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0-6歲寶寶的「任性」行為(最全,總有一條你用得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6歲是寶寶發展各種技能的重要時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作技能尚不嫻熟,肢體動作做不到位,傷人或傷己就像家常便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經常詞不達意,難以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由於能力有限,寶寶常有「任性的」不合作行為來表達自我。

面對寶寶的種種「任性」行為,家長要巧妙應對。

1-2歲

任性行為1:愛抓人

洲洲11個月了,開始喜歡用手抓人了,抱他的媽媽和外婆總是被他抓得生疼。

訓斥他,他眨著眼睛無辜極了;給他講道理,下次還是照抓不誤。

原因分析

嬰幼兒的抓人行為沒有真正的傷害動機,其原因是多樣的:(1)由於交往技能不發達,用抓人來表達對身邊人的喜愛之情;(2)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由於語言能力欠缺所以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3)藉此引起他人的注意。

應對方法

當孩子胡亂抓人,訓斥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並不是最佳解決辦法。

講道理相對比較可行,但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長不宜使用複雜冗長的句式。

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配合動作給孩子演示正確做法。

比如:當孩子抓人時,媽媽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對他搖頭,告訴他不可以這麼做,並且輕輕地撫摸他。

如果孩子照做,媽媽要及時鼓勵他,強化這種正面行為。

任性行為2:總是說「不」

一歲半的小七突然之間多了一個新癖好,喜歡跟媽媽對著幹,看著媽媽氣惱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小七樂不可支。

原因分析

「不」字當頭是一歲半左右孩子最常見的行為表現之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喜歡通過「挑戰」大人來確定自己的存在。

所以在這個時候,當孩子說「不」,他可能並不是真的不想做某件事,很有可能是口不對心。

應對方法

對付孩子愛說「不」這個問題,家長要改變說話方式: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避免讓他決定要或者不要。

比如,媽媽想讓寶寶去洗澡,可以這樣問寶寶:「你是想在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是小水桶呢?」當孩子覺得自己有選擇的權利,直接拒絕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小。

2-4歲

任性行為3:耍脾氣

妮妮快兩歲了,隨著年齡一起增長的還有妮妮的脾氣。

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不如妮妮的意,妮妮就開始大吵大鬧,撒潑打滾更是「拿手絕活」,家裡人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

如果不順著她,她就會鬧個不停;可要是順著她,就要冒著一定的風險:同意她一個人過馬路,同意她吃不該吃的東西...

原因分析

兩歲左右孩子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對不同於自己意見的想法或行為特別排斥,更不能容忍自己的意願無法得到實現,但苦於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孩子經常會以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應對方法

發脾氣是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家長對此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以免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

處理孩子發脾氣這個問題,家長要從多個角度下手:(1)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2)允許孩子用哭來表達願望不被滿足的委屈;(3)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適當的冷處理。

任性行為4:護東西

一歲多的時候,彤彤還是一個大方的孩子,和來家裡做客的下朋友分享她喜歡的玩具。

可是兩歲以後,彤彤卻變得「小氣」了,自己的東西別人碰都不能碰,更誇張的是,有時遇到喜歡的、好玩的東西,她還會霸占著「據為己有」。

原因分析

兩歲是孩子的「物權敏感期」,他們喜歡把東西劃為自己所有,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即使是最親近的爸爸媽媽也不行。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物權意識,主張宣示自己的物品所有權。

應對方法

要正確處理孩子這類行為,家長首先要尊重「護東西」這個自然發展規律,給孩子權利讓他為自己的東西做主,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否則很容易讓孩子有「自己的東西都不能做主」的錯覺,嚴重點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爸爸媽媽喜愛。

不強迫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放棄對分享行為的引導和示範。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意識地示範分享行為,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樂趣;也可以給孩子選擇分享主題的繪本、光碟等,樂於分享的卡通人物形象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任性行為5:故意搗亂

