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笑,你確定能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生伊始,嬰兒往往用哭聲來表達他對吃、睡眠和擁抱的需求,但這還不是一種社會交流,直到滿月以後,人生第一個微笑的出現才是傳達他們想要交流的訊息。

大約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寶寶無聲的微笑會變成發出聲音的咯咯大笑,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他們會逐漸理解幽默的含義。

一個認同並支持幽默的家庭環境對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

這裡我們將告訴你一些讓寶寶笑的竅門,以便你們更好地溝通。

起初的笑

寶寶的第一個笑容通常是對逗他的人(媽媽和爸爸)的回報。

據邁阿密大學的教育心理學教授多雷士·伯根(Dris Bergen)說,父母的鬼臉、可笑的聲音會讓寶寶覺得有趣並興奮起來。

當父母發出有趣的聲音,他們的情感電波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會因此感到安全和滿足,他會手舞足蹈地笑。

一段時間後,能夠令嬰兒咯咯大笑的是身體上的快樂:父母邊拍他的肚子,邊發出砸舌頭的聲音;搔他的腳底板;把他舉起來,輕輕地在空中拋。

大約4個月的時候,孩子會因為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事物而微笑,當你誇張地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並發出「突、突」的聲音時,他會因為這種極其簡單的傻動作而咯咯大笑。

寶寶咯咯笑的時候意味著他正在享受,但此時他對幽默還沒有真正的意識,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他會逐漸形成對幽默的辨認能力。

幽默感的出現

寶寶9個月的時候,幽默感開始出現了。

雖然他仍會因為你拍他的肚子而快樂,但他的笑容會反映出對世界更高級的理解。

這種理解表現為下面幾種幽默:

1、破壞規則:亂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會讓寶寶興奮地大叫。

發現這些行為的樂趣表明孩子已經懂得什麼是規則,並知道怎樣去破壞規則了。

2、消失的東西:類似的遊戲包括捉迷藏和變魔術等。

當將要發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預計時,他就會快樂地大笑。

這種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經抓住了事物的本質——那些暫時從視線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3、悖論式的幽默:這種遊戲的獲得首先要有令人吃驚的元素,即嬰兒認為某件事情將會發生,然而結果卻與他預料的完全不同。

比如說跟他玩分離遊戲,告訴他媽媽要走了,要去上班了,當寶寶因為媽媽的離去而大哭時,媽媽又探頭出現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邏輯思維,他知道什麼將會發生,也有能力注意到應該發生的事沒有發生。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對同一件事感興趣。

這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寶寶的氣質和他對特定刺激的反應。

比如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會憎恨「飛行」遊戲,而喜歡被呵癢。

從視覺遊戲到語言遊戲

在生命的第一年,悖論式幽默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視覺的刺激,但在第二年,當蹣跚學步的孩子開始使用語言時,幽默表演的範圍被大大擴展了。

例如,當你呼喚孩子時,你假裝不知道他的名字,而用別的什麼稱呼他。

大約兩周歲的時候,你的寶寶已經會模仿遊戲了。

當你開始一個遊戲時,他能熟練地跟著你的節拍,甚至在你押韻的兒歌中替換一個他所熟悉的詞。

嬰兒期的寶寶會通過活動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他們可以輕易地發現他們就是舞台的中心,能夠得到他人的注意將使他們產生歡樂。

寶寶會試圖做下列事情來逗樂周圍的人:

·模仿讓他感到有趣的動作——把一張小毯子遮在頭上做青蛙跳,然後把毯子從頭上揭開。

·用變化多端的表情和虎虎生威的運動展現自己。

·變化事物的性質,取得喜劇的效果。

比如把一隻鞋子穿在頭上或是代表他的果汁杯講話等。

TIPS:寶寶的幽默感訓練

1歲左右的孩子已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十分敏感。

在他學步摔倒時,不妨沖他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有時,幽默的力量是無窮的。

此時他往往會被你扮的鬼臉引得破涕為笑。

你甚至還可鼓勵他學著模仿你做鬼臉,做得愈可怕就愈能得到你的表揚:「寶寶做的鬼臉比爸爸做的更難看!」此時或許他還不能領會你的話語的確切意思,但他一定知道:大人在對他的行為作出肯定!

2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中發現幽默。

如你可以把襪子試著「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

要是他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你也完全沒有必要對孩子橫加指責,相反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創造」的不和諧不能過多、過濫,只能偶爾為之,以免誘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展到能認識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

當爸爸故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錶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

你還可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

他會邊模仿邊大笑。

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做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

當你發現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並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可客串進來扮演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好玩。

待孩子長到5-6歲時,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

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

你可故意對畫中的一匹「馬」喊聲「媽」。

在孩子大笑之餘,乘機向孩子解釋「馬」和「媽」兩個詞發音上的異同。

你也應鼓勵孩子學習猜謎,甚至由孩子自己編一些簡單的文字謎語。

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

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

有些笑話顯然不夠高雅,大人粗暴地予以批評乃至責備實際上也大可不必。

要知道,此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氣的男孩,往往會通過笑話或惡作劇來「平衡」或「調諧」自己的心態。

儘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其中包括教師)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們理應予以包容。

原因很簡單:這可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呀!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粗俗,什麼是幽默,那當然是明智之舉。

8歲以後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

家長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後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並發出會心的歡笑。

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

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幽默感,大人還可引導他們編幽默故事,或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甚至加添一個令人捧腹的結局。

TIPS:浴室幽默

當嬰兒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他會把另一種幽默加入他的生活中,這被稱之為浴室幽默。

在這個階段,寶寶對身體有了朦朧的意識,並會通過「噓噓」、「臭臭」等兒童語言來解釋身體是如何工作的。

就像成人,也會用浴室幽默作為一種強調和轉移的策略來幫助寶寶更好地應付如廁挑戰。

了解你的孩子,不要輕視那些讓他開懷大笑的傻事,請用心地扮演好一個「大傻」,從寶寶出生起就培養他的幽默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