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育兒:當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鄧超孫儷兩位是怎麼做的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的孩子可以說是伴著網際網路而生的,幾個月大的孩子就無師自通會在手機螢幕上劃,孩子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到要放大。
這一代的小孩往往是這樣的:
把手機當玩具玩
用iPad看動畫片
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在學校和好同學玩
很多家長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為了避免電子產品可能給孩子帶來的種種危害,但其實,我們自己往往也深陷其中,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在《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一書中說: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阻塞、擾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得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和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奶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鏽、結凍!
電子產品的神奇魔力到底是什麼?
玩電子產品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為什麼無數孩子紛紛為此淪陷,難以自拔?
電子產品的神奇魔力到底是什麼?
1 、遊戲的誘惑
遊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幫助孩子在互動中習得規則,發揮創造與想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沉重的課業壓力大量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這就為電子遊戲的闖入提供了機會。
試問現在的孩子有幾個玩過過家家、踢毽子、翻卡片、揉泥巴,他們只知道切西瓜、憤怒的小鳥、開心消消樂。
2 、同伴的魅力
我們小時候,經常是一群孩子一起玩,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自己玩,很少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電子產品中的社交軟體和互動遊戲為孩子提供了同伴交往的平台,孩子們正試圖通過冷冰冰的機器,獲得與同伴間的溫暖情誼。
3 、成就感的召喚
當身邊的所有人都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時,誰來拯救孩子脆弱的成就感?成績不好的孩子又該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虛擬的網絡世界不以分數論英雄,電子產品敞開懷抱接納眾生。
不甘於做分數機器的孩子能夠在電子產品中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實現自我價值。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間交往本來就少,很容易變的孤僻。
如今孩子多數時間都是在捧著冰冷的電子螢幕,實際上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過程。
電子產品中的虛擬人物,看得見摸不著,不能像和現實中的人接觸時那樣學著觀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形成良好溝通,和他人建立起分享、關心、合作等有利的社交行為。
漸漸地沉迷在電子產品世界中的孩子越來越不合群,他們變得不願和外界交往、甚至畏懼交往,這怎能不讓家長們擔憂呢?
很多家長都希望讓孩子接觸到最新鮮的事物、增長見識,比其他同齡孩子知道得更多,而最快速、便捷的渠道便是以電子產品為媒介。
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講,通過電子產品接受新鮮事物則是把雙刃劍。
家長把iPhone、iPad一系列電子產品給孩子使用,但也給孩子帶來「遊戲的誘惑」。
而且孩子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愛好的控制能力還比較低,何況一些成人都會對遊戲上癮,更不要去考驗四五歲的孩子了。
那麼有兩個孩子的孫儷,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孫儷:不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生活的主角
對於電子產品,娘娘孫儷表示「不排斥」。
她認為,現在網際網路是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讓小孩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也很可怕,以後孩子哪一天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存在,大家會覺得他們是異類。
孫儷介紹,自己的兒子、女兒每天會有20分鐘左右看電視的時間,如果在外面吃飯,會作為獎勵給他們看10分鐘~15分鐘。
然適當地接觸電子產品是必要的,但孫儷反對家長把手機等電子產品當作「育兒神器」,她認為「這是家長偷懶的方式」。
「我發現孩子覺得無聊的時候,才會想起來玩iPad和手機,每次帶孩子出去旅遊時,他們不會想到玩這些。
」
孫儷認為,手機iPad一類的電子產品不應該替代家長,成為孩子生活的主角。
「但是家長往往有種惰性,給孩子一個手機他就安靜了。
」孫儷表示,家長首先應該規範自己的行為,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頻繁接觸手機,是會影響孩子的。
怎樣去把握好那個「度」
如果孩子一定要用電子產品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玩電子產品的好與壞的分界線就在於一個「度」。
適度地玩電子產品有利於孩子的發展,過度地玩電子產品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對於孩子玩電子產品這件事,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在心理上不必過於恐慌和擔憂,我們要做的是怎樣避免讓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怎樣去把握好那個「度」。
也許有的家長會問,在孩子玩電子產品這件事情上我們家長怎麼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個度看不到摸不著的,能說的具體一點嗎?
