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哭的小孩有糖吃?這句老話讓太多的家庭走入教育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四歲,是一個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許多父母很奇怪,為什麼很聽話很乖的「寶寶」到了3歲就不「乖」了,開始和父母對著幹。

我告訴他們,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來到了。

他開始與父母「較量」,看誰厲害。

這時,父母要學會與孩子「鬥智鬥勇」,既不能簡單粗暴,又不能縱容他「無理取鬧」。

因為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

一次,我去商場買東西,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女孩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媽媽沒有給她買。

這女孩大哭大鬧,先是對媽媽拳打腳踢,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

搞得這位媽媽十分難堪,怎麼勸怎麼哄也不行。

媽媽嘆了口氣,拿出錢包,準備「屈服」了。

我制止了她:「不能慣著她!不能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任何好處,不然你一輩子要受苦。

」我勸她馬上「離開」,不再理這個孩子。

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我對這個孩子說:「你就坐在地上哭吧。

你看,媽媽已經走了,她才不會給一個不懂禮貌的孩子買玩具呢!大家也不會理你的!」說完,我擺擺手,讓圍觀的人全都走開。

孩子把抹眼淚的手指分開一道縫,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媽媽也「走」了。

她立刻停住了哭聲,爬起來去追媽媽。

看到媽媽,她又大哭起來。

媽媽有點猶豫了。

我沖她媽媽喊:「往前走,別回頭!」看到媽媽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著:「媽媽,等等我!我不鬧了!等等我!」

媽媽贏了,無理取鬧的孩子輸了!

如果媽媽心一軟,買了那個玩具,孩子也就「沒治了」。

從此,媽媽將成為孩子感情訛詐的受害者。

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縱容中學壞的!

孩子也會從此學聰明了,再也不「無理取鬧」,而是用智慧取勝,好說好商量。

有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有道理。

有些壞習慣往往是從小養成的。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個信念:孩子每一次無理取鬧,絕不能讓他得到好處,尤其是第一次。

小孩子都是在體驗中長大的。

他們與父母較量中,會摸索出許多經驗:「父母是吃硬不吃軟,還是吃軟不吃硬?」你害怕什麼招術,他就會使用什麼招術,所以,你千萬不要「上當」。

但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一個人要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任。

有的孩子會用「絕食」與父母對著幹,他們知道:大人最怕小孩不吃飯。

一位年輕媽媽訴苦說:「我那個臭兒子每天晚上叫他吃飯,他都不吭氣,也不過來吃。

等飯都涼了,他才慢吞吞地過來吃,我只好再為他熱。

有時半夜起來說:媽,我餓了!我還得給他重做。

就為他吃飯,我都愁死了!」

「都是你慣的!」我毫不留情地批評她,「你這是縱容他不尊重你的勞動!」

我為她支了一招:和兒子商量好開飯時間並告訴他,到點就開飯,過時不候!你做好飯,叫他「吃晚飯了!」他不吭氣,你們一家就開吃,吃完,把剩的菜飯都倒掉,冰箱方麵食品也清空,餓他一頓保證有效。

這位媽媽真照我說的做了。

一次,她做好晚飯,看看開飯時間已到,就召喚兒子:「吃飯了!」兒子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媽媽又喊了一聲,兒子裝沒聽見。

媽媽招呼家裡其他人來吃,吃完,把剩下的飯菜都倒掉,冰箱也清空。

晚上兒子餓了,過來說:「我要吃飯。

」媽媽平靜地說:「過時不候!」兒子打開冰箱,想取點能吃的,一看什麼都沒有,只好餓了一晚上,第二天,家裡一開飯他就乖乖來吃了。

如果我們一味縱容他的不守時,那麼他長大之後養成「目無他人」「目無法紀」的壞毛病,就會直接影響他的做人的信譽,影響他的工作與生活。

好習慣是「養」出來的,壞習慣也是「慣」出來的。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繼續遵循這個方式生活。

19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李德有一段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培養好習慣?

很多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杜絕孩子的壞習慣。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有的孩子玩電腦太投入了,叫他吃飯也不聽。這時候還家長該怎麼做?一個做法是懲罰孩子,把飯倒掉,讓他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