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情況下,媽媽最好別夸孩子,否則就是害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們小的時候,家長都奉行的是棍棒教育,只要不聽話,就非打即罵,很多孩子現在想起來小時候挨打的經歷都心有餘悸。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的父母管教孩子一般都是靠講道理。

家長也非常注重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孩子有一點進步都會得到父母的誇獎。

總體上來說,這是好事。

但是,我們說過猶不及。

對孩子的誇獎也要看情況,有的時候夸孩子其實是害孩子。

例如下面這兩種:

1、孩子在做份內的事,就不需要誇獎

小編的鄰居娟子有個7歲的兒子,已經上了小學。

娟姐對兒子非常疼愛,經常會夸孩子。

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兒子吃了一個雞腿,娟子就會夸兒子:「寶寶今天真棒,竟然吃了這麼大一個雞腿!」孩子如果很大口的吃一口飯,娟子也會夸:「兒子好棒」,並且還伴隨鼓掌的動作。

但是小編覺得,吃飯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如果說是兩三歲的孩子的話,可能吃飯沒有那麼積極,需要爸爸媽媽的鼓勵。

但是一個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如果連吃飯還需要爸爸媽媽操心的話,說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這只是一個案例,類似的還有很多。

例如孩子穿衣服、繫鞋帶等這些生活瑣事,還有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等,小編覺得這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都是很正常的要求。

因此,爸爸媽媽不需要對此經常表揚。

2、違背具體情況的表揚

在媽媽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不管做什麼事情,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可愛,都會禁不住的表揚。

但是,媽媽卻很少在和其他孩子比較的時候發現自己孩子的不足。

例如畫畫,有的孩子畫的很好,而自家的孩子畫的只能說是簡單的塗鴉,但是有的媽媽就違心地說:「兒子,你畫得很好啊!比對面的小強畫得好多了!」

這種表揚儘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促進了孩子學習畫畫的積極性,但是,從長遠來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並不好。

這種違背事實的表揚會讓孩子認不清現實,自我陶醉,也不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很難進步。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媽媽客觀地給孩子說這幅畫的優點,然後再指出孩子的缺點,讓孩子自信的同時也有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並且,媽媽在表揚或者是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最好不要和別的孩子做比較。

只要孩子和過去相比有進步,就值得肯定。

另外,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要過度表揚。

有的媽媽已經形成了一種表揚孩子的習慣,不管孩子做什麼都是好好好。

這樣孩子聽慣了表揚,就會覺得沒什麼,那麼表揚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親愛的寶媽,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經常表揚孩子還是會打罵孩子呢?你覺得哪一種效果哦好呢?歡迎留言討論!

關注我,育兒知識共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