花露水也不要噴多了,或噴得過於頻繁,在推車靠背扶手等與寶寶接觸的部位不要噴太多。

酒精有揮發性,寶寶吸進去也不大好。

只不過濃度不高,在室外揮發了吸入得不多。

)等寶寶長大一點,不怎麼坐推車了,喜歡滿地跑,穿上薄綿綢長袖,既防蚊又遮陽,挺好。

如果需要帶寶寶去野外玩耍,鄉下小住,驅蚊藥物很可能就要用上了。

不僅僅是蚊子,別的什麼蟲咬了更麻煩,而且野外的蟲子種類非常古怪,帶的病菌也很奇怪,寶寶出現些什麼問題,醫生處理起來也很棘手。

當然,除非萬不得已,最好別帶太小的寶寶到野外玩,擔用藥風險,蚊蟲叮咬風險,都很划不來。

(旅遊固然對寶寶頭腦發育有好處,不過,只要不是經常在家躺著,門前小院、樓下大樹、花花草草已經對寶寶大腦產生非常好的影響了,對於很小月齡寶寶,去日本賞櫻花、去美國黃石公園看野生動物,跟在家門口桃花樹下坐坐,看寵物貓狗跑來跑去效果差不多。

對於一些皮膚特別敏感的孩子,特別是人工餵養兒,一定要仔細權衡抹藥和不抹藥的信價比。

一些孩子對蚊蟲叮咬的分泌物過敏,長出一個巨大的包,有的寶寶還會發燒!可把家人嚇壞了。

他們免疫功能相比母乳餵養兒、不過敏的孩子要紊亂一些,也更容易遭受蚊蟲帶來的病菌感染(登革熱、瘧疾、寨卡病毒等)。

比如6個月以內的母乳嬰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幾率要比人工餵養兒低得多。

人工餵養兒和易過敏的嬰兒,皮膚也往往更敏感,抹藥的刺激性也相應大一些。

因此,如果有條件,儘量母乳餵養,對於人工餵養兒和高過敏傾向的孩子,早年儘量別帶去蚊蟲多的地方散步或玩耍,也儘量不要突然改變居住環境,在牛棚、豬圈等動物多的地方小住。

實在想去公園轉轉,去郊區旅遊,回老家看看,先局部用一用驅蚊藥物,看看反應,寶寶皮膚沒什麼不舒服,再謹慎地增加使用面積。

去野外露營,或需要需要鑽進草叢,灌木叢,樹林等,選取對蜱蟲有效的避蚊胺更為妥當些。

萬能蚊帳最安全!淘寶熱賣的滅蚊燈能用嗎?明兒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梧桐媽媽大小寶是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

著《夏娃的困惑》叢書。

希望接地氣地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及切身養育體會,讓媽媽們真正感到育兒的樂趣和幸福。

史上最為來勢洶洶的育兒謠言粉碎機,誓當育兒界的方舟子,寶寶健康的衛道士!

本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我們介紹個小知識。

為什麼蚊子找上你?它們對氣味敏感,也有一定視覺觀察「獵物」。

你的身體散發出代謝廢物——二氧化碳,有汗味(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林林總總幾十種都在誘惑著蚊子。

蚊子可以感應至少72種化學物質,其中一小半都是針對人類的汗液),皮膚潮濕有水分有熱量,這些都可以當做導航燈塔,把蚊子快速地吸引過來。

其中,最重要的誘惑當數二氧化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單純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氣流,蚊子通過辨彆氣流方向,才能鎖定目標。

在野外實驗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沒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類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

而給人戴上一個裝有鹼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可以讓他被蚊子叮咬的幾率大幅下降。

雖然不同種類的蚊子之間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靠著二氧化碳它們就能找到你,如果再配合上其他主要身體氣味物質,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尋找起目標來會更加容易。

因此,一個剛運動完的大汗淋漓的人是蚊子的最愛,大口喘氣會呼出二氧化碳,汗水中大量代謝產物都對它們有強烈的吸引力。

此外,一些二氧化碳排出量比較多的人,比如新陳代謝比普通人更快的孕婦、嬰幼兒,也可能更「招咬」。

這些驅蚊用的化學藥物,不會殺死蚊子,只是把原有的體味蓋過去,讓蚊子厭惡而已。

比如,避蚊胺起作用的原理就是抑制蚊子感受這些線索的感受器,讓它們「找不著北」。

我國超市及網絡上介紹的寶寶驅蚊用品,多半會提一句,「不含避蚊胺」。

曾經,新聞報導「寶寶驅蚊用品中含農藥?」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弄得人心惶惶。

這避蚊胺真這麼可怕嗎?

