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有個孩子不懂愛惜家裡的東西。

有一天,他又把椅子弄壞了。

你會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的做法可能是:責怪孩子,然後自己馬上又添了一把椅子。

這樣做的話,孩子很可能以後還是照樣,不會有什麼改變。

因為他沒有感受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只體驗到父母的責罵。

孩子的爸爸卻這樣做,讓孩子連續幾天站著吃飯。

從此,他學會了愛惜東西。

一個孩子損壞了自己所用的東西,不要急於添補,讓他感覺到需要它。

如果是故意毀壞,就從他的零花錢中扣除損失,或者罰他額外幹活,以抵償損失。

這種做法叫自然懲罰,讓孩子體驗自己錯誤帶來的自然後果,從中得到教訓。

02

孩子有時不一定能聽明白大人講的道理,當他犯了錯誤,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不可控的傷害的前提下,聰明的家長都善於使用"自然懲罰"這一招。

它相當管用。

比如,孩子打破了自己房間的玻璃,爸爸先讓他感受到沒有玻璃的不便利,過幾天再和孩子一起去買玻璃,並從他零用錢里扣了一部分。

孩子從此變得愛惜身邊的物品,不再隨意損壞東西。

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不是打就是罵,結果孩子不但沒有改正,還沒完沒了地重複犯錯。

這是因為,來自父母的警告和懲罰,常常會給孩子帶來逆反心理。

自然懲罰更能讓孩子自己感知到錯誤,並培養了他自我承擔的意識和責任感。

孩子犯錯,家長給予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

只有在孩子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時,懲罰才有意義。

03

自然懲罰是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提出的教育法則: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給予過多的批評,而是讓他去面對錯誤產生的後果,感受到心理的懲罰,產生自我悔恨,然後自覺地去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運用自然懲罰教育孩子要注意以下三點:

1、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2、 減少對孩子行為的干涉

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訓他,他會在實踐中嘗到自己選擇的後果,這已經是懲罰了。

父母不停的埋怨指責,只會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他會覺得保護自己不受指責和維護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從而與你形成行為對抗,反其道而行之。

3、 態度堅決又充滿愛意

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總想著去批評,也不要因為心軟而代替孩子承擔後果。

04

孩子沒有能力自己承擔怎麼辦?

曾經有個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

鄰居提出了賠償損失,那筆金額在當時可不小。

男孩向父親認錯,父親沒有指責他,而是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男孩為難地說:"可是,我沒有那麼多錢賠人家。

"

父親拿出錢給他:"我可以借給你,一年後你必須還我。

"

從此,男孩在學習之餘開始打工。

他送過報紙,也替人擦過皮鞋。

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夠了錢,自豪地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美國的第40任總統里根。

後來,他回憶道:"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

05

自然懲罰的另一層含義是: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有個男孩常常丟三落四,媽媽多次提醒也沒有用。

有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我們明天要去夏令營!"然後很快就收拾好了自己要帶的東西。

媽媽發現兒子沒有準備手電,衣服帶的也不夠。

她並沒有親手為他補上,而是提醒道:"兒子,夏令營可是有晚上的活動,出去外面可能會更涼。

你想一想帶的東西夠不夠?"

兒子說:"你放心,該帶的我都帶上了!"

第二天兒子從夏令營回來,興致勃勃地說了活動的經過。

媽媽饒有興趣地聽著,問道:"山間的夜晚一定很讓人難忘吧!"

兒子說:"是啊,只是沒想到山裡會這麼冷!黑摸摸的山路真不好走,我因為沒帶手電筒,一路跌跌撞撞的,差點摔了。

"

媽媽說:"是嗎?聽起來真嚇人!還好沒出什麼事。

不過,下次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吧?"

兒子說:"看來以後我再出去活動,要準備充分一些。

好好查查攻略,再問問別人,需要哪些東西,像爸爸一樣先列一個清單。

"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得最快。

06

很多年輕媽媽都有過這樣的苦惱,越想制止小孩的某些行為,孩子反而偏偏要那麼做。

比如,桌子有一杯開水,父母告訴寶寶:"別碰它,燙到你會很痛的。

"寶寶聽了,反而會更加好奇,總想去碰一碰。

媽媽如何反覆說,都無法阻止他的念頭。

因為他根本不理解"燙"的含義,不能體會父母的用意。

這時,可以試試自然懲罰,讓寶寶嘗試摸一下杯子,他感覺到燙就會很快縮手。

此時再對他說:"燙著了吧?是不是很痛?"

寶寶會把"燙"和疼痛的感覺聯繫起來,你就不用一再制止了,他自己都會去避開它。

這就是自然懲罰的力量。

它能讓孩子在真實的感受中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磕碰撞傷是難免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學到了很多保護自己的經驗。

因此,父母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用過度保護來限制他的活動。

否則只會剝奪孩子發揮本能的機會,壓抑了他自我保護的慾望。

久而久之,孩子將喪失對各種危險情況的分辨判斷能力,無法擺脫對大人的依賴。

孩子都是在體驗中長大的,而不是在說教中長大。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

在孩子的成長中,大人的作用是引導。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父母不要替他去做。

凡是孩子需要自己承擔的責任,父母要學會讓他自己承擔。

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當大人可以完全退出時,孩子就獨立了。

這就是成長,這就叫教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寫在前面的話:大耳兔專欄關於兒童心理學基礎概念的介紹部分基本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作為這一階段大耳兔專欄的最後一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正面管教》。可能很多爸爸媽媽從其...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把「犯錯」二字打了雙引號。因為,在孩子眼裡,他或她的某些行為並不是錯誤。「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第一,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是因為「錯誤是學習...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錯了,固然需要父母的責罰,但責罰也要講究智慧科學的方式。現在的你還在大聲訓斥孩子、關禁閉、進行冷暴力、甚至打孩子嗎? 這些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