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力⒀:引導孩子自己解決人際矛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孩子缺乏交往經驗,是非觀念不強,加上心智發育不完全,他們常常難以處理好矛盾。

家長不妨從下面兩個方面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

1、讓孩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軍軍正在擺弄他的飛行大隊,每一架小飛機都是那麼精緻和漂亮。

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表弟睿睿拿起了兩架,說:「我想要兩個!」「不行!那是我的!」「你為什麼不分給我玩?」「我說了那是我的!」說著,兩個小傢伙就要打起來了。

你很可能這樣做:

「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了? ! 不要爭搶、不要打架!如果你們不能好好玩這些飛機,我就把他們都收起來,你們誰也別玩!」

更有效的方法是:

沒收所有的飛機,也許能夠制止他們的爭吵——但只是這一件事、這一分鐘,也許他們馬上還會因為其他的東西、其他的事情再次吵起來。

關鍵就是要打破他們這樣的循環,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

父母可以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認為問題出在哪。

這樣不僅能使大人了解到可能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使得孩子們能夠冷靜下來,彼此傾聽對方是怎麼想的。

父母不僅要讓他們認識到打架是不友好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說出怎樣處理目前的矛盾,例如道歉、選擇新的玩法或者協商讓彼此滿意的相處規則。

一旦他們開誠布公了,你可以用一些有幫助性的問題來指導他們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例如,「軍軍,你能不能和睿睿一起想出一個不吵架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呢?」如果軍軍說:「那我給他兩個直升飛機行嗎,那兩個小飛機我想放在我的飛行大隊里!好嗎?」讓孩子互相商量,取得一致認可。

要注意的是,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有些家長會在衝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家長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這些舉動是不恰當的,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

介入孩子矛盾中時,家長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

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平解決衝突。

2、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矛盾

公園裡,維維在鞦韆上玩得高興,就是不下來。

小表妹哭著跑到維維媽跟前:「小姨,哥哥老在鞦韆上,我老輪不上!」

你很可能這樣做:

「維維,你快下來!快讓妹妹玩!要知道你是哥哥,你得讓著妹妹!」

更有效的方法是:

家長根據某些信息,就斷然在矛盾當中選擇偏向一方,很容易引起孩子之間的妒忌和心理不平衡。

父母們要儘量讓孩子彼此之間互相對話,而不是只知道去找大人「告狀」。

不少孩子都是一遇到問題就希望由大人出面解決,因為他們自己在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時候,會感到緊張。

例如有孩子像維維的表妹一樣說:「媽媽,濤濤騎著木馬不下來,你應該告訴他,玩具要和大家分享。

」孩子們很多時候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懂道理。

父母可以回答:「那讓我們一起去告訴他。

」當受委屈的孩子最終能夠直接地、「正義地」向另外一個孩子說出「應該怎麼做」之後,他自己就會感覺好一些,而且也會使他更為自信,下一次他就會有勇氣自己去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了。

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多問孩子一些「你有什麼主意嗎」、「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這樣的話語,孩子會感到他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自己的問題。

而只有父母相信了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自己才能更有自信。

在孩子間出現矛盾衝突時,家長首先要明確什麼時候該插手、什麼時候不該插手。

對於孩子間一些不會引起傷害的打打鬧鬧,父母不必去干涉。

不必要的插手會剝奪孩子獲取寶貴社交經驗的機會。

在這種無害的打鬧中,孩子會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人際關係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和平相處,以及如何處理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兩個孩子打架怎麼處理,家長要插手嗎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是:【兩個3歲小孩打架引發大人血戰】。大概內容是,兩3歲小女孩在玩耍中起了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引起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結果一方張婆婆的兩根肋骨被打折了;另一方劉爺爺也頭破血...

孩子6歲前如果學會這種習慣,長大一定了不起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有些事情,遲了就來不及了,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故事1: 公園裡,兩個陌生的中國孩子由於爭搶鞦韆而發生肢體衝突。藍衣小孩(下面稱小藍)大概3~4歲,跑到爸爸面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