關於防蚊方法(尤其是化學防蚊方法),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醫藥機構,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兒科學會(AAP)等,都稱不上專業對口。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才是真正註冊並認證所有防蚊產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專業權威機構,幾乎所有主流醫學機構的推薦都是根據EPA的建議所做出的。

EPA註冊認證可以用於皮膚上的驅蚊成分,有且僅有7種

①避蚊胺(DEET):效力最長持續10-12小時;

②派卡瑞丁(KBR3023,也稱埃卡瑞丁):效力最長持續8小時;

③驅蚊酯(BAAPE、IR3535,也稱避蚊酯、伊默寧):效力最長持續4-8小時;

④檸檬桉(PMD、OLE):效力最長持續6小時;

⑤甲基壬基甲酮(BioUD,也稱2-十一酮):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⑥貓薄荷油: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⑦香茅油: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

還有一些未被EPA註冊認證的天然植物及其提取成分(比如橘子/柚子、檸檬、桉葉、茴香、大豆、雪松、薄荷、艾草、丁香、紫珠、檸檬草、薰衣草、驅蚊草/香葉/天竺葵、野菊花、金銀花等),有效性、安全性均不明確,根據經驗推算,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通常在20~30分鐘以內。

200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項實驗室研究顯示,包含香茅油、薄荷油、天竺葵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七款產品,對抗埃及伊蚊的保護時間都小於20分鐘。

一款大豆油的產品能達到近一個半小時的保護時間,略高於低濃度(4.75%)的避蚊胺。

另兩款使用檸檬桉樹油的產品則能達到約兩個小時。

不過這個實驗中,一款含有7.5%伊默寧的產品,平均趨避時間只有20來分鐘。

這些產品失效時間快,就要頻繁地重新塗抹,費時費力,還會增加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另外,天然驅蚊產品的成分往往要複雜得多,越複雜的產品,引起皮膚過敏等問題的機率也就更高。

EPA所認證的驅蚊成分中,CDC僅推薦前4種驅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檸檬桉)用於成人驅蚊,這裡包括孕婦及圍產期婦女;而AAP僅推薦前2種驅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用於兒童驅蚊。

對於兒童而言,存在一些額外限制

①避蚊胺:AAP建議2月以下禁用;2月~12歲,推薦濃度10~30%(不能超過30%);12歲以上,等同成人;加拿大衛生部建議,2歲到12歲的兒童使用DEET防蚊產品,濃度應低於10%以下,且一天不宜使用超過3次;2歲以下的兒童一天使用不宜超過1次,6個月內嬰兒不宜使用此類產品;香港衛生署、日本、法國建議,6個月內嬰兒不宜使用此類產品;6個月以上,香港衛生署建議濃度不超過10%;日本建議濃度不超過12%;法國建議濃度不要超過30%,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2歲以上塗抹次數不超過2次

②派卡瑞丁:AAP等建議2月以下禁用;2月以上,推薦濃度5~10%;法國要求其只能用於2歲以上的兒童;

③驅蚊酯:法國建議6個月至2歲,可以使用低於20%濃度的驅蚊酯,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

④檸檬桉:AAP等建議3歲以下禁用;法國認為6個月至2歲嬰兒,可以使用濃度低於25%的產品,每日塗抹次數僅限於1次;

總結這些官方數據:2月齡以內,禁止使用任何驅蟲產品(我們一般不會帶著這麼小的寶寶,去野外等蚊蟲多的地方,不過有些人過年過節會帶著寶寶回鄉下);2月齡至3歲,各已開發國家意見不完全一致——美國AAP認為2月齡以上可以使用避蚊胺和派卡瑞丁,多數國家和地區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使用任何驅蚊產品,法國認為6個月以上的寶寶避蚊胺、驅蚊酯、檸檬桉都能用,2歲以上這4種藥都能用,只是濃度和使用次數有嚴格的要求;3~12歲,各國意見較為統一,理論上可以使用任何驅蚊成分,選擇哪種成分根據實際需要來做決定。

