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人,請別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生導讀

我相信讀者中很大部分朋友小時候多少會經歷一些被父母、長輩、他人心理上傷害過的童年。

在純真無暇的年代,即便大人們一句無心的言語,或許就會刻在我們幼時心中一輩子的陰影。

過去已無法改變,但能挽回未來。

為不讓自己的下一代再遭受相同的心理傷害,網友們總結了以下14點成年人與孩子們交流中的禁忌,我特此整理出來推薦給你。

孩子們需要呵護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稚嫩的皮膚,更是內在脆弱的心靈。

推薦閱讀!

[整理︱陳宗鶴先生]

1.

請別不加節制地把孩子的糗事當笑話說,特別當孩子已經明確表示不高興了。

2.

在以上情況下,請別說孩子「開不起玩笑」。

任何把孩子逗不高興了的情況下,說孩子「開不起玩笑」都是禁忌!

3.

請勿與「別人家孩子」情況相對應的假謙虛:

兩家人在一起,A家長夸B孩子,B孩子也確實成績比A孩子好,B家長就別假謙虛說什麼「一點都不好」「還是你家孩子好」或者「你們家孩子才是我們榜樣呢」之類的假話了,有點技巧,真誠點,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或者「你們家孩子有很多我家孩子沒有的優點」。

4.

小孩有自來熟的也有不自來熟的,不要覺得我孩子和我朋友的孩子就非得成為朋友,非得玩到一塊。

5.

切勿情感綁架:「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啊,你千萬不要有心理負擔啊,我為你付出是心甘情願的……」 「你出去旅遊我好擔心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過你可千萬別因為我的擔心就有負擔啊……」

吐槽:哪個有良知的孩子聽了會沒有心理負擔啊!

6.

請別在孩子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讓孩子表演唱歌跳舞彈琴背詩等等,比如去餐廳吃飯看到有架鋼琴就叫孩子上去彈。

吐槽:突擊之下能背譜的大約只有當下在練的練習曲奏鳴曲,然後聽不懂的大人們會說哎呀你彈的這個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曲子啊彈個好聽一點的,茉莉花吧。

7.

不要偷聽孩子講電話!不要偷看日記!不要亂翻他們的包包!

8.

孩子說跟朋友出去玩,就不需要從時間地點人物一一問到他們三年前的考試排名了吧?

9.

別開空頭支票:

「期末考到前十名給你買xx」

「期末考到前五名帶你去哪裡玩」

「你這次演出我一定來看」

「初三最辛苦,上高中就可以輕鬆了」

「高三辛苦最後幾個月,上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

……

吐槽:第一次看麥兜時,看到麥太說買獎勵金魚結果買了魚蛋,說去馬爾地夫結果去了山頂,哭得完全停不下來。

10.

少說「我是為你好」。

很多家長對打罵、奚落、無自由、無隱私、不切實際的要求,全用一句「我是為你好」帶過。

11.

請別隨便問小輩工資隱私。

一個婆婆,經常拜訪問好,這次來了句:xx啊,你現在工資是你同學的幾倍啊?……

12.

切勿言行不相矛盾:一會兒說「以後千萬不要有負擔」,一會兒說「爸媽以後全靠你了」。

13.

大忌:別把你的壞習慣傳給小輩!

那些教孩子占小便宜、插隊,孩子如果不願意就說他「死腦筋/不變通/不懂事/書呆子/情商低」的人請滾遠點好嘛。

14.

如果是對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分享一篇周令瑜的文章《千萬別這樣逗孩子》,摘自周令瑜新浪博客。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

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

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一次在餐館吃飯,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難受極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他的朋友(大約30多歲)笑著對孩子說:兒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則笑著對孩子說: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繼續逗孩子:叫哥哥!

在這一聲聲「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個紅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說: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該叫眼前這個男人「伯伯」還是「哥哥」,猶疑著不吭聲,也不伸手接紅包。

爸爸的朋友作勢要把紅包收起來:不叫伯伯啊,那這個紅包不給你了。

孩子不吭聲。

旁邊一位阿姨笑著說:這孩子膽子可真小,一直不說話,哈哈。

我在旁邊看著,為這個孩子感到難過。

由於大人們之間的玩笑,他不確定到底該叫那位男士「伯伯」還是「哥哥」,由於怕叫錯,索性他不開口叫人,卻被貼上了「膽小」的標籤!孩子此刻一定覺得自己不夠好,膽子不夠大,這是多麼糟糕的事!

男士們喝酒去了。

過了一會,一位女士接過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問道:xx,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來情緒緩和了一點的孩子不高興了,沉默。

孩子明明是男孩,這位女士卻故意說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問的虛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繼續逗,你不說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點著急,趴到媽媽腿上,仍然不說話。

顯然他心裡既著急又憤怒,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個阿姨卻亂說自己是女孩;著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辯解。

對於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個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尤其對於那些內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沒有勇氣去反抗、拒絕和辯解,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對他們的捉弄,內心卻感到無比害怕和憤怒。

這時,孩子的爸爸笑著說,再這樣下去他一會兒會哭的。

孩子的媽媽只是笑著,並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為。

女士並沒放過孩子,對孩子說,來,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縮到媽媽懷裡,不說話。

前面的捉弄讓孩子對女士毫無好感,怎麼可能讓她抱呢?

