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垃圾人」,你必須為孩子做的6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端午節那幾天我們全家出去旅遊。
兔寶兒第一次坐飛機特別興奮,但上了飛機後,她發現安全帶綁在腿上實在不舒服,左扭右扭,再加上起飛時耳朵太難受,她還是「哇」地一下子哭了出來。
這時,我聽到坐在旁邊的女士頗為嫌棄地「嗤」了一聲。
我意識到可能吵到了她,但這時不允許乘客走動。
我只好一邊抱著兔寶兒安慰她,一邊跟這位女士說:「不好意思啊,孩子第一次坐飛機,不太舒服。
」
然而這位女士沒有說話。
等兔寶兒緩過來後,開始對外面的藍天白雲感興趣。
我比劃了一個「噓」的手勢,叮囑兔寶兒小點聲,兔寶兒馬上明白,跟著我做了個「噓」的手勢。
這一路上,她表現都不錯。
雖然看見大片大片的雲彩特別興奮,她想喊我一起看,但轉過頭來,想起我告訴她要安靜,一下子抿起嘴巴,然後在我耳邊悄悄地說:「媽媽,你看那個雲彩!那裡一定有金鵝!」
不過,在飛機降落時,因為氣壓的變化,兔寶兒耳朵又開始疼了。
她在我懷裡,她哼哼唧唧直到落地。
一個半小時的旅程就這麼結束了。
在取行李時,我和兔爸正誇獎兔寶兒表現好呢,一扭頭又遇見了剛才那位女士——她正一邊找行李,一邊在跟朋友氣哼哼地語音:
「你說帶著孩子還旅什麼游?在家待著別來吵別人行嗎?」
這話偏偏讓兔寶兒聽到了。
前一秒她還自我感覺良好,後一秒嘴就扁了下來。
我只好蹲下,小聲對兔寶兒說:「那個阿姨可能只是不喜歡小孩子。
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在控制自己要小聲說話了。
」
好不容易哄好了兔寶兒,我自己當天卻失眠了。
我反覆回憶飛機上的每一個細節——
我們的表現有什麼不妥嗎?要遭受這樣的譏諷和白眼?
想來想去,我唯一可能不妥的地方就是——我的孩子在上飛機後因為身體不適哭了、因為對窗外的景物好奇而和我聊天了、因為飛機降落時她不舒服而哼哼唧唧了……而這些,都打擾到了那位女士的「寧靜」。
所以,兔寶兒在感到痛苦的時候應該忍著不說,也不應該對窗外新鮮的的景色感到好奇。
她應該安安靜靜、呆若木雞地坐在座椅上一個半小時——哦,最好還是睡著的,而且不能打呼嚕、說夢話、磨牙……最好一丁點聲音都不發出來,否則就是「熊孩子」,沒有被教好,沒有資格被帶出門。
02
這樣的想法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我的確看見過這樣的「言論」——
且不說上面這位仁兄(或小仙女)真的有這樣一位朋友,還是只是在「講故事」,關鍵是——
1564贊,3772轉發啊親!!!
1564贊,3772轉發啊親!!!
1564贊,3772轉發啊親!!!
聯想到前些日子「女大學生怒踹4歲女童」獲網友點讚,我不寒而慄。
真的是這樣嗎?
難道孩子就一點突髮狀況都不能出現,否則就要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劃歸為「熊孩子」嗎?
難道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比某些人在公共場所的「寧靜」還重要嗎?
難道在公共場合就意味著無條件按照成人標準來要求孩子,達不到就活該挨踹嗎?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長時間,直到兔爸說:
「網上那些人,都是打嘴炮,他們不敢動手。
反而視頻里那種人,能為這件事踹孩子,本身就是『垃圾人』。
他們難道不懂這種事要跟家長溝通嗎?他們自己本身就不會控制情緒,非要把自己的戾氣發泄在弱小者的身上不可。
他們小時候也是熊孩子。
這樣的人,遲早有一天會有人收拾他們。
」
感謝兔爸的點撥,我醍醐灌頂。
然而我依然擔心這種「喊打喊殺」的情緒不斷發酵,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這種「厭童症」,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以「正義感」為名大肆地傷害我們的孩子。
03
其實,「厭童症」非中國獨有。
比如,在2011年之前的德國,兒童噪聲是被法律禁止的,在公共場所,人們很討厭孩子打鬧,覺得這種喧鬧行為是在破壞「公共秩序」。
此外,在1998年,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也曾登過一篇文章,把兒童噪音和抽菸等行為相提並論,並建議政府加以管制,比如在飛機上設置「無孩區」,把孩子都放到一排去,並且還要對他們的機票課以重稅。
但這種言論很快就引來了回擊。
一位六歲小女孩來信說——
「先生,您說兒童像香菸和手機,這是錯誤的。
人們不是必須要抽菸或者用手機。
但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小孩,您也是。
您這樣可憐的老人還需要孩子來負擔您的養老金。
請不要以大欺小。
」
多麼漂亮的回擊!