1、電子產品生活化
將電子產品放置在公共區域,變成和桌椅板凳一樣的日常生活用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知道電子產品不是一個特別的東西,只是一個學習娛樂的工具而已。
只有遙不可及的新事物才會激起孩子的強烈好奇。
2、共同制定計劃
電子產品作為娛樂工具,它的使用當然是有條件和規則限制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張計劃表,在完成當天任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家長說明規則即可,不必過多干涉,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並承擔後果和責任,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
3、陪孩子一起玩
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或看電視不僅可以實時了解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動態,有效的過濾一些不良信息;還有利於將單向的接受信息變成雙向互動,促進孩子在使用過程中的的討論與思考。
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家長要學會利用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玩、探討,激發孩子思考問題。
4、以身作則
父母每天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很多,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將大量時間花在電子產品上。
而如果父母是遠離電腦、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健康生活,那孩子也會傾向於這種生活方式。
所以父母應當以身作則,減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充當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
5、多元評價孩子的能力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成績好壞並不能反映能力高低、決定成就大小。
全面發展孩子的興趣,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方位評價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到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
6、增加陪伴時間
增加親子互動,不要把電子產品當成哄孩子的工具,別為了解放自己害了孩子。
孩子無聊的時候才會看電視玩遊戲,在孩子眼中,與爸爸媽媽的親密互動遠比電子產品有吸引力。
家長應該多付出一點時間,遠離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玩。
簡單的手工製作、親子閱讀、運動、講故事等都能激起孩子的興趣。
有時間的話,多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加強孩子的戶外運動和人際交往能力。
沒有孩子會真的喜歡孤獨,只不過是不想失望罷了。
當孩子們被電子產品「綁架」的時候,或許我們該反思,是否我們家長給予了孩子足夠多的陪伴與關愛?父母花在陪伴孩子方面的時間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受到父母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越容易接受父母的觀點和意見。
同樣,如果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就更傾向於從電子產品獲得信息和寄託,並極易受到虛擬網絡的不良影響。
不論你以什麼理由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你都奪走了孩子的樂趣,讓娛樂成為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但往往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美的,被壓抑的越緊,反彈的力度就越大。
若父母希望避免孩子痴迷於電子產品,就需要讓孩子有開闊的眼界,能夠有豐富的選擇和嘗試,這才是避免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最堅實的基礎。
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多和小夥伴接觸,鍛鍊交往能力,而這些在虛擬空間是體驗不到的哦~
一個認真回答問題的地方,挖掘孩子習慣、性格養成因素,專注兒童心理解答
「手機控」現低幼化 業內:家長帶頭不玩遊戲
(本報記者:吳曉良)「我最近才發現,孩子跟我幾乎沒有什麼交流了,他跟手機玩的時間比跟我說話的時間還要長。」最近,市民王女士突然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機,不願意跟家人多交流。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三四歲...
「會玩」的孩子,將來才會有未來
「六一」兒童節,大人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節日快樂!」可孩子們真的快樂嗎?就算在節日這一天,可供孩子們選擇的可能只剩下打電腦遊戲或者穿著精緻的小禮服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了吧!而平日裡呢,英語...
孩子不合群,家長別光講道理,你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希望孩子能和別的小朋友高興地玩,可是孩子就是不願意,只是自己一個人在旁邊玩兒,或者就是黏著爸爸媽媽玩。不管怎麼商量、怎麼鼓勵,孩子就是不肯邁出這一步,這時候家長就...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先看看別人家小孩怎樣和電子產品相處的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現在誰家還沒幾個電子產品?電視、電腦、手機、ipad……你覺得你能離開哪樣生活?我聽過不少父母告訴我,為了杜絕孩子沾染網癮,不惜斷掉家裡的網,藏起家裡的電腦。更多父母雖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