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飽飯,但填不滿你的擔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針對孩子吃飯知不知道自己吃飽這個問題上,我和媽媽又過幾次激烈的爭論。
媽媽一直強調,小孩子自己是不知道饑飽的,所以需要大人的哄騙,才能把飯吃飽。
她舉的例子是前段時間兒子在娘家,她動用了一些勸哄的方法,讓她的外孫多吃了一些飯,所以,她認為孩子還很吃下更多的吃飯,是因為她還沒有吃飽。
而我兒子長的瘦,是因為我沒有讓兒子把飯吃飽。
針對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母親,我想用一些方式淺顯的表達我的想法,努力讓她理解我的觀點,不過自己講的沒有啥邏輯,現在我整理下我個人的看法。
生而為人,我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生存下去是人的第一本能。
出生時為一個嬰兒,餓了哭,飽了睡。
一個餓了的嬰兒會一直在睡覺嗎,不會,飢餓會讓他難受,所以他會哭著找吃的(當然,他找的是媽媽的奶)。
那麼他會永無止盡的在吃奶嗎,當然不會,他吃飽了,自然就不吃了,就這麼簡單。
從一個嬰兒開始,一個人不會讓自己餓死或者撐死,當然是因為知道自己餓了或者飽了。
所以,現在想來,在孩子知不知道自己吃飽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什麼討論的空間和餘地。
除非,孩子本身有身體器官病變。
那麼我媽媽也許是問的另外個問題,我擔心孩子吃不飽飯,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吃更多的飯?我思考了以下幾點。
一、外在環境影響。
首先、在一個輕鬆的環境裡,孩子吃飯的心情會更好,就能促進孩子進食。
有時候,父母擔心孩子吃的少,就會不停的給孩子夾菜,怕孩子營養不良,催促孩子吃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很多父母喜歡在餐桌上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內在的擔憂和焦慮比較強烈,就會影響孩子吃飯的食慾,在一種緊張的環境下,孩子能吃得下更多的飯嗎?
有時候,孩子想儘快的去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項目,譬如看電視,玩耍。
前面我媽媽提到的情況就屬於這種。
兒子想要儘快的找別的小朋友玩,所以就草率的吃完飯。
而媽媽憑藉自己對孩子的一些了解,知道孩子還沒有吃飽,所以成功的讓孩子多吃了些飯。
最後本身食物的味道,肯定也會影響孩子吃飯的量。
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更能激發孩子的食慾。
二,內在飲食偏好
毋庸置疑,孩子是有自己的飲食偏好的。
我遇見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她告訴我,她的兒子長那麼大(3歲多)沒有吃過一口蔬菜,當時聽了,心裡有些震驚和焦慮,這是一個事實。
事實就是事實,沒有好於壞之分。
孩子有時候喜歡吃菜,就多吃菜,有時候喜歡吃肉,就多吃肉,尊重這樣一個事實,接納他的這個選擇,在多樣食物選擇的前提下,給他自由選擇食物的權利。
我認為,在一段是時間內,比如一個星期、半個月,孩子的飲食大致是均衡的,就沒有什麼問題。
那麼怎麼樣是均衡的呢?可以參照食物金字塔。
但是,孩子食物的偏好已經影響了他健康的成長,父母當然也不是坐視不管。
可以經由溝通,做遊戲,講故事的方式先了解孩子,希望孩子自願做出改變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三,本身的身體體質
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身體體質。
腸胃功能強的吃的多些,消化吸收好,多長肉。
如果腸胃功能弱些的,身體自我保護的本能就會少吃些。
總之,食物是來滋養身體的,我們給孩子提供輕鬆的飲食環境,尊重孩子吃什麼,吃多少,相信孩子知饑飽,在一段的時間內飲食均衡,孩子吃飯不會是個多大的問題。
每次影響孩子吃飯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問問自己,我看到了幾個方面。
如果我們對於孩子的飲食有很多的焦慮和擔憂,也要問問自己的心,我真正害怕的是什麼,我是害怕孩子吃不飽飯嗎?
還是當我們強迫孩子多吃下一口飯時,我們內心的焦慮會因為孩子多吃下一口飯而得到的安慰。
或者問問自己,我的焦慮只有表現在孩子吃飯上呢,還是延伸的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內心那些延綿無期的對生活的焦慮真的能經由控制孩子的言行而得到改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