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罵,你還可以這樣「治理」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要一提到懲罰就覺得應該橫眉立目、滿臉的嚴肅。
你完全不需要對寶寶很苛刻,就能讓他向好的行為投降。
那麼如何通過懲罰幫孩子建立必要的規矩呢。
其實,懲罰在日常生活中無外乎兩種形態,一種是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一種是讓孩子承擔邏輯後果。
聽起來很學術,其實很簡單。
比如承擔自然後果。
比如你的手指一碰到剛燒了開水的水壺就會被燙到,所以下次你再也不敢隨便碰觸水壺了。
這種反射性學習很有效。
研究顯示,當孩子犯了錯時,並且能夠親身體驗其後果的時候,他們學得最快。
而邏輯後果法則是通過消除有利刺激進行懲罰。
也就是讓孩子承擔邏輯後果。
-
實施自然後果法六步驟
你可能聽過自然後果法,簡而言之,自然後果法是讓寶寶成長中自然的收穫經驗的方法,實質是「體驗成長」,以後果來引導孩子自然朝正向的發展。
實施起來有六個步驟。
但是到底如何做呢?我們來藉助一個案例來講一講。
情境一
莉莉正在認真地拼拼圖,媽媽叫莉莉,「還有五分鐘我們就開飯了,吃完飯再接著玩吧。
」
第一步:讓寶寶參與作決策,給寶寶選擇的機會。
告訴寶寶「你有選擇的權利」,可以教導寶寶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且通常,因為是自己的決定,寶寶會更容易接受。
情境二
「我還不太餓,」莉莉說,「我要把拼圖拼完。
」
「好吧,」爸爸說,「五分鐘以後我們就吃飯了,記住,我們不會給你留食物的,如果來晚了,我可要收桌子了。
而且我們有規則,不吃晚飯是不能吃零食的。
你沒忘了吧?」
第二步:清楚地告知界限(規則)。
你必須清楚你的規則和你的期望是什麼,也同時必須讓寶寶清楚地看到,你們在這種關係中才能夠互相溝通。
情境三
「恩,我知道。
你們先吃吧,我不吃了!」莉莉頭也不抬地說。
1小時後,莉莉拼完拼圖,才發覺肚子餓得咕咕叫,她跑向媽媽:「媽媽,還有好吃的嗎?」「很抱歉,沒有了。
」媽媽說。
第三步:讓寶寶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結果。
通過讓寶寶選擇,讓他們自由地犯錯,然後讓他們親身體驗自己的選擇和行為所帶來的自然的後果,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發展自控能力和責任感。
情境四
「我餓壞了,媽媽,我可以吃塊蛋糕嗎?」
「不行,這個規則是早定好的。
」
第四步:保持界限的一致性。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情境中,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以及對同一種行為的反應應該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強化適宜的行為,抑制不適宜的行為,寶寶才能逐漸接受規則,形成自覺的、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
情境五
到睡覺的時間了,莉莉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睡不著。
「媽媽,我好餓呀,我睡不著。
」
「哦,當然了,如果我錯過了晚飯也會餓得肚子咕咕叫的,餓肚子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
第五步:設限,但不撤回愛。
要求寶寶遵守規則不能以撤回你的愛來作為要脅或懲罰。
父母可以通過傾聽,對他的感受和需要表示理解;寬容地接納他憤怒和不滿的情緒;耐心地陪伴,給他情感的支持;欣賞他的勇氣;幫助寶寶一起善後等,來表現對寶寶的愛。
情境六
「媽媽給你講故事吧,睡著了就不覺得餓了。
」
第六步:向前看。
問一些向前看的問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彌補過失和解決問題上,是教會寶寶承擔責任的最好方式。
-
實施自然後果法的3項注意
在實施「自然後果法」教育時,父母應該根據寶寶犯錯的具體情況,把握自然懲罰的程度。
不要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運用自然後果法,懲罰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如果傷害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就會失去「自然教育法」原有的教育意義了。
