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是否總是「己所不欲,欲施於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女兒很喜歡這本書,第一次讀是在圖書館,覺得這本繪本很好玩,就買了下來。


最近在每日親子共讀的時候,又讀起了這本書,而且女兒選定了這本書要和班上小朋友分享。

繪本中,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媽媽一如既往地說:吃掉你的豌豆。

這種情況在我們每個家庭中幾乎都會發生,父母會要求孩子:吃掉你的白菜,吃掉你的青菜,吃掉你的肉片,吃掉你的魚,吃掉你的……

繪本,媽媽沒說為什麼要吃掉豌豆,因為父母要孩子吃掉這些東西的理由很簡單,有營養!因為父母自己覺得好吃!

媽媽的耳釘,項鍊都是豌豆,可見媽媽是多麼喜歡豌豆,因此媽媽很想告訴孩子豌豆有多好多好,希望孩子接受她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種執。

黛茜不喜歡吃豌豆,但是媽媽知道豌豆營養價值高對黛茜好,所以媽媽又對黛茜說「吃掉你的豌豆」。

望著桌面上那盤綠色的圓圓小球,黛茜只好低頭無奈地對媽媽說「我不愛吃豌豆」。

媽媽像平常一樣,嘆了口氣,開始跟黛茜開條件了。

媽媽說,冰激凌、晚睡半小時、不洗澡、新的自行車、到動物園、巧克力工廠、遊樂園、火箭都可以買給黛茜,甚至是非洲大陸、星星月亮太陽都可以。

媽媽開的條件越來越吸引,也越來越天馬行空。

但是黛西還是那句,「我不愛吃豌豆!」

並不被媽媽的話所誘惑。

作者利用巧妙的排列對比,將媽媽的條件、媽媽的態度和黛茜的態度做了對比,每翻開一頁,就會見到媽媽的條件不斷擴大,而媽媽的臉越來越小,黛茜的臉越來越大。

直到最後,整個畫面都充斥著冰激凌、自行車、巧克力工廠、星星月亮太陽。

誇張的畫面與媽媽誇張的想法引得我們哈哈大笑,我女兒在讀的時候,甚至數起來冰激凌是不是有那麼多。

在大笑的同時不禁也引起我們做父母的思考。

大家看到這個表情變化了嗎?黛西的頭越來越大。

當黛茜開出條件「媽媽把小圓白菜吃了,我就把豌豆吃掉」,媽媽無奈地低頭看著盤子,「我不愛吃小圓白菜」。

這時候,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大家已經明白了。

我們都想把好的東西給到孩子,對,是我們認為好的東西,但是,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是不是孩子喜歡的方式,或者是不是一定要這樣做的話,也不一定。

每個人都不同,喜歡的東西也不同,我們不能強加於人。

豌豆和小圓白菜都是富含營養的食物,對黛茜、對媽媽都是有益的食物,但是無論黛茜還是媽媽,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

豌豆的營養是不是其他食物中也有呢,非要一定吃豌豆嗎?

有時候,我們去做某事,除了因為我們覺得對孩子好以外,也是為了滿足我們那小小的權威吧,因為我是你老子,所以我說了算,是這樣嗎?

我們和孩子,在一些問題上,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把孩子當做一個人看待,尊重到孩子,或許會更利於問題的解決以及關係的融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