每日最多使用次數不得超過2~3次。

12歲以上,等同成人。

其實,EPA根據相關研究,認為0~2月兒童,也可安全使用避蚊胺;但是AAP從安全角度,保守地將年齡下限設置在2月。

檸檬桉名字看起來很「天然」,權威機構認為它不適用於3歲以下的兒童。

加拿大、香港、日本的要求更嚴格些。

各種藥物的具體使用情況和安全性如何呢?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1

避蚊胺:因為媒體「曝光」驅蚊水含「農藥」避蚊胺,國內驅蚊產品爭相與其劃清界限。

避蚊胺的確是一種農藥,1946年由美國農業部開發研製,1957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登記註冊開始民用。

在中國,驅蚊液歸農業部監管,因此會有農藥批准文號。

在美國,驅蚊液歸環保局監管。

世界範圍內避蚊胺使用時長超過70年,在所有這些EPA認證成分中,有效性最好,安全性最佳。

2002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者馬克·弗雷丁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研究聲稱,含有避蚊胺的驅蚊水,即便少量也能保護人體免受蚊子侵襲達5小時。

不含避蚊胺的驅蚊噴霧劑,效果則差很多,有的甚至不足20分鐘。

此外,避蚊胺預防蜱蟲叮咬的作用也可圈可點。

只是避蚊胺使用時會有些粘膩感,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會刺激皮膚。

另外,避蚊胺對一些塑料、橡膠、皮革等製品有一定溶解性,因此使用避蚊胺後,摸電腦、眼鏡等之前,應好好地洗個手。

國內外使用避蚊胺的產品種類非常多。

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品牌花露水,比如隆力奇、百雀羚等,以及雷達歐護等驅蚊水,裡面都含有避蚊胺成分。

這些大公司監管相對較為嚴格,產品成分說明書寫得比較明白,沒有隱瞞消費者;不過很多小品牌產品即使添加了避蚊胺,也標榜自己「植物驅蚊」,成分表和說明書寫得十分含糊。

國外的驅蚊產品,往往大大方方標註著避蚊胺,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翻譯下試試看。

避蚊胺濃度增加,效果不會明顯增加,濃度約30%達到平台,不過保護時間可以延長。

10%濃度,有效時間約為2小時;24%濃度有效時間約5小時;98~100%濃度,有效時間約10~12小時。

其實,日常生活中10~35%的濃度基本夠用了。

市面上這些驅蚊產品濃度多處在這個區間內。

其保護力度和持續時間還會受到昆蟲類型、溫度、排汗、暴露於水等其它因素的影響。

戶外野營露宿,權衡利弊,被花腳蚊子咬一身或被蜱蟲咬了划不來,兒童用30%濃度,12歲以上大孩子和成人,可以用到98~100%的濃度(小嬰兒和幼兒最好別帶著去深山野遊了。

EPA還認為野營時可以在裝備上噴氯菊酯殺蟲,保障安全,比如在帳篷、推車等上面噴洒。

不過梧桐媽媽個人認為,太小的孩子,大量長時間吸入這些藥物,仍然可能存在風險)。

注意,AAP對嬰幼兒推薦濃度是30%以下。

2

派卡瑞丁:高濃度(20%)的派卡瑞丁和避蚊胺的驅蚊效果基本一樣,但持續時間短一些。

研究認為,派瑞卡丁比避蚊胺更安全,對皮膚刺激較少,另外,避蚊胺那些缺點,比如使用感覺粘膩、損壞塑料等,派卡瑞丁都沒有。

不過其對泌沖的效果不如避蚊胺。

目前,國內還沒有含派卡瑞丁的產品。

3

驅蚊酯:目前有關驅蚊酯有效性研究,多數認為其比避蚊胺略遜一籌,但同等濃度情況下,持續時間略長。

它的安全性較好,不過兒童方面的研究較為欠缺,AAP未作推薦,但也沒有像檸檬桉那樣,明確指出嬰幼兒不能用。

自從避蚊胺被曝光了「醜聞」,國內許多商家選用驅蚊酯。

我們耳熟能詳的強生嬰兒驅蚊花露水、六神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都含有此類成分。

這些東西,我們給寶寶用得多頻繁啊!不過,按照國際上的主流意見,因其對嬰幼兒毒性效應並不明確,是不建議使用的。

反倒不如當初鬧得人心惶惶的「農藥」避蚊胺研究的透徹,並被國際權威機構推薦。

4

檸檬桉: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取了個好名字!聽上去好像檸檬提取物哩,純天然哩,都可以吃,咋不能抹呢?很多商家都標榜含檸檬桉的產品「純天然、無毒無害」!事實上,檸檬桉並不像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樣,來源於天然的食物,絕大部分檸檬桉是人工合成的。