不要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寶寶上進的動力,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傷害到寶寶的自尊心,只會讓寶寶情緒低落,喪失自信心和上進心,過失也難以改正。
運用「自然後果法」懲罰寶寶有時候會讓寶寶產生一定的羞辱感,因此,教育者要比密切關注寶寶的情緒反應,見效就收,避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每一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 他們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徵。
有的寶寶性格比較倔強,對於這種懲罰滿不在乎,總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例如,衣服髒了,我就穿髒的;玩具壞了不給買,我就不玩。
有的寶寶卻相反,對於「自然後果法的懲罰」反應強烈,情緒波動大,在實施「自然後果法」教育時,教育者應根據幼兒不同的性格特徵, 而有所區別,把握自然懲罰的程度。
-
邏輯後果使用的原則
彬彬5歲,媽媽給他制定的規則是輪滑的時候一定要帶頭盔和護膝。
有一次,他嫌帶護膝和頭盔太麻煩,沒有戴就開始滑。
媽媽說:「你知道我們定的規則。
你沒有遵守,把鞋脫下來,不能滑了。
」「媽媽,我和多多約好了,一起滑輪滑。
他一會就該來了。
就讓我騎一次吧,求你了。
「媽媽的態度很堅決。
」不行。
那你和他玩別的吧。
「
在這個故事中,媽媽使用了邏輯後果,去支持她滑輪滑必須戴頭盔和護膝的規則。
和自然後果不同的是,邏輯後果並不是隨著一個行為而自然產生的,邏輯後果往往是一種結構化的學習機會。
它們由大人來安排,由孩子來體驗,並且和當時的情形或行為存在著邏輯關係。
因為選擇了不遵守媽媽的命令,彬彬失去了暫時滑輪滑的權利。
沒有嚷嚷,沒有威脅,也沒有說教。
更沒有拿走與輪滑無關的玩具或者剝奪他其他的權利。
實際上,彬彬所體驗的結果正是他自己選擇的。
對個性強的孩子來說,邏輯結果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訓練工具。
它們可以制止不良行為。
它們教授責任,並且以最清楚和最易理解的方式,推動艱難的學習過程。
如果在使用時能夠保持一致,你就能獲得孩子充分的信任。
使用邏輯後果的原則使用邏輯後果也不難,只要富有邏輯的思考,同時遵循幾個簡單的原則。
1、使用正常的語氣
邏輯後果在使用時如能用事論事的方式,就能產生出最佳的效果。
生氣、戲劇化或者感情強烈,會顯得你過分干預,並且破壞後果的教育價值。
記住,邏輯後果的目的是要紙質不良行為,而不是去羞辱、責怪或者讓孩子灰心喪氣。
2、富有邏輯的思考
舉例來說,孩子的多數不良行為可以分為幾種情形:孩子之間,孩子與大人,孩子與物品,孩子和活動或者孩子與某種權利。
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短暫地使兩者分離來使用邏輯後果。
比如,把孩子和另一個孩子分開,把孩子同一個物品如玩具分開等。
3、磨蹭時使用計時器
當孩子抵制父母的指令而故意磨蹭或者拖延時間,計時器會非常有用。
4、根據需要使用邏輯後果
作為一種訓練的工具,邏輯後果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給孩子提供有意義的數據,好讓他們相信你的命令是必須遵守的,而不是可以選擇的。
對同一個行為,孩子可能需要多次體驗那種後果,不要僅僅因為這個緣故,就認為邏輯後果是無效的。
很可能的是,孩子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
什麼時候可以用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用,下面只是一些可能的情況。
1、當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合作時
邏輯後果:把孩子們暫時分開
6歲的哥哥小雨和4歲的弟弟小樂正在一起搭積木,結果弟弟不小心把小雨剛搭好的積木塔碰倒了,小雨氣極了,大聲喊:」討厭!「」對不起!「小樂迅速說。
」不原諒。
討厭!「媽媽趕過來,」接下來的半小時,你們只能各玩各的了。
一個在客廳,一個在臥室。
如果你們還想一起玩,就半小時後。
「
2、不當使用玩具或物品