一大早,坤坤就給媽媽製造麻煩,小傢伙從洗臉台水龍頭裡接了水倒到浴缸里去,玩得樂不可支。

媽媽去阻止他,他不僅毫無收斂,還當著媽媽的面繼續舀水,動作慢吞吞的,就像故意挑釁一樣。

原因分析

搗亂仿佛是孩子天生自帶的技能,尤其到了2-4歲的年齡。

孩子搗亂可能出於幾個目的:(1)體驗自己的力量。

原來這些奇怪的行為和動作可以引起爸爸媽媽這麼大的反應,太好玩了!於是年幼的孩子便對此類行為樂此不疲,以此獲得樂趣和成就感。

(2)發泄旺盛的精力。

兩歲孩子的動作技能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喜歡動手去探索,在旺盛的精力和探索欲沒有得到理性宣洩和滿足之前,調皮搗蛋自然成了他們的首選。

(3)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借搗亂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應對方法

孩子的搗亂行為需要引導,而不是一味抑制。

找准孩子搗亂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是良策。

如果是因為情感需求的缺失,家長就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如果是因為孩子精力旺盛無處發泄,傢伙在那個就要帶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釋放自己的能量。

同時,對待孩子的搗亂行為,家長應有自己的底線,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

4-6歲

任性行為6:「人來瘋」

可可是個典型的「人來瘋」,平時表現都很正常,一有客人來到,可可就上躥下跳,喜歡出風頭,經常打斷爸爸媽媽和客人的談話。

爸爸媽媽也為難,當著客人訓斥她怕傷到她的自尊心;不訓斥她,她就像脫韁的小野馬,難以掌控。

原因分析

孩子的「人來瘋」行為有幾種可能原因:(1)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2)因為爸爸媽媽忙於招呼客人,他覺得空虛無聊;(3)爸爸媽媽平時對孩子管教太嚴,孩子的情感被壓抑,客人的來到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發泄機會;(4)孩子自身強烈的表現慾望,爸爸媽媽和客人都是他的觀眾。

應對方法

(1)為了避免孩子感覺被忽視,可以讓孩子參與招待客人。

爸爸媽媽可以珍重地想客人介紹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幫忙給客人拿水果等。

(2)如果孩子自我表現的慾望很強烈,爸爸媽媽在徵得客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進行一段表演。

表演之後客人的誇讚可以強化孩子的「向好心理」,爸爸媽媽再適時地給孩子懂事、有禮貌等心理暗示,孩子就不會好意思再作亂了。

(3)不要當面打罵和懲罰孩子,即使孩子的鬧騰真的影響到了主客交流。

被當眾責罰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只會更大聲地哭鬧,場面更加難堪。

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去搭個積木給客人看看等。

讓小寶寶快樂成長,關注微信公眾號「孩子怎麼教」,微信號:haizizenmejiao,更多育兒、親子、早教知識等資訊等著你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打人,怎麼辦?

調皮、搗蛋、充滿活力用來形容小孩特別貼切的,特別是小男孩。不過一看到他使出功夫舉起拳頭向著別人,爸爸媽媽都急了,要是不制止他,將來說不定就有暴力傾向。為什麼他想打人,這如何是好?

寶寶突然變得愛咬人,怎麼回事?

昨天,安琪媽媽跟小恩反應,她家安琪最近添了一個毛病,就是愛要咬人。下面就是安琪媽媽的吐槽:小恩,我家安琪今年兩歲半,最近添了一個毛病就是咬人。原來,我帶她出去玩,遇到別的小朋友搶東西,她總是第一...

寶寶愛打人,愛扔東西,家長要如何引導?

孩子對於這個打人的動作是無意識的,愛打人,首先在我們父母身上找原因:第一種原因,有一些性格活潑的孩子,在想跟別人接觸時,必然會用手打「招呼」,但是因為力度控制不好,容易用力過大,就容易讓人理解成...

2歲左右的寶寶為什麼特別愛咬人

很多媽媽發現,2歲左右的寶寶特別喜歡咬人,這是怎麼回事呢?研究發現,2歲左右的寶寶喜歡咬人是由於心理原因和生理原因。具體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寶寶愛咬人,可以從四個方面找原因

經常聽見媽媽很苦惱的說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愛咬人,咬自己家裡人也就算了,重要的是愛咬別的小朋友。沒辦法,打了好幾次也沒什麼效果。現在都只有一個孩子,誰的孩子被咬一下都不得了。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