檸檬桉的驅蚊效果大概只有 避蚊胺的一半。

最重要的是,FDA、CDC、AAP都明確提出,3歲以下兒童禁用檸檬桉!至於為什麼這些權威機構義正辭嚴地說檸檬桉不能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嬰幼兒毒性研究並不透徹。

另外,檸檬桉對皮膚及眼睛的刺激性相對較大。

國內的雜牌驅蚊水很喜歡使用檸檬桉,國外也有些時髦的嬰幼兒產品添加了檸檬桉,購買之前可別只聽商家吹得天花亂墜,一定得拿著成分表和說明書,仔細閱讀甄別。

5

中藥驅蚊水,白醋,天然植物精油等等「純天然」產品:我國本土的防蚊、驅蚊、治療蚊蟲叮咬的產品,如果標榜為純中藥製品,往往大受歡迎,比如數十年間火遍全國的清涼油、風油精、紅花油等等,以及後起之秀各種花露水、寶寶金水。

這些東西抹在皮膚上,涼涼的很舒服,貌似蚊子叮得真的少了;抹在咬過的小包上,也能減輕瘙癢。

這些用品製作的初衷,主要是針對蚊子已經咬起來的小包,減輕瘙癢用,後來很多照料者喜歡在寶寶身上抹這些玩意,或者在洗澡水中加點,希望能預防蚊蟲叮咬。

近年來,這些商家在原有商品基礎上,添加了避蚊胺、驅蚊酯等,成為如今非常風靡的驅蚊花露水、寶寶金水。

這些東西究竟有沒有用呢?風油精、紅花油中添加了水楊酸甲酯,可以外用,有減輕瘙癢的作用。

其他的一些成分,比如冰片、薄荷等,也會讓皮膚感覺很清涼,減輕瘙癢的感覺,涼涼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出汗;其他一些揮發性油性成分、酒精或酸性成分(如白醋),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皮膚的味道;藥品揮發會帶走熱量,也能略微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讓人感覺清涼舒爽,減少出汗。

出汗少了,溫度低了,皮膚味道變了,蚊子的確有可能光臨得少了。

不過這個持續時間有多久呢?事實上我們並不確定,根據經驗一般不超過十幾分鐘至半小時。

這些藥的有效性,有害性,老外自然是沒有研究的,因此國際權威機構也沒提這事。

這些東西,到底對寶寶有沒有害處呢?梧桐媽媽是這樣看待的——

首先,寶寶皮膚非常薄,藥品很容易透過皮膚,吸收入寶寶體內。

這些脂溶性的藥物、酒精,自然也可能透過皮膚滲透到寶寶身體裡面!這些成分這樣複雜,進行嬰幼兒較大規模毒理研究自然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倫理要求。

世界範圍內,避蚊胺相關的研究更為全面些。

消費者對於避蚊胺的擔憂,來自2001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認為大劑量高濃度的避蚊胺有可能損害神經,以及導致極少數的癲癇發作(億分之一)。

儘管這種劑量遠遠大於我們日常使用的劑量,不過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提示——避蚊胺等藥物還是存在風險的,只是風險很低,對於小月齡寶寶一定需要謹慎抉擇。

這些驅蚊藥對孩子有沒有毒我們尚存爭議,容易引起表皮及機體過敏肯定是真的。

蚊子沒咬兩口,濕疹長一身,也得不償失。

我們在前述也提到過,酒精可以透過寶寶皮膚,吸收入身體裡面。

花露水中含有大量的酒精成分,因此,很多家長給寶寶全身大面積抹花露水,隔一小會就抹一次,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次,這些複雜的成分,很多還帶有一定刺激性,比如一些油脂、酸性物質等,可能會刺激寶寶皮膚,引起過敏。

