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都要寶寶爭第一,最終卻變成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時候,在課堂上老師問:「中國最高的山峰是什麼?」

同學們異口同聲說:「珠穆朗瑪峰!」

老師又問:「那第二高的山峰是什麼?」

教室里鴉雀無聲。

「沒有人認識誰是第二名?只有第一名才會被大家知道,我們來上學就是為了要得第一名,就是為了做最好的!」

老師的一席話激揚憤慨。

得到了同學們陣陣掌聲!

那是在我們的那個年代,上學只為了打滿分,上學只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豪言壯語。

而在現在這個時代,寶寶事事都要爭第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1.我就要做第一名!

前幾天和閨蜜聊天,我們倆在一起聊天,無非是你家娃我家娃。

他說,她家兒子昨天在幼兒園哭的死去活來,是因為,體育課上沒賽跑沒得第一,硬是要得第一,要求另一個小朋友和重新再跑一次,結果還是第二名。

老師給我打電話,說怎麼哄也哄不好,直到放學了,他家兒子還是要比賽。

他兒子一直都奶奶帶的,一直覺得奶奶帶的也挺好的,沒什麼隔代溺愛孩子,一直都很支持他教育孩子。

但是孩子一直都是做什麼事情都要爭第一,在家裡也沒人在意,反正他想第一個吃飯就叫他去,他想第一個進電梯就叫他進,他想第一個洗澡就叫他洗,沒太在意這些,誰知在幼兒園因為爭第一還和小朋友鬧得這麼不愉快。

老師還說,她兒子就愛的排隊排第一,洗手排第一,上廁所排第一,睡覺排第一,有些小事小朋友們也沒有爭來爭去。

心理學認為:

1.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喜歡爭強好勝的意識,這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誇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體驗這種自己很棒的過程。

2.小朋友在爭第一的過程中,一定也會伴隨著受挫的體會,但是隨著認知的展、經驗的增加,他們同時也會體驗互助與共贏,是成長的一部分。

3.這些認知的展,並不一定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一定能增加的。

所以家長還是要採取一些正確的引導,拓展他的認知,才會使他長大。

2.爭第一的三個主要原因

家長鼓勵篩子爭第一

一次在餐廳吃飯,隔壁桌的媽媽和奶奶帶著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從老大看不懈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這個姐姐比妹妹至少大十歲,老二的看著兩三歲的樣子。

奶奶一直在旁邊給妹妹餵飯,一邊吃一邊鼓勵,寶寶真乖吃飯都吃這麼快,吃這麼多,我們吃飯都吃第一,以後上學肯定也是第一。

姐姐的眼神更加不屑,嫌棄的看了一眼。

估計這會姐姐心想:吃飯第一還想考試第一,等你到了我這給年紀就明白了,都是想得美......

奶奶這樣做的初衷是沒有錯的,希望通過鼓勵,讓孩子能夠更具有動力,但是如果忽略過程的鼓勵,只在於結果,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體驗,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必需事事爭第一的意識和行為。

誇獎太多

經常在看到朋友圈裡的各種分享,要鼓勵孩子,給他自信,即使做得不好也要鼓勵他......

接孩子回來的路上,聽到一位媽媽和她的孩子聊天,「媽媽,今天的鞋子是我自己,被子是我自己疊的。

而且我還是第一個起床的!」

「寶貝真棒!媽媽晚上給你燉雞腿!以後天天得第一媽媽天天給你做好吃的,獎勵你!」

寶貝小聲的跟我說:「媽媽,我小班的時候就會自己穿鞋子了。

他是大班的哥哥。

被誇獎的時候感覺真好,孩子為了得到誇獎,就會愈演愈烈,什麼事情都想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等著你給他誇獎。

什麼都誇獎,只要孩子做得好,就給予特別的誇獎,即使是孩子應該做的事,都要給予誇獎。

以孩子為中心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有的幼兒園甚至為了招生,不惜打出這樣的口號,甚至不惜貶低自己來誇獎孩子。

「哇!你做的真棒!比老師都厲害呀!」

這是曾給女兒選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一家打著這樣口號的幼兒園,好奇心的驅使,使我走進了這家幼兒園,真想知道他們是怎麼「一切為了孩子」。

走進這家幼兒園,硬體設施齊全最重要的是,這裡的孩子都是「小皇帝」,所有的老師都是服務員。

這裡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全世界,我最牛!」

孩子的利益需求總是放在第一位,結果造成孩子不可一世。

雖然目中有人,但是這些人全都排在他後面,而且還得
以他為中心

可惜這樣做法常常達不到所要達到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3.如何避免孩子過度爭第一呢

不能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一定要明確家庭作為一個人類的團體,每一個人的需求、利益、責任以及義務和這個團體的需求、責任、利益和義務要平衡。

家長作為這個家的帶領者,要從長遠考慮,從大局考慮,即要兼顧每一個人的需求,也要考慮團體的需求,所以不能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真正的去愛孩子

家長要搞明白什麼是真正愛孩子。

我們為什麼會過度心疼孩子、寵壞孩子,為什麼會有很多家長把孩子利益放在第一?

這些過度心疼孩子的家長,其實是自己的一個投射,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或者自己認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自己小時候被忽略被管束,因此我現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矯枉過正,我選擇完全不管,不約束,或者我事無巨細每件事都要為孩子先考慮。

注重孩子的成長過程

孩子成長是眼前的事?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求做到對?還是允許甚至必須要孩子犯錯?當然是要允許范錯的。

但是你若只給鼓勵,就意味著事事要求孩子都要做對,然而孩子必須通過犯錯才知道不對是什麼樣的體驗,才可以一點一點地修正,是按照標準做對的,才能獲得表揚。

除了鼓勵和表揚,引導、批評和懲戒也都要有,孩子才能有全面的體驗,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怎樣做更好,怎樣做更恰當,怎樣做是不好、不對,最終會害人害己。

成長到底意味著什麼

讓孩子能夠明確哪些時候你要去主動地認真爭取,哪些時候你要跟隨和聽從,哪些時候你又必須是讓步的、放棄的。

也只有在這樣的一個點滴積累的過程中,孩子才能最終明確我自己的位置和如何跟他人互動,並且能夠把它擴展到除了家庭之外其他的社會場景中,這才是孩子社會性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需要誇獎,但是你會夸嗎?

人都需要被鼓勵和肯定,這樣才會有更加努力和進步的動力。對於孩子而言,同樣如此。給予孩子正確的鼓勵和誇獎,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對於孩子智力發展、能力提升都是大有好處的。可是,作為爸爸媽媽,你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