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少年兒童暴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文丨毛元
目前,一個十來歲小女孩摔打只有一歲半的男童,給整個世界出了一個最殘忍的人性之謎。
對於這一事件,在對其進行譴責的同時,也在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暴力孩子。
談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
1、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對少年兒童心理必然產生影響;
2、家長往往滿足孩子的所有慾望,得不到孩子就鬧,最後總是家長作出讓步;
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灌輸孩子不能吃虧的思想;
4、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願望也給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5、影視節目的尺度越來越大,甚至連兒童節目也開始出現成人化的趨勢。
6、「高大上」思德教育缺乏對生命的敬畏;
7、孩子模仿父母的暴力行為;
作為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1、別溺愛孩子
父母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和放任一樣,對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被溺愛的孩子非智力素質卻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平等相處、性格軟弱等,這必然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
這些孩子長大後,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競爭環境,還有可能產生行為問題。
2、減少孩子的壓力
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煩惱和困惑。
所謂「不成器」是家長認為孩子不具備成材條件或難以教育,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
家長應該進行反思:我們應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和影響?
3、對生命的敬畏的教育不可少
學校的課堂上教的很多都是『高大上』的內容,卻忽視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尊重生命。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從家長言行上反映出來的道德是非觀念對孩子的影響不可低估。
4、減少媒介的不良印象,引導孩子正確的處事方向
當孩子還小時,並沒有太多自己的行為表現和思考模式,所以大部分的動作,都是經由觀察學習模仿而來。
但有些時候,孩子又不能分辨好壞與對錯,所以容易照單全收。
從暴力影片所學來的動作、舉止、言行,一開始只會放在腦中,久而久之,卻會逐漸實行在日常的生活當中。
父母對只有期盼,而不去直面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不去認真學習自己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是遠遠不夠的!
以上是家家育兒原創內容。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
(家家育兒:jiajia_yuer801 )
父母和老師: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途徑。孩子是一張白紙,其語言技能、行為模式與性格品質還在不斷養成中,因此在這張白紙上畫優畫拙都取決於身邊成人——父母和老師。下面分享兩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