邏輯後果:暫時予以沒收
3歲大的小美知道騎三輪車的時候要避開別人,可是當她看見朋友坐在手推車裡時,她還是騎著車衝過去。
媽媽看到後趕緊攔住她。
」那樣騎三輪車是不對的,」她說,「既然你不知道怎麼玩,就把它先放一邊吧,今天半天時間都不能再騎了。
」
3、製造混亂
邏輯後果:收拾整齊
5歲的思思,玩完玩具也不收拾,客廳的地板上擺滿了玩具。
當同伴在樓下喊她的時候,她答應著,興高采烈地就要下樓。
「思思,你需要把玩具都收起來,才能出去玩。
」爸爸說。「我回來再收拾。
」思思說,「我保證。
」可是爸爸很堅決,「不收拾好,什麼都不能玩。
」思思看爸爸態度堅決,雖然不高興,還是開始收拾起自己的玩具。
4、當孩子對自己的玩具不負責任時
邏輯後果:暫時把玩具收走一部分
4歲半的西西,把自己的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卻拒絕收拾。
你有15分鐘的時間把它們都撿起來,「媽媽說,」如果你不撿的話,我就把它們收起來,你就得等到周六才能玩。
「15分鐘後,看到西西沒有行動,媽媽說到做到,把剩下的沒有撿的玩具都裝到籃子裡,並把它放到西西夠不到的地方。
她告訴西西只有等到周六才能玩。
如果有同樣的玩具他多次不收拾的話,她就會把它們送人了,再也別想拿回來了。採用這種方法的家長可以很快發現,孩子到底在乎哪個玩具,對於他們珍惜的玩具,孩子們自然會撿起來,而不珍惜的玩具,他們就不會撿起來。
5、當孩子不守秩序時
邏輯後果:讓孩子暫時離開該項活動
小朋友都在遊樂園排隊玩滑梯,樂樂跑過來,不走台階,偏要從滑梯往上爬。
媽媽把他拉下來,說:」你不知道怎麼玩滑梯,你現在旁邊看十分鐘。
等你知道怎麼玩了再玩。
「
6、哭訴、焦躁、嘮叨或者糾纏
邏輯後果:暫時把孩子和家長分開一段時間
4歲的阿力知道飯前不能吃餅乾。
但他趁媽媽不注意從柜子里拿出餅乾,正想吃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媽媽說:「把餅乾放回去。
」阿力哭起來,「我餓了,我想吃。
」「不可以,你知道我們家的規矩。
晚飯還有幾分鐘就準備好了。
」阿力繼續軟磨硬泡,哭哭啼啼,希望媽媽能妥協。
可是媽媽很堅決。」把餅乾放回去。
如果你還糾纏不休,就自己在房間裡待一會兒,我不想聽到你哼哼唧唧。
「媽媽說完,就把阿力留在客廳,自己走到廚房了。
7、打人
邏輯後果:暫時把孩子同其他孩子分開
幾個中班的孩子在積木區搭積木,突然,老師聽到哭聲,趕緊過來看,原來是妞妞擋住了樂樂的路,樂樂二話沒說就把妞妞推倒了。
老師檢查了妞妞有沒有受傷,然後把樂樂領到了教室的冷靜角,十分鐘,樂樂主動對妞妞說了對不起,才又回到積木區和小朋友一起玩。
育兒賈說兩個賈是誰:一個是東方愛嬰的創始人賈軍,一個是畢業於清華的暖心老爸賈松濤,兩賈聯合創辦史上第一檔育兒脫口秀《育兒賈說》,每周五在愛奇藝上線更新。
上愛奇藝,搜索育兒賈說,聽聽育兒那些事兒。
更多育兒問題,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育兒賈說【lianggejiashuo】。
(長按複製即可)
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
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矩,管孩子,他很快覺得父母不愛他。怎麼辦?一愛就亂,一管就死!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的是恨,而不是規則。這...
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如果我們的娃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該怎麼處理呢,一起來看看美國的教育方法。在美國人們非常排斥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美國家長都認同打孩子本身是一種暴力行為,尤其後期會對自己的孩子的造成肉體和...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寫在前面的話:大耳兔專欄關於兒童心理學基礎概念的介紹部分基本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作為這一階段大耳兔專欄的最後一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正面管教》。可能很多爸爸媽媽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