女士笑著說,你不說話啊,那我就強行抱你啦!邊說邊伸手假裝要抱孩子。

孩子終於「哇」的一聲,嚇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以這個案例為例,我用圖表的形式來分析「逗」孩子的實質、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後果

我難受的不是別人怎樣逗孩子,周周從小到大遇到過多次這樣的經歷,我難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識到孩子的內心變化,未能給孩子提供保護和支持。

這個過程中大人們是得到了快樂,但這種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礎上。

孩子得到了什麼呢?他被大人們欺騙、引誘、愚弄和嚇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對他今後的人際交往可能造成障礙。

逗孩子的實質是成人居高臨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來取樂,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不同方式的「逗」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一樣,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欺騙孩子讓孩子不敢信任別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譬如吐口水、踢人會讓孩子是非不分。

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逗」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長遠甚至終身的。

因為親戚不當的「逗」,我的小侄女曉曉曾經產生了心理陰影。

一次曉曉來我們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她突然問道:姑姑,你說我媽媽還愛不愛我?

我說:你媽媽當然愛你啊。

曉曉滿臉擔憂的說:可是姨媽說媽媽以後不愛我了,只愛弟弟。

我問曉曉,姨媽是什麼時候說這話的。

曉曉說,是家裡來了「100個人」的那一天。

我馬上打電話找曉曉的媽媽和奶奶了解清楚情況,原來是在她弟弟的滿月酒上,一位姨媽對她說,曉曉,你媽媽有了你弟弟,今後只愛你弟弟,不愛你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失去媽媽的愛了。

一句「你媽媽只愛弟弟,不愛你了」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

此時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個月,這個疑問讓曉曉糾結了幾個月,這幾個月里她該是多麼的恐懼和不安啊。

難怪這幾個月里,曉曉經常打弟弟,她是恨這個小小的嬰兒奪走了媽媽的愛呢。

成人以為逗一下孩子取取樂無關緊要,卻不知道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痛苦。

看著曉曉充滿擔憂的樣子,我心痛極了,我捧著她的小臉,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曉曉,姑姑鄭重的告訴你,姨媽是逗你的,這種逗是一種欺騙,是不對的。

我敢保證:你媽媽和以前一樣愛你。

曉曉半信半疑的說:姑姑,你說的是真的嗎?我媽媽真的和以前一樣愛我嗎?

我說:你可以打電話問媽媽,讓媽媽親口告訴你。

後來,我們做了一些努力,曉曉才重新相信媽媽還是愛她的。

經常有家長寫信問我,當別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時候不知該怎麼辦,他們明知愚弄孩子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常常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絕,甚至會幫對方解釋或者勸說自己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照顧了親友的情緒、照顧了站在孩子旁邊的其他小朋友的情緒,唯獨沒有照顧自己孩子的情緒。

這比親友的「逗」更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

那麼,家長在孩子被「逗」的時候該怎麼做呢?當孩子被愚弄的時候,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

不要因為礙於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勸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釋,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孤立,連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舉例,家長可以先平和的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xx,你是不喜歡大家這樣逗你是嗎?孩子聽到這句話,便知道爸爸(媽媽)理解他,憤怒、不安的情緒可以得到安撫。

接著,家長可以平靜的對孩子說:大家其實是喜歡你,不過這種方式讓你不舒服了是不是?如果他們換一種方式表達對你的喜歡,你能接受的對嗎?這句話一方面說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大家對他並沒有惡意;一方面也說給親友聽,讓親友明白孩子不喜歡大家用這種方式對他,換一種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夠接受。

說這話的時候不能帶情緒,不能有指責的口氣,開明的親友聽到家長和孩子這樣的對話一般能理解孩子為何會憤怒,至少能意識到家長不喜歡別人這麼逗他的孩子,大多數人會識趣的打住。

如果親友們還是不知趣,繼續逗孩子,那麼家長要果斷地對親友們說「不」: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歡我的孩子才逗他,不過這種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請大家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謝謝。

必要的時候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一會,先照顧孩子的情緒,事後再跟親友溝通。

只要家長得體的處理,可以做到既保護了孩子又不會得罪親友,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寧可得罪親友,也不能犧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後,希望我們所有的言行都能成為下一輩的正面的榜樣,而不是總做那個「言語傷害」、「逗哭」孩子的成人。

陳宗鶴先生 出品

【公眾號】czhapp

心理︱職場︱情感︱乾貨︱知識

一個願與您分享成長中困惑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別人這樣逗你孩子時,請立刻制止他

點擊上方「育兒網」即可訂閱獲得專業育嬰師定製備孕至6歲育兒知識親友逗孩子是家長們常常遇到的事情,親友們往往是出於 喜愛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家長...

請不要這樣逗寶寶?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

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媽媽網特稿】親友逗孩子是家長們常常遇到的事情,親友們往往是出於喜愛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家長可能暫時未意識到。那麼,逗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

別再這樣逗我家孩子!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

當有人這樣"逗」孩子時,爸媽一定要說"NO"!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這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