而如今,在這一場「教育熊孩子」的狂歡中,有多少人在這一場狂歡中誇大了「熊孩子」的概念?打人、搶玩具、破壞公物、亂喊亂叫當然是「熊孩子」,但哭鬧、嬉戲、愛說愛笑,這樣也是熊孩子嗎?
更何況更多人表面上厭惡熊孩子,其實真正厭惡的,是那個在孩子犯熊時無所作為甚至助紂為虐的「熊家長」。
這些家長們三觀正正噠,我為你們點讚!
04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社會上魚龍混雜,我們無法避免遇到那些渾身戾氣的「垃圾人」,也不可能讓孩子做到隨時隨地悄無聲息,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不會受到「垃圾人」的傷害呢?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您可以做這樣的6件事:
1.您可以在出門前先和孩子約定好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
因為當有言在先時,孩子往往更傾向於遵守約定。
此外,當需要進入圖書館等需要安靜的場所時,您還可以再和孩子約定一遍,加深印象。
漸漸地,孩子就可以逐漸學會遵守社會公德了。
2.如果您的孩子在2歲左右,此時正是培養自控能力的好時機。
有了自控力,孩子才會從想哭就哭想鬧就鬧的「原始狀態」成長為人見人愛的「小紳士「、「小公主」。
P.S.插播一條廣告:用童話故事的方式來讓給孩子講道理是一個好方法。
《學會管自己幼兒版——歪歪兔自控力教育系列繪本》新書上市,歡迎了解。
3.如果您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有錯誤行為,比如踢椅子、突然尖叫、破壞公物等,家長則需要做以下4步,才能幫助孩子慢慢收服自己的小脾氣:
1)堅決地予以制止。
2)將孩子帶到僻靜處加以教育,這是為了減輕影響,以及維護孩子的面子。
3)教育好後,回到原來的地方,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道歉——這一步非常關鍵,是為了讓孩子有意識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4)如果必要的話,家長需要讓孩子自己去補救自己造成的損失,比如:用零花錢賠償損壞的物品、幫助清理地面等。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態度要比結果更重要。
4.如果您的孩子不到2歲,當TA情緒失控時,您也需要先抱離現場,再進行安撫或冷處理。
5.如果您的孩子需要在飛機、高鐵、長途汽車等這些狹小空間待比較長的時間,您可以為TA準備一些能轉移注意力的東西,比如玩具、繪本等,分散TA因為長時間無法運動而產生的不適感。
6.無論如何管如何教,請在情感上堅決地和孩子站在同一邊!
我們常說: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在公共場所,除了父母親人,TA還能依靠誰呢?所以,即使再生氣,也別對TA說「你在這好好反省,我走了」「你哭吧!我看你能哭到什麼時候」,這樣對孩子的安全感實在是不亞於核爆的打擊。
所以,在此時,你只需要對TA傳達這樣的態度——
「孩子,無論怎樣我都愛你,所以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你,包括美德。
但想要擁有美德,你需要學會管得住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不舒服,也可能無法一下子做到,也可能會在試探和練習中犯錯誤。
這都沒有關係。
只要你知道什麼是對的,並且願意向這個方向努力,這就足夠了。
無論怎樣,媽媽都會一直陪著你,和你在一起!」
4歲女童麵館內吵鬧 鄰桌年輕女生上來就是一腳!這事你怎麼看?
昨天,一則發生在山東某商場的新聞被眾多媒體公號轉發,「一位母親的聲討」引發全國網友討論。據當地媒體《半島晨報》報導,事情發生在5月12日晚上7點半,大連的宋女士陪著4歲女兒辰辰上完舞蹈課。辰辰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