即使沒過敏,大人皮糙肉厚,抹了沒事,小孩可是經常「辣」得跳腳,嚎啕大哭。

夏天寶寶身上容易出汗,這些藥水還會隨著汗液到處流淌,流到哪兒辣到哪兒。

最讓人畢生難忘、心有餘悸的就是風油精和紅花油。

有些父母還會想心思往溫熱的洗澡水中滴幾滴,那透肉刺骨的酸爽感受,很多大人都消受不起,更別說小孩子了。

另外,寶寶經常喜歡撓抹了藥的地方,一不留神再吃吃小手,揉揉眼睛,弄到口裡、眼睛裡,也是常有的事情。

辣皮膚還「是可忍」,辣眼睛和嘴巴可真是「孰不可忍」了!

因此,即使不考慮裡面有沒有「農藥」,梧桐媽媽也非常不建議給孩子用這些複雜、效果不一定又刺激的玩意。

寶寶用物,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

這麼看來,花露水被pass了,風油精、紅花油被pass了,寶寶金水成分較複雜,很多配方還不透明,最好也pass。

至於滴點白醋或泡點茶葉、菊花、八角、茴香什麼的洗澡,只要寶寶皮膚不過敏,危害的確很小,看個人選擇吧,不過對效果也不要抱有太多期待。

白水洗掉汗液,一樣有效。

只是,梧桐媽媽幼時,外婆給我用白醋洗澡的回憶,真心美好。

國外也有這種純天然產品,比如賣得非常火的小蜜蜂驅蚊液等產品,也是靠散發蚊子不喜歡的氣味,減少其叮咬的。

不過它們防護效果較弱,持續時間較短,想要保持效果,得不停地抹。

這些純天然藥物,多數未被EPA註冊認證,有效性和毒性研究並不充分;小蜜蜂驅蚊液中的香茅油,是被EPA註冊認證的,不過也因為針對嬰幼兒的研究不充分,各大權威機構並沒有推薦用於嬰幼兒。

除此之外,這些油的確很難聞,抹身上滋味並不好受,刺激性通常要大於避蚊胺等藥物。

同時也它們也存在成分複雜,可能經皮吸收及過敏等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到現在並沒有認可香茅油作為驅蚊噴霧的效果,而且明令禁止香茅油用作生物除害劑。

所以這類以香茅油為主要成分、經常做成寶寶用品的「天然環保驅蚊劑」,實際上在歐盟是被禁止的。

因此,這些國外生產的針對嬰幼兒的天然驅蚊藥品,沒被EPA認證,也沒被國際權威機構推薦,效果不一定,持續時間短,副作用不明但可能存在,是否需要選用,全看個人選擇。

6

CDC、EPA推薦的安全使用驅蚊劑的方法如下:

①驅蚊劑每次不要使用太多,大致能夠覆蓋薄薄的皮膚就足夠了;

②在不增加塗抹次數的前提下,選擇低濃度的產品給寶寶。

驅蚊劑不要頻繁使用,理論上,任何驅蚊產品每日塗抹次數都不應該超過2-3次,具體間隔時間可以參照說明書。

無論使用哪種驅蚊劑,如果開始再次被蚊蟲叮咬,就可以重新使用;

③驅蚊劑可以塗抹於皮膚或衣服表面,但不要塗抹、噴洒在衣服裡面(裡面起不到什麼作用……);

④避免寶寶自己使用驅蚊液。

臉部可以塗抹少量驅蚊劑。

建議用手抹,不要直接噴洒,避免進入眼睛、嘴巴,也儘量避免經鼻吸入。

噴霧式的應該先噴在大人手上,在塗抹到寶寶的皮膚上。

也不要將驅蚊劑塗抹於孩子雙手上,否則難免會誤入眼睛、嘴巴;

⑤使用驅蚊劑後要充分洗手,避免殘餘藥物接觸眼睛、嘴巴、生殖器;

⑥皮膚破損區、感染或炎症、嚴重皮疹區避免使用驅蚊劑(不要用在已經被叮咬的包上面,破潰皮膚藥品吸收率會增加,皮膚刺激性也會增加);

⑦塗抹過驅蚊劑的皮膚,一旦不需要驅蚊劑時應當及時清洗;

⑧驅蚊產品可以和防曬霜合用,通常先抹防曬霜、再抹驅蚊液,具體需要根據使用說明決定。

但是,應當避免使用驅蚊藥物(尤其避蚊胺)與防曬霜的混合產品,因為防曬霜通常2小時塗一次,對驅蚊藥而言,這個頻率可能過量。

另外,避蚊胺會降低防曬因子的效力。

含有避蚊胺的驅蚊產品和含有二苯酮(Qcybenzone)的防曬產品,不要同時使用,否則兩者透皮吸收率會協同增加,都將在體內代謝為一系列具有毒性的產物。

⑨所有驅蚊產品均可能導致過敏,需要先試用,一旦發現過敏則禁用,及時就診,就醫時帶上使用過的驅蚊劑以便醫生診斷;

⑩驅蚊產品見水後,比如洗澡、游泳、出汗、雨淋等等,驅蚊效果持續時間會縮短;

⑾預估要暴露在戶外的時間,如果要出門8小時,建議選擇至少8小時有效的驅蚊液,而不是拿一瓶2小時有效的低濃度驅蚊液塗4次。

前面那種方法更為安全和有效。

無論濃度高低,都要限制驅蚊液塗抹次數;

⑿回家後用清水和肥皂徹底清潔寶寶的身體和衣物,確保沒有藥物殘留。

7

上面是國外官方意見。

梧桐媽媽自己是個什麼意見呢?對寶寶,用這些玩意還是得考慮下信價比。

①這些驅蚊藥毒性很低,但總歸是有毒的,且脂溶性成分較多,皮膚透過率較大。

毒性副反應以局部皮膚症狀和神經系統症狀為主。

寶寶個體差異很大,敏感性不一樣,又處於生長發育非常快的時期,身體的確容易受影響,研究卻不容易做。

②寶寶小手不可能太老實,夏天出汗,藥在皮膚上流得到處都是,難免不會用小手撓一撓,再揉揉眼睛,舔一舔小手。

避蚊胺、驅蚊酯之類,弄進身體里肯定不好。

風油精、紅花油之類,非常刺激。

③寶寶忍不住撓破皮膚,也是常有的事情,藥物吸收率會更高,而我們並不會一個個去檢查寶寶身上的包包破了沒有。

另外,這些藥對破潰的皮膚,刺激性更大。

④很多媽媽海淘驅蚊水,或者塗國產花露水、紅花油之類,並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作用,只當是蚊子咬了以後抹包用。

避蚊胺、驅蚊酯之類的驅蚊藥,對蚊子咬的包並沒有作用。

紅花油、風油精之類,裡面添加了一些外用抗炎藥物,的確會有些作用。

不過,它們對嬰幼兒而言實在是太刺激了,寶寶難受得嗷嗷叫,刺疼代替了癢感,未必比蚊子咬起來的包舒服。

因此,實際操作起來不會像理論寫得那麼不操心。

風險一定是有的,所以用這些藥,一定要考慮獲益遠大於風險的情況下才用。

如果能用物理防蚊解決的很好,比如使用推車蚊帳、便攜蚊帳等等,去樓下遛遛彎,大可不必在寶寶皮膚上抹藥;在家裡支個大蚊帳,把小月齡寶寶放進去玩耍,寶寶睡覺前把蚊帳里的蚊子啪啪啪打一遍,也基本不需要用到殺蟲劑和驅蟲藥,不放心,還可以點個滅蚊燈,有關它的爭議性,我們會在下述提到。

實在要用藥,可以噴洒一點驅蚊水到推車或推車蚊帳上,噴點兒花露水什麼的也行,只要蚊子不喜歡的氣味都可以嘗試,隔半小時或幾小時噴一次也容易做到,不過儘量避開寶寶小手扶的地方比較妥當。

