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也要考級,你能考幾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生活中,父母總督促著孩子考級考證,不過,如果家長也要考級,你是第幾級呢?

第一級·撒手型

情況一:因為工作原因,無暇顧及孩子,孩子由他人幫忙照看;甚至,孩子長期與爸爸媽媽分居兩地,成為「留守兒童」。

情況二:多適用於男性,把孩子扔給另一半或老一輩,自己瀟洒自在,美其名曰「賺錢養家」。

事例

毛毛媽和毛毛爸因為工作忙,孩子常年生活在奶奶家。

這天,毛毛爸問毛毛媽:咱家閨女幾歲了?

毛毛媽想了6秒鐘:快6歲了吧……

一旁的毛毛奶奶氣壞了:6歲8個月了!你說你們連孩子幾歲都不知道,難道孩子是撿來的?!

第二級·溫飽型

精力全部放在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哭睡,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不重視育兒知識和教養方法,不會主動去學也沒精力學。

事例

奔奔媽就是這一類型,在家當全職媽媽的她平時最關注的就是孩子吃什麼穿什麼,但是不懂育兒知識,差點兒就讓她犯了錯——

2歲的奔奔最近行為突然變得奇怪起來:看到衛生間的門開著,就一定要去關上;爸爸的座位,只能爸爸坐,別人不能坐;只吃媽媽餵的飯;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別人也不能碰他的玩具。

奔奔媽一直以為奔奔像他爸,太倔了,沒少罵他,甚至還粗暴地想把他那些執拗行為糾正過來。

經鄰居媽媽提醒,奔奔媽才知道,原來奔奔正處於「秩序敏感期」,對他只能順從和引導,過度壓制反而會帶來傷害。

奔奔媽倒吸一口涼氣,意識到養孩子不只是研究吃暖穿飽那麼簡單。

第三級·救火型

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沒有規劃,也不夠上心,走一步算一步,出現問題才知道補救。

這類家長就像個消防員,永遠奔波在救火的路上……

事例

文文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才想起來報名,但發現離家最近的學校早已名額,只能去離家遠的。

距小升初體測只有一個月了,方方媽才發現孩子的體育是弱項,不得不臨時抱佛腳,每天犧牲學習時間,練兩小時體測項目……

第四級·模仿型

想掌控孩子的成長,但沒自己的想法,或有想法也沒落實,育兒全靠模仿別人。

不懂得尋找孩子的特點,只會和孩子抱怨: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都行,到你這兒就不行!

事例

小雨媽對孩子的教育都是緊跟身邊媽媽們的腳步,生怕被落下。

鄰居娃報了鋼琴班,那小雨也得報上,連老師都是同一個;別的媽媽買了英語網課,她也趕緊給小雨買上。

但沒想到的是,小雨上了兩次鋼琴課就不願去了,英語也是半途而廢。

直到上小學,小雨也沒能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技能,不僅浪費了時間,小雨媽的跟風教育也沒少花冤枉錢。

第五級·學習型

深知自己有很多育兒盲點,積極主動學習育兒知識。

不跟風不盲從,自成一派,有一套針對自家孩子的「獨門教育秘籍」,崇尚科學教養。

舉個例子

洋洋媽上學時是個學霸,結婚生娃後也硬是從新手小白媽媽成長為育兒小能手。

這和她平時特別愛學習,愛琢磨有很大關係。

家裡光是育兒書、心理學書,就占了小半個書櫃。

不光看書,她還摸清了自家孩子的特點,比如孩子不開心了,她一眼就能知道是為什麼,很快就能哄好;孩子生小病了,她總能找到最對症的藥,不用著急去醫院。

連閨蜜帶娃時碰到疑難雜症,她都能分析得八九不離十。

第六級·榜樣型

這類家長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於是他們從生活起居、行為習慣,到理想目標、思想意識用心去影響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在這個世界的投影,家長積極的生活狀態,不僅為孩子做榜樣,也會讓孩子更加尊重父母。

舉個例子

在去年央視少兒熱播的《小鬼當家》節目中,有一對父子關係非常差,父親每次見到兒子都要破口大罵,指責孩子這不好那不好,而孩子也會毫不客氣地頂嘴,說出父親的缺點。

隨著節目的錄製,父親逐漸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他開始改變自己,爭取為孩子做榜樣,不僅改善了父子關係,也影響了孩子。

如果你是父母,你在哪一級呢?

如果你是孩子,你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哪一級呢?

不過身處哪一級都沒有關係,養育孩子本就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自然也就沒有標準的養育方式。

而且爸媽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當爸媽,為人父母,很多人也是第一次。

▲電視劇《請回答1988》劇照

不過,正因為是第一次做父母,更需要清楚父母的責任,不斷學習和升級。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談及家庭教育時曾說: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家庭教育無止境,父母只有持續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造就一個理想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想做大嗓門媽媽?那就做朋友吧!

Dora媽:我們講「跟孩子做朋友」,並不是說「完全放棄父母的角色違心地去扮演孩子朋友的角色」,而是做一個心平氣和、跟孩子友好相處的朋友式的父母。尊重孩子、聆聽孩子、陪伴孩子…這些原本就是我們做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