(花露水也不要噴多了,或噴得過於頻繁,在推車靠背扶手等與寶寶接觸的部位不要噴太多。

酒精有揮發性,寶寶吸進去也不大好。

只不過濃度不高,在室外揮發了吸入得不多。

)等寶寶長大一點,不怎麼坐推車了,喜歡滿地跑,穿上薄綿綢長袖,既防蚊又遮陽,挺好。

如果需要帶寶寶去野外玩耍,鄉下小住,驅蚊藥物很可能就要用上了。

不僅僅是蚊子,別的什麼蟲咬了更麻煩,而且野外的蟲子種類非常古怪,帶的病菌也很奇怪,寶寶出現些什麼問題,醫生處理起來也很棘手。

當然,除非萬不得已,最好別帶太小的寶寶到野外玩,擔用藥風險,蚊蟲叮咬風險,都很划不來。

(旅遊固然對寶寶頭腦發育有好處,不過,只要不是經常在家躺著,門前小院、樓下大樹、花花草草已經對寶寶大腦產生非常好的影響了,對於很小月齡寶寶,去日本賞櫻花、去美國黃石公園看野生動物,跟在家門口桃花樹下坐坐,看寵物貓狗跑來跑去效果差不多。

對於一些皮膚特別敏感的孩子,特別是人工餵養兒,一定要仔細權衡抹藥和不抹藥的信價比。

一些孩子對蚊蟲叮咬的分泌物過敏,長出一個巨大的包,有的寶寶還會發燒!可把家人嚇壞了。

他們免疫功能相比母乳餵養兒、不過敏的孩子要紊亂一些,也更容易遭受蚊蟲帶來的病菌感染(登革熱、瘧疾、寨卡病毒等)。

比如6個月以內的母乳嬰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幾率要比人工餵養兒低得多。

人工餵養兒和易過敏的嬰兒,皮膚也往往更敏感,抹藥的刺激性也相應大一些。

因此,如果有條件,儘量母乳餵養,對於人工餵養兒和高過敏傾向的孩子,早年儘量別帶去蚊蟲多的地方散步或玩耍,也儘量不要突然改變居住環境,在牛棚、豬圈等動物多的地方小住。

實在想去公園轉轉,去郊區旅遊,回老家看看,先局部用一用驅蚊藥物,看看反應,寶寶皮膚沒什麼不舒服,再謹慎地增加使用面積。

去野外露營,或需要需要鑽進草叢,灌木叢,樹林等,選取對蜱蟲有效的避蚊胺更為妥當些。

萬能蚊帳最安全!淘寶熱賣的滅蚊燈能用嗎?明兒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重磅推薦!北大醫學博士新書橫空出世,手把手教您餵母乳,並餵得輕鬆,餵得開心幸福。

(本 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公眾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 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

讀書期間親自養育兩個寶寶。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本《夏娃的困惑 ——全程實用母乳指導,史上最強哺乳謠言粉碎機》已 出世,孕媽媽、哺乳媽媽、新媽媽必備!書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薦——武漢同濟醫院婦產科馮玲教授,兒科劉 愛國教授,麻醉科梅偉教授傾力推薦!復旦大學社會心理系孫時進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羅教講教授傾力推薦!並作序!詳情請加公號,點擊後台右下方有書籍介 紹以及獲得方式。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蚊子叮了,教你一個簡單快速的止癢妙招

夏天來了,孩子的天敵——蚊子也來了明智的媽媽們早早備齊了各種驅蚊貼、驅蚊劑和止癢膏所以,作為寶媽的美吃醬本周的推送只有一個主題:蚊子以【蚊子的名義】發了三篇推送:實戰篇 | 被蚊子叮了,教你一個...

要不要買驅蚊產品給寶寶用?

夏天來了,蚊子也來了,小寶寶的皮膚最嫩,是蚊子的重點照顧對象,寶寶一晚上就被叮一身紅包,家長就去買了很多驅蚊劑等化學物品驅蚊,那麼這些能夠給寶寶用嗎?

寶寶夏季驅蚊攻略,一篇搞定!

夏天到了,蚊子大軍又要開始掃蕩,每年夏天的時候,驅蚊成為了讓爸爸媽媽無比頭痛的大問題。寶寶被蚊子叮咬後抓破了腫包可能被感染,萬一得病了怎麼辦?

夏季寶寶防蚊就用這幾招!

夏天到了,蚊子大軍也如約而至準備「大幹一場」因為蚊蟲叮咬而來皮膚科就診的寶寶越來越多。家長們總是很困惑:我家裡沒有看到蚊子啊?為什麼孩子這麼招蚊子?!寶寶被咬了以後怎麼腫得那麼嚇人!